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新時代新背景,我國智能製造應如何發展?

用戶51630572637


這個問題用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的談話來回答是非常合適的。賙濟院長今年來一直在推動中國智能製造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並就此提出新一代智能製造的理念。這也是指導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體系。


在今年5月份的世界智能大會上,賙濟院長這樣說,新一代人工智能與先進製造業技術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一代智能製造技術,既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驅動,也是我國製造業跨越式發展的源動力。


而新一代智能製造的基本原理是:人-信息-物理系統的結合。傳統制造包括人和物理系統兩部分,通過人對機器的直接控制完成任務。後來的第二代智能製造,加入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可以代替人類的部分腦力勞動。現在的新一代智能製造,加入了認知和學習功能。提高了製造系統處理複雜性、不確定性的能力。


新一代智能製造強調了人的中心地位,強調人、信息、物理系統的綜合集成,讓人類腦力得到解放。讓製造性能得到提高。未來的工廠是智能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企業會變得自學習,自適應,自控制。


未來二十年。到2025年,我們國家將實現互聯網+製造;到2035年,將推動新一代智能製造大規模應用。


以上答案供參考。


科技行者


只想強調一點:智能製造轉型,一定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商業模式,轉型一定要跟業務系統結合起來,才能幫助企業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否則只是花大價錢去搞各種自動化設備、各種數據與分析,提高OEE,做表面功夫。並沒有提升其內在的核心製造能力。


中國製造業要想彎道超車,只能先軟後硬,軟硬結合。在自動化方面不如其他國家,那我們就先從思想上改善。


然後很多工廠可能會說到,我現在連自動化都沒有,我一定不能智能化。


我跟大家說一句話,智能化它一定是一種思想。就像我們中國的人均產量沒有美國高一樣,絲毫不影響我們在互聯網上跟他鬥。

智能製造是一種思想,即使你機器不是自動化的,依然可以去搞智能化。我製造過程中不能智能化,但是不妨礙我管理上的智能化。


所以說有可能就會出現一種狀況,就是我用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先介入,然後慢慢再去改造我們智能化,把我們的設備改造成自動化。再從設備的自動化變成設備的智能化。


智能製造-普實軟件


這問題問的太宏觀,夠開一個專題研討會了,但是還是化繁為簡回答下:

1、突破產業鏈最上游的技術壁壘,尤其是工業機器人領域精密減速機、伺服電機等國產化難題;

2、因地制宜,根據每個地區製造業基礎,進行產業優化升級,比如深圳,就是3C領域比較發達,佛山地區就是陶瓷五金衛浴、家電業比較發達、內地偏北方的大型製造業比較集中,結合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

3、既要扶持本土智能製造企業,又同時要加強與外企的交流與技術引進,這看起來是廢話,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技術積累不是吹的;

4、重點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中國最愛搞全產業鏈,口號喊得很響,結果哪個環節都沒做起來,這是大忌。

不是很全面,但是可參考。


互鏈脈搏


宇宙高科技早己遠超,太陽系,而太陽系的科技己是人類的萬倍。宇宙是一個縱橫宇宙,每一個結點就是一個太陽系。智能應穩步前行。因為我們的心識,是宇宙神創造的芯片,只是他們的玩具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