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帖木兒沒死,他會以什麼行軍路線進攻明國,朱棣能戰勝帖木兒嗎?

魚魚魚魚魚錢i


接下來,帖木兒試圖攻滅明朝,重新在中國復辟元朝。於是在1404年向東進軍。可惜走到半途,就在1405年去世了,這一次空前絕後的東征也就成為空中樓閣。

那麼,假設帖木兒沒有死,他的行軍路線會是什麼呢?

從帖木兒佔領的中亞和新疆西部地區,要進攻中原,如今看有三條路線。第一條路線,從阿富汗經巴基斯坦、印度進入中國。這條路顯然很不合適。直接從印度翻越青藏高原,在那個時代是要命的。就算從印度繞道東南亞進入雲南、貴州,也是很不適合遊牧鐵騎的路線,更別說還橫著一個讓忽必烈和朱元璋都頭疼的安南國了。

第二條路線,直接從新疆越過河西走廊進攻關中地區。這條路線的好處是最短最直接,便於迅速展開戰鬥。對號稱百萬大軍勞師遠征的帖木兒而言,補給線縮短千兒八百公里,那簡直太重要了。

第三條路線是從新疆先到達今天蒙古、內蒙,與北元系統的蒙古餘部回合之後,再從蒙古高原南下。這條路線比第二條要迂迴,但可以直接突破中原和北京,對明政府殺傷力更大。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當地蒙古部族到底會不會把帖木兒這個自稱的“成吉思汗後裔”放在眼裡。

至於說朱棣和帖木兒誰能打贏,這個就完全沒法評論了。兩個都是當時天下屈指可數的俊傑,所統帥的也都是龐大的帝國和精銳的軍隊。真要打起來,只能說誰也沒有能耐確保勝利。但是,就算打贏了,朱棣也是吃虧的。畢竟戰場都是在明朝地盤上,蹂躪的也是明朝的田園和百姓。再說,當時朱棣剛剛打完靖難戰爭,如果再有這樣強大的外敵入侵,壓力很大。甚至假設帖木兒狡猾一些,居然能打出建文皇帝的旗號,朱棣的合法統治都會發生動搖。從這個角度來說,帖木兒的歸西,對朱棣、對大明朝乃至對整個中華民族,都是一樁幸事。


巴山夜雨涮鍋


帖木兒東征明朝的路線只有一條,就是從費爾幹納盆地進入西域,再從河西走廊進入甘肅,攻打嘉峪關。沿途會經過於闐、喀什、吐魯番和哈密等地。雖然理論上他還有一條北線可走,但政治因素與他的身體狀況都決定了只能選最近的路線東征。

早在遠征明朝之前,帖木兒的身體狀況就已經出現了惡化。根據當時的西班牙使節記載,在撒馬爾罕監督公共設施建設的帖木兒,已經無法騎馬而需要乘坐馬車行動。所以,他自己也已經感覺到時日不多。遠征明朝必須是一場快速而具有決定性的擊潰作戰。目的不在於征服明朝,而是擊敗和重挫明朝在東方的朝貢體系。


大軍從首都撒馬爾罕出發,經過費爾干納的碣石、苦盞等地,是最快的捷徑。只要翻過天山山脈的支系,就可以進入南疆的于闐等地。于闐當地則一直是不錯的農牧業產地。可以為大軍提供第一輪的本地補給。

由於當時的東察合臺汗國,在實際上淪為了帖木兒帝國的附庸,所以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能力。這就給帖木兒東征選擇走河西走廊提供了第二個方便。


如果不是從河西走廊進軍,那麼帖木兒的軍隊就沒有必然從費爾干納進入西域。相反,他們可以一路北上,進入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七河流域。這裡一直是東西方交通大動脈之一。其可以承載的人數與物資,反而比小小的費爾干納要多。但七河流域與西域又更高的山地阻隔,只有繼續向東進入蒙古高原才比較方便。那樣就意味著帖木兒需要去同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打交道。對於時間寶貴的他來說,這太過浪費。

何況,帖木兒的軍隊裡不僅有騎兵和大量馬匹。為了攻城略地,也是為了提升部隊的戰鬥力,帖木兒軍隊裡還有不少步兵和工兵。這些人員要跟上騎兵的行動部分,也必須配備乘馬。他們的補給物資也需要馬匹和駱駝運送。根據15世紀的中亞軍事習慣,人員集合後還要蒐羅大量的口糧、武器和諸如斧頭、鏟子之類的工具。全都是不小的後勤負擔。加上弩炮和投石機的零部件,以及在撒馬爾罕兵工廠裡鑄造的火炮,運輸壓力就更大了。


所以,雖然費爾干納到河西的通道看似不大,但因為經常可以找到補給站而顯得更加方便。當地的自然條件非常複雜,既有無法讓人生存的荒地,也有水草豐美的草場林地,所以能支持東西方貿易商隊的往來。

帖木兒通過長期到東方經商的商隊和使團,對於甘肅等地的自然條件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這種熟悉程度是超過明朝對西域大部分地方的認識。他一方面要求士兵帶齊足夠的糧食,另一方面還帶著種子前進,準備在西域的前進基地內播種。大軍還隨行帶著羊群,以便在需要的時候作為口糧宰殺。至於荒漠地帶的水源問題,則可以用駱駝運輸的方式予以緩解。


對於這次謀劃很久的遠征,明朝方面並非一無所知。但他們習慣性的將帖木兒視為蒙古部落,將這次強攻想象為普通的邊境劫掠行為。所以,即便是有所準備也不充分。面對在中亞等地,經歷過屍山血海考驗的強敵,結果如何只怕是不容樂觀了。


米南德王問道


即使帖木兒不死,按照原有的行軍路線也不可能打敗朱棣的,原因有以下:

首先,帖木兒是突厥化蒙古人,和黃金家族比起來不是純正的蒙古人,而且在他以前是察合臺汗國的家臣,當時的蒙古是不會服從帖木兒的安排,即使當時帖木兒威名遠揚,蒙古的大汗不是黃金家族的人(已經北元被非黃金家族的鬼力赤所纂)。

其次,帖木兒雖然帶領著二十萬軍隊,勢頭正盛,但是他已經七十歲了,而皇帝朱棣才四十五歲,在他就任藩王時,就已經兩次北征,對北方形勢非常瞭解,帖木兒想戰勝朱棣,只能等朱棣出現重大的疏漏,這一點,朱棣不會讓他得逞的。

第三,帖木兒無論是勝是敗,不利的一方始終是當時的韃靼,韃靼人防止被帖木兒吞併,那只有聯合明朝了。

第四,明朝本身就不弱,受元朝的影響,騎兵武器裝備哪樣比帖木兒差了,當年派了鄭和下西洋,這說明國內的形勢已經基本有所好轉,第二年派80萬的兵力平定了越南,不是當時人們認為政局不穩,給帖木兒可乘之機。當時朱棣動員的兵力應該足夠充足讓他應對帖木兒的。

第五,帖木兒帝國和明朝的疆土不接壤,那他就必須將所經過的國家變為屬國或者盟友,才能繼續行進,這又讓耽誤他的一些時日,帖木兒這麼勞師遠征,最終是想和明朝一決雌雄,但是如果朱棣堅壁清野不和他打呢?時間久了帖木兒會怎麼樣?

帖木兒帝國

第六,帖木兒此舉並不是要滅明朝,打敗朱棣,他可以獲取蒙古人的支持成為蒙古大汗,所以帖木兒不會和明朝死磕到底的。

綜上,朱棣可以戰勝帖木兒。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公元1405年帖木兒的前鋒部隊,也就是從塔什干出發的右路軍已經在新年翻越天山,1月6日推進至伊犁河。他還是渡過錫爾河,並命令右路軍加緊進軍,務必在三月初拿下蒙古斯坦,而自己則暫時留在訛打刺。

先鋒部隊於2月下旬推進至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破城子,位於吐魯番的東北方),此處離明帝國西部邊界重鎮哈密衛還剩大約400公里。到底是沒打起來,不知道他們打算東進居延海,還是攻打嘉峪關。

其實當時帖木兒最鐘意的進軍戰略是佔領蒙古斯坦,直入河西走廊,奪取關中地區,先鞏固陝甘寧,再等援軍,徐圖中原。作戰意圖很明確就是先佔領並經驗一塊地盤,然後跟大明死磕。

閃電戰的情況下,陝甘地區真的好危險,畢竟明朝陣腳不穩,對敵方資料和作戰意圖都不瞭解,抽調各個地方衛所兵力集結也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明朝發現敵軍的時候,趕緊命令甘肅總兵宋晟做好警備工作。宋晟雖然是甘涼一帶震的住的名將,但他此時以年老體衰疾病纏身,在1407年就病逝了,如果真打起來這老將軍的身體肯定受不了。



我臆測他們的決戰會是在河南,到時候血流漂杵屍橫遍野是肯定的。但輸贏難料,因為雙方都不弱,帖木兒善於攻堅,而明朝有地利優勢,又善於防守。


清聲艾語


我覺得以當時明朝的國力,遠征滅掉帖木兒帝國可能很難,但是打退進犯之敵,保證國家領土完整還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橫掃中亞的帖木兒其實並沒有遇見什麼實質性的強敵,他吞併的國家實力遠遠弱於明代,況且明朝幅員遼闊,可調動的各種戰略資源遠在帖木兒帝國之上。可能正是出於對於明朝實力的忌憚吧,帖木兒還曾派遣使團以外交活動為幌子,刺探明朝的虛實,這也說明了他心裡沒底。

其次就是路途遙遠,帖木兒的二十萬大軍要打到北京,這一路上的荒漠、山嶺和關隘就夠他喝一壺了。無法速戰速決,對於帖木兒這樣的遊牧民族政權,直接的影響就是補給不利(新疆的茫茫戈壁基本上就是天然的堅壁清野了),可能還沒有到北京呢,就潰敗了。

再次就是當時的國際環境,帖木兒一生四處征戰,樹敵無數。特別是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把東西兩個強大國家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的使臣全部扣押了,這事赤裸裸的挑釁。雖然他向西打服了奧斯曼帝國,但在他遠征明朝的時候,土耳其人完全會利用他無暇西顧的弱點,讓帖木兒陷入兩面受敵的窘境。而且帖木兒帝國這種性質的國家,內部矛盾重重,戰事稍有不利,崩盤的可能性極大。

或許明朝難以一下就把帖木兒打服,但朱棣拖都能把他拖垮。所以也幸虧帖木兒死的早,要不他的結局就難看了。


王朝的廢墟


打不過,明軍從來沒有遇到過真正的蒙古騎兵團,他們以前打的那些頂多算是草灘游擊隊而已。明朝後期遇到真正有組織的鐵騎兵團――清軍,馬上就被擊潰了,如果把明粉痛恨的袁崇煥的戰例去除,在明清的交鋒史上,明朝可憐到連一次勝利都沒有取得過,非死即降。


饞嘴肥貓鏟史官


帖木兒穿越波斯高山之地和中東沙漠征服了土耳其和巴爾幹半島等一系列國家,帶兵直入北京是沒有問題的,他的征伐路線我猜會是如下:沿著新疆北部到內蒙,再以成吉思汗繼承人之名招撫各大蒙古部落和東北滿人,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為所到之處都是草原,所以牛羊馬是不愁草料,所以兵卒不愁吃,按照元朝入關經驗,從居庸關直取北京,再沿著河南,山西,山東打到湖北,到荊州時分兵兩路征服華東華南之時,川蜀不攻自破,明便亡矣。


SuckMD


這個問題是搞笑,帖木兒死後,帖木兒帝國就嚮明朝稱臣。朱棣曾搞過軍演,帖木兒使臣說過,帖木兒死在東征的路上保全了他一世英名。帖木兒兒子,也將帖木兒戰馬獻給朱棣,說是他爹騎過的,他不夠資格騎


樂樂3262417834829


雖然不想承認,要是打進來,明朝很危險,因為他就是看明朝內戰才來的,肯定一來就說找到建文帝。而且當時朱棣的統治還不穩定,一大堆藩王。所以只能說幸好。而且蒙古那些應該也會幫助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