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外賣小哥遭遇車禍不幸離世 卻讓6人獲新生

今年28歲的小林是一名來自紹興的美團外賣小哥。每天,他駕駛著電動車,在城區的大街小巷穿梭,給那些忙碌工作的人們送去各式餐飲。

“送外賣雖然辛苦,但能賺更多錢。”小林曾這樣告訴父親。成為美團騎手後,小林幾乎天天工作到凌晨1點,就為了多搶一票外賣單,多賺一份外賣費。他希望通過今天的努力,能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誰也沒想到,他奮力前進的腳步戛然停止在了一個深夜。

“車禍發生在凌晨1點左右,那時小林剛送完最後一單外賣,正準備回家,在上虞城北的一個十字路口等待綠燈通行時,被後方駛來的一輛車子撞倒。”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事發後,小林被急送醫院搶救。

得知兒子遭遇車禍,小林的父母猶如晴天霹靂,連夜打車趕到醫院。隨後的幾天裡,小林始終昏迷不醒,雖經醫院全力救治,最終還是不幸離世。

家中的裝修剛剛完成,未來美好生活的畫景剛剛成形,屬於小林的道路本應很長,然而這場車禍卻永遠地帶走了他,也在瞬間撕破了這個家庭。

強忍悲痛,父母捐獻兒子器官

唯一的兒子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一家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父母眼裡,小林是個懂事的兒子,他努力工作,從來不給父母淘氣,平時宅在家裡,他也就玩玩手機、看看直播。如今,這個努力懂事的兒子卻永遠離他們而去了。

“我們要捐獻兒子的器官,讓他的器官能幫助到別人。”悲痛之餘,小林的父母作出了意想不到的重大決定。

早在小林生命垂危時,小林父母就開始思考器官捐獻,“萬一兒子不在了,捐獻器官既能幫助別人活下去,也是兒子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小林被宣告腦死亡後,小林的父母決定將小林的器官捐獻出來。

小林的爸爸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知道受捐者是誰,“我不求他們補償,只是想看看兒子的器官在誰身上繼續存活。”遺憾的是,由於器官捐獻實行的是雙盲模式,捐獻者與受捐者互不知情,只能通過協調員傳遞信息,林爸爸這個樸素的願望將難以直接實現。“只要移植成功,我也就心滿意足了。”聽了工作人員有關捐獻情況說明,深明大義的林爸爸最終打消了獲知受捐者信息的想法。

正是小林家人的決定,改變了數個同樣陷入在痛苦之中的家庭。“小林身上的肝臟、腎臟、心臟、眼角膜都被捐獻出來了。”據浙江省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介紹,除了眼角膜都被捐獻出來了。”據浙江省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介紹,除了眼角膜之外,小林捐獻的器官目前已成功移植給了4個有需要的人,“他的心臟去往了遠方,一位心功能衰竭的病人正等待著器官移植……”

由於眼角膜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因此暫時存入了保存庫中。兩片眼角膜可以讓2到4名患者重獲光明,這就意味著,如果手術順利,小林的器官捐獻至少可以讓6名患者重獲新生。

生命接力,將愛心傳遞下去

每年,我國都有大量的病人在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是與之對應的,卻是器官庫的匱乏。

“器官捐獻的條件比較苛刻,我們有許多器官移植的登記者,但受到捐獻者年齡和身體狀況的限制,器官捐獻的主要來源是因意外死亡的人群,同時,像心臟、肝臟、腎臟這樣的器官,體外保存的時間非常有限,必須在第一時間找到匹配的對象。”省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告訴記者。

然而,在傳統觀念裡,死亡和遺體都是人們諱忌的話題。“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觀念和親人突然離去的悲傷情緒影響,多數人是不願意將親人的器官捐獻出來的。”省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表示,小林父母在忍受失去愛子的痛苦後,捐出愛子器官,拯救他人,這是難能可貴的,也向全社會傳遞了一股正能量。

“人體器官捐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崇高事業,不僅使受捐者的生命得到‘延續’,也會讓捐獻者的人生髮出最後光彩。”區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我區人體器官捐獻事業仍處在起步階段,但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公民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器官捐獻的隊伍當中來。截至目前,我區共有造血幹細胞捐獻3例,遺體捐獻4例,眼角膜捐獻9例,器官捐獻6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