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最近被强行安利了一部姐弟恋的韩剧,咳咳,说真的,朋友圈都刷屏了好么!明明是一众“见过世面”的姨母们,却纷纷被《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甜到内伤。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当然,那些发腻的恋爱细节就留给“年轻人”去讨论吧,作为一枚老母亲,比起love line,我对其中的职场线倒是更感兴趣。

剧中,没有和徐俊熙(丁海寅饰)在一起之前的尹真儿(孙艺珍饰),被同事称作“尹铃鼓”。

在办公室,她永远都是最好脾气的那个,就算再不愿意做的工作都会笑着接下。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公司烤肉聚餐,她被男领导肆意叫到身边,不论是喝交杯酒、讲荤段子、负责烤肉,她都照单全收,脸上陪着笑不断讨着上司的欢心,即便内心一万个不愿意在嘶吼。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就因为,她不愿意得罪任何人,害怕拒绝会让对方不高兴,也不喜欢与谁起冲突,所以只好选择逆来顺受。

不仅是同事,她对前男友更是百般讨好逢迎。许多细节可以看出,真儿在与前男友的这段亲密关系中处于劣势。

预感要被分手的真儿为了拯救恋情,分期付款买了昂贵的衣裙,用餐时一直讲着想和男友去的地方,全程都在小心翼翼地顾及着对方的心情。被分手后,还得忍气吞声地为经常不带现金的男友付停车费。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尹真儿一直在用委曲求全维系着与他人的关系,她也会在深夜买醉,为她的软弱、疲惫、丧失自我而独自哭泣,但又会在下一场人际交往中潜意识地忽略最重要的人的感受,那就是她自己

这些习惯讨好者们,随时准备、并且无条件的满足他人需求。

他们不拒绝任何人的请求,即使是一些无礼的、过分的要求。

他们恐惧与别人有矛盾,如果一旦有冲突,他们永远都是最先牺牲利益选择妥协的人。

他们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却很少表达自己的需求,试图在别人面前维系着善良大度的老好人形象。

想想,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可能多得数不清吧?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或多或少有一些类似的行为。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01

有人说,每个讨好者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这个孩子,敏感而脆弱,对于安全感、关注和爱有着超越寻常的渴望。

那这种情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除了和本身的性格有关,更多的可能还是来自于童年与成长的环境。

比如《漂亮姐姐》中的尹真儿,有一个非常喜欢唠叨刷家庭存在感的母亲,而且还超级喜欢贬损自己的女儿。

看到女儿和前男友吵架,她会说:“你男朋友家的家庭背景、学历多好啊,上哪找这么优秀的人去啊,你为什么不忍让一些呢?”;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听到女儿男友劈腿之后,她会说:“肯定是你做的不好,他才会那样”;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结了婚,她会说:“你怎么就这么失败,连个结婚对象都找不到!”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有这样一个以打击女儿的自信心为乐趣的妈,真儿会成长为讨好型人格,也就并不奇怪了。

如果追溯讨好者们的童年,他们似乎都有着颇为相似的原生家庭。

儿时的他们在父母那里获得最多的不是鼓励和赞美,而是打击和嘲讽。

拼尽全力只为了用一个一百分换回母亲的微微一笑;

努力做到乖巧懂事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只为了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比起“无条件的爱”,他们得到的大部分都是“有条件的爱”。

我有个从小玩到大的闺蜜,她的父母就经常吵架。虽然没到那种每天砸锅摔碗、拳脚相加的程度,但总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闹,而且还非常喜欢冷战,短了一周,长了一个月,谁都不和谁说话。

有时候闺蜜早上上学还好好的,放学回到家便发觉气氛不对。这让她从小就学会了对父母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尽量不做会惹父母不开心的事情。

但很多时候,父母的吵架仍然会殃及闺蜜。

每次父母当着她的面吵起来,她都想用各打二十大板的方式劝架,但她爸妈谁都不买账。

有一次闺蜜好心相劝,希望爸妈都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她妈妈却对她吼到:“你不会劝架就不要说话,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润滑油,怎么就你,越说越火上浇油!”

那次事情的第二天,闺蜜到学校,真的跑来非常严肃又认真地向我讨教如何给父母劝架这个问题。

她既内疚又自责,觉得父母矛盾的根源一定都在自己身上。即使我再三宽慰,她都无法释怀。

时间久了,学不会劝架的闺蜜只好学会沉默,但父母的情况却没有改观。很多时候,她放学回家,远远看见自己家的那栋楼,心里就开始恐惧,上了楼打开门的一刹那,都会先默默许愿家中和平。

这样的她,后来长大了,谈起了恋爱,很多时候也是患得患失,敏感多疑。

她总是透过一些男朋友的细微表情、动作、某个词语某句话去揣测男友背后的用意,总担心男友对自己不够满意,害怕自己做了什么让对方不开心的事情。

即便是男友做了让她生气的事情,她也会从自身找原因,自己来消化掉对方的错误。

一次她特别低落地跟我说,她这辈子最厌烦的事情就是和别人吵架,她宁愿牺牲点自己的利益,也不要和别人起冲突。

讨好者的本质,都是缺爱。因为父母从未教过他们何为“自我”,很少给过他们表达真实情绪的机会,极少顾及到他们的真实需求。

一个从小不被“看见”的人,长大之后便希望通过讨好、取悦,让自己“被看见”。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02

不知从何时起,《漂亮姐姐》中的尹真儿慢慢有了改变。

跟领导出差,除了做好份内的工作,她直接而果断地拒绝了上司陪客户喝酒吃饭的要求。后来的公司聚餐,她对于上级的陪酒要求,也一概拒绝。不想陪上司去ktv,也能适时而合理地开溜。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同事们都讶异,原来的尹铃鼓怎么变了?

只有真儿自己内心清楚,她的改变都源自于俊熙。

因为俊熙深深了解真儿“老好人”的性格,所以每次在面对真儿吃亏的时候都表现出异常强烈的不满,甚至不惜用武力保护真雅,为其讨回公道。

是俊熙对自己无条件的爱,让她明白,只有爱自己多一些,你所爱的人对你的担心才能少一点。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于是,

在爱别人的同时,她想首先学会爱自己。

不再担心别人的眼光,不再迎合别人的评价,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坚定地学会说“不”;

学会正视他人的错误,不再拼命从自身找原因,坚信自己值得被爱,值得被温柔以待。

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必然是势均力敌的,既不过分占有,亦不曲意逢迎,在你来我往中索取、付出。

在这份关系中,彼此都会得到滋养,而不是过度消耗。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有尹真儿的运气,能遇到那个懂得珍视自己的mr.right,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爱自己来进行自我救赎。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03

学会将“应该”变为“可以”

从小到大,我们被淹没在无穷无尽的“应该”中:你应该好好学习、你应该考得更好、你应该找到工作、你应该结婚生子。

我们活在别人“应该”的期许中,为了讨好别人,不断苛责自己。

试着把所有的以“应该”开头的事情,换成“可以”吧,相信我,绝对会让你拥有更多的选择,变得更加松弛。

打破“应该”牢笼,解放自我,才可以活得更加真实。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不必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总陷入一种“我都做得这么好了,你为什么不能对我也这么好”或是“我做的这么好了,为什么你还不来喜欢我”的弱者姿态,在每一段关系里都会被自动矮化,变得自动无力。

其实敢于被讨厌,才有自由做自己。并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值得维护,无意义的社交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对于有些人,应该有一点“我这么好,你爱来不来”的精神。

也许当你试着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做一些别人可能不会喜欢的事情时,你会发现,对方未必会指责你,厌恶你,相反也许反而会对你另眼相看,变得更加尊重你,不再想着占你的便宜。

就比如《漂亮姐姐》中的尹真儿,她的勇敢反抗在公司掀起了一个女性维权的小小浪潮,引发了公司高层彻查歧视女性的行动。而那个曾经对真儿反复揩油的上司也不得不请她吃饭示好,刮目相看。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写一份“个人权利法案”

贴在电脑前或者墙上

不要觉得将“讨好型人格”和美国的“人权法案”扯上关系,有点小题大做。当你认真思考时,你才会发现它们有多么适用于你:

●我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

●我有权做自己;

●我有权说不;

●我有权犯错误;

●我有权改变自己的主意;

●我有权说我不明白;

●我有权觉得对其他成年人的问题不负任何责任;

●我有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我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多给自己一些自我肯定

有许多小技巧可以让你练习肯定自己。

比如每天晨起时对着镜子说你真好;每晚临睡前写下至少一件值得称赞自己的事情,比如“尽管觉得身体不舒服,我还是坚持去上班了,我是个可靠又尽责的人”,比如“今天我按照网上的菜谱做了道新菜,孩子好像并不爱吃,但我还是保持了冷静,我有所创新”等等。

这样做可以大大减轻讨好者的焦虑,让他们的大脑在一天中搜寻的东西发生变化,从察言观色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转到寻找让自己觉得幸福快乐的东西。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你值得这世上所有的美好

学习好好爱自己这门艺术

英国心理治疗师雅基·马森在她《可爱的诅咒》一书中,记录了一位讨好型人格咨询者因为一套单人茶具带来的突破。

这位咨询者兴奋地宣称她买了一套单人茶具,尽管茶壶的容量够两杯茶,但是因为是一只杯子所以只供咨询者一人享用。

这个咨询者一直都是一个习惯自我牺牲的女人,她觉得比起自己的需求,家人的需求更加重要。这套茶具无疑是个转折点,她开始关心自己。

讨好型人格者们可以尝试每天做一件善待自己的事情,并问心无愧地享受它们。

可以是逛街、可以是游泳、可以是看电影,只要你觉得舒服、美好的事情,不论多忙都挑一件一个人慢慢享用。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练习拒绝他人的方法

学习说“不”的技巧

可能让讨好型人直接拒绝别人真的很难,那么就试着练习如何客气地拒绝别人吧。

向对方表达出你愿意帮助他的意向,礼貌而清晰地表达你的拒绝,试着做某种积极的跟进,在对方察觉到你的犹豫与内疚试图说服你之前果断结束谈话。

比如你到国外开会一周,日程排得很满,而你的一个同事却让你帮她采购保健品。

你可以这样说:“我真的也想去帮你买,但我的时间都被工作排满了。其实你说的这个品牌我在一家电商平台上买过,绝对保真,价格可能还比我之前在机场免税店看到的便宜一点点,我可以推荐给你去看看对比一下。”

这样说,既不会伤到对方的面子,同时也给他一个合理可行的建议,对方自然不会对你的拒绝有太大意见。

这次去美国游学期间,先后有几十个素不相识的网友给我留言让我帮忙买各种东西,我都委婉拒绝了。想想就是这样,既然对方都不怕麻烦你,那我们出于实际情况考虑的拒绝又何必那么左右为难不敢说出口呢?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以上这份“自救指南”,如果我们多加尝试,应该会让习惯性讨好他人的情况有所改变。

很多人都说,每个孩子都欠父母一句感谢,每个父母都欠孩子一句抱歉。

但我却觉得,尽管可能的确是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讨好型人格,但我们仍然应该相信自己有自我救赎的能力和机会。

如果无法改变旁人成为自己软肋的事实,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铠甲。

永远记得,爱自己的人才自带光芒。

-END-

我浪费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只学会了讨好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