03.01 就拿尼米茲號來說,摧毀一搜航母有多難?

軍事無塵君


具體說:要摧毀一艘航空母艦用彈道導彈也好,用艦載機射反艦導彈也好,甚至用潛艇發射魚雷也好都是最後摧毀的手段而已,不太值得一題。

首先第一個階段是如何找到航母。

很多人會認為航母長度達到300米以上,高度有幾十層樓高,寬度接近100米那麼一個十萬噸級的龐然大物是很容易發現的戰場目標。這是對咱們日常生活的尺度和實際的海洋尺度的誤解和錯覺。甚至認為用衛星就可以輕鬆的找到航母

一個三百米的航母的航母在衛星上看怎麼著也應該是這樣吧:

還真不對,這是航拍圖,而且飛行高度還很低很低。

真正的衛星拍攝航母應該是這樣吧,畢竟我們的航母也被這樣拍出來過。

這張圖片被證明是PS的示意圖而已,又有人說不是在Google Earth上有很多標記出來的航母嗎?例如:

這裡W君要告訴大家的是——在GE上找航母其實就是對航母的一場人肉搜索。是無數的人花費了無數時間才將航母從最高分辨率的地圖中找出來的。

其實航母在軍用的偵查衛星上是這樣的圖:

這恰恰是軍用衛星上看到尼米滋航母的照片,左邊是衛星的全視野圖片,右邊是全視野圖片中放大的部分。熟練的讀圖員是可以根據船隻行駛中的尾跡來發現大型船隻的,但目前衛星實際的分辨率一般在50米左右還很難分辨出是一艘航母還是一條大型的郵輪。

只有確定了要觀察的目標後,衛星才會調取高分辨率圖片以確定具體的圖像細節。

說回google earth上的圖片,google用的Skybox Imaging衛星都是低軌道的小衛星,根本無法做到長時間對某一區域的目標進行不間斷的跟蹤。往往是在目標上空快速通過。而且衛星數據不是實時的,需要飛到一定的空間後向地面基站發送數據。這樣到發送數據的時候地面的目標又有了上百公里的變化。

我們的高清晰度衛星不比Google的差,最佳的分辨精度也能達到0.8米的範圍內,但是這樣的衛星的存在目的是“到那裡看一看”,而不是“到某處找一找”。指定觀察目標的時候,衛星可以在最高分辨率下工作並且將目標數據傳回;但不指定目標的搜尋,如果用最高分辨率的話,那麼數據量是天文數字的概念,十平方公里就要幾億像素,而幾億像素才在地圖上畫了一個1X10公里長的小線條,目前是從數據處理的概念上根本辦不到的事情。

利用反艦彈道導彈是最好的攻擊航母的方式,問題是你得知道航母在那裡。

目前軍隊裡找航母實際上是利用了長期跟蹤的辦法排查,發現了一艘美國航母就做標記,然後一個很大的隊伍在全程的跟蹤衛星圖片,將航母的位置不斷標註。其跟蹤一艘航母的人員規模實際上不亞於這艘航母上的艦員數量。

況且,摧毀一艘5000噸級的驅逐艦需要用裝有450公斤裝藥的反艦導彈6-7枚,大於驅逐艦20倍的尼米茲航空母艦則需要的反艦導彈要不只20倍。一顆彈道導彈的彈頭、又需要做機動又需要穿透航母的甲板其裝藥恐怕要遠遠小雨450公斤,當然接近15馬赫的落地速度可以擴大傷害。只可惜……21D導彈目前還沒有真正打過移動目標,甚為遺憾。


其他攻擊手段,則需要突破航母的1000公里的防禦圈。大量飽和攻擊或許能做到,但付出的代價恐怕夠造出2艘敵方規模的航母了。


軍武數據庫


“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是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母“尼米茲級”的首艦,於1972年5月13日下水、1975年5月3日加入美國海軍,已服役44年,目前正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最後一次大修,下一個服役週期完成後就將退役,被“福特級”航母替代。想要擊沉“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首先要擁有足夠威力的反艦武器,另外則要有足夠的手段發現並追蹤航母的位置。就目前各國的裝備水平來說,具有擊沉“尼米茲號”航母的國家也只有俄、中等少數幾個國家。海上航行的“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編隊


如何擊沉美國的航母,一直是其他海軍強國的重點研究內容

“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艦長約333米、飛行甲板寬約76米、滿載排水量達92000噸,龐大的艦體、數千個水密隔艙,使得“尼米茲號”航母擁有極強的抗沉性,就是放開手腳讓對手攻擊,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武器彈藥,而且一般的彈藥也很難對航母造成致命性的打擊,想要擊沉絕非易事。美國海軍曾於2005年用退役的“小鷹級”航母“美國號”進行了打擊試驗,使用了包括反艦導彈、航空炸彈、魚雷等各種武器攻擊,前後持續了25天,傷痕累累的“美國號”才最終沉入的大西洋,可見想要擊沉一艘大型航母的難度。“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比“美國號”更大、性能更先進,擊沉難度肯定也會更大。

尼米茲級航母複雜的結構設計,使其具備了極強的抗沉性

打擊試驗中的“美國號”航母,艦艏部分已沉入水面以下

部分海軍強國針對打擊航母需求專門研發了重型的反艦武器,如蘇聯時期研發的P-700“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3M82“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波塞冬”核魚雷等,我國近些年也裝備了東風-21D、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以東風-26為例,其可以搭載1噸以上的戰鬥部以15馬赫以上的速度打擊航母,如果能夠擊中航母的主體結構,一發就可能將“尼米茲號”航母擊沉,但是最大的難度不是威力,而是如果制導和突破航母編隊的防護圈。雖然可以通過軍用衛星、導彈主動雷達等方式進行探測和制導,但是在廣袤的大洋中想要發現並擊中一艘航母的難度不比“大海撈針”輕鬆多少,何況航母周圍還有大量的護航艦艇以及本身也具有30節以上的機動能力。“現代級”驅逐艦裝備的“日炙”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航母是海軍強國的標誌,其意義不僅是在海上對抗中發揮核心作用,另外在非戰爭時期也是彰顯實力、維護本國海外權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個人認為包括反艦導彈、核潛艇等各種發航母手段其實還都屬於“防禦”型武器,最佳的反航母手段就是建立自己的航母能力,而只有同等規模甚至更強的航母才能從作戰和非戰時威懾兩個方面對抗敵方航母,只要有技術、有能力的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發展自己的航母,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這方面我們也在快速建設中。發展自己的航母力量才是最有效的反航母手段


威吶解析


如果是尼米茲級這種10萬噸級的航母,放在那給你打都不是那麼容易打沉的。

對於航母該不該加裝甲的爭論一直就沒有斷過。

二戰末期,木質飛行甲板的埃塞克斯級富蘭克林號僅僅被日軍2枚炸彈命中就造成了70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的損失,此後美國人也仔細研究過是否應該給航母加裝甲的問題。

因為二戰後成型裝藥破甲彈(HEAT)和導彈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對裝甲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對此美國軍械局經過研究後得出了這樣的觀點:將裝甲厚度堆砌到不被穿透的程度,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航母有一定厚度的裝甲,就會迫使敵人給導彈裝上穿甲戰鬥部,這樣的話在導彈戰鬥部重量不變的情況下,炸藥的裝藥量會小很多,因為戰鬥部為了能夠擊穿裝甲,不得不保留較高的金屬所佔重量,炸藥所佔重量就必然下降。而HEAT並不適合打船,因為HEAT的殺傷機制基本就是相當於開個洞,如果拿來打船隻會造成打洞機的效果而無法有效殺傷。

現在的尼米茲級其防護系統有很多保密的地方,根據公開的信息可知:其裝甲中包含凱夫拉材料的複合裝甲,其水線以下兩側配備有4道放魚雷/水雷隔艙壁。

以及23道縱向隔艙壁,每一道間隔12-13米。其中包括10道防火隔艙壁,組成8層共2000多個水密隔艙。

在機庫中還有2道移動式防火牆。

側弦是63.5mm凱夫拉裝甲,甲板是76.2mm裝甲結構鋼,重點部位都有63.5mm凱夫拉複合裝甲以及76-127mm不等的鋼質裝甲防護,從艦底到夾板都是雙層艦殼。

不誇張的說,尼米茲級就算在不抵抗,不啟動損管的情況下,防護力也是以往航母的三倍以上。

另一方面,航母乃國之重器,在一大票護航艦艇和情報信息網絡的支持下沒那麼容易擊沉的。


貞觀防務


航母如果輕易能摧毀,那就不叫航母了。

美軍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航母數量,而且其中最多的是其主力尼米茲級航母,從1968年開始建造,到2009年第十艘布什號正式下水,前後跨度超過了40年。尼米茲航母幾乎參與了美軍在20世紀70年代至今發動的所有軍事行動。包括著名的1991年海灣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即便在美軍福特級航母首艦已經正式下水且後續艦型正在開工艦建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尼米茲級航母依然是美國海軍的絕對主力。

2005年的時候,美國海軍為了測試航母的抗擊沉能力,使用一艘退役的小鷹級航母美國號作為靶艦。通過艦載機等多種手段對這艘航母發起打擊。事實證明,即便這艘在1961年服役的航母,在面對飽和打擊的時候,竟然硬抗了25天才被擊沉,由此可見美國航母的抗打擊能力。更何況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這些航母採用的鋼材性能較小鷹級有了大幅的提升。

鑑於航空母艦自身的防護能力以及強大的抗打擊能力。一般的反艦導彈和魚雷對付航母產生效果不明顯,為此,中國開始致力於研發反艦彈道導彈。2015年的93閱兵式上,中國正式向全世界公開解放軍已經攻克並開始大批量列裝反艦彈道導彈,而且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中國一次公開了兩款可以對航母作戰的彈道導彈,東風21D和東風26。

東風21和東風26是中國用來打擊航母的不對稱殺手鐧,利用彈道導彈的巨大打擊能力,配合極高的打擊精度,可以確保對敵方航母發起致命打擊。


墨者善狩


雖然美國曾經做過試驗,用各種武器打擊一艘已經退役的航母,硬是打了半天枚打沉,但是這裡筆者必須強調一點:那是故意不打沉。畢竟難得一個作為試驗品的航母,能多用幾個武器打一打,試一試武器打擊的威力和航母各部位抗損能力,那當然是越多越好了,而且打擊的部位都精確計算,怎麼打才能讓航母多抗一會,儘量打一些不致命的地方。

航母身邊還有護航艦,能靠近他才能打擊他,但是靠近比較難。

但是如果是實戰中,這樣的仁慈敵人是不會給的,航母怎麼才能摧毀?有多種方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場你能打贏的海戰中,將敵人航母的動力機構打壞掉,讓他動彈不得,這樣一來敵人已經堅持不住,艦隊已經戰敗要撤離,航母沒有動力就只能丟下不管了,為了防止敵人得到這艘航母,本方自己就要選擇擊沉他,這種緊急需要擊沉自己航母的情況,美國人自己就遇到過,二戰中被日本艦隊在一次戰役中擊敗後,美國人的一艘航母沒有動力了,為了防止被日本人繳獲,就選擇了自己擊沉。

圖中梟龍戰機掛載的CM-400AKG導彈,速度可達5馬赫,這樣的導彈打航母比較佔優勢。

第二個辦法就是打中要害。什麼地方是航母的要害?比如機庫、燃料艙段、指揮中心、電力中樞、蒸汽鍋爐等等,只要你能命中這幾個部位,航母的結果就無外乎是發生大爆炸還是小爆炸了,總歸有大概率他要殉爆一次,這樣的情況也在二戰中多次出現,比如赤誠號航母就被命中了堆滿彈藥的機庫,引發了殉爆,隨即就快速沉沒,美國自己在二戰中也出現過航母發生殉爆,爆炸後就沉沒了。

第三個辦法就是你有絕對大威力的彈藥。比如反艦彈道導彈或者大裝藥、大射速的導彈,比如重型超音速導彈。速度在撞擊的瞬間可以把動能轉化為爆炸的勢能,如果是射速達到3馬赫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就一定會洞穿航母艦體,在其內部爆炸,這樣的損傷對於航母而言是嚴重的,畢竟現代軍艦都沒有什麼裝甲。如果還是一發彈道導彈,那就厲害了,垂直高速的打擊將會在航母甲板上打開一個大洞,甚至貫穿艦體,如果是DF-21D這樣的導彈,末端速度高達7馬赫以上,那麼艦體不被打斷裂就是命大了。

所以,航母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難打,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去接近他,去打擊他,這才是打擊一艘航母最難的地方:你能有效的命中他。

打航母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航母。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本身打擊航母確實不是太大的難事,數枚導彈等兵器攻擊下去,其就會喪失戰鬥力,如果關鍵位置被攻擊,甚至很有可能瞬間就被摧毀。但問題在於,這些攻擊手段怎麼才能突破其層層防禦打到航母,這才是關鍵。

就拿美軍航母來說,其一般是構成以航母為核心,各型艦艇在其周邊保護,而戰機則在遠距離巡邏以策安全。同時,航母戰鬥群一般都是遠離戰區,畢竟導彈、飛機都能飛過去,沒有必要讓寶貴的戰艦過於靠近承擔巨大的風險。

而摧毀航母,一般無非就是使用反艦導彈,但是如何打過去是個問題。首先陸基反艦導彈不行,其很容易被敵軍率先摧毀。至於艦艇實施打擊,也是不太可能的,可能雷達還沒有探測到敵軍航母就已經被其擊沉了。而戰機更加困難,其需要突破包括外圍戰機、戰艦防空系統等,很難突破。反艦導彈即使發射出去,還要面臨各種近防系統、干擾系統的阻礙,在這個過程中又會在中途被擊毀。

所以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各國都發展了不同的兵器。比如蘇聯時期就是超音速反艦導彈,而且蘇聯海軍的任務就是集合大量艦艇、飛機等,全力突擊發射導彈,以量的優勢來對抗航母。而像我國就發展了反艦彈道導彈,也是很不錯的新思路。


前沿陣地


如果從戰術上來說摧毀一搜尼米茲號航母並不難。

現在人都把美國核動力航母神話了,認為核動力航母堅不可摧,可事實絕對不是這樣,因為有矛就有盾,世界上壓根就沒有絕對的東西。

在二戰後,美國航母就成了海上霸主,沒有哪個國家能挑戰美國的海上權威,美國航母就成了移動機場,全世界耀武揚威。

可實際上美國航母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厲害,這點連美國人也明白,在二戰後美國航母其實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實戰勵練,美國選擇的對手也都是最弱的,也就是對航母夠不成威脅,比如越南阿富汗伊拉克南聯盟利比亞等等,如果美國面對的是一箇中型對手,那美國航母就要躲遠遠的,如伊朗朝鮮等。

世界各國對美國航母之所以顧忌也不全是怕航母多厲害,因為美國尼米茲極航母也就是會移動的機場外加上配置的戰斧導彈以及核彈頭,如果打稱美國航母先不考慮美國是否報復,就是航母的核汙染就誰也受不了。

最後說,如果美國和一箇中等強國發生衝突,美國都不能絕對保證航母的安全,因為現在導彈技術發展是日新月異,美國航母只要被一枚導彈直接擊中都不好說能不能挺住,到不是導彈多厲害,只有現在美國航母本身就是火藥桶,航母運載著幾十駕飛機和大量燃油,在加上武器裝備,以及核反應堆,只要敵方導彈直接命中一個目標就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這代價誰也承擔不了。

最後說不要迷信所謂航母的反導系統,因為要看面對的對手是誰。


天宇的文史情懷


隨著最近美國航母頻繁在南海挑釁,有網友問如果真爆發戰爭我們可以擊沉挑釁的“尼米茲”級航母嗎?在這裡小編就以其首艦尼米茨號為例看看擊沉一艘航母究竟有多難。

首先擊沉航母的前提是發現航母,在過去美國曾有過將龐大的航母編隊開到蘇聯領海附近才被蘇聯方面的記錄,可見航母雖大但是在保密工作得當的情況下也並非那麼容易被發現的。以目前中國的實力,一方面擁有多如牛毛的衛星進行偵查另一方面我們主要是近海防禦因此發現一艘那麼的的航母是不存在問題的。

發現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就是攻擊的問題了。航母戰鬥群的防線是一道立體防線,外層有預警機和戰鬥機組成,中裡層有其宙斯盾艦組成,水下甚至還有攻擊式核潛艇保證水下安全,想要突破防線也是有難度的。

也許通過飽和攻擊有導彈突破了防線或者有潛艇靠近航母發動攻擊。假設導彈和魚雷都擊中了航母,但是航母本身的防禦也是可以以變態來形容的。“尼米茨”號採用了雙層船體的設計因此抗衝擊能力是異常的強大。水線以上部分採用了裝甲飛行甲板因此想要擊穿其飛行甲板就必須加強穿甲部的質量而減少裝藥最終導致了就算擊穿了因為裝藥少而無法造成客觀的傷害。其機庫有好多到隔離門因此擊中了機庫也可以了將受損部分迅速隔離恢復戰鬥力。

水下防禦方面一方面採用了雙層船體另外一方面重要部分都加裝了裝甲防禦再加上數千道水密艙門遭受到幾枚魚雷攻擊沒有什麼問題。其彈藥庫在水線以下因此想擊中彈藥庫的概率還是很低的關鍵是除了變態的防護能力還有訓練有素的損管隊伍,可以迅速撲滅火災或者解決進水的問題。


利刃號


網上傳說每當美國在某地受到危機時,美國的總統的第一句話就會問:我們的航母在哪?對美國而言航空母艦就是美國稱霸全球,干預別國內政的最好打手。在1996年臺海危機時,尼米茲號航母編隊進入了臺灣海峽強力威懾解放軍,使祖國的統一大業受到了強烈阻撓。據說臺海危機過後,海軍曾向全海軍官兵徵求摧毀航母方案。無論傳說是真是假但是美國航母所帶來的傷害卻是鐵板釘釘的事。


我們先了解一下尼米茲號航母:舷號CVN-68,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為現役核動力大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於1968年6月開工建造,1972年5月下水,1975年5月交付美國海軍服役,艦長 飛行甲板長332.8米;艦寬76.4米;滿載排水量 101196噸[;動力系統 2座西屋A4W壓水反應堆;最高航速 30節。主要防禦武器3座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拉姆短程防空導彈系統;3座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之所以厲害不僅僅在於90架艦載機,主要是有多艘不同類型艦艇組成的聯合編隊。一般由艦載機建立起第一層直徑1000公里的進攻圈(如果配上空中加油可達1400-1500公里),接下來是驅護艦編隊組成的第二層200公里防護圈,最後才是航母本身40公里防禦圈。前蘇聯對付美國航母的思路是用大型巡洋艦和核潛艇進行飽和打擊,但是還沒有到發射範圍就已經進入了美國航母艦載機攻擊圈內,再說負責保護任務的宙斯盾艦可以進行有效攔截。如果用航母編隊對航母編隊進行硬碰硬,除非拿下制空權,但是依靠俄羅斯海軍su33用滑越起飛帶著百分之七十的戰鬥力很難對抗美國的f18。那麼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其實個人感覺咱們國家的東風系列真是另闢蹊徑,或許之前沒有人想過用彈道導彈進行攻擊吧,但是裡面的關鍵要求也很高,如何及時鎖定,如何準確攻擊等等。
其實看似強大的航母也被俄羅斯鑽過漏洞,俄羅斯的轟炸架和戰鬥機已經不止一次直接飛到美國航母甲板上空了,如果此時打開艙門發起攻擊不知道會不會創造歷史。


_非我所願


偷襲方式太難,估計只有核潛艇才有可能,這個成功概率很難講,就是買彩票。如果採用正面硬肛,強撕航母的防護圈的話。一個美軍航母作戰聯隊核心戰鬥力,包括44架超級大黃蜂F/A-18E/F,5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1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4~6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所以首先必須能夠敲開44架超級蟲的防空網,這方面需要大概50架三代半戰鬥機作為掩護機群。而敲開艦載機外層防空網後,其內圈5~7艘宙斯盾艦,配標準6防空導彈比較討厭,在CEC超低平線技術支持下,標準-6防空導彈攔截距離屢破記錄,其目前公佈的射程從240公里到496公里,應該是根據目標性質而言。假設是性能較可以的戰鬥轟炸機,取其中間值,那麼攻擊機編隊在350~400公里投射反艦導彈比較好。

正好是目前,我們最狠的空射反艦導彈鷹擊12的射程,使用殲-16的話,每架攜帶2枚問題不大。而5~7艘宙斯盾艦,單艘最大火力通道12個,那麼最多可以同時攻擊60~72個目標。宙斯盾系統攔截概率相當高,美軍曾試多次試驗過,綜合達到80%的成功率。鷹擊12反艦導彈

但是宙斯盾系統對於攔截超音速目標能力存疑,經常有失敗記錄,好幾次被靶彈戳了個窟窿,特別是攔截3倍音速的GQM-163A系列靶彈,失敗概率更高,暫時給個50%的攔截概率吧。那麼整個導彈飛行過程中,預計宙斯盾系統有兩次對巡航飛行階段(速度1.5馬赫)的鷹擊12攔截機會,有一次對沖刺階段(速度2.5~3馬赫)的末端攔截機會,7艘宙斯盾的話,可能能夠攔截150枚導彈。這樣的話,如果採用防區外投射方式進攻的話,派80架戰鬥轟炸機+50架戰鬥機的攻擊編隊比較妥當。鷹擊12打靶試驗


如果比較難組織,不計傷亡進入其艦空導彈防空區,壓迫性攻擊的話,可以減少所需戰鬥轟炸機數量,但是要增加攻擊編隊的傷亡。

其核心是空戰後,進入對方艦隊防空區,使用遠程空空導彈,壓迫對方預警機,擊毀或迫使其無法發揮作用。不壓迫對方預警機的話,因為美國海軍擁有CEC超地平線技術,預警機可以引導標準-6艦空導彈打擊艦載雷達死角的目標。

一旦壓制住預警機系統,對方艦載雷達就會因為地球圓曲率原因,對掠海飛行目標偵測能力大大降低。對方最多隻能依靠直升機,提供早期預警,而無法進行引導攻擊。那麼巡航段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被攔截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同時攻擊機編隊還可以發動掠海飛行方式,到更近距離發射Kh-31這種射程較近,但速度快的中短距離反艦導彈。

在這種戰術裡面,關鍵就是要壓制住那三架預警機,個人認為必須要出動第四代戰鬥機,而且必須是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可以快速逼近發動偷襲的第四代戰鬥機,在三代半戰鬥機們發動正面攻擊的同時,第四代戰鬥機從側翼快速逼近,敲掉對方預警機。


非常規手段,動用東風21D和東風26。使用這種可以更改遊戲規則的彈道反艦導彈武器,目前美國採用的對方手段就是使用宙斯盾系統的反導能力,進行攔截彈道導彈,這方面在2016年,美國也進行過標準-6的模擬攔截中程彈道導彈的試驗,並取得成功,理論上可以進行攔截。但是試驗性質跟實戰性質相差甚大,更不用說多目標攔截,一次性扔個十幾二十發,誰都夠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