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一週精選|基層醫務人員漲薪有望,民營醫院一年增加2332個

縣域衛生一週精選,你錯過的都在這裡!

記者 | 錢丹丹(整理)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院如何留住人才和技術?

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院院長喬來軍在“如何把人和技術留在縣域”這一難題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從2015年起,鞏義市人民醫院開始實施客座教授制度,聘請全國專家來醫院坐診、手術示教,讓鞏義人民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到上級專家的診治,同時還積極組織醫院的醫生向專家學習精湛的醫療技術,先進的服務理念和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力爭把專家的技術留在縣域。

從2015年開始,喬來軍就在醫院內部管理中實施了績效改革,真正做到了“讓多勞者多得”。

通過客座教授制、績效改革辦法,目前,鞏義市人民醫院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人才隊伍越來越穩定並且呈不斷擴大的趨勢。

2017年,鞏義市人民醫院診療總人次 77.88萬人次,同比增加 89000人次,增長率12.76%;病區手術人次9133人次,同比增加382人次,增長率4.37%;出院人次5.54萬人次,同比增加4990人次,增長率9.89%;開展新技術48項5669例次。

在近兩年裡,鞏義市人民醫院新引進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17名、研究生34名,新進醫護人員286名,真正地為縣級醫院留住了人才。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近年來,江蘇省常熟市中醫院積極營造溫馨舒適、生機盎然的診療環境,致力於打造“精緻化醫院”,實現“環境精美、服務精誠、管理精細”的建設目標,充分展現了常熟城市和中醫文化的獨特魅力。

據瞭解,成立於1958年的常熟市中醫院是全國最早的縣級中醫院之一;2003年12月,原常熟市中醫院與市婦幼保健院合併,同時異地擴建;目前,醫院已建成為以“中醫中藥、婦幼保健、急診急救、慢病管理”為特色的現代中醫院。

常熟市中醫院是如何下好“精緻化”這盤棋的?《中國縣域衛生》記者通過走訪醫院,找到了答案:精美環境,改善患者就醫感受;將中醫文化理念融入診療護理的全過程;精誠服務 提高服務內涵質量;精細管理 創新人才管理機制;走中西醫結合的發展之路。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如何讓好醫生下基層?答案在這裡!

文章作者認為,基層的硬件硬、軟件軟,政策多、落地少,形式多、效果弱。目前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尚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作者指出,縣域最根本的還是缺人。由於缺人,管理跟不上,技術落後,業務萎縮,群眾的醫療需求無法滿足。

針對基層面臨的這些問題,作者提出幾點解決辦法:一是多給“票子”。對於基層的“薪酬制度改革”,首先就是要解決怎麼用好這筆錢,使它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重新定位。面向未來,以需求為導向,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作一個重新認識和重新定位。這其中有兩點需要注意:弱化醫療服務功能不可取,但盲目達標也有問題;分級診療制度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定位值得高度注意。

三是新的機制。建立志願者制度。儘快啟動特崗醫生計劃。建立“胡蘿蔔+大棒”計劃支援基層並長期堅持。

建立基層醫務人員有序合理流動的機制,這種機制陽光透明,給鄉村醫生等基層醫務人員向上流動的機會和路徑,給上級醫療機構的人員願意下去的動力。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長興縣中醫院以志願者體驗就醫為切入點,實現“最多跑一次”目標

浙江省長興縣中醫院圍繞“最多跑一次”目標,以志願者體驗就醫為切入點,緊貼患者心聲,從看病過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煩點著手,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績效,使“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惠及每一位長興老百姓。

2014年,長興縣中醫院與上級醫院建立了遠程醫療會診平臺。

2015年以來,長興縣中醫院門診逐步推出自助預約、自助結算、診間結算。支付途徑實現了現金、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社會保障卡等多種方式。每天掛號、繳費近2000筆交易在自助機上完成。

2016年,長興縣中醫院成立了雙向轉診辦公室,落實專人負責雙向轉診有關事宜,保證轉診通道通暢,確保轉診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安排和處理。

2017年,長興縣中醫院成立了區域心電診斷中心,對下轄醫共體醫聯體實現遠程會診。2017年全年服務人次達3232人次。

2018年年4月,在長興縣衛計局統籌推進下,長興縣中醫院全面推出了醫療影像雲服務。

醫院還建立胸痛中西、卒中中心,以胸痛、卒中急救中心為依託,加強與基層醫療機構合作,探索醫共體內胸痛、卒中救治新模式。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三大部門聯合發文,基層醫務人員漲薪有望

近日,由人社部、財政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佈的《關於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保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通知》已印發到各地。這份文件在合理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擴大內部分配自主權、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等方面對原有政策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

一些業內專家表示,此舉意義重大,預計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醫務人員將獲得更大的收入分配保障,從而進一步推動基層醫改,釋放基層醫改對醫務人員的吸引力。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第一季度全國門診住院費用數據發佈,較去年同期均有上漲

5月29日,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發佈了2018年1~3月的全國醫療服務情況,以及全國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病人費用情況。

2018年1~3月,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為314.1元,與去年同期比較,按當年價格上漲4.8%,按可比價格上漲2.6%;

二級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為201.0元,按當年價格同比上漲1.5%,按可比價格下降0.6%。

2018年1~3月,全國三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為13196.1元,與去年同期比較,按當年價格上漲1.1%,按可比價格下降1.0%;

二級公立醫院人均住院費用為5950.0元,按當年價格同比上漲2.4%,按可比價格同比上漲0.3%。

2018年1~3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20.0億人次,同比提高4.8%。

醫院8.4億人次,同比提高7.0%,其中:公立醫院7.2億人次,同比提高5.2%;民營醫院1.2億人次,同比提高18.5%。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9億人次,同比提高3.2%,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8億人次,同比提高11.2%;鄉鎮衛生院2.6億人次,同比提高6.4%;村衛生室診療人次4.5億人次。

2018年1~3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達6090.6萬人,同比提高9.7%。

醫院4777.1萬人,同比提高10.2%,其中:公立醫院3944.4萬人,同比提高8.3%;民營醫院832.8萬人,同比提高20.5%。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57.6萬人,同比提高9.6%。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較去年同期增加近萬個

5月29日,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發佈了截至2018年3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的最新數據。

截至2018年3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9.3萬個,與2017年3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6715個,其中:醫院增加195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954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4654個。

截至2018年3月底,醫院3.1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235個,民營醫院19139個。與2017年3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373個,民營醫院增加2332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3.9萬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萬個,鄉鎮衛生院3.7萬個,村衛生室63.3萬個,診所(醫務室)21.6萬個。與2017年3月底比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診所增加,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減少。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0萬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60個,衛生監督所(中心)3148個。與2017年3月底比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減少27個,衛生監督所(中心)增加14個。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在健康人才的“搶人”大戰中持續發力

作為基層醫院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如何提升服務水平、盤活人才?直接入編、提供3年住房(或住房補貼)……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在健康人才的“搶人”大戰中,正在持續發力。

基層醫院面臨的“招人、引人、培人、留人”問題,醫務人員的流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層醫院的持續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水平的提升也遇到了瓶頸,在如何引進人才、如何把人才留在基層這個問題上,成都市新津縣給出了他們的答案:開拓引進渠道,新增一批;

用好“醫共”資源,帶動一批;重視後備選拔,儲備一批;加強職業培訓,打造一批。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掛牌,胡靜林任局長

5月31日上午,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掛牌,局領導班子成員同日正式亮相:胡靜林任局長,施子海、陳金甫、李滔任副局長。

這四人分別來自財政部、發改委、人社部和衛計委四個不同部門。其中,胡靜林此前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施子海此前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陳金甫此前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司長,李滔此前任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司長。

國家醫療保障局作為25個需要重新掛牌的部門中的最後一位,一直備受期待。其領導班子成員,也因彙集了財政部、發改委、人社部、原國家衛計委多部門,而備受矚目。

“一把手”胡靜林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其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財政部,從他在財政部的任職經歷來看,其工作內容與民生保障關係緊密。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相比於3年前,如今的北京中醫醫院延慶醫院不管從門急診量、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各方面來講,都發生了質變。這是北京醫改的側影,也是醫療資源均等化的紀實。

2015年9月,延慶縣中醫院成為北京中醫醫院託管的第二家醫院,並更名為北京中醫醫院延慶醫院(以下簡稱“延慶醫院”)。

三年來,延慶醫院設置了人才安家費,解決住房等相應優惠政策,加強雙高人才引進及高學歷畢業生招聘,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2人,其中非北京生源15人,並且為醫學畢業生租住宿舍,發放住房補貼,增加融入感。

醫院還實行人才分層培養,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從國家、市區、院級人才培養項目,師承項目,名醫工作室建設等方面加強人才培養工作。

延慶醫院在重點科室建設上,實行重點科室大科聯合建設模式,聘用北京中醫醫院專家擔任執行主任,加強醫院重點專科建設;聘請北京中醫醫院科研高層次人才擔任醫院科研處管理人員,提升科研整體水平。

延慶醫院還設立專項資金,與北京中醫醫院多方位開展科室聯建及教學科研合作工作,帶動延慶醫院醫教研發展。加大科室建設資金投入,配備專科診療、檢查設備和科研經費,加大中醫理療設備資金投入,支持促進專科發展建設。

經過3年的努力,延慶醫院2017年年門診量達49萬人次,患者滿意度高達99.65%。接下來,延慶醫院將全面啟動醫院遷建工程,一期工程設置床位500張,成為集醫、教、研一體,以養老康復、國際健康旅遊為特色的京西北中醫醫療中心。

一周精选|基层医务人员涨薪有望,民营医院一年增加2332个

關注中國縣域衛生,你可以點亮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