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问心无愧”四个字怎么做藏头诗?

磨洗心镜


问心无愧(藏头诗)

问清风明月,

心悠悠兮。

无声无息矣,

愧于天与地。

问江河山川,

心悠悠兮。

无声无息矣,

愧于天与地!

(菲儿随笔于2018年3月25日)


水寒雅芙


问心无悔: 问天问地问自己 心正心清心无尘 无数烟云随风去 悔意何曾临禅门 法曲献仙音:问云几层,问天几重,云天谁人可登?寒门冷清,心自端正,静看世间人情!贫土秧苗根浅,又遭旱灾凶!香火升,禅音袅袅细耳听,无数杂乱事,渐少渐空。一门隔红尘,一院阻断俗世境。一身禅衣,罩无尘,清清净净。悔意何曾有?唯愿天下太平!


用户61560377770


【问】世间情为何物?

【心】尖儿酸甜苦楚!

【无】所谓衣带渐宽,

【愧】羞于翻然悔悟。



借【问】世间情何物?

妾【心】情深中剧毒。

有【无】灵丹解救药?

羞【愧】忘却情如初。



夜深【问】情为何物?

扰妾【心】乱眉头蹙。

此刻【无】关月与风,

相思【愧】不深入骨。


流婆


好长时间没有写藏头诗了,一时半会儿还难以适应,但既然盛情邀约,只好勉力一试;若文丑句陋,还望诸师海谅!!!

问清明何人无泪?

心欲碎几时有魂,

无语声缓移步迹;

愧还疚望‘子莹悲!😭😭😭

十年了!

每年的这一天,也是我最伤心欲绝的一天。

也是我和少亡的‘长子’绍豪阴阳相见、我痛诉心声的时候,把我心中的悲伤,藏在心中的思念之情,堵在心中的憋屈和和‘儿子’倾诉的时候。

清明时节雨纷纷,天也伤悲,

路上行人欲断魂,情不自禁,

借问酒家何处有,心碎泪流;

牧童遥指杏花村,追忆亡亲。

😭😭😭😭😭😭😭😭😭😭😭😭


柔情似水书梦人


是被女朋友怀疑了吧?想要作诗一首,表明心迹?这个简单,我来帮你!

一、五言藏头双句一押

问禅将底说,心绪逢摇落。无不尽臣诚,愧客茹藜羹。

问答乃未已,心诚亦难知。无不是同乡,愧无江海量。

问禅徒净居,心降得句初。无不相待尝,愧无江海量。

问卜安冥数,心安体亦舒。无不是同乡,愧见高堂上。

问道识风淳,心悲安可论。无才惭孺子,愧君袖中字。

问此何以然,心怀迷远川。无伴可相依,愧非郑公里。

二、五言藏头双句押韵

问道识风淳,心安处处安。无病已多年,愧无青玉案。

问此何以然,心安趣有馀。无补圣明朝,愧见高堂上。

问答亦难闻,心不是他心。无杯不共持,愧君相见频。

问程方外路,心爱名山游。无伴入云行,愧花点御沟。

问道修神形,心悲胡雁声。无不比鹣蟩,愧客茹藜羹。

问答更无穷,心本奉天老。无边广弘愿,愧尔伴闲曹。

三、五言藏头一三四押

问禅将底说,心悲空林下。无阶忝虚左,愧无海峤作。

问此何以然,心不画一计。无功惭岁晚,愧负五千言。

问安双树晓,心安趣有馀。无才日衰老,愧尔伴闲曹。

问春从此去,心爱名山游。无烦骑白鹿,愧君曾比方。

问道皆请谒,心悲兄弟远。无计奈愁何,愧为湖外客。

问答亦难闻,心不画一计。无复昔时人,愧无海陆珍。

四、七言藏头双句一押

问安归去秣陵西,心迹所便唯是直。无愁当路少知音,愧尔阶前相伴吟。

问兵刮寇趋下牢,心轻万事皆鸿毛。无车不得到河梁,愧尔阶前相伴吟。

问法寻僧上界遥,心事相期节义高。无边大劫无不修,愧君犹遣慎风波。

问君谁共曳长裾,心情料取合何如。无朝无暮有猿吟,愧尔阶前相伴吟。

问安归去指湘峰,心逐鹦飞出瑞风。无成甘死作黄能,愧多馈少真徒然。

问兵刮寇趋下牢,心摇只待东窗晓。无朝无暮有猿吟,愧尔阶前相伴吟。

五、七言藏头双句押韵

问安归去秣陵西,心爱玉颜私自亲。无边诗思到吟坛,愧尔阶前相伴吟。

问君能有几多愁,心肠寸断谁得知。无才不得预经纶,愧无文字续燕然。

问法寻僧上界遥,心摧目断哭江濆。无肠公子固称美,愧尔东西南北人。

问何方法得长生,心地阔于云梦泽。无边诗思到吟坛,愧多馈少真徒然。

问君西游问被梗,心地调和倚石头。无边大劫无不修,愧尔阶前相伴吟。

问兵刮寇趋下牢,心摧目断哭江濆。无才多病分龙钟,愧尔东西南北人。

六、七言藏头一三四押

问胡不归良有由,心肠并断北风船。无因得似沧溟叟,愧多馈少真徒然。

问法寻僧上界遥,心爱嵩山第几重。无复横槎碍柳条,愧我掉头还奋髯。

问答殷勤四句中,心从别处即成灰。无才多病分龙钟,愧君犹遣慎风波。

问君西游问被梗,心藏风云世莫知。无楼不到隔淮山,愧多馈少真徒然。

问安归去指湘峰,心悴悴兮念群木。无情亦得似春风,愧无文字续燕然。

问津求拜碧油幢,心藏风云世莫知。无过夜深听方响,愧似相如为大夫。

看了这么多, 有没有被我的才华征服到啊?


以上纯属装逼,非个人创作,推荐一款装逼利器:藏头诗在线生成器。


师说历史


用“问心无愧”四个字做藏头诗,首先注定了其应选择的诗歌体裁,也就是最好使用句式整齐的古风或近体诗。同时在写作时还应注意将“问心无愧"四个字嵌进四句诗中的同一位置。习惯上我们把这几个字放在每句诗的第一个字的位置上。

需要指出来的是,把每个字放在每句诗的开头位置,写成的也不是什么露头诗。诗歌的体裁中还没有这种说法。个别不懂藏头诗内涵的作者,生造露头诗的概念,这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容当予以纠正。

其次,用“问心无愧"写一首藏头诗,除了形式上符合上述要求之外,内容上并没有要求围绕“问心无愧”的话题展开。因为藏头诗本身只是形式上的要求而已,完全可以用其它话题来嵌入相关字词。据此我写了一首绝句,作为抛砖之作,祈望更多玉作出现,以供学习。

(问)君何缺梦归时,

(心)底原来早有诗。

(无)雨庭前观浪起,

(愧)邀风燕到荷池。

一一2018,05,05,13:05


壮图山人


藏头诗《问心无愧》\r

(一) \r

问余何时订婚期,心随意转颇迷离。\r

无奈花落随流水,愧对春光绚彩枝。\r

【年少轻狂,心高气傲,面对着姑娘的追问“咱们结婚吧”,小伙子却心随意转,举棋不定。当远方游荡的浪子带着一颗疲惫的心,终于回心转意,想娶心爱的姑娘时,奈何姑娘这朵鲜花,已从绚烂的枝头被他人摘去,空留一片花枝在春光中摇荡。】\r

(二) \r

问风何时北转南,心随大雁托纸笺。\r

无奈身无双飞翼,愧看白云入胡天。\r

【北风啊,什么时候你改变方向,转为南风?我多想随着北归的大雁把相思的信笺,捎给北国戍边的夫君。无奈我没有一双高飞的翅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上的白云悠悠地飘入胡地的天空。】\r

(三) \r

问花何意栖危枝,心比天高怕成泥。\r

无奈凄风枝头急,愧为当初一花痴。\r

【花呀,你为什么要开放在高高的树枝上?花答曰:我心比天高,怕有一天随风飘落在地终成泥水。可惜枝头上偏偏刮起了凄急的风,我还是免不了被风吹落的命运,我好后悔,为什么当初要做一朵高高在上的花痴呢?】\r

(四)\r

问月何故有亏欠,心待月圆伴君还。\r

无奈夫君犹记恨,愧偷灵药独升天。\r

【月亮,你为什么要有阴晴圆缺?我多么希望月圆之夜乘着月色飞回久违的地面。无奈我的夫君后裔依然记恨着我,不肯原谅,我好后悔偷吃了他的灵药,孤独无依地飞到天上。】\r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赞





读史品文



一时技痒,赋成四首:

问道求禅人不知,心生般若面如痴。

无端惹得文章债,愧向灯前觅小诗。

……@老街味道

问我功名笑不成,心多散淡亦蝇营。

无人渡化得真谛,愧对如斯流水声。



……@老街味道

问我萍踪天一涯,心中安处即吾家。

无端更向潇湘去,愧倚寒舟吟落花。


……@老街味道

问菊披霜可从容,心似澄潭静临风。

无缘解得其中意,愧学贪杯五柳公。



老街味道


问心无愧!好有力量的词!我试着来三首小诗,希望各位诗友多多批评指正🙏🙏

【五绝·仄仄脚】

问语青山外,

心随燕雀飞。

无垠江水碧,

愧对命知非。

仄仄脚:格律诗第一句第二个字发仄声、最后一个字发仄声,不入韵。知非:五十岁的代称。

【五绝·仄平脚】

问你可曾知,

心头起旧思。

无边芳草绿,

愧不复当时。

仄平脚:格律诗第一句第二个字发仄声、最后一个字发平声,需要入韵。这里入的是平水韵·四支平声。

【七绝·平平脚】

问声逝水向东流,

心里何曾也会愁?

无数年华虚度了,

愧登高处是悲秋。

平平脚:格律诗第一句第二个字发平声、最后一个字发平声,需要入韵。这首诗入的是平水韵·十一尤平声。

我是索彦,闲暇喜欢写写诗填填词,或者聊一些历代文人士大夫的趣闻逸事,欢迎各位朋友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


索彦聊诗词


《问心无愧问道难悔》

问君何似风流叶,

心旌动摇放浪歇。

无边天地容独走,

愧领方寸恨共节。

问我何似东湖水,

道通天下四海约。

难遣湖水净苦水,

悔认枯叶作枯蝶。


诗意:你那么的像飘流的一片落叶,在惊涛骇浪上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天地之大你纵然随处可去,在那思想的大海里你也只能和人紧紧抱在一起。我那么的像小小的一湖之水,假装通透了五湖四海,这内心的苦闷如此的大却无处可以诉说,没有人理解我姑且拿死马当活马医的悔恨。


其实问心无愧的使用语境,很多时候都用反了。人们更多的时候,只是问法无愧,根本做不到问自己的内心无愧。说白了只是在法律层面、在道德的深水区域,没有真正愧对过谁。真正爱过的人之间,是问心一定有愧的。没有好好的爱一个人,没有好好的遵从原先的自己,遵从最初的美好,这就是内心的愧。



包括在普通感情中间也一样。涉及到所谓大同的哪怕是普通陌生人之间,也是有很多问心有愧的层面的。说白了,问心无愧的人太容易干出他自己觉得无愧,但对其他人和整个社会,太有杀伤力的事情了。说到底,也许只是他问法无愧,说白了,也许只是欺负别人治不了自己。


最后,每一片飘零的叶子,都通向深处的愧。蝴蝶效应面前,太多人虚伪的否认了良知的本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