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評價魅族15?

小小嫻


2017年初,黃章宣佈出山,打造魅族15週年紀念款手機。
隨後的7月,魅族pro7發佈,可惜,畫屏撐不起魅族的野心,一個線上品牌,卻打出了p25+4+64 起售價2799的策略,這無疑是在自殺。
果不其然,隨後的市場毫不客氣,給了魅族一個響亮的耳光。
正當煤油為pro7扼腕嘆息的時候,魅族老大黃章放出了15的信息:
在2017年末,這被認為是延續魅族期望火種的產品,pro7涼了,靜待15吧。
隨著春天的到來,15的聲音開始逐漸多起來的時候,黃章又發聲了:
黃章說:“由於時間關係,15只是我多年後迴歸魅族的小試牛刀,隨後推出的16才是我全力打造的產品”。
黃章的發聲,無疑為還未出世的15蒙上了一層陰影。
正當大家疑惑黃章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如此悲觀的時候,著名數碼產品曝光網站——工信部給出了答案:
網友恍然,在2018年,在18:9全面屏開始過時,在劉海屏逐漸成為主流的2018年春天,魅族給出的居然是這樣的答卷。
走錯片場的魅族15,從那時起,就被深深地唱衰著。
網友給出瞭如下評價:
一年之後,黃章從打磨的小作坊裡走了出來,抖了抖身上的灰塵,忽見前方一片譁然,正在談論一種名為全面屏的東西,黃章上前問到,何為全面屏?
是呀,走錯片場的魅族15,落後時代的ID設計,這款產品真的撐得起魅族的野心嗎?
隨後,魅族爆出了內部動亂,魅族文創部總監張佳微博ID@蓋文張發帖炮轟魅族高級副總裁楊柘,這段故事不詳述,這無疑給風雨中的魅族以一記重錘。
終於魅族15發佈了。
楊拓花了整場的時間介紹魅族15,以期打出“高端手機,中端價格”的形象,可惜,價格出來的瞬間,全場寥寥:
驍龍660不是問題,三星8895也不是問題,可在2018年春天發佈4+64+660的2499就是天大的問題。
這真的是一個線上品牌該有的產品策略嗎?
這真的是一個正常的線上品牌會有的產品定價策略嗎?
一款完全落後於潮流的產品,這個定價即便是給OV,怕也是束手無策吧?更何況,魅族哪來的OV級別的渠道和宣傳資本?
2018年對於手機市場來說是難過的一年,“冬天”成為市場的主流聲音,而價格戰則則給了隆冬一些蕭索和慘烈的味道。
vivo主打系列X21,在升級屏幕(劉海屏比同規格普通屏成本高20%),升級內存(4GB-6GB)的前提下,起售價由X20的2998降到了2898;OPPO主打系列R15給出了6+128售價2999的方案(降格了相機、soc等);華為P20在大幅度升級相機,升級內存(4GB-6GB)的前提下,給出了3799的起售價;小米mix2s,在升級相機,升級無線充電的前提下,還是給出了mix2相同的售價。
如果說這些還只是開端,那麼OPPO在R15上市不足一個月之後,直接給出2699的4+128:
這個就是真的宣告價格戰開始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魅族給出的答案是什麼?
驍龍660+4+64,售價2499,它將直接面對2599的6+64的榮耀10;2699的4+128的oppo R15;以及可能1699甚至1499的驍龍660+4+64+前後兩千萬的小米6x。
拿什麼打?
我們且不說其他競品,單說魅族自家的魅藍E3,這款產品又拿什麼打?
2017年華為發佈了年度旗艦mate10和mate10pro,二者共用相同的soc、相機、電池、快充等等,mate10甚至給出了更高規格的2K屏,超窄邊框和前置指紋識別。
僅僅是因為這款手機採用了16:9屏幕,導致其口碑完全被pro搶佔。
而現在,1799的魅藍E3給出了驍龍636+6GB+64GB+imx362+imx350+20w快充的答卷,最關鍵的是,它的屏幕是18:9的。
楊柘說,高端機和低端機在細節上有很大的區別,而千元機則剛好喜歡在這上面做文章。
是的,低端機和高端機在細節上有很多區別。
但是,你連大局都做不好,你給我談什麼細節?
一顆1/2.3英寸的CMOS撐不起魅族15的野心,否則,小米5s就不會慘淡收場;全局勢觸感反饋系統更撐不起魅族15的野心。
一棟房子,框架搭錯了,你給我談電梯?談裝飾?談綠化?
pro7的教訓歷歷在目,在如今的手機市場,一次錯誤就足以摧毀一個品牌。同一個錯誤來兩次,魅族,怕不真的是壽星公上吊——閒命太長了。

小蒜苗長


2017 年 2 月,黃章宣佈迴歸,親自打造「夢想機」。

經過了 2014 年、2015 年的擴張,2016 年的機海戰術之後,魅族決定在 2017 年重回魅族,用黃章的方式重新打造旗艦手機。

2017 年 11 月的最後一天,黃章宣佈這款「夢想機」的名字叫「15」,將於 2018 年,也就是魅族成立的第 15 個年頭上市。

2018 年 4 月 22 日,經過一年多的準備,魅族 15 系列和我們如期而至。

距離黃章主導的上一款產品 MX3 已經過去了 5 年,這一次,黃章「雕刻」出了一款怎樣的作品?讓我們一起從產品裡尋找答案。

不是「全面屏」,勝似「全面屏」

「全面屏」這個詞是 2016 年底小米在發佈第一代 MIX 的時候提出來的,意思是「正面幾乎全是屏幕」,用來形容 MIX 的高屏佔比。從去年年中開始,國產全面屏手機開始大量出現,並迅速成為了行業主流。

不過其實直到現在,手機行業也沒有一個對「全面屏」的明確定義,目前市場上的全面屏手機通常指的是採用長寬比 18:9 及以上(「劉海屏」的長寬比可以達到 19:9)同時屏佔比較高的手機。

如果看屏幕長寬比的話的,魅族 15 系列顯然都不能算是全面屏手機,因為 15 系列三款產品用的都是傳統的 16:9 比例屏幕。不過如果看屏佔比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

雖說沒有使用更長比例的屏幕,不過通過收窄屏幕周圍 4 個邊的寬度,15 和 15 Plus 的屏佔比非常可觀。按照「屏佔比=屏幕可視區域/機身外輪廓投影面積」來算,魅族 15 的屏佔比為 80.5%,而屏幕尺寸更大的 15 Plus 屏佔比達到了 81.5%,後者的數據和 iPhone X、Mate 10 Pro、努比亞 Z17S、堅果 Pro 2 等全面屏手機處於一個水準,放在整個全面屏手機市場排到中等靠上的位置。

此外,和努比亞 Z17S 類似,由於 15 和 15 Plus 的左右邊框極窄,15 和 15 Plus 拿在手上的感覺會比客觀的數據更有衝擊力一些。

事實上,如果計算左右邊框寬度的話【(手機物理寬度-屏幕顯示寬度)/2】,15 和 15 Plus 是目前非曲面屏手機中最窄的,其中 15 的邊框寬度只有 1.955 毫米,15 Plus 為 2.09 毫米,比兩外兩款公認的窄邊框手機華為 Mate 10(2.16 毫米)和努比亞 Z17S(2.29 毫米)都要更窄一點。

聊完了「全面屏」,我們再看看屏幕本身。

魅族 15 系列的三款產品屏幕規格都不一樣,15 Plus 的對角線尺寸為 5.95 英寸,分辨率為 2560X1440(2K),三星 OLED 面板,15 的對角線尺寸為 5.46 英寸,分辨率為 1920X1080(FHD),同樣是三星 OLED 面板,M15 也是 5.46 英寸,1920X1080 分辨率,不過屏幕材質為 LTPS LCD。魅族表示,15 Plus 和 15 的這裡兩款面板都是找三星獨家定製的(從參數看應該的確是定製的)。

顯示效果,15 Plus 和 15 的表現都不錯,特別是 15 Plus,2K 分辨率和接近 500 的 ppi 讓它看上去可以比絕大多數的 OLED 手機更加細膩。

15 和 15 Plus 由於是自發光的 OLED 面板,因此都支持常亮顯示(Always On Display,AOD),二者在設置中均提供了類似三星 Galaxy 的自適應、標準、照片、鮮豔模式 4 種演示效果。不過即便是標準模式,魅族也依然傾向於把屏幕色溫調得偏冷,好在用戶可以在設置中單獨調節屏幕色溫,我個人傾向於使用自適應顯示模式,然後把屏幕色溫稍微拉得偏暖一些。

還記得當年 MX2、MX3 的「小白圈」麼?

除了屏幕本身,15 和 15 Plus 屏幕上下的「額頭」和「下巴」也很有講究。

在「額頭」部分,15 和 15 Plus 處理得和堅果 Pro 2 有些像,紅外發射、紅外接收、環境光傳感器全部做了隱藏處理,聽筒收納在屏幕玻璃蓋板最頂端的縫隙中,整個「額頭」部分唯一明顯的視覺元素是居中的前置攝像頭,非常簡潔漂亮,特別是在白色面板的機型。

另外,和堅果 Pro 2 不同的是,15、15 Plus 還把呼吸燈也「藏」到了聽筒內,比堅果 Pro 2 放在正面左上角的設計更加講究。

對了,15 和 15 Plus 的聽筒還可以用作揚聲器,和底部組成雙揚聲器設計,外放效果不錯,已經很接近 iPhone X 那個水準了。

MX2、MX3 時的「小白圈」是魅族的一個經典設計之一,在 15 系列上,這個設計通過圓形指紋的方式得到了延續。

15 系列的圓形指紋用的並不是常規的方案,為了能在非常窄的「下巴」裡把圓形前置指紋放進去,魅族找匯頂科技定製了全球最小的前置指紋方案(號稱總投入 100 萬美金……)。

相比 iPhone(X 除外)、堅果 Pro 等產品上使用的正面圓形指紋,15 系列的這個按鍵面積要明顯小了兩圈。和魅族之前幾代產品一直使用的「腰圓鍵」面積相比,15 系列的指紋鍵的面積大概只有 1/3。

不過這顆按鍵的面積雖小,識別速度卻非常出色(號稱識別只需要 0.08 秒,全球最快),息屏狀態下稍微一碰就能完成解鎖,比魅族之前所有產品用的前置指紋指紋都要明顯快很多。

此外,魅族還為 15 系列的三款產品增加了壓力感應芯片(據說成本有 1 美金),讓 15 系列在前置指紋不可按壓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原汁原味」的 mBack 體驗:輕觸返回,重按回主頁,屏幕底部上滑呼出多任務,重按兩下啟動相機。

不過我在使用中發現,習慣了之前的「腰圓鍵」和 iPhone 的 Home 鍵,剛開始用 15 Plus 的「mini」圓形 Home 鍵偶爾會找不準地方,用上幾天之後就沒啥問題了。

除了指紋識別,15 系列(準確說應該是 Flyme7)終於終於終於加入了人臉識別功能,背後的算法來自商湯科技。

識別的速度沒什麼可以說的,又快又準,支持防閉眼解鎖(閉眼時無法解鎖),配合抬腕喚醒,15 系列可以像很多國產全面屏手機那樣做到拿起手機直接進入桌面,當然也可以選擇人臉解鎖成功後停留在鎖屏界面,然後滑動進入桌面。

在使用後置指紋手機時,我個人會經常使用手機的人臉解鎖功能。不過對於魅族 15 系列、華為 P20 系列等已經有了很好用的前置指紋的機型,我感覺面部解鎖有時反而會有些添亂,所以在體驗了幾次 15 Plus 的人臉解鎖後,我決定還是刪掉人臉數據,使用更好用更安全並且能做支付的正面指紋。

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說,多個完成度很高的功能顯然不是壞事。此外,除了 15 系列,PRO 7 Plus、PRO 7(高配版、標準版都包括)、PRO 6、PRO 6 Plus、PRO 6s、PRO 5、MX6 和魅藍 Note 6 也會在第一時間通過軟件升級獲得人臉解鎖功能。

還記得木匠手裡那塊打磨了 31 次的手板麼?

5 年前,在設計 MX3 時,黃章為了找到最合適的尺寸和機身弧度,親手打磨了 31 個木質手板,這段故事之後被無數魅友傳為佳話。

在這一代的 15 系列上,雖然沒有再提手板的事,不過很明顯,黃章也在後蓋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材質上,15 以及 15 Plus 採用了一種很特別的不鏽鋼鋁材質,在普通的鋁合金後蓋上電鍍上了一層奧氏體 306L 不鏽鋼(就是 iPhone X 邊框用的不鏽鋼材質)。

之所以搞這麼複雜,是因為魅族想要讓 15、15 Plus 的機身擁有不鏽鋼的強度,但又不會像不鏽鋼機身那樣厚重,15 的重量為 152 克,15 Plus 的重量則是 177 克,在同尺寸產品中都屬於比較輕的。

除了材質,15、15 Plus 表面的處理也比較特別,除了 15 的白色(汝窯白)的表面採用了類似陶瓷的處理之外,15 和 15 Plus 的雅金、硯墨、黛藍(15)、玄武灰(15Plus)的表面均採用了叫做「物理⽓相沉積」的工藝。

看到照片,大家關注的重點可能是表面的拉絲處理,不過 15、15 Plus 最特別的地方其實是表面觸感,摸上去有種玻璃的感覺,非常獨特,和當年 iPhone 7/7 Plus 上用的亮黑有點像,不過 15、15 Plus 表面的強度要高很多,不會像亮黑 iPhone 那樣一摸就留下劃痕。

至於 15、15 Plus 的這個後蓋好不好看,就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了,我個人挺喜歡這種獨特的「拉絲玻璃金屬」的感覺,不過可能會有些消費者感覺這種拉絲的質感會有點「老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和 iPhone 7 亮黑類似,15、15 Plus 的表面也比較容易沾染油汙,這在表面顏色較深的硯墨配色上會比較明顯。如果你有「潔癖」的話,日常使用中可能需要戴個套或者是選擇其他配色。

另外,15 和 15 Plus 後蓋的弧度明顯是經過精心調整過的,摸上去能感到一股濃濃的 MX3 時代黃章的味道。

從底部看過去,15 和 15 Plus 的後蓋是一條完整的曲線,兩側有一個向中框部分的明顯收邊,讓手機拿在手上感覺比 7.2 毫米的厚度來的更薄。

對了,魅族還為 15 Plus 後蓋上下的兩個天線條用 3D 旋轉鐳雕工藝「雕刻」上了一些紋路,看上去…… 挺吉祥的……

可能是第一個能在振動上媲美 iPhone 的安卓機

15 和 15 Plus 還有一個外觀上看不出來但一用就能體會到的東西——振動。

從 iPhone 6s 加入 Taptic Engine 之後,iPhone 的振動體驗一直是整個行業的標杆,而魅族 15 Plus 可能就是第一個在振動上能媲美 iPhone 的手機。

魅族為 15 Plus 配備了一顆體積很大的可以在 XY 軸震動的線性諧振馬達,可以在按壓 Home 鍵、打字、滾動時等 45 個場景提供非常清脆、跟手的振動體驗,魅族把 15 Plus 的觸覺模塊叫做 mEngine。

相比 iPhone 的 Taptic Engine,15、15 Plus 的 mEngine 在體驗上已經極為接近,包括按壓 Home 鍵的反饋,15、15 Plus 也已經達到了 iPhone 那種「以假亂真」的實體鍵觸感。

要說差距的話,由於魅族 15、15 Plus 的屏幕沒有配備壓感,所以不具備 iPhone 上的 3D Touch 功能。當然了,對於一款安卓機來說,屏幕壓感的意義也極為有限,沒有也不是什麼問題。

華為 P20 同款 CMOS,魅族史上最好的拍照

雖然曾經推出過 PRO 6s、PRO 6 Plus 等拍照表現達到同時期國產第一陣營的產品,但整體看,拍照並不是魅族旗艦機非常擅長的領域。不過在 15 和 15 Plus 這兩款產品上,魅族在拍照上可以說是下了「血本」。

在核心的 CMOS 傳感器上,15、15 Plus 採用索尼 IMX380 + IMX350 的組合,巧合的是,這也恰恰是華為 P20 的後置相機採用的 CMOS(注意是 P20,不是 P20 Pro)。除了 P20 Pro 用的 IMX600 這種「怪物」,IMX380、IMX350 這個組合基本是手機廠商現在能拿到的最高規格 CMOS 了。

其中 IMX380 是 15、15 Plus 的主攝,它的傳感器面積達到了 1/2.3 英寸,比現在大部分旗艦機用的 1/2.55 英寸(比如 IMX363、IMX333)更大一些,像素依然為 1200 萬,單像素尺寸 1.55 微米,支持相位對焦,但沒有全像素對焦(作為「彌補」,15、15 Plus 都配備了激光對焦),鏡頭光圈 f/1.8,支持 4 軸防抖。

至於副攝,雖然 CMOS 用的 CMOS 是和 P20 系列、Mate 10 系列等華為旗艦機一樣的 IMX350(1/2.78 英寸,2000 萬像素),但魅族 15、15 Plus 並沒有像華為那樣去掉拜耳濾鏡做黑白雙攝,而是採用了常規的彩色設計。

另外,這顆副攝鏡頭的焦距要比主攝稍長一些(等效在 35 毫米左右),加上本身 2000 萬的高像素,可以在實現不錯的變焦效果。魅族表示,15、15 Plus 在 3 倍焦距內可以保持無損的變焦效果。

算法方面,15、15 Plus 還採用了虹軟提供的 HDR+ 多幀降噪算法,有效曝光時間最長可以達到 1/4 秒,這些都有助於提升弱光下的成像品質。

以下樣張均使用魅族 15 Plus 拍攝,無任何後期。

人像模式

至於實際的成像表現,只要你之前用的手機不是華為 P20 Pro 或者 Galaxy S9,魅族 15、15 Plus 應該不會讓你失望。不過對於 15、15 Plus 的這套硬件來說,應該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希望魅族在之後的系統更新中進一步挖掘它的潛力。

驍龍 660、Exynos 8895

魅族旗艦機用什麼 SoC 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話題,在這次的 15 系列上,魅族為三個型號準備了 3 個區別很大的 SoC。

最高端的 15 Plus 用的是三星的 Exynos 8895,這是三星在去年的旗艦機 Galaxy S8/S8+/Note8 的部分版本上採用的 SoC,和驍龍 835 一個時代。

雖然年紀稍微大點,不過即使現在看,Exynos 8895 的規格還是很強大的,根據 Exynos 8895 版 Galaxy S8/S8+/Note8 的數據,它的 CPU 部分擁有 4 個 A53 小核(最高 1.7GHz)和 4 個三星半定製的 M2 大核(最高 2.5GHz),GPU 為 20 核的 Mali-G71。

之所以強調來自三星 Galaxy 手機,是因為魅族 15 Plus 用的 Exynos 8895 似乎在這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從 CPU Float 讀出來的數據看,15 Plus 的 4 個 M2 大核最高只能跑到 2.3GHz(為了控制功耗?)。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外掛三星基帶,15 Plus 也實現了全網通,不會出現 PRO 6 Plus 以及索尼手機那樣實用電信卡只能上網打不了電話的問題。

雖說在主頻上有所壓制,不過畢竟 Exynos 8895 的絕對性能在那擺著,加上標配的 6GB 運存,魅族 15 Plus 的流暢度應該是有保證的。

實際使用中,我手上這臺運行著 Flyme 7.0.3 的魅族 15 Plus 表現尚可,不過偶爾的掉幀讓它距離「旗艦級」水準還有一段差距,正式上市的機型在流暢度上應該還會有提升。考慮到魅族此前幾款 Exynos 旗艦機的表現,15 Plus 的流暢度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魅族 15 採用的 SoC 是高通驍龍 660,這顆 SoC 大家應該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它的性能表現雖然距離驍龍 835、845 差距明顯,不過本身水準倒也不差,搞定魅族 15 的 1080p 分辨率應該沒啥問題。

不過可能是為了和 15 Plus 強行拉開差距,魅族 15 的運行內存只有 4GB 可選,如果你像我這樣習慣在後臺保留 10 個 app 來回切換,4GB 運存可能會有點不太夠用。

對了,入門版的 M15 用的是驍龍 626(魅藍 E3:有人叫我?)……

電池容量方面,15 Plus 為 3500 毫安時,15 是 3000 毫安時,二者均支持 24W 快充,實測 15 Plus 在沒電狀態下,半小時可以充到接近 60%。

在我幾天的使用中,15 Plus 的續航基本足夠我堅持一整天的重度使用,表現介於 iPhone X 和 P20 Pro 之間。

一款黃章式魅族旗艦

作為黃章時隔 5 年的迴歸之作,魅族 15 和 15 Plus 身上可以看到很多「黃章式」的堅持,比如屏幕、指紋識別、mEngine 等眾多定製化的元器件,精心「打磨」的弧度後蓋,聽筒、攝像頭、傳感器等細節部分的精緻處理。

如果你像我一樣是一個從 MX、MX2、MX3 時代一路走來的魅族用戶,在拿到魅族 15 或者 15 Plus 的那一刻,應該可以一下子感受到那個熟悉的魅族味道。

售價方面,魅族 15 的 4GB + 64GB 版本為 2499 元,4GB + 128GB 版本 2799 元,15 Plus 的 6GB + 64GB 版售價 2999 元,6GB + 128GB 售價 3299 元,入門版的 M15 售價 1699 元。

相比半年多之前的 PRO 7 系列,15 系列的定價要明顯合理了很多,特別是擁有 Exynos 8895 + 6GB 運存 + 2K 屏的 15 Plus。

當然了,如果你想買一款「便宜又大碗」的高性價比產品,魅族 15 顯然不是最優解。不過如果你是一個「魅友」或者就是簡單地想買一部和異形屏、AI 等「主流趨勢」不太一樣的手機,這次的 15 和 15 Plus 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


極客公園


大家好,我是科技星詞

各位以下所有觀點僅代表我個人,僅供參考,希望大家不要鑽牛角尖,如果有哪裡說的不對出現了錯誤,請各位看官多多指正。

【優點】

滿血版驍龍660,王者吃雞沒多大問題(至少現在是這樣)2000w暗光雙攝,支持光學防抖和3倍無損,搭載索尼imx380+350,在這個價位上也能奪得一席之地(附上幾張照片)


採用了千元機乃至2000到3000元所沒有的橫向性性馬達,讓你瞬間愛上打字的感覺,採用的是圓形home鍵,直徑低至0.5釐米,解鎖速度高達0.08s

配上24w快充,額……不過好像被閹割了,但半小時充上50的電還是沒問題的(百分之0到百分之50)最後百分之10比較慢,可能是為了防止損傷電池吧,幾乎2分鐘1格電,有時5分鐘一格。

三星super amoled屏,有人說亮瞎眼,我當場就像打死他,不過好像確實是這樣,但細膩感十足(感覺自己吃雞壓槍都穩了),搭配上極窄邊框好幾次別人都以為是曲面屏,晚上護眼加夜間可以解決瞎眼的情況

手動隔行

雕刻時光,重塑經典,說性價比的話我覺得挺高的,畢竟1000+的旗艦不多。

前置攝像頭和home鍵,後置攝像頭和閃光燈位於中間一一對應,舒服死強迫症,對於樓主也是百看不厭。

【缺點】缺點的話確實也比較明顯

3000mah的電池對於手機重度使用的樓主顯然不夠用

均衡模式加上不用火力全開一把吃雞大概20的電,雨林吃雞的那種。

不變的flyme7加上安卓7.0表示希望能夠升級

同為660的note7打開淘寶要比15快上1-2s

送的電寶貌似前3格都是虛電,大概可以給15用兩次

充電呼吸燈不會亮,貌似meizu都是的

跑分的話其實cpu比gpu高上不少

甚至可以和有些2000-3000價位的手機比

不是遊戲重度使用者推薦入手,買到就是賺到


【總評】一款性價比很高的手機(有些人可能不認為)黃章親自打造不一般,藝術不被大多數人欣賞(友軍護體)金屬打造出了玻璃的質感也是值得表揚的推薦入手(跑分不代表一切)總得來說你可以優先考慮這個品牌。所以沒有配置不合適的手機只有價格不合適的手機所以,你懂的發現夜的美,是需要代價的。


科技星詞


今天發佈魅族16,我是6月4號買的,使用了快兩個月,來說說吧。

外觀

買的是4GB+64GB,汝窯白,拿到手還是覺得不錯,背部噴砂很細膩,手感很好,邊框窄,5.5寸屏幕,機身和5.2寸一樣。下面的小圓點比我想象的小好多,大概是蘋果的三分之一,識別非常準確。不可按壓但是有壓感。震動反饋比一般手機好非常多,但是還比不上蘋果的響應迅速和真實。人臉識別不錯,可以設置識別後不立即解鎖,亮屏顯示信息提示,識別臉部後顯示信息內容,這點不錯。不會有時候想看看時間就立即解鎖。

性能

續航能力還可以,每日一充。 信號穩定。 音質很不錯的。魅族的快充還是不錯,充電快。我玩王者榮耀和吃雞不卡頓,喜歡它的界面設計,魅族系統還是優化不錯的,我個人的這個價位,我很開心了能夠接受。要買的別猶豫,記住,別聽網上那些黑,什麼處理器過時什麼的,都瞎扯淡,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照相

拍照像素的確是目前我用過最清晰最好的一款,特別是它的3倍無損變焦,不過再好的相機,單反你也能拍出卡片機的效果,所以你得懂如何拍照。附上照片一張

個人觀點建議

只要是用安卓的手機,魅族的系統魅族的手機只要認真用過,就算中途離開,總有一天你還是會迴歸的。缺點:打開酷狗聽音樂然後刷一下新浪微博15分鐘後面溫度蹭蹭的上感覺都燙手,百分之百的電量開始玩的15分鐘掉電差不多10%。魅藍note6就不會出現這個情況。希望魅族優化一下發熱和電量掉電過快問題。


ICE機智


魅族15週年紀念系列,一款有驚喜還略欠誠意的機子。我們主要提提15P這款週年旗艦。

參數表現:

屏幕為三星定製定製2kOLED擁有著494ppi的像素密度表現可謂"驚豔"對比國產友商品牌不算吊打但著實高出一層,但對比自家屏幕供應商三星的S8+又稍微有點不夠豔麗。這是個人對比周圍同事(mixs2 s8+ 蘋果8 v9 r15p)得出的小範圍對比數據。值得一提的是魅族系統自帶的護照模式和全應用夜間模式減少藍光和夜間使用屏幕會眼睛的刺激,手動點贊。

處理器為三星8895,18年用17年的處理器除了魅族我想不出還有誰家這樣的,沒辦法誰讓我粉他呢。言歸正傳,由於同事的S8+是國行沒辦法對比日常使用發熱功耗運行速度等。只能根據以往使用魅族的習慣進行對比了,目前兩大主流遊戲 王者和吃雞,在15p的表現不算完美,為什麼這樣說呢?王者高幀模式打團穩定流暢但是發熱相對R15和mixs2來說有些溫度不知道是金屬的原因不,來熱快散熱也快。吃雞高幀模式就不如mixs2了有小點卡當然大問題還是沒有的發熱來的比王者快。

信號電池續航,魅族從pro7開始就加大對信號問題的處理,15p比起我以往用過的魅族系列都要好,具體表現為坐電梯,高速路,地鐵,玩王者終於不掉線都是和以前一樣地方去進行參照對比,信號可以說有質的提升。電池續航有很多人說2k屏待機一天多衝,我可以告訴你不存在的。中度使用不玩遊戲(微信,qq,千牛不停,間中上頭條。)早上8點到晚上9點左右還有10-17%電量。玩遊戲按照王者(正常模式)5到6把每把20分鐘左右,一個上午9點到1點左右還有45%的電量,還是在使用數據網絡的情況。

外觀手感方面,魅族手機的正式官方渲染圖和實際手機外觀完全兩個模樣,可以說官渲羅玉鳳量產范冰冰。手感要稍微吐槽下攝像頭處就不可以做得再完美些嗎,倒角有些許割手感真的,佛紋天線這個要看人了,我戴個黑色保護套看不見,哈哈哈。想了解的朋友建議去店裡體驗下。

攝像方面,後置p20同款索尼380,夜拍可圈可點,這提升讓我不得不懷疑這是魅族嗎?色彩還原度高噪點少。但是白天取光還是有問題顏色會有時會有大的偏差不知道是本人技術問題不,希望今後會繼續針對攝像方面繼續優化畢竟是個好鏡頭,前置自帶不過度修飾的美顏,拍出來自然又去掉皮膚的小瑕疵。好像現在手機都這樣????

優缺點總結:128售價接近3300,但缺少了魅族以往高端機堅持的hifi 也沒有紅外 nfc等功能有點小失望,畢竟15週年紀念個人還是想更完美的。但是定製的2k屏,更好體驗的線性馬達,還有不俗的外放也略有安慰。


Dogismile潮牌


數碼輕鬆站來回答你的問題,目前國內手機產品中,華為、小米、OPPO、VIVO和魅族都屬於國內知名品牌,新機型相繼推出,魅族15也是今年上市的一款產品。


魅族15搭載了驍龍660八核處理器,採用了5.46英寸Super AMOLED顯示屏,4GB+64GB/128GB存儲。前置2000萬+後置1200萬/2000萬像素攝像頭,內置3000毫安電池,搭配魅族獨有的mcharge 4.0閃充,24W高速閃充半小時即可充電54%。

魅族15預裝了全新的Flyme 7操作界面,無縫動畫設計,貼心交互,使用體驗很好。

現在魅族15官網售價2499元,相比於其他品牌手機,還搭載驍龍660處理器,性價比不是很高,但超清的Super AMOLED顯示屏、超級像素的攝像頭和優化定製體驗很好的Flyme7彌補了這一不足。

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請關注我一下,互相交流經驗,共同進步!謝謝你的支持!


數碼輕鬆科技


在去年魅族PRO 7系列並沒有獲得太大市場反響後,魅族科技創始人黃章便重新出山要打造新一代旗艦機,今天晚上魅族終於帶來這款打磨已久的15系列新機,有15、15 Plus兩部主力機型,採用今年少見的非全面屏設計,但有雙攝、小圓圈Home鍵、主流旗艦級芯片等,售價為2499元起,將在4月29日開賣,另外該系列還有一臺面向中端的新機M15,售價為1699元。

魅族15、15 Plus兩機為基本相同的外觀設計,用上了魅族一些在過往旗艦機MX3、MX4上的設計元素,正面為簡潔的對稱式設計,有隱藏式聽筒、居中前置攝像頭和特別定製的小圓圈Home鍵,也就是mBack和指紋識別器。

新機為高強度鋁合金機身,新的天線設計讓背面顯得很簡潔,其中15的機身尺寸為143*72*7.25mm,重152g,而15 Plus為153.8*78.25*7.25mm,重177g,機身配色有藍色、金色和黑色,其中15還有特別的汝窯白,用到鋼琴烤漆工藝。用著舊機不爽的你,是否準備購買一波新裝備啦,想要各類硬件推薦的請找小超哥(微信9501417),也可以讓小超哥拉你進去超能群與其他網友一起聊哦~

只是魅族這兩部旗艦機都不是今年已成主流的18:9比例全面屏,而是16:9比例的屏幕,但做到1.175mm的超窄邊框,其中15為5.46英寸1080p,而15 Plus為5.95英寸2K分辨率,均為三星提供的Super AMOLED面板,支持DCI-P3色域。

相機部分也是15系列的亮點功能,後置為1200萬+2000萬像素的雙攝系統,廣角+長焦組合,採用索尼IMX380+IMX350模組,主攝達到1/2.3英寸感光元件、1.55μm像素面積,還有f/1.8光圈、激光對焦和環形閃光燈等等,而前置相機為2000萬像素,支持ArcSoft美顏。

內部硬件方面,15和15 Plus都不再採用魅友們會失望的MTK芯片,而是15搭載高通今年主流中端芯片驍龍660,搭配4GB,15 Plus搭載三星去年旗艦芯片Exynos 8895,搭配6GB,而存儲空間兩機均有64GB、128GB兩種選擇。

其它方面,兩機都內置線性馬達,魅族稱為mEngine,另外還有立體聲揚聲器,保留有3.5mm耳機孔,只是兩機都沒有NFC。兩機的電池容量都不算大,15為3000mAh,15 Plus為3500mAh,都支持24W的mCharge 4.0快充。

魅族還為兩機帶來全新一代Flyme 7系統,有新的UI設計、動畫,夜間模式、智能助手、人臉識別和新的One Mind引擎等改進。

最後價格方面,魅族15標準版4GB+64GB為2499元,高配4GB+128GB為2799元,15 Plus標準版6GB+64GB為2999元,高配版6GB+128GB為3299元。

至於另外一部小弟M15,主要是在15的基礎上作了硬件縮減,屏幕保持5.46英寸屏幕,但為LCD面板,芯片降為高通驍龍626,後置攝像為1200萬像素單攝,索尼IMX362模組,其它特性則多數保留。

M15只有4GB+64GB一個版本選擇,但機身有個特別的紅色,這部魅族系的中端機售價為1699元。

魅族官方一圖看懂15、15 Plus:


超能網


感謝您的閱讀!

這個價位的魅族15,應該比同驍龍660的手機更適合入手吧,我們就拿驍龍660處理器的大熱機型,小米6X等等進行比較。簡單比較下,就知道這款手機,為什麼值得考慮入手了。我們比較魅族15&小米6X,到底有哪些差別呢?(當然,我必須要說,小米6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屏幕:魅族15採用的是1920x1080像素,該手機的屏幕的密度為403ppi,採用的是Super AMOLED,而小米6X採用的是2160x1080像素,屏幕為密度為403ppi,採用的是LCD屏幕,所以屏幕上魅族15更為細膩。

音質:魅族15採用的是雙揚聲器,這款手機的揚聲器表現優秀,而且能夠營造出更清晰的音質效果,而小米6X相對一般一些。


拍照:魅族15在後置上採用的是2000萬像素長焦鏡頭+1200萬像素廣角鏡頭,傳感器採用的是IMX380+IMX350,前置上2000萬像素。小米6X採用的是前置2000萬,後置採用的是2000萬+1200萬,後置採用的是IMX376+ IMX486。我們可以通過看到,在傳感器上,小米6X可能表現的相對一般。

當然,這裡主要的是魅族15是魅族的旗艦機型,而小米6X是中低端手機,定位不同。我們能夠理解這款手機的拍照表現。雖然,小米6X主打前後2000萬,但是這方面還是有差異的。

設計:魅族15的設計延續了經典的設計,在設計上更能符合魅族的特點,而且整體機型給人就像藝術品的感覺,設計上確實無可挑剔。

總結:

我們可以看到,魅族16在屏幕上、音質上,拍照表現上都要比小米6要優秀一些。當然,我這裡比較的不是小米6和魅族16,而是告訴大家,這款手機確實在目前來看還是比較突出的,我們在選擇手機的時候,可以考慮。


LeoGo科技


真實的生活往往比戲劇更有戲劇性,在經歷了一波上了各大平臺熱搜的內鬥鬧劇後,事件中心的楊柘還是站到了烏鎮魅族發佈會的舞臺上,正式發佈了魅族 15 這款黃章的夢想機。

魅族 15 的故事,其實要從 17 年初開始講起。17年初,白永祥帶的 PRO 7 完成研發,進入生產銷售階段。黃章已經很久沒有自己做手機了,不知是不是外界對魅族的一片質疑讓黃章覺得坐不住了,17 年 2 月 10 日的時候,黃章發了條微博,說要重新出山打造夢想機,去迎接 15 週年。

於是,2018 年 4 月 22 日晚正式亮相的,以“雕刻時光”為推廣 slogan 的就是黃章潛心打磨研發一年,再加上楊柘傾力營銷,獻禮魅族 15 週年的夢想機型。

不帶任何情緒和前情提要,咱先看機器。

設計和之前曝光的一樣,雖然是超窄邊框且屏佔比不小,但和目前市面上主流觀點所認同的全面屏概念並不一樣,還是上有額頭下有下巴的常規設計手機。按照之前一些煤油的說法,2018 年不跟進全面屏,這個設計算是落後了兩年了,儘管邊框確實很窄。

指紋解鎖器在屏幕下方的小圓點上,魅族號稱這個指紋解鎖傳感器是目前全球最快的指紋傳感器,是和供應商匯頂合作的。解鎖速度就 0.08s。指紋解鎖器好用當然是受歡迎的,但在大尺寸高屏佔比機身依然把指紋傳感器放在屏幕下方,確實值得探討是不是真的好用,想象下你拿到這個機器後,要想操作個小圓點,大拇指得移動多長的距離,還要費多大勁調整重心防止手機摔了,似乎真是有點心累。

低屏佔比時期在屏幕下方用小圓點引入手勢操作是絕對革命性的創新,但要是全面屏時代已然堅守著小圓點這種“實體手勢操控鍵”,感覺確實有點為了情懷而情懷。

既然黃章打磨了一年的機器,機身自然要有點兒新東西。魅族的處理方式是在鋁合金後殼上面鍍上一層不鏽鋼,為了要不鏽鋼那種拉絲的金屬質感。確實很像是費力打磨過的機器,但鍍不鏽鋼的機身依然是金屬機身,所以這意味著魅族 15 系列依然缺失了目前主流旗艦機的另一個重要功能:無線充電。另外這個機身處理方式能有多少人喜歡,我覺得也是值得投票探討下的。

當然,機器也不都是槽點。聽筒和呼吸燈內置在屏幕上方縫隙中的處理也值得點贊,但似乎在這樣的屏佔比上顯得有些多餘,單純是為了屏幕上方只有前置攝像頭,顯得視覺上機身正面是對稱的。

拍照能力確實不錯,是有硬件基礎保證的。後置攝像頭傳感器和華為 P20 用的一樣:IMX 380。15 是單攝,15 Plus 是雙攝,魅族宣稱與其他廠家不同的是,其他廠家一般都實現 2 倍無損變焦,但是魅族 15 系列可以 3 倍無損變焦。拍攝能力肯定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3 倍無損變焦感覺普通消費者比較難感知區別。

前攝像頭 2000 萬像素,和其他幾家國產廠商一樣,魅族用上了“AI 美顏”功能,就不多說了。

還有些零散的硬件提升,比如:震動馬達用的是線性馬達,和 iPhone 是一家供應商,震動感覺會更加真實,快充能到 24W。機身有抬腕喚醒功能並且有面部識別。上下揚聲器都能發聲。

最後是處理器和最終售價:

魅族 15 Plus 用的是全網通的三星 Exynos 8895,後置雙攝像頭,6GB RAM+128GB ROM,3500 mAh 電池,3299 元。

魅族 15,驍龍 660,4GB RAM+64GB ROM,雙攝像頭,3000mAh 電池,2499 元。

如何評價魅族 15?知乎上有個魅族粉絲的高贊回答中有這麼一段,估計能代表不少魅族粉絲的態度:我作為一個從 MP3 時代就上了魅族車的老煤油。現在轉戰到其他品牌。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楊柘說魅族全新的品牌理念是惟精惟一,要讓魅族“重回”魅族。但事實上,魅族15 展現出的產品力,可能沒有讓魅族粉絲覺得有多麼的驚喜。設計還是老設計的調整,產品也沒有特別明顯超出其他競爭對手的部分。

我個人是怎麼看魅族 15 這一代的?產品沒什麼毛病,也沒什麼亮點,作為中端產品挺好,但作為魅族旗艦,真的有點讓人失望。年輕的魅族粉絲恐怕也很難愛上這個新機。選擇同性能競品可能是個更好的選擇。

魅族不是沒努力,但努力的地方確實不是很討巧,也很難讓普通消費者感受到產品設計和做工上面的優化之處。

號稱自己做了全球最窄邊框,但現在還有多少人在乎邊框是不是全球最窄?號稱自己發明了機身處理方案,但金屬機身就是不能無線充電的硬傷就不能避免了。所有對魅族之前產品亮點的“重塑”以及“顛覆”,在現在這個時代看上去,不是致敬經典,而是固執守舊。不跟進創新,不斷致敬經典是個什麼結果,恐怕大家都在諾基亞和 HTC 上見過很多次了。

最後,為什麼說年輕人的魅族被玩死了,年長的也不一定會感興趣。年輕人喜歡創新,而不是幾年都不變大設計的“致敬經典”,年長的不會感興趣的原因是,魅族近幾年從來都沒有在高端市場真正用力佈局品牌營銷,突然的品牌改變和空降領導喊出的新口號,並不能直接帶來消費者群體的轉變。產品層面的優化,對比競品主打的賣點,也不夠直接,不夠容易讓人感知。

不能不承認的是,魅族真的落後了,無論是營銷方式還是產品實力。

發佈會中楊柘在臺上闡述魅族 15 的產品亮點,多次談到了“和華為 P20 ”一樣,和“小米、OPPO 一樣”,既然僅僅能做到一樣,那麼消費者為什麼還要買這樣一個“老設計”的新品?

聽說馬上魅族 16 也要來了,祝魅族好運。


張博文ORZ


首先需要知道你的需求是什麼,如果是為了打遊戲,那魅族15的驍龍660顯然不太能滿足,不過如果只是日常使用,不是很在意處理器的話,那魅族15無疑是我認為目前很值得購買的手機,魅族15的外形,沒有隨大流採用劉海屏,超窄邊框,線性馬達,三星屏,IMX380,廣受好評的雙揚聲器,以及最新的flyme7,這些都顯得魅族誠意滿滿,當然,魅族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不是全面屏,660定價偏高,沒有NFC,沒有hifi,用的emmc 等等等等,魅族15好像和今年的所有流行詞彙都錯開了一樣。儘管如此,魅族15也不失為一款好手機。

作為黃章歸來後的第一款作品,我們可以從15身上看到黃章以前的執著,但是,這些執著在目前看來,是有些任性,不知道現在的魅族,還能任性多久,期待魅族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