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陈胜并无鸿鹄志,念作鸿浩又何妨

陈胜并无鸿鹄志,念作鸿浩又何妨

陈胜先生当初肯定要命也没有想到,他那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会成为千古名句,引起那么大反响,原来不想做燕雀的比蝌蚪还多。

他更想不到,千年之后,他那“鸿鹄”会因为被北大校长念成“鸿浩”,刷爆了一个叫网络的东西。一瞬间,也是大雨连绵,“义军”浩浩荡荡。

然而陈胜那“鸿鹄之志”当年是因何而发的呢?大家可别忘了,他前一句却是“苟富贵,勿相忘”,这“锄禾日当午”的家伙是因为被人耻笑才咬牙切齿的。

妈蛋,你们这些小雀儿,哪知道我这大鹊、大雁、雄鹰、天鹅的志向,哉!

陈胜并无鸿鹄志,念作鸿浩又何妨

陈胜的鸿鹄之志既然是以富贵为前提,那当然就要与生死大相关,所以大雨一来,也就鸿鹄将至了。

又然而,当鸿鹄展翅之际,陈胜些小富贵倒是有了,也即真算是“苟”了,但他自己提出的“勿相忘”是否便真能做到了呢?

这看来却只怕比鱼肚子里的“丹书”,荒庙旁的半夜“鬼火”、狐狸叫,还虚。

陈胜不大“苟”的时候,当然还是挺“勿相忘”的,但是他“苟”得稍大的时候,也就是从陈胜变为“陈胜王”之后,已经逼得皇二代胡亥做噩梦,尿裤子的时候,却显然就逐渐不大能跟燕雀们打成一片了。

家乡有一只燕雀,遥遥飞来,原为的就是那勿相忘,可是谁知道,他到了陈县,扑棱棱扇翅膀,啾啾啾叫半天,陈胜王的门就是没给他开。

他直到在路上设伏,趁陈胜经过的时候,忽然飞出,“小鹄”、“小鹄”地乱叫(谁知道陈胜小名叫什么呢,叫狗剩什么的也不一定),这才弄得陈胜不好意思,载着他一起回宫了。

陈胜已经变成陈胜王,叫小名这已经是大忌,可是这只小燕雀不知死,竟凭着同乡发小的关系,不但随随便便,大摇大摆地进出,还到处跟人说陈胜王小时候的糗事,所以他也就更加不能成为鸿鹄了。

陈胜王就因为有人说,这燕雀愚昧无知,整天胡说八道,有损您的威严,就立马下令杀了他。

陈胜此举当然大伤众燕雀之心,于是一众旧燕雀纷纷飞走,一众新燕雀个个心灰意冷,一众远观的燕雀再也不管跟哪只鸿鹄,这终于就导致陈胜这只大鸿鹄在章邯的攻击下,被一只小燕雀,车夫庄贾,所杀。

鸿鹄被燕雀所杀,这是人们再也想不到的,这就跟北大校长的“鸿浩”一样匪夷所思——

若非陈佩斯,以前谁知道“朱时茂这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会叛变呢?”

但是也有夷所思,鸿鹄再怎么说也不过飞鸟而已,鸿鹄不常有,鸿浩常有,世多鸿浩,才有鸿鹄。

所以,陈胜本早已变成鸿浩了,说鸿浩错了吗?连陈胜都早已变成鸿浩了,校长说一句鸿浩又能怎的?

PS:

北大校长林建华已经就此致歉,应当说这种态度很大家风范,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陈胜并无鸿鹄志,念作鸿浩又何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校长也真不代表完美。

只是我跟着小题小做,写这篇东西,偏偏就因为这致歉。

干嘛还非要扯上文革,找这个或那个原因啊,干脆利落点岂不更好?尽管您也曾声明,这并非是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

再文革,您可也是大学校长了啊,还北大的。可见完全承认自己有不鸿鹄的地方,的确很难,人的自我辩护心理,的确会不经意地经常流出。

当然,校长的才华学识不会因此抹杀,这就像爱因斯坦这类高等大师也并非没有黑点一样,我们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另,我现在犹记得我一文墨粗通的亲人,曾一扫之下,把“鸭嘴兽”念成“甲角野”(不是先野才能兽吗?),我觉得她比校长可厉害多了。

只可惜我们就是如此厉害,也不会被刷屏,想想这点真是叫人嫉妒得发狂。

燕雀、鸿鹄果然大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