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人类大脑有bug吗?

李玲


生物的本能是偷懒,生物的器官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就是希望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能量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简单来说,就好像图像压缩技术和音频压缩技术一样,虽然你也知道图像压缩了会丢掉一些细节、音频压缩了音质就会降低,但是只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人们还是很乐意去接受这样的妥协。

↑人类的大脑也是一种爱偷懒的器官↑

所以说,人类的大脑在长期的进化中养成了懒惰的毛病,总是会选择性的遗忘、屏蔽一些信息,把它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然后保留下来,同时,大脑有些时候又有点儿霸道,它会在我们左右为难的时候给我们一些强制性的结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发生的Bug简直是要多少有多少。

↑图里有几个凸起的按钮↑

我来举一个最经典的例子:请问,你看到上面的图像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图里面有几个凸起的按钮?答案是,五个凸起的,一个凹陷的。

同样是这张图,我们转个方向,你看到的凸起的按钮有几个?答案是变成了一个凸起的,五个凹陷的。

↑这张图里有几个凸起的按钮↑

为什么同一张图片我们第一反应得到的确实不一样的信息?其实我只要一句话就可以点破其中的奥秘,那就是,我们的大脑默认光是从上面照下来的,所以会默认圆的上方较亮的是凸起的按钮。而这个“光都是从上面照下来”的论断就是你的大脑的Bug,因为长期的进化中,大脑会默认所有的光都是从上面照下来的,然后使你做出的一些判断更加迅速。

比如说原始森林里面有两个原始人在前面跑,后面有野猪在追,前面有一个东西,其中一个原始人脑子里面立马就明白了,上面亮闪闪,下面黑乎乎,肯定是凸起的东西,跳!然后就翻过了障碍物,顺利脱险。另一个原始人还在想,光有可能是从上面照下来的,那么这个东西可能是个障碍物,但是也有可能从其他方向,所以也有可能是其他东西……还没等他想完,咣当就撞障碍物上了,卒。

这就是大脑的一个BUG,先验和偏见。我们总是会预设一些结论,来加速我们的判断,但是很多时候这会导致我们的误判。

以上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大脑其他的BUG还很多,比如说有一本书叫做《记忆七宗罪》,是哈佛大学的Daniel Schacter教授写的,里面就详细列举了其中大脑经常会犯的记忆问题,包括:健忘、分心、空白、错认、暗示、偏颇还有纠缠。

以上这些BUG,几乎都是大脑在偷懒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错误筛选、简化、忽略而造成的,所以大脑真的不是一件完美的作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留下了很多漏洞,并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扰。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应该有吧,看自己怎么看待这个bug。

我们以往看过的影视剧或者小说中,会有一个主人公被闪电击中,从而拥有了超能力,或许是刀枪不入,或许是会隐形,或许是自由的飞,或许是随便看透别人的思想想法,你是否也曾经这样幻想过呢,你曾经幻想过的超能力是哪样的。

但现实中有人被闪电击中死亡,有人逃过一劫,身体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变化,这种被闪电击中是被动的,那么主动的去遭受电流经过大脑是什么样的体验,我们可以看一下《认知迭代》这本书,作者卡罗琳威廉姆斯是一位主动去研究自己,并且通过外力去刺激自己大脑的人,用整本书记录一系列变化,以及对生活的影响,我觉得可以称她为“战士”。

罗琳威廉姆斯最开始是被自己一些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焦虑、时间感知差异等不良习惯所烦恼,迫切的想要改变,决定从研究自己的大脑开始,通过外力去改变它,去影响它。

作者拥有的烦恼,想必我们都或多或少的也存在一些,我们来看她是怎么改变的。

改变注意力

当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很明显我们没有很好的控制大脑。比如我们现在看一本书,可能没一会儿就走神了,开始做白日梦,过了很久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把思绪拉回来,如此反复。在生物学上有一种关于注意力的理论叫负荷理论,认为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之所以走神,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没有被全部用上,如果有许多需要考虑的事占据了我们的注意力,那我们就没空分心走神。

罗琳威廉姆斯在《认知迭代》中讲述了自己进行的注意力测试,比如在一连串的男性面孔中找到唯一的女性面孔,而每张面孔都会显示约一秒钟,然后消失,换成下一张。或在一堆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中,寻找完整的苹果。最开始作者的错误率非常高,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错误率逐渐降低。研究人员经过扫描她的大脑,发现生理结构并没有变化,不过他运用大脑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对大脑的训练。作者在刻意的训练大脑,当走神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走神,就迅速的把思绪拉回来,强化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让身体去记忆。

过度焦虑

而过度焦虑也与注意力有关,焦虑会阻碍专注,从而影响到注意力。其实人的焦虑都与自身的经历有关。罗琳威廉姆斯是在小时候父亲葬身车祸,从此只要她儿子跑出房间冲到马路上,就会让他非常的担心,甚至他儿子安稳的躺在床上,也会担心,换言之,就是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担心一些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

焦虑就是我们大脑的认知偏差值,是我们在无意识下所做的假设,而偏差的方向和长度造就了每一个人。有的人坚定勇敢,勇于承担风险;而有的人过于焦虑,杞人忧天。焦虑耗费了我们大脑的处理力,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怎样调整呢?我们可以通过认知偏差修正训练,让自己学会寻找积极事物并非寻找消极事物。就像作者做的那个测试,在屏幕上看到大多数生气的表情中寻找一张开心的表情,从而习惯去寻找正面积极的事物。

感知时间

罗琳威廉姆斯也会对时间感知产生错觉。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当我们上课时,课堂最后五分钟非常漫长,课间休息的五分钟却非常的短暂,有时我们甚至怀疑课间的时间被悄悄的缩短了。其实不然,这只是我们的感觉。

有人天生对时间感知偏差比较大,也有人因为生病如此,罗琳威廉姆斯在《认知迭代》中提到一位朋友,因为中风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无法估计10分钟还是60分钟,这种现象被称作时间流逝失感症。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关注时间呢?其实关注时间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段时间内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比如在临下课的五分钟,我们迫切的希望下课,我们的精神已经飘出了课堂,我们的身体被困在课堂里,说明我们身心不一致。而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感觉以及精神状态都是非常兴奋开心的。所以想要时间变得快,或者变得慢,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对时间的感知,而不是时间。

罗琳威廉姆斯经过对自己身体的测试,改变了一些困扰自己的行为。虽然有一些经过对大脑的测试,却没有让他大脑生理结构明显变化,主要是因为思考方式发生的变化,也得益于他后天坚持的训练。

人们能否从认知训练中获得一些益处,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一些改变。《认知迭代》告诉我们做出改变,刻意锻炼自己。那我们还在期望着被闪电击中获得超能力吗?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获得,现在开始找到困扰自己的事物,通过调整认知开始,坚持锻炼自己吧。


唯夏张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bug”应该是用来形容计算机程序错误的专用词语,中文译作臭虫?人的大脑有没有bug?我先说答案,肯定有!但人的思考方式跟计算机实在是有很大的不同。人的大脑比计算机拥有更高的“容错率”,啥意思?就是计算机程序要是犯错了,可能就运行不下去了,但人的脑子不会:有错?没事,接着走你。人的大脑比计算机更趋复杂,运算能力也更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耗更低,但人脑也非万能,因为容错率高,犯错的可能性也就更大,而且记忆系统很容易“丢失数据”,所以,也许在将来,会把计算机的优点和人脑的优点结合起来,融合成功能更强大的智能体吧,我猜!


MuseduLouvre


大脑如果有软硬件之分的化,作为硬件的脑体因为基因的差异有很大的区别,而基因的差异也造成了思维能力的差异,基因有缺陷吗,如果有那么人类大脑也有缺陷。

如同一个发电厂,核电厂的结构就和普通电厂的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发电材料决定的,那么我们人脑的记忆,分析等等的能力也是脑的材料结构有关,他和电厂是有区别的,他是结构决定了能力。

基因有遗传的特征,而在世代的进化中应该也包括脑的进化,这是环境的影响,这些刺激可能会使我们的脑袋更聪明,在某个家族更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会发现有的家庭孩子物理都学的好,而有的家庭竟然会出好几个文学家,比如宋代的苏家三父子,固然与他们互相影响有关,但是天赋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脑袋进化最容易受环境影响,他总会抛弃到那些不利于自身的东西,他首先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舒适度,身体的感觉都在其次。那就是为什么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做起来感到很愉快,大脑只要有舒适的感觉,就指挥身体去行动,当然他会给身体一些甜头,让他们干的更卖力,而且是心甘情愿的付出。

除了脑袋,人体的其他部分都是他的工具,,所以他把所有的器官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该睡觉就睡觉,该工作就工作,一切都得听他的指挥,三点了,可是他玩上瘾了,愉悦的感觉让他忘记了器官们已经坚持不住了,他一下子玩了二十四小时,手麻了,血有点凝滞,心脏早就困得抬不起头了,可是大脑输送了兴奋剂,他以为现在是早上九点,该好好工作的时候,工具从有用坏的时候,好了,心脏血堵住了,脑袋没有养料了,没有氧气了,就像电脑断了电,死机了。

大脑作为一个人的中枢,有很多缺陷,他受情绪的影响,受基因影响,受环境影响,不是一个完美的器官,相比于没有情感的机器人,他还是比较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