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化學家軼事(七)莊長恭

時間:2008-09-24

中國化學家軼事(七)莊長恭

莊長恭 ,有點仙風道骨的樣子

我們再說一位福建人,莊長恭先生,上海有機所第一任所長。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科學院院士。

他可以被稱為不“愛歹灣”的典型,和後面要說的盧嘉錫恰成對照。他1948年已經去臺灣當臺大校長,但是卻在1949年初返回上海,真是不“愛歹灣”。大約在同時,錢思亮(錢復的父親,邢其毅的師弟,吳大猷的同學,張子高、薩本鐵的學生)和孩子一起從北平飛往臺灣,後任臺大校長。

莊長恭也是抗日分子之一。1924年回國後在東北大學任化學系主任,期間曾安排張學良去洗瓶子。九一八之後了德國。後去德國,回國後任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抗戰開始他又被堵在上海了,珍珠港事變後去了昆明;大約差不多的時間,錢思亮因為父親遇刺,前往上海奔喪,然後留在了那裡。這二位還真有些巧合。

中國化學家軼事(七)莊長恭

後排帥哥為錢思亮,旁邊是他夫人。前排長者是錢思亮的父親錢鴻業,三個小孩自左而右分別是錢復、錢熙、錢純。

他離開臺大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的國民黨經常進大學抓人,弄得無法上課。他的繼任者傅斯年解決了這個問題,要求沒證據不許去臺大抓人,有證據也要臺大同意才行。這是因為傅斯年的面子要比莊長恭大得多,他和陳誠是莫逆之交,接任臺大校長也是因為抹不開陳誠的面子才從美國中斷治病回來,在臺大他只幹了兩年就去世了。

莊長恭在有機所的時候,曾經在有一年的除夕,下班後很久還不走,研究問題入迷了,可是手底下的學生差點沒鬱悶死。這在一個側面說明有機所的研究生是很苦的,到現在有機所的學生依然很苦,可見這是傳統。

他重視並擬定有機化學中文命名,現用的吲哚、吡咯等雜環化合物名稱均為他所倡議的。 他是我國有機化學研究的先驅者,有機微量分析的奠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