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正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是怎样一个人?

一个人的历史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黄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廷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诏令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下,《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

名门之后,明达聪敏

上官婉儿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祖父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


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内庭。在内庭为奴期间,在其母亲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作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女皇宠臣,专司诏令

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随手而成。且文意通畅、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后来武则天称帝,诏书多出自上官婉儿之手,时称内舍人。


不久上官婉儿又因忤逆旨意犯了死罪,但武则天惜其文采而特赦其罪。以后上官婉儿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通天元年开始,又要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中宗信任,韦后亲信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上官婉儿深被李显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多有往来,屡次劝说给韦后行武则天的故事。于是韦皇后上表请求规定全国市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时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来收取人心和民望,李显都准许了。

武氏之宠,太子之危

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将武三思领进宫中,李显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受到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儿又与武三思私通,并在所拟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非议皇家,这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邸,并诛杀其宗族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扣击阁门而逮捕搜捕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并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杀皇后和陛下。”李显、韦皇后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两千余人,屯兵太极殿前,闭门自守。不久之后,李重俊兵败被杀。

文坛翘楚,祸乱朝纲

上官婉儿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并设置酒宴,让大家吟诗作赋。

上官婉儿经常代替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作诗,朝廷内外,吟诗作赋,斐然成风。上官婉儿还喜欢藏书层,藏书万余卷,所藏之书均以香熏之。


上官婉儿因为受到中宗李显的宠信,于是很多人就去依附上官婉儿得到晋升。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尽管后多次被人弹劾,但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的保护,仍然能官复原职。

唐隆之变,婉儿授首

景龙四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于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朝廷中的重要位置全部安排了自己的族人,朝政大权落入韦氏之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等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儿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太平公主非常哀伤,派人去吊唁,并出钱五百匹娟。

诗文传世,才女之名

开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此文集现在已经失传,《全唐诗》中仅收录上官婉儿遗诗三十二首。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上官婉儿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祖父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仪凤二年(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诰命。

后来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从通天元年(696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在政坛和文坛有着显要的地位。

景龙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 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景云元年(710年)八月,复封为昭容,谥号惠文。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 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天下探索


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李显的昭仪。她本是名臣之后,因为政治斗争家族被灭,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她得以幸存,并被送入宫中罚做官奴。她前后侍奉过武则天、中宗、韦后等人,最终落到权势的漩涡里,落得被杀的悲惨结局。

那么,正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朝中名臣。当时唐高宗李治在位,但是皇后武则天对他越来越构成威胁。

于是唐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不料这事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找了个借口,就把上官仪全家抄斩,只剩下了还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她的母亲活了下来,并被送去宫中做了官奴。

但是母亲并没有放松对上官婉儿的教育。再加上婉儿天资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字,也吟得一手好诗。上官婉儿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不仅才学惊人,而且出落得亭亭玉立,娇艳欲滴。

婉儿十四岁的时候,武则天召见她。婉儿落落大方,而且也没表现出对武则天的仇恨等情绪。

武则天还考验了她的才华,见她文章浑然天成,认定她是个人才,就把她留在了身边。

武则天明知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但是还要把她留在身边,这或许是因为上官婉儿的才学征服了女皇?或者就是一代女皇具有常人没有的胆识与气度。武则天渐渐委以重任。

而上官婉儿也不是常人,她将过去的事情与现实狠狠地划清,她现就需要的就是好好把握时机,谋求更好的发展。至于眼前这个女人,管她是不是杀父仇人,她只知道这个女人手握大权,自己跟着她,能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

武则天几乎让上官婉儿全权负责她的秘书事务,起草公文,草拟诏书……

一开始,或许婉儿对武则天还是有些许恨意,也许心里也在寻思着合适的时机报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办事雷厉风行、井井有条,又十分爱才。这让上官婉儿对武则天越来越敬佩。

后来武则天杀了两个儿子李弘、李贤,把唐中宗李显贬为庶民,另立四儿子李旦为傀儡皇帝。后来她干脆把李旦也废去,自己做上了皇帝,改国号为周。上官婉儿目睹武则天的政治手腕,为之折服,也渐渐忘记了国恨家仇,耳濡目染中,也向武则天学习了一定的政治手腕与才能。

公元705年,武则天气数已尽,中宗李显复位。李显在成为庶民期间,她的正妻韦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鼓励、安慰他,李显因此对韦氏特别感恩。而韦氏当上皇后,就侍宠而骄。

上官婉儿看到武则天大势已去,而且韦后在朝中说一不二,而中宗又是个宠妻狂魔。

于是上官婉儿就又与韦后结成联盟。韦后还有一个女儿安乐公主,而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儿子。“亲上加亲”,这样,韦后、上官婉儿与武三思三人,又组成了一个利益小集团。

韦后的野心越来越大,她迫不及待想让中宗死去,自己也像婆婆武则天一样当上女皇。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怨恨父亲没有封她为“皇太女”。于是韦后联合女儿毒死了中宗。

唐朝又一次进入混乱的局面。

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想除掉韦后。上官婉儿敏感地觉察到了事情的变故,于是她也向太平公主靠近。但是这次冲进宫中的是李隆基,他知道上官婉儿是韦后的帮凶,就没有放过她。四十六岁的上官婉儿死于非命。

才华过人。

其实上官婉儿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她不但聪明,还勤学奋进。她把祖父的“上官体”诗发扬光大,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到现在还在流传。抒情诗《彩书怨》中写道:“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塑造了怨夫不归、怀念离家已久的丈夫的思妇形象,对仗工整,感情真挚。

上官婉儿虽然死于李隆基之手,但是对于她的才华,他还是很钦佩的。婉儿死后,李隆基派人将她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人作序。而今,《全唐诗》中还留有上官婉儿的遗诗三十二首。

她是武则天和中宗的贴身秘书,起草文书,草拟诏书,都是由她负责。她当时虽然无宰相之名,但却有宰相之实。宫中如果有什么文臣赛诗斗赋,婉儿都是裁判,并且大家对她的评判都心服口服。

另外,婉儿还鼓励中宗修建修文馆,发展文化事业,推举有才学的人士进入仕途。

淫媚,私生活开放。

受武则天影响,上官婉儿在男女关系方面也比较开放。她在宫中,见到的人不是武则天就是太监。武则天有一个男宠叫张昌宗,长得十分英俊。

一个是老态龙钟的武则天,一个年轻漂亮的上官婉儿,张昌宗自然更喜欢婉儿,而上官婉儿也对张昌宗动了心思。二人经常眉来眼去。这事被武则天发现了,她一怒之下要把上官婉儿处死。

张昌宗苦苦哀求,武则天也不想因为这件事失去一个人才,就放了婉儿,只是对她施以“黥刑”,就是在她的额头上刺了一道疤。后来上官婉儿找了巧手的工匠,在疤痕处纹了梅花的图案。

不仅遮盖了疤痕的丑陋,而且看起来更迷人了。

中宗继位以后,将上官婉儿纳入后宫,封婉儿为婕妤。但是她却和武三思有着私交。而且为了拉拢韦后,她还把老情人武三思介绍给韦后,三人暧昧不清。

武三思攀上韦后这个高枝以后,自然对上官婉儿有些冷落。上官婉儿继续找人来排解寂寞,于是她找到了又帅又有才的崔湜(shÍ)。不仅如此,崔湜还把他的几个兄弟都介绍给上官婉儿,几个人一起陪侍而不知羞耻!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她似乎都在追求权势。她跟随武则天,忘记了对方是自己的仇人。

她后来又转而投靠中宗、韦后,最后时刻想再次倒戈,李隆基不买账,把她处死。她虽是个有名的才女,但是她的放纵淫乱,也一直被后人诟病。

有人说“认识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上官婉儿有颜值,更有才华,但是她不顾公平正义,见风使舵。她私生活混乱,这也是她最大的短板。她最后因为陷入政治的旋涡而没有得到善终。

功过是非,也只有留给后人去评说。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上官婉儿可以说是个聪明过人,而且非常的机智的人,在她母亲的培养之下非常明达吏事,聪敏。不然也不能得到武则天的喜欢。而且有“巾帼宰相”之称!在唐中宗时期被封为昭容,权利也非常的大,不仅仅是在政坛上而且在文坛上有有很高的地位!

她也是唐朝时期的才女,曾经也主持过品评天下诗文的活动,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上官婉儿是名门出生,她是西汉时期上官桀的后裔,曾祖父曾经在隋朝时期任江都宫福监,高祖父也是北周太守,祖父上官仪更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只是在上官仪犯了罪,导致全家都受到了惩罚。而上官婉儿也跟着母亲在内廷做奴婢!

十四岁后上官婉儿也得到了武则天的器重,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权利越来越大。曾经也因为违忤旨意,犯了死刑,最后也是武则天赦免了她,之后上官婉儿更是精心伺候武则天,更加的得到了武则天的欢心!

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至近代以来,愈发被学者推崇。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 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小小七9527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宰相’,她一生都在辅佐天后武则天。

作为天后最得力的助手,婉儿长的非常漂亮。她的人生也相当坎坷不平,在权利的路上起起伏伏。



武则天是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一生都在追随天后,深的其信任。尽管没有任何的封号,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她在处理事务,名副其实的手握大权。另一方面,她玩弄权术,驾驭政治,石榴裙下掩藏这极为淫荡的私生活。但是她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着极为凄苦卑贱的出身。



上官婉儿又名上官昭容。唐代女官,皇妃,诗人。陕州陕县人。上官仪获罪被杀以后,跟随母亲郑氏发配到内庭为奴婢。十四岁时因为聪慧善文被武则天看中并重用。唐中宗时期,被封为昭容,权势更加茂盛,在政坛,文坛都有着显要的地位。从此便以皇妃的身份掌管着内庭和政令文告。



大家好!我是蝈蝈,一名喜欢历史的小可爱。


蝈蝈影视墙


剧照

公元644年,隆冬,大雪纷纷扬扬,大明宫偏僻的一个门口,一个女子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雪夜中独行,数月前她还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现在她和她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一起被发配掖庭为奴。彼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怀里的小女孩,后来会名留青史,成为大唐传奇里一颗闪耀的明珠,千百年后,无数人会记得她的名字——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因为爷爷在与武则天的交锋中落败,整个上官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她的童年便在暗无天日的永巷里度过。但幸运的是,虽然永巷寂寥,可她还有母亲郑氏的陪伴。郑氏是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即使为奴,她也从未因为上官家的落魄而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她用心教导婉儿读书,使她成为一位熟读诗书,吟诗着文,明达吏事,聪敏异常的才女。

剧照

命运从不遗弃在绝境中依旧奋发向上的人,公元677年,婉儿才女的名气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召见了上官婉儿并且当场校考,而婉儿以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的文笔让武后折服,破例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封为才人。自此以后,婉儿登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 她成为了武则天的心腹,游刃于大唐最高权利之中。

在后世评说里,人们常常认为上官婉儿是一个热衷于权利,为权势不择手段,可如果真正读懂她,笔者认为,她是一个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女子。何出此言?且往下读。

剧照

第一,在武则天的身边,她亲眼见证了武则天励精图治,将高宗弃置不顾的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武则天是一个女人,女人当权,受尽非议,而婉儿却力排众议,辅佐武后,在她的心中,无论当权者是男是女,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使国家蒸蒸日上,就值得自己尽心尽力。

第二,为了大义舍弃私情,在感情里,婉儿有着太多女子没有的果断。当年,婉儿为了帮助武后扫除李贤这个通向帝王之路的障碍,直指时为太子的李贤私藏兵器意图谋反。李贤是婉儿的初恋,豆蔻年华里相遇,两情相悦,只可惜,这段爱情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不再纯粹,最终婉儿选择了更适合成为一国之君的武后,亲自割舍了这段感情。李贤被流放后,途中遇害,当消息传到婉儿耳中时,她颤抖着双手写下怀念他的诗句:“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她爱他,他是她漫漫长夜里,心头的白月光,照亮了她少女时期最魅丽的梦,可造化弄人,她最为纯洁的情爱最终只能如同残阳余晖,虽美却短暂。

剧照

从女奴到女官,从底层到大权在握,婉儿书写了奇女子的传奇一生,回望她的一生,不仅仅有她自身的努力,更有她母亲郑氏不肯磨灭的功劳。众所周知,上官家因武后而落魄,可郑氏却从未将仇恨告知于婉儿,反而是隐瞒了当年事情真实的来龙去脉,这也让她后来能和武则天和睦相处。上官婉儿并不是一个在仇恨与怨怼中长大的女子,而是一个身处逆境却依旧仰望星空的环境里成长,她的心里有爱有信仰,所以她走出了永巷,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千载悠悠而过,昔日辉煌的大唐已经消失于时光深处,只余下无数故事还在风中飘散,而婉儿的面容便隐没在这其中,她一回眸,惊艳了时光,温暖了岁月。


亭殿阁


上官婉儿是唐代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女官。但是幼年因其祖父上官仪获罪,被贬为婢。不过从小她的母亲郑氏对她的非常严格,上官婉儿也比较听话自律,从小就勤读诗书,博学多才,有着才女的称号。



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武则天当政,加上唐朝的民风也较为开化,所以上官婉儿虽为女儿身,但也有机会一展其才华。在其十四岁的时候因为才学出众被武则天选中,得以免除了她奴婢的身份,从此开始踏上了唐朝的政治舞台。



武则天在位期间,因为上官婉儿的才女身份,也确实有才华,所以得以在武则天的身边任诏官,专门为武则天写诏书。耳濡目染之下,大大增长了上官婉儿的政治智慧。为她将的青云直上,奠定了基础。

慢慢地,上官婉儿一步一步地向武则天的权力中心靠拢,可惜遗憾的是,虽然上官婉儿有一天的权势,但受限于女儿身或者其它原因,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封号。后来武则天退位,到唐中宗李显复位时,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皇家魔咒并没有在上官婉儿身上应验,在唐中宗哪里得到比武则天时期更多的信任。唐中宗除了让她干回老本行起草诏书,更是册封她为昭容。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在政治上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站队,在唐中宗驾崩之后,韦皇后想效仿武则天,成为唐朝又一个女帝,可惜还没开始谋定行事,就被临淄王李隆基知道了,这可是谋反大罪,结果可想而知,韦皇后一党包括上官婉儿,尽被李隆基带兵攻入皇宫诛杀,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虽然从小家族遭逢变故,但她以戴罪之身发奋图强,终于也是凭着她的努力,一身才华得到世人所认可的。虽然其中有武则天这个引路人的功劳,但不可否认的是上官婉儿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除了在仕途上颇有成就,上官婉儿作诗也是相当写彩,很多诗作的意境都非常优美,将女子细腻的情感写得入木三分。诗作代表作有《彩书怨》、《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等。据说唐中宗就经常为上官婉儿举办诗宴,每次举办宫廷诗宴,都会让上官婉儿做评判,上官婉儿的才女之名也因此声名远播。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雨霁视角


唐朝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有好几顶桂冠:昭容、诗人、女宰相,说她是政治野心家和杰出的女诗人比较准确。

祖父上官仪是西台侍郎(三品),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被处死,上官婉儿随母郑氏成了掖庭婢女。

武则天召见14岁婉儿,要求现场依题作文,婉儿须臾而成,语言优美,词藻华丽,文意通畅。武则天看后免除了她的奴婢身份,命其掌管宫中诏命,从此婉儿开启了华美的宫廷人生。

名不虚传的诗人

史书记载,上官婉儿除了帮助皇帝处理百司奏表起草诏令外,还经常组织宫廷贵族吟诗赋词。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她常常代替中宗、韦后以及长宁、安乐公主赋诗,数篇同作,且采丽益新。婉儿能有惊艳的文采,与上官家族的文学传家密不可分。

有一次,上官婉儿陪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去长宁公主的府邸,这府邸原是唐太宗时魏王的旧宅,占地之大,东西方向尽占一坊之地,并有池塘300亩,又修建了各种亭台楼榭,所用木石竟然价值二十亿万钱。

婉儿面对如此奢华盛景,文思泉涌,摇笔云飞,多达25首的“流杯池”一气呵成,每首诗字数不等,形式不一,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从各角度描写了流杯池的华丽景色,25首诗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园林山水长卷,美不胜收。

上官婉儿死后,唐玄宗李隆基命人收集她的诗文,编成文集20卷,又让宰相张说为之作序。

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曰:“每豫游宫观,行幸河山,白云起而帝歌,翠华飞而臣赋,雅颂之盛,与三代同风…”;陆昶会《历代名媛诗词》称赞婉儿“才思鲜艳,笔气疏爽,有名士之风”;美国的汉学家斯蒂芬·欧文将婉儿视为“假日隐士”,可见都对上官婉儿的推崇备至,唐朝第一才女的桂冠非她莫属,《全唐诗》收其遗诗32首。

巾帼宰相的荣耀

唐中宗李显复辟后,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二品),其母亲被册封为沛国夫人,按照唐制“(内命妇)二品之母,为从四品郡君”,原本上官婉儿身为正二品的昭容,其母只能封为从四品郡君,却被破例封为一品的国夫人,连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父亲上官庭芝也得到追赠,此为封建社会“女荣母贵”的个例之一。

上官婉儿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又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是唐代一位举足轻重的女官,有着“巾帼宰相”之称。

婉儿明白韦皇后对唐中宗的影响力,于是她笼络皇帝,也奉迎韦氏。韦氏认为婉儿能帮助自己实现远大的理想,因此接受了她的很多建议。上官婉儿给中宗加尊号为“应天”,给韦氏加尊号为“顺天”,“天皇”“天后”并尊,同朝理政。

石榴裙下的污垢

上官婉儿一生没有结婚,名义上是唐中宗李显的昭容,还有个情人武三思。但史书和野史上说她是一个淫乱成性的女人。所谓的淫乱成性,可能如武则天太平公主一样包养男宠,这是唐代红妆贵妇的普遍嗜好。电视剧《上官婉儿》更为离奇,她真爱的太子李贤被害后与一个日本浪人高岛卿卿我我,海誓山盟…

上官婉儿的失败

大唐红妆时代4大主角武则天、太平公主、韦皇后和上官婉儿,演绎着一场又一场宫廷戏,让人感受精彩,也感受悲哀。

婉儿深陷宫廷斗争的深深泥潭难以自拔,执着于权争不愿放弃。韦皇后篡权,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李隆基所杀。

一个文采飞扬的才女以这种方式香消玉殒,多少让人产生些许遗憾与伤感,后来李隆基又将上官婉儿重新追封为昭容。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天宁阁


(关注 @文踪旅迹 告诉您一段有温度的历史)

上官婉儿还真是一个让历史费了不少笔墨的人物。

这个走进大唐历史时有着贵族出生的人物,可谓命运跌宕起伏。她小小的年纪就和母亲郑氏被赶到内廷当了下人,又很快因为聪慧过人成为“巾帼宰相”,在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政声文名如日中天。但是她没有能够摆脱环境给她划定的宿命——终于被唐玄宗李隆基结束了生命。

她是一个聪颖而且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小时候的上官婉儿聪明伶俐、貌美如玉。作为唐高宗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她母亲的精心调教下,她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小小的年纪就能吟得好诗、写得好文,表现出了超过常人的聪慧。

她是一个有着良好机遇又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刚刚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武则天亲自对她进行了面试。让人惊奇的是,上官婉儿出口成诗,用词恰当,表意准确,浑然天成的文辞让武则天高兴得很,当场决定免去婉儿的奴婢身份,不但给了她一个才人的名分,还让她以后专门掌管宫中诏命。在武则天称当了皇帝后,朝廷的诏敕大都出自上官婉儿之手。既是在她违忤旨意获罪的时候,女皇武则天也对她高看两眼,处以黥面。神龙政变之后,李显再次登上了皇帝位子后,他沿用自己母亲的做法,继续让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还把她拜为昭容,封她的母亲郑氏为沛国夫人。

她是一个开创大唐诗歌新风的人物。在这方面,她虽然继承了“上官体”的形式技巧,关键是她拓展了诗歌的题材格调,让唐代的宫廷诗歌从婉媚表功走向了大气贵美和清新脱俗。

她是一个让那时候风气湮灭的人物。虽然她在唐中宗李显时代很是红火,但是李显的突然离世彻底扭转了她的命运,尽管她试图给李唐宗室表白,却没有获得李隆基的开恩,生命终于被结束了。

《旧唐书》《新唐书》中过多地说了她的奉承、揽权和闱乱,小说《控鹤监秘记》中又把上官婉儿写得很是糟糕,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同时代的几个人物对她评价还挺好。

2013年,在陕西发现了上官婉儿墓,墓志铭中记载:“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

这样的评价应当说是比较靠谱的。


文踪旅迹


上官婉儿,出生于官僚世家,上官仪之孙女,武则天时期一个很有才华很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由于才华出众,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和重用,帮助武则天发文,草拟文告,由于工作能力出色,武则天将一切文件及凑章全部交由她处理,成为武则天的一个得力助手。可以说在整个武则天执政时期,大部分时间,上官婉演艺着一个独特的重要角色。神龙兵变,聪明的上官婉儿摇身一变成为中宗李显的人物,积极投身于为李显服务,这时的上官婉儿也已成熟,开始着着想自己的人生去路,她凭借自己的能干和智慧,积极接近唐中宗,由于她体贴得当,与唐中宗发生了一些不轨行为,被中宗封为昭容,后来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学习婆婆武则天专权,向中宗发难逼要权力,搅乱朝庭,上官婉儿又看这边势重,又与这娘们两混搭一起,在中宗死后,她又帮助草拟假遗昭,制造混乱,蒙骗过关,但随被唐隆兵变的李隆基所打压,当她再一次向李隆基求情一条活路时,却被叛军杀死。其实上官婉儿一生,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见风施拓,是一个立场极不稳定的一个人,每遇到一个关键转折点,她都会冒极大的努力和风险去应付,在那个王公争霸的年代,争权夺位,风云多变,是经常的事,是冒政治和生命风险的,可怜的上官婉儿,自然就成了争斗的牺牲品,可能连自己也意想不到最终落下的悲惨结局?前些年上官婉儿墓被意外发现,曾引起一场哗然,出人意料的是不是人们所希望的那样。而是一片废墟,墓穴坍塌,据说是人为毁坏,一个死后神秘的面纱昭然揭世,又嘎然而止。一千多年过去了,一提到这个名字,总有那么一点酸酸的感觉,对她的死感到无助,惋惜!更多的是一个漂亮多才的女性是那样的耀眼夺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