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24歲女孩體檢查出腎癌!與這個不良習慣有關!這類人群千萬要當心

看著手中的報告單,年僅 24 歲的小美,怎麼也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

24歲女孩體檢查出腎癌!與這個不良習慣有關!這類人群千萬要當心

(網絡圖片)

一向健康的自己竟患有腎癌,而腫瘤已達 10 釐米。女孩體檢查出腎癌,腫瘤達 10cm,病因或與吸菸史有關。

小美(化名)是江蘇揚州人,今年 24 歲,平時身體一直不錯。半個月前到單位體檢,做彩超發現右腎有一個腫塊。

體檢醫生建議她儘早到醫院做詳細複查。在蘇北醫院泌尿外科,小美被診斷為腎癌。這個結果,讓年輕的她實在難以接受。

前兩日,小美進行了手術治療。術中,醫生髮現右腎的腫瘤達 10 釐米,且為惡性,於是同時切除了小美的右腎。

24歲女孩體檢查出腎癌!與這個不良習慣有關!這類人群千萬要當心

有研究證實,腎癌的發病與吸菸、生活壓力大、肥胖和高血壓等因素有關。而醫生了解到,小美除了生活作息不規律外,還有吸菸史。

醫生表示,腎癌佔成人惡性腫瘤的 2%-3%,可見於各個年齡段,高發年齡 50-70 歲,好發於男性。但近幾年,腎癌的發病年齡也大大提前。

腎癌是 " 沉默殺手 "

早期無明顯症狀

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周廣臣表示,與其他癌症相比,腎癌是一個 " 沉默殺手 "。

早期的腎癌基本沒有明顯症狀,臨床上九成以上的腎癌患者都是在體檢或其他疾病檢查中無意發現的。

" 腎癌患者往往容易忽視自身症狀,所以常常出現就診不及時的情況。"

24歲女孩體檢查出腎癌!與這個不良習慣有關!這類人群千萬要當心

記者從泌尿外科獲悉,腎癌是容易發生誤診的癌症之一,不少病人失去了治療良機而喪失生命。

腎癌易誤診的原因,一是病人感到疼痛不甚劇烈;二是患者無痛的血尿呈間歇發作,易被忽視;三是個別腎癌病人由於癌轉移發生較早,癌轉移的症狀可能已經明顯,而原發癌的症狀尚未被發現。

據統計,確診的腎癌患者中,大約三分之一已經發生了癌症轉移。早期腎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為 70%-98%,但是晚期患者,特別是發生癌症轉移的,5 年生存率僅為 15%-18%。

泌尿外科醫生提醒,當發現腰痛、血尿、腫塊、持續發熱時,這已經是中晚期的症狀,因此每年體檢做一次 B 超檢查是早期發現腎癌的最簡單方法。

如果能在腫瘤長到 3 釐米之前發現,位置又比較好,可以進行保腎手術,生存期將大大延長。

醫生提醒:

有這些特徵的人要當心腎癌發生

血尿

多為驟然發生的肉眼血尿,不伴疼痛或其他症狀。約百分之七十的腎癌患者會出現血尿。

這種血尿往往是間歇性的,可自行停止,但會反覆多次發作。如能在第一次血尿時就引起注意,及早就醫,就可獲得早期診斷。

腰部包塊

腎癌病灶增大到相當程度可從腰部或上腹部摸到甚至是見到包塊。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患者會有此症狀。如果出現這樣的症狀,很多時候已經是晚期了。

24歲女孩體檢查出腎癌!與這個不良習慣有關!這類人群千萬要當心

疼痛

由於腫瘤的逐漸增大牽扯腎包膜壓迫周圍神經、肌內組織的結果。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腰部還有腹部,疼痛表現為針刺和鈍痛感。

關於腎癌,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什麼是腎癌

腎癌,也稱腎細胞癌,是泌尿系統腫瘤中排位第二的腫瘤,其中以透明細胞癌(71.8%)最常見,其餘的有乳頭狀細胞癌(3.5%)、嫌色細胞瘤(1.5%)、集合管癌(0.3%),其他癌(22.9%)。

24歲女孩體檢查出腎癌!與這個不良習慣有關!這類人群千萬要當心

為什麼會得腎癌?

腎癌的發病在 35 歲以前,比較罕見;但 35 歲以後,隨年齡增長腎癌發病率快速升高,高發年齡段應該在 40 — 70 歲,部分八九十歲的也有;當然也有年齡很小的,5 歲前的腎癌主要是兒童腎母細胞瘤。

目前腎癌病因尚不清楚。僅 2%-4% 患者具遺傳性因素,其他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吸菸、肥胖、高血壓、職業、城鄉、經濟狀況、飲酒與高蛋白飲食、放射、激素和藥物濫用、血液透析等。

1吸菸

大量的前瞻性觀察發現吸菸與腎癌的病因正相關,且吸菸 30 年以上、吸無過濾嘴香菸的人患腎癌的可能性越高。

2肥胖和高血壓

相關研究表明,高體重指數 ( BMI ) 和高血壓與男性腎癌危險性升高有關。

3職業

有報道稱,接觸金屬的工人、報業印刷工人、焦炭工人、乾洗業和石油化工產品工作者腎癌發病和死亡危險性增加。

4放射

有統計顯示,使用過一種弱的 α 顆粒輻射源導致的 124 例腫瘤中有 26 例侷限在腎,但是未見放射工作者和原子彈爆炸受害者的放射暴露與腎癌的相關報道。

怎樣儘早發現腎癌?

早期腎癌症狀較輕,一般不太容易發現,除非腫瘤長得很大了才會出現經典的三聯症:血尿、腰部包塊、疼痛,但發現之後也相對比較晚。目前在臨床中,絕大部分的早期患者都是偶然影像學檢查發現的。

每年例行體檢是早期發現腎癌的關鍵。過去老話說不要沒病找病,但是對於腎癌來說,沒病找病很重要;建議 40 歲以後,每年體檢至少做一個雙腎彩超。

年輕不是揮霍健康的資本

按期體檢也千萬別不當回事

長記性的點個!

稿件來源:杭州日報綜合揚州晚報、網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