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在非议中成就35家上市公司,商界“太极宗师”的复星之路

中国的企业家中,以喜爱打太极著称的要数马云,可真正把太极打得好,并打出一个千亿帝国,35家上市公司的,是复星国际集团(以下简称“复星集团”)的“中国的巴菲特”——郭广昌。

低调的作风让他不如马云等人有名,但若论实力,郭广昌丝毫也不逊色。

创立中国领先的民营混合经营投资集团——复星集团,实现中国第一个混合所有制——国药控股、完成中国要约收购第一单——南钢股份、打造中国A股史上第一个百元股乃至万元股——豫园商城,郭广昌的成就举世瞩目。

“中国的巴菲特”,“第十六届亚洲年度商业领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商界投资教父”,郭广昌的荣誉更令人望而生叹。

从3.8万元创业到集团市值千亿,形成“复星系”,郭广昌以一种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专业化融投资的投资理念多年来南征北战,其星罗棋布的产业化布局使复星集团成为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之一。

而在最初,“复星系”的星星之火只是几个复旦大学生建立起来的咨询公司。

在非议中成就35家上市公司,商界“太极宗师”的复星之路

复星集团的星火燎原

1992年,身在复旦大学哲学系的郭广昌受到鼓舞,与梁信军等人用3.8万元开始创业 ,创立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较早地在中国内地推广科学化的市场调研方法。 每个企业背后的发展都离不开机遇。

次年,台湾元祖食品公司进入上海,想找专业咨询公司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广信最终获得合同,25岁的郭广昌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赚到第一桶金后,广信也由此改名为复星,外界解读为“复旦之星”,谐音“复星”。

1993年6月,郭广昌决定退出市场调查业务,率领团队转而主攻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 复星成为上海第一批房地产销售公司之一。

起初,复星接手代理的为了“留学家庭”而设计的第一个楼盘少人问津。郭广昌想到他曾经的留学准备,便找到相关机构的老同学,拿到了留学人员的详细家庭住址。他把广告挨个送上门去,做起精准营销。这年年底,他们赚到了复星的第一个1000万元。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的版块在复星的业务中也成为了明星业务。由于“五剑客”中三个人毕业于遗传工程学,复星做生物制药有天然的优势。几位研发人员经过潜心研究,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学院研究的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

郭广昌虽然对生物制药不甚了解,但他从房地产、咨询行业摸索出了一套市场经验,用在建立医药销售网络上。这次,复星依靠着市场咨询和房产积累的资本,郭广昌几乎把累积的资产全部投入到了生物制药上。

1995年,复星把研究了三年的成果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推向市场,他们赚到了复星的第一个1亿元。复星高科技公司也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也开始了介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步。复星医药成为复星集团的主力产业之一。

1998年7月,复星医药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郭广昌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魅力无穷,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

2007年7月,郭广昌持股58%的复星国际(00656)在香港实现集团整体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第三大IPO。

自此以后,复星集团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投资并购和上市进程。目前,复星集团业务覆盖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领域,业绩逐年稳步增长,各业务板块在细分行业内进入国内前10强。

在非议中成就35家上市公司,商界“太极宗师”的复星之路

反周期投资+行业错配

多元化的经营和近乎爆发式的资本运作让郭广昌的“非议”越来越多。

很长时期中,复星集团的成长常被外界认为是“多产业公司”、甚至“多而不专”。但自从郭广昌明确要做“世界一流的投资集团”之后,这种议论似乎就此戛然而止。

用投资模式的定位重新梳理公司脉络,让一切有本可循,复星就此将多元和专业成功地结合在了一起。发展至今,复星对其利润来源描述为三块:产业利润,投资利润、资产管理收益。

其中,投资利润也是郭广昌得到“中国巴菲特”美誉的首要功臣。

谈到备受关注的国内外的投资回报率差异,郭广昌的答案是,“我从来不对一个投资提回报率。”在郭广昌看来,投资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做大做强产业的方式方法,回报率只是一个结果。不是算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2007年,复星集团不仅完成了整体上市,而且大举进行并购扩展。资源领域,投资9亿元,合资拥有了2.2亿吨储量的中国第一大富铁矿——海南矿业; 投资2.7亿元与全球第二大焦煤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合资拥有了主焦煤、配煤资源8.1亿吨储量的五麟焦煤。

战略投资方面,投资了网络游戏前3名的“巨人网络”、炊具及小家电行业前2名的“爱仕达”、透平机械第一名的“陕鼓动力”、第七大财险公司“永安保险”、最大的林木林化企业之一“五指山”、前三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佰利联”、以及“宾化集团”等。

在海外扩张上,复星集团更是收购了Ironshore(现出售于利宝集团),28 Liberty(曾用名:曼哈顿广场),St. John(美国高级时装)等公司。

之所以这样做,其实郭广昌跟巴菲特一样,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反周期投资,保持行业错配。

复星集团对建龙钢铁投资时,正处于中国钢铁行业的低迷时期及建龙本身的发展阶段,因此复星得以极低的成本投资建龙;2003年投资德邦证券时,证券业也正处在低潮期;2004年投资招金矿业,黄金价格也处在历史低点;2007年投资矿业等,也是在反周期的运营思维下运作的。这样的投资理念,使得郭广昌的复星集团最终以低成本获得了高收益。

在反周期投资的同时,郭广昌始终记得要保持行业的错配,来进行风险对冲。比如医药行业就是弱周期,防守型的行业。

究其原因是因为,实业资本不像金融资本那样,可以通过期权期货等手段进行风险的对冲,所以往往可以使用进行风险分散的方法就是行业错配,来进行风险对冲。

此外,复星的产业投资倾向资源类资产。如房地产、钢铁、豫园商城和矿业都是属于资源类资产。之所以这样布局,是因为这些资源类资产都有较强的周期性。

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郭广昌遵从的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巴菲特投资强调 Margin of safety,即安全边界。资源类公司往往有较多的现金和实体资产,安全边际较高。

在非议中成就35家上市公司,商界“太极宗师”的复星之路

复星集团全球办公室(图片来源:复星国际官网)

中国动力+嫁接全球

有了多元化的产业,如何走向国际是大部分企业在全球扩张中面临的首要难题。好在

创业之初的成功,对郭广昌而言意义深远。一方面,创业者对个人命运改变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另一方面,为复星下一阶段的迅速发展壮大,积累了珍贵的经验。

比如说郭广昌认识到,千万不能过于迷信自己的判断和原有能力,客户跟市场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所有事情的决策,都应该是根据市场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反过来决定你怎么思考、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没有市场营销能力和体系,就没法实现价值,所以要大规模的建设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

要在全球进行投资,就要在全世界能找到企业,并且有能力评估、评价其在全球的价值。为推进全球化战略,复星集团提出了“中国专家、全球能力”的明确要求。

“中国专家”需要具备几个能力:第一,就是协助扩大销售的能力。要具有在国内分销渠道、网点、包括开店各方面的优势;第二,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第三是宣传和品牌塑造能力。

很多外资品牌中国人还不了解,如何用比较巧的方法将新引入品牌快速定位、准确推广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复星集团在这些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的实力。比如说开店扩大销售的能力,复星投资的企业里,有7000多家连锁超市、百货商店,有2000多家连锁药店,有1300多家金银珠宝店,这些连锁零售机构能帮助全球企业有效地迅速打开销售渠道。

品牌塑造方面,复星是分众传媒的第二大股东,分众的电子屏覆盖了全国94%的办公楼宇,此外复星还投资了国内领先的财经商业类媒体21世纪报系等。

至于“嫁接全球”,郭广昌的成绩同样令人惊喜。

在建设自己的投资网络体系的同时,复星集团跟全世界私募基金、PE行业前两名的公司美国凯雷进行了战略合作,在全世界范围有战略协同的合作协议,同时在中国成立了凯雷复星基金。

在全世界融资能力建设方面,复星的第一个伙伴是美国的保德信金融集团。

在国外的主流媒体方面,复星选择跟福布斯合作,共同出版中文福布斯。

在国际品牌方面,复星与全球旅游度假酒店方面第一大公司法国Club Med合作,成为其第一大单一股东。

2011年6月,又成为著名时尚品牌,希腊Folli Follie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占9.5%左右的股份。

投资后郭广昌通过扩大分销渠道,提升团购,扩大宣传影响力等方式,复星集团不仅在国内表现强劲,在国际市场上也不断拉动经济增长。

在非议中成就35家上市公司,商界“太极宗师”的复星之路

开明股东+人才准则

如果说上述的经营策略让郭广昌在产业生态里顺风顺水,那么,做“开明的股东”的管理理念,则是让集团内部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

因为有大量的海外投资和“半路”员工,让郭广昌明白要想让每个公司都能健康发展,就不能过于追求控股,而是让复星集团可以成为有影响力的重要股东,并且不限于第一还是第二,第三。

因为在海外并购可能会碰到几大难题:一是原来的股东可能会反感中国人控股、怕把公司变成中国公司。对此,复星不断强调自己的“善意投资者”的角色,不谋求控制,目标就是帮助全体股东共享中国市场成长。

二是管理团队可能担心中国人控股后的职业前景。所以对团队,复星扮好“开明股东”的角色,强调“创造价值、分享发展”,帮助他们增强中国团队、帮助中国团队提升业绩,鼓励和帮助管理团队创造良好业绩、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成为企业的主人。

三是公司工会、员工,还有当地的议会、政府等,出于对品牌纯正血统的爱护,也可能会反对中国人成为大股东。对此,复星积极展现“积极和创造价值的股东”角色,展示复星利用深厚的产业价基础和中国资源开拓发展中国市场的战略思路,强调会充分尊重品牌和文化,从而将抵触和反对风险降到最小。

此外,郭广昌在用人方面也有很多自己的准则。

郭广昌曾在自己的文章当中说,“如果把复星比喻成一个球队,我们每个人,每个团队成员,都要保持踢球的状态,不能懈怠。如果有人不在状态,可能就会失球,球队想要赢球就没那么容易了。”因此,他的第一个标准时,希望员工都有“企业家精神”,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翁。

其次是学习能力,因为现在的世界实在是变化太快。除此之外,还有“不为经验所困”,“忠诚”、“主动竞争”和“结果导向”等准则,倡导每个员工主动提出自己想要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如此多面化的人才管理战略,不仅让复星集团收获了合力发展的硕果,也成就了郭广昌的商界领袖美名。

结语

尽管郭广昌已于2017年11月,辞任董事长之职。但其不同寻常的经营智慧,铸就了复星集团的今日辉煌。

向巴菲特学习价值投资理念,向GE学习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向李嘉诚学习全球化管理,向凯雷学习资产管理,正是郭广昌这样一步步的学习,才有了如今的“复星系”帝国。

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书生派的创业者对先进经营理念的虔诚和探索;也可以看到一个敢在全球的公司中率先倡导做“开明股东”的中国勇士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改良;更意想不到的是,运虚御实,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无极而太极,这也正是郭广昌追求的企业太极之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