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二战时美军为何热衷于使用无柄手榴弹?

柳双龙


首先,无柄手榴弹相对于有柄手榴弹,技术上是进步的,有柄手榴弹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为常见的是德国的M24,以及中国仿制以及后来改进的67式。有柄手榴弹好处是方便生产,对于生产设备的要求不高,在中国准备战争的时代,甚至有一种7个人就可以背走设备,便于战时分散生产,有利于游击战。

但是,有柄手榴弹的缺点就非常多了,首先是体积太大,有柄手榴弹多了一个握柄,这部分体积和重量不会产生破片,尽管进攻型手榴弹主要是靠冲击波和气浪杀伤,但是现在各国主要使用的攻防两用手榴弹,破片也是很重要的杀伤途径,手榴弹设计的时候要尽量的使每一克重量都可以变成破片,不产生破片的死重越少越好。

也是由于有这个握柄,有柄手榴弹的体积要大于无柄手榴弹,一般有柄手榴弹只携带4枚,而无柄手榴弹携带的数量就多的多了,在对越作战中,越军的特工队甚至有的人身上携带20枚手榴弹,身上都挂满了,而我军带不了这么多,就是因为手榴弹的体积太大了。

至于什么有柄手榴弹扔的比无柄手榴弹远,这个是因为有柄手榴弹投出去以后有一个杠杆作用,但是要这个杠杆作用能够影响投掷距离,整个弹长要达到50厘米以上,这么长携带性就太差了。那种说有柄手榴弹可以投50米以上,的确是,但是要投那么远,这个投掷过程有一点像投掷标枪,要进行助跑,没有这个助跑,有柄无柄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差不多也就是30米左右。

还有在斜坡上边,有柄手榴弹不容易滚下来,除了网上这么说,其他的文字上边没有见到有这种说法,我觉得是以讹传讹,往斜坡上扔一个木棒,和一个圆球,他们的状态是差不多的。

有柄手榴弹有一个好处是无柄手榴弹无法比拟的,有柄手榴弹比较方便制成集束手榴弹,而无柄手榴弹不太方便,但是现在各国步兵装备的爆破器材很多,集束手榴弹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有很多的其他装备可以干这个事情。

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不错,英国是现代无柄手榴弹的发源地,米尔斯手榴弹。而且无柄手榴弹的优点远远大于有柄手榴弹,所以,美军主要使用无柄手榴弹也就顺理成章了。

无柄手榴弹对于生产工厂的技术设备要求要高于有柄手榴弹,但是这个对于美国不是问题。况且有柄手榴弹虽然对生产设备要求低,但是生产并不方便,光在那个握柄上边掏个洞出来就很费事,德国的手榴弹后来就把引信放在了弹头上,后边的握柄就是一根木棍,从而省去那道工序,到后来德军也大奖使用无柄手榴弹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柄手榴弹慢慢就是用完了淘汰。


红色手电筒


二战时美军热衷于无柄手榴弹,主要是尤其武器装备的配置以及作战需要决定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无柄手榴弹或者叫手雷,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而且可以大量携带,美军一直都很依靠强大的火力,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携更多的手雷;而有柄手榴弹体积太大,重量太重,不便于携带。

二、火力配置的需要,二战时美军大量配置了迫击炮,稍远一点的目标就用迫击炮清除,只有近距离才用手雷,而且手雷清除近距离的目标更方便;而我军简直是把手榴弹当迫击炮使用,因此选择了有柄的手榴弹,以此扔更远的距离,轰炸敌人目标。

三、实际的作战环境决定的,二战美军主要进行的是岛屿登陆作战,日军为了抵消美军强大的火力,他们像老鼠一样躲在坑道里,这样的作战环境就必选要使用小巧的无柄手榴弹,而有柄手榴弹不便于塞进坑道。

总之,二战时美军热衷于使用无柄手榴弹主要由当时的作战实战需要决定。


密探零零发


其实这个问题,看一看无柄手榴弹和木柄手榴弹的优缺点就知道了嘛。

其实红军时期广泛制造的是这种麻尾手榴弹,扔的比木柄手榴弹更远,但是投掷准确性很差,投掷姿势也受限制,抗战时期军工条件有所好转,多半就转产投掷距离和准确性俱佳的木柄手榴弹了



木柄手榴弹比起无柄手榴弹多了一个木柄,好处是重心靠前,握持和投掷方便,而且投掷时便于用腕力,故而投掷距离远,而相对同样投远的麻尾手榴弹,投掷更准确,这是木柄手榴弹最大的好处,但是木柄手榴弹问题更多,与威力相当,引信类型相同(比如德国M18/24木柄手榴弹和M39无柄手榴弹都同是拉发引信)的无柄手榴弹相比,木柄手榴弹成本更高,加工更复杂(尤其是弹底拉火的手榴弹要制作空心木柄,所以德国人把M43手榴弹拉火绳挪到了弹顶部),而且木柄手榴弹体积重量大,携行不便,严重影响携行数量(无柄手榴弹随便一揣就好几个,木柄手榴弹插得到处都是也没几个),而且木柄手榴弹因为木柄的遮挡,在杀伤半径内存在杀伤死角。

德国木柄手榴弹,最左边分解可以看出其结构,最右边的M43型为了简化生产使用了顶部拉火

M24和M43拉火绳比较


M39采用了和M43相同的拉火引信

虽然木柄手榴弹存在各种问题,但是一个远,一个准,对于很多步兵分队缺乏支援火力的军队来说,就足以遮百丑了,但是对于美军来说,根本不存在步兵分队缺乏支援火力需要用手榴弹射程来弥补一说,美军步兵连编有3门60毫米迫击炮,步兵班携带有1-3具枪榴弹发射器,手榴弹对美军来说只是纯粹的单兵近战武器,不需要扔多远,所以便于生产携带和近战使用的无柄手榴弹自然成为首选,至于引信的选择,无柄手榴弹可以选择包括拉发引信在内的多种引信(日美德无柄手榴弹引信都不相同),美国佬选择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好的翻板击针引信纯粹是财大气粗工业强而已。

二战美军能够广泛保障迫击炮到连,枪榴弹到班,手榴弹只是纯粹的单兵近战武器,没有什么掷远的需求

美军手榴弹使用翻板击针引信纯粹财大气粗而已


DDG的老船坞


一般来说,手榴弹分成两种,一种是进攻型手榴弹,也就是有柄手榴弹,这种手榴弹装弹量大,但弹壁薄,主要是靠爆炸时候产生的冲击波杀伤工事内的敌人,另一种就是防御型手榴弹,也就是无柄手榴弹,这种手榴弹弹壁上,大多刻有凹槽,在爆炸的时候,形成弹片杀伤附近的敌人。

对于美国人而言,进攻的时候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武器应有尽有,什么火箭筒啊,手喷火器呀最牛的还可以直接呼叫空中火力支援,这样的话,进攻型手榴弹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反倒是美国军人与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防御型手榴弹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有柄手榴弹弹,携带重量实在太大,你看那个德国人的土豆捣碎器,也就是德国人的木柄手榴弹,别在腰间的手榴弹的木头都快戳到鞋底了,携带起来极其不方便,而且携带的数量不能太大,因此中国军队在仿制德国人的木柄手榴弹的时候选择将木柄的长度缩短。

而且木柄手榴弹,它装弹量偏大,这个时候携带的重量也会增加,美国人还希望多带一点子弹,多带一点巴祖卡火箭筒,这个时候背一个手榴弹都快重得要死了,还有什么余力去呗,其他的武器装备。

而且无柄的手榴弹,握持起来更加舒适,更加有着力点,这对于美国那一批老爷兵来讲,这东西再好不过,而且无柄手榴弹,他的保险性能相比较与油饼的手榴弹而言更加可靠。你比如说日本人的手榴弹这东西得要磕一下才能够激发才能够爆炸,美国人的手榴弹,虽然保险装置比起日本人来讲更加简单一点,但至少安全。

此外,无柄手榴弹的生产工艺更加复杂,但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来说,这点钱都是小钱儿不?不碍事儿,只要能减少一点军队伤亡,只要能够提高部队作战效率,我花那点钱我也值得。


漩涡鸣人yy


无柄手榴弹投掷出手后,才会发火,安全性更高

手榴弹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有柄手榴弹,一种是无柄手榴弹,至于说到二战时期美军热衷使用无柄手榴弹,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就是安全性高。

有柄手榴弹在使用上,先是拧开保护盖,将一层薄薄的防潮纸捅破,勾出其内的小拉环,拉火投出,这是比较规范的操作流程,还有一种快速投弹方法,就是士兵用其小指勾住拉环,然后投掷手榴弹,利用惯性拉火。由此可见,有柄手榴弹几乎没有复杂的保险装置,不管是先拉弦再投掷,还是手指勾住拉环投掷,手榴弹在手中或者刚出手时就已经处于发火状态了,近在咫尺的爆炸随时可能发生,对于手法不老练的投手来说,一紧张反而会引发投掷动作变形,从而导致爆炸产生的后果伤及自身。

但是无柄手榴弹的操作就特别简单了,它的保险设计非常完善,士兵将无柄手榴弹握在手掌之中,在复杂保险装置的作用之下,整个手榴弹都处于非常安全的状态,随着撒手将其扔出去,手榴弹上的保险才会自动被打开,并相继完成一套击发点火直至引爆的动作,因为手榴弹飞出去之后才点火,与投手已经拉开了足够的安全距离,无论怎样都不会对投手产生意外伤害。

对于美军来说,向来把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看得很重,从不刻意强调拿性命硬拼,局势不利条件下还鼓励向对手投降,以最大程度确保生命安全,既然无柄手榴弹相比有柄手榴弹来说,有着更高的操作安全性,无论怎么样几乎都不会诱发安全事故问题,所以,美军对其推崇使用也就不奇怪了。


兵工科技


我是军林纵横!这是由美国的军工水平决定的。事实上,如果当年的中国有那样的军工水平,也就不会依靠小作坊生产有柄手榴弹了。当然也有别的因素,设计师的设计风格等,对德军来说,有柄手榴弹才是王道。

无论何种形式,对于步兵来说,手榴弹正是最爱!既能杀伤有生目标,又能破坏坦克和装甲车辆。

有柄手榴弹结构比较简单,主要部件一般为:木柄、弹壳、保护盖、拉火绳、拉环、拉火管、导火索和雷管、炸药等。这些零部件大多为铸造或冲压件,生产成本和工艺要求比较低,即使小作坊也能够生产,适合大规模生产。无柄手榴弹相对复杂些,尤其是引信结构,成本也相应提高,只能在专业的兵工厂生产。

德军酷爱有柄弹

从生产的便捷性看,自然是有柄手榴弹占优势。但是,从杀伤效果、投掷距离、使用方便性、安全性等方面看,则是无柄手榴弹占据优势。

正因此,二战期间,美军就生产装备了多种型号的手榴弹,但最普遍和实用的的型号是MARK II手榴弹。

姿势不错

MarkII为铁铸,外部呈锯齿状,利于在爆炸后产生更多的弹片。内部以TNT为主填充物,战争初期TNT短缺,内部多填充硝化淀粉复合物。MarkII拔除引信后延迟爆炸时间为4至4.8秒,MarkII杀伤半径为5至10码,但是破片可以杀伤长达50码。

MKⅡ改进型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军最普遍装备的手榴弹,也是世界上继米尔斯手榴弹之后,早期最有影响的一种手榴弹。

投得不错

事实上,中国解放后曾经一度生产了大量的有柄手榴弹,连地方民兵都大量装备。于是国人对有柄手榴弹印象深刻。但现在对中国军工而言,生产无柄手榴弹更是不在话下,82-2式手榴弹就是用来取代77-1式木柄手榴弹的卵形手榴弹。


军林纵横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美国在二战以前使用的就是卵形手雷,是仿制英国的米尔斯手雷而来的。所以就军队适应来说肯定是使用自己平时训练就习惯的装备要更好。没有必要再去研究另外一种长柄型的手榴弹。长柄手榴弹在二战中德军用的多。


第二个原因就是卵形手雷,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在相同的体积重量下可以多携带几枚。美军士兵经常把手雷挂在胸前,或者挂于腰上。

第三,在实际使用中,卵形手榴弹在对付拐角时,比木柄手榴弹要更加方便,因为投过去之后,卵形手雷还可以向前滚动一段距离。在对付碉堡口等狭窄目标时,卵形手榴弹比木柄手榴弹便于扔进去。还有就是卵形手雷在扔过去之后,通常继续滚动,所以也不容易被捡起来在扔回来。

卵形手榴弹在从下向上投容易发生回滚,这点儿不如木柄手雷安全。还有就是卵形手雷的投掷距离不如木柄的远。

第四就是在生产方面卵形手榴弹因为外壳是采用一次铸造成型,所以其加工工艺更为简单,而木柄手榴弹需要单独生产弹体与木柄,生产工艺复杂一些。

所以倒也不是美军喜欢使用卵形手榴弹,而是由其军事工业体系和使用习惯所决定的。这两种手雷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都是非常优秀的单兵武器。


和风漫谈


这和他们的战术思想有关!

首先当时手榴弹主要是木柄和蛋型两种,木柄手榴弹装药多爆炸压力大但弹片少,是进攻性手榴弹。而蛋型手榴弹装药较少但全覆弹片被称之为防守型手榴弹。这是因为在进攻中一般自身处于无遮蔽状态,手榴弹尽量选择弹片少的,爆炸压力足的,这样可更好地进攻碉堡坑道战壕等相对封闭的空间,且防止误伤自己。同样道理防守方一般本身在防御较强的工事里,自然就用弹片多的,重量轻的蛋型手雷了,这样可扔的更远。

二战美军其实整体战斗意志不强,所以更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就导致了他们喜欢打防守反击的战术,喜欢在战壕中等炮兵空军扫平敌军然后他们占领就好,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就用了防守型手雷。另外美军当时真的很土豪,他们认为手雷用于防御就好,远了或火力不足自然用迫击炮就好,为此在二战中美军配备了世界上最多的迫击炮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