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整個房地產行業一直在猜測,鏈家究竟什麼時候會走到末路?

我想,鏈家走到末路之時,它一定變得和滴滴極其相似。

左暉一直對外宣稱,鏈家是互聯網科技公司,不是傳統中介,鏈家網總部大樓裡也的確有成百上千的程序員通宵達旦,鏈家有這樣的基因,以滴滴為模板完全有可能。

無論是之前的鏈家網,還是如今的貝殼找房,鏈家一直都嘗試把自己互聯網平臺化。

因為左暉發現,傳統中介業務太過沉重,繼續死磕根本無法滿足資本的訴求,所以他只能另闢蹊徑,只能想辦法自己幹掉自己。

所幸有珠玉在前的網約車平臺獨角獸——滴滴。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01

滴滴的成功

現在的滴滴無人不知,但它的發展歷程很短,2012年,滴滴作為網約車平臺橫空出世。

當時的打車市場混亂不堪,人們對出租車公司深惡痛絕,大家痛恨拒載、甩客、故意繞路,痛恨彈弦子(人為動手腳讓計價器走得快)。這時候滴滴神兵天降,再輔以大手筆補貼,打車只要1分錢,怎能不被人民愛戴?

就是這樣,滴滴從崛起到成為震驚互聯網的獨角獸,只花了4年,再到今天終於實現了壟斷,終於可以制定高高在上的規則。

這樣的事情,野心勃勃的左暉怎能不想通過鏈家實現?

在前兩年的宣傳期,滴滴推出的2支廣告宣傳片,通過廣告發人們的的感性訴求,滴滴海報通過“如果”“至少”體,拉攏了不少文青,滴滴體一時間在朋友圈,微博等流傳開來,也請了不少名人明星為此代言。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而鏈家自然有樣學樣,為了吸引互聯網原住民的關注,剛上線的貝殼找房也找來了黃軒做代言。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app功能也是更貼近年輕人的居住痛點,主打消費高頻次的租賃,而不再是交易,同時涵蓋其他不同的業務板塊,使用app的經紀人定位就類似專車司機,這個app只是串聯雙方的平臺。

最關鍵的是,滴滴的補貼模式一樣在這裡看到了雛形。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和打車如出一轍,看起來相當誘人的優惠券

但是點開詳情你會發現,這個誘人的優惠券,有著幾乎苛刻的使用條件。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雖然在模仿,但與滴滴實打實的一分錢坐車相比,目前鏈家的補貼政策還是搞笑的樣子貨。

而且在文案和互聯網的營銷方面,雖然一直在嘗試,傳統出身的鏈家做得還是遠遠不如當年的滴滴。

最關鍵的是,就算鏈家很快學得和滴滴一樣互聯網化,做到了人盡皆知,也不一定就能為所欲為。以滴滴後來的發展來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鏈家想成為滴滴,也一定會像滴滴一樣,飽受爭議。

02

滴滴的原罪

最近,滴滴專車司機和乘客起爭執,把乘客打到住院,卻沒想到乘客是滴滴的投資人之一,該投資人躺在醫院裡,滿腔怒氣地寫了一篇文章曝光事件內幕,迅速獲得10w+。

人們紛紛調侃,滴滴打人打了投資人,終於得到了曝光,也算是為那些曾經受過欺凌的乘客出了口惡氣,可如果換做一個月薪4、5K的普通小白領,恐怕又要像曾經那些曝光的消息一樣,被悄無聲息地公關掉吧。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滴滴就是這樣,從2012年迅速崛起成震驚互聯網的獨角獸,再到今天終於實現了壟斷,它制定高高在上的規則,同時一步步淪為人們嘴裡討論的壞人。

網約車市場是一個雙邊市場,一邊是用戶,一邊是司機。一個平臺想要獲取利潤,本身很難做到用戶少花錢,司機多賺錢,所以這注定是一個兩邊都不會滿意的市場。

首先不滿意的是用戶。滴滴結束與Uber的競爭後,用戶馬上能夠感受到的是補貼的退出,價格的上漲。雖然抱怨,但除了滴滴之外,用戶一時間並沒有第二個選擇,要麼乖乖忍受滴滴制定的規則,要麼就只能接受打不到車的事實。

於是,雨雪天他們打不到車在街頭瑟瑟發抖的時候,心裡在罵滴滴;動態調價後的價格超出他們心理預期的時候,心裡在罵滴滴;當網絡上曝光司機的醜聞,不管真假如何,心裡都在罵滴滴。

越來越多人切身感受到滴滴壟斷的原罪,立刻從網約車的支持者,共享經濟的讚美者,變成了反對者和詛咒者。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而作為司機,同樣有苦難言,我是滴滴的常客,每次打車和司機聊天,幾乎都會順口問一句,“你覺得滴滴怎麼樣?” 司機們表達的都是對滴滴的不滿甚至憤恨,一路喋喋不休地歷數滴滴的種種不是。

有的吐槽說app功能不合理,有的吐槽說滴滴抽成太高,而且還會反過來吸專車司機的血,比如統一訂價格高昂的礦泉水,毫不明碼標價的工作服,連放餐巾紙的盒子都要一百多塊,還印上了滴滴的logo。

其實歸結起來就一句話——對服務和收入各種不滿。

同樣的事情也在鏈家身上發生,上線貝殼找房,鏈家都是希望非鏈家的中介成為他們的客戶,但大家還沒成為鏈家的客戶,鏈家就已經飽受爭議了。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鏈家一直沒有變大,沒有資本的介入,繼續堅持情懷,那它一定會一直被愛。

可是很不幸,鏈家的目標是成為中介市場的絕對老大,他想成為萬惡的壟斷者。

在商業的世界,你壞的程度跟你的體量呈正相關,你越大越壟斷,你的原罪越無法被原諒。

03

滴滴的自大

出行市場是個巨大的市場,滴滴的估值就能證明這個市場的價值。如此巨大的市場不可能被一家公司獨吞,戰爭不可能幾年內就結束。但滴滴CEO程維說“網約車競爭在2016年就結束了”,未免過於自大。


所以美團王興大搖大擺地走進來,輕輕甩下兩副炸彈——補貼乘客和降低司機提成。就這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兩條,程維引以為傲的滴滴帝國,立刻變得鬆鬆垮垮搖搖欲墜了。

如果鏈家有末路,那一定是滴滴……

滴滴的瓶頸證明了,用戶根本不屑為你的自大和傲嬌買單,除非他沒有更便宜的可選。

對鏈家來說同樣如此,比丟掉市場份額更可怕的,是在輿論場上被動挨打卻無法還手的尷尬,是一個品牌還沒立起就被萬人唾棄的屈辱。

從粗暴地收購各個城市的中介巨頭,到鏈家網的推進,到全國範圍內開始實施加盟,現在又斥巨資推進貝殼找房,鏈家的戰略和品牌一直飽受爭議。

但這些都體現了鏈家足夠的自信和野心,可從中介行業對貝殼找房的冰冷反饋來看,鏈家還是沒有資格像滴滴一樣自大的。

但如果鏈家有天終於像滴滴一樣達到了壟斷,他同樣也會走滴滴的老路。

04

滴滴和鏈家的未來

滴滴成功過,滴滴有自己的原罪,也有自己的自大,這些都是一個品牌發展到足夠大的規模,所必須經歷的痛苦。

對於鏈家和左暉來說,這樣的痛苦同樣在未來等待。

房產市場比出行市場更加龐大,成功也並不代表誰能收購誰,誰又能壟斷多少房源。傳統戰爭已悄然升級,市場的壁壘在於服務,未來在於交易市場設計和技術能力,它是一個包括了技術、資本、效率、營銷、品牌、政策等的全方位的競爭。

眼下這個市場還只是做了薄薄的一層,還遠未到拼細節拼體驗拼技術能力的時候。

話說回來,滴滴雖然令人失望,鏈家也飽受爭議,但它們的未來依舊可期,當鏈家走到末路,一定會變得像滴滴一樣,但好在,滴滴依舊會堅定地走到未來。

畢竟對任何一個行業來說,永遠不會存在一個讓所有人滿意的公司。

在黑暗森林裡活下來,活久了,都會成為壞人,沒有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