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无人区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断的有人去挑战?

肥喇叭


前几日我发了一篇关于西藏的问答,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去西藏到底能不能洗澡的问题,大家的反应非常强烈。有些去过的人表示了同感;有些想去的人表示羡慕,但又心生恐惧;而有些人却认为,到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去旅行纯粹是自己作死。是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旅行、探险都有自己的理解。很多人认为,爱探险的人是不尊重生命,不敬畏自然。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探险家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一次次的探索,我们又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大洋的彼岸还有新的大陆?中国原来是这么的地大物博、风景如画。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尽的,探险家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它的壮美和伟大,才彰显出人类不畏艰难和不屈的信念。所以我对这些人除了敬佩,更是崇拜。

我在2017年的9月走过一次新藏线,从新疆喀什出发到西藏,整个过程是你难以想象的艰苦,可以说远远超出了我出发前的预估。中间经历了16座冰山达坂,很多高山都是海拔5000米以上,也经过了无人区。在茫茫戈壁滩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确实会给人一种恐慌。再加上高反,这个时候没有一点勇气和毅力的话真的会崩溃。但是沿途的风景真的是美到无边、独一无二,这也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在我回家没多久刚好电影《七十七天》上映,这是一部根据探险家、作家杨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真实事迹为蓝本而创作的电影。当我看到电影中藏区气势磅礴的画面时,我是无比的骄傲,因为我也亲身体验过。

无人区确实很危险,深入无人区更是拿命在冒险,没有经验、没有勇气和毅力的人,确实要慎入。风景虽美,安全第一。


寒残一叶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你有没有留意过,除了目之所及,这世间的生命形式还有多少种?
你有没有想过,
除了心中所期,是什么填满了生命的内容?
城市喧嚣,车水马龙,
行色匆匆已是常态,
人情冷暖只是过程,
我们的生命已然涂抹上了太多色彩,
但能直击内心柔软的其实恰是那抹生命的底色:
让自然回归自然,让文明传承文明,让爱衍生爱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翻开地图,在北纬 33° ~ 36°、东经 83° ~ 93° 这一辽阔的区域内,除了零星的寺庙和极少数居民点之外,全是大片大片的“空白”。这一区域气候寒冷、干燥,空气稀薄,也就是被称为“死亡地带”的藏北高原无人区。

藏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 4500 米,缺氧、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 200 毫米,年平均温度在 0℃左右,最高不超过 10℃,最低在零下 40℃以下。


阿尔金山库木库里沙漠/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可可西里曲玛河乡年扎尕玛的高山草甸和湿地/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羌塘多格错仁湖湖畔/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藏北三大无人区:阿尔金山、羌塘、可可西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人类的“生命禁区”。但实际上,这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不是生命的禁区,而且是生命的乐园。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形式。

单单只是说起这三个地名,就足以让所有科学研究者、动物爱好者、自然爱好者疯狂起来。

“无人区”中行驶的车辆/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在 2012—2018 年,作为保护区的志愿者,成勇、张海龙、李月文三位摄影师前后数十次进入藏北高原,长期奔波在青藏高原,细致入微地记录了这里大量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也记录下了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稀松平常但又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藏野驴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也是唯一的野生奇蹄类动物。

在一次母驴产崽时,小驴的两条腿已经脱离母体,但却许久不见下一步的动作,生产似乎并不顺利。这时原本横躺的母驴站起身来走几圈再躺下继续发力,过一会儿又起身走几圈再躺下,前后来回四次,历时一个多小时才把小驴顺利的带到这个世界。

出生不久的小藏野驴刚刚能站起来/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生完小驴后的驴母亲来不及休息便急忙赶去联系小驴的父亲甚至整个家族成员,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同伴们分享这个喜讯。

刚出生的小驴只能通过气味来辨别自己的母亲,于是便看到母驴一边跺着脚努力的想教会小驴站立,一边横在每一个赶来的家族成员和小驴之间,将小驴与其他的驴生生隔开,以免小驴被其他驴伤害或者认错妈妈。

刚出生不久的藏野驴向着家庭成员跑去/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世间最伟大的爱往往出于本能,这种本能便是身为母亲的坚强和母性。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狼曾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捕食者,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近消失,目前,青藏高原是国内最容易见到狼的地区之一。

有一次成勇和伙伴们通过渡鸦的指引到达了一座火山岩附近。

狼会躲在火山岩后面,因为火山岩的前面是一条藏羚羊经常通过的通道,那里草鲜水丰,每当藏羚羊经过,狼就会通过短距离的突袭来抓到藏羚羊,这种“守株待兔”的方法百试不爽。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成勇和伙伴们到达时狼正在吃刚抓获的藏羚羊,而在这个过程中引路的渡鸦一直通过学习不同动物的叫声骚扰它,以达到分一口食的目的。令摄影师们没想到的是,狼竟然真的叼了一口肉扔给渡鸦,然后再自己跑回去继续吃。

狼吃完后他们走近观察,发现这个吃食的场地不是临时性的选择,因为已经有很多羊皮被狼埋在那里,狼走时还会在羊皮上打几个滚,让自己的身上沾染到羊的气味以迷惑其他的羊便于继续捕食。

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还有一次,摄影师们看到有17名成员的狼族正在合力围捕一头牛。狼群形成了一个C型的包围圈,留下一个口是沼泽,他们把这头牛追着赶到沼泽里,这样就避免了与大型动物产生正面的战斗。

无论是“守株待兔”并在羊皮上翻滚的狼,还是模仿不同动物叫声的渡鸦,亦或形成C型的狼群,在摄影师们的眼中都是充满智慧的。


动物们也许没有像人类一样学习过语言、信息、科学等技术,但在生存这方面,动物拥有的智慧都足以令人类折服。

雪豹、藏棕熊(马熊)、狼、藏狐……是这里食物链的顶端,食肉类中最顽强的捕食者。

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藏原羚、鹅喉羚、白唇鹿……是这里的常住居民,构成了世界上最独特的有蹄类类群,它们高度适应青藏高原的环境,多数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各种鼠兔、旱獭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又成为了整个无人区的基石,它们是关键物种,没有这些小哺乳动物的存在,整个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

还有为数众多的鸟类,以及其他各类群的物种,构成了独特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

1

棕熊

藏棕熊母子在捕捉旱獭,它们已经尝试挖了好几个旱獭洞口。在等待的时间里,小熊耐不住性子,和母亲玩耍起来/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2

藏狐

一只藏狐从洞穴里探出身来,抖落身上的雪/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3

藏羚羊

一只雄性藏羚羊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中/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母羊每胎会产下一只小羊,小羊出生后不久就能够站立/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4

藏原羚

与藏羚羊相比,雄性藏原羚的角较短,且向后弯曲/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5

塔里木鹅喉羚

相对藏原羚而言,塔里木鹅喉羚的体形更为细长、优雅、俊美,更符合人们眼中的羚羊形象,而颈部的突起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6

岩羊

与藏羚羊、藏原羚不同,岩羊是非常典型的山地动物,拥有结实的身体和强健的四肢/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7

白唇鹿

白色的嘴唇是白唇鹿得名的原因,也是其非常明显的特征/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8

野牦牛

一只野牦牛正慢慢地走过,它腹部的长毛几乎要垂到地面上。其不远处,就是白象山/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库木库勒湖湖边湿地上的野牦牛。在这片荒原之上,野牦牛是最显眼、最具有标志性的野生动物之一/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9

赤狐

除了硕大的尾巴,赤狐有别于藏狐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它的一对大耳朵,这使它们能听到鼠兔在洞穴里活动的声音。图为阿尔金山莲花山附近的一只赤狐/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0

灰尾兔

如果感到危险存在,它们便会快速地跃起逃离/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1

高原鼠兔在可可西里向阳湖湖畔,一只高原鼠兔准备回到洞中。实际上,它们的动作非常迅速/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2

喜马拉雅旱獭

我们见到的喜马拉雅旱獭母亲通常都会在洞口附近直立起身子警戒,以防止来袭的天敌/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在这只警戒的喜马拉雅旱獭母亲身后,一只小旱獭也从洞中探出了头,它们很容易成为捕食者攻击的对象/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3

白马鸡

5 月,林下的植被还未完全转绿,而白马鸡已经非常活跃/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4

斑头雁

在羌塘的普若岗日,一对斑头雁翱翔在湖面上/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5

赤麻鸭

赤麻鸭是青藏高原上最常见的鸭类,橙色的羽毛让人过目难忘/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6

黑颈鹤

春天,一只黑颈鹤在羌塘双湖旁觅食。它的身形非常优雅,如同高原上的绅士/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在库木库勒湖湖畔,一小群黑颈鹤正在起飞/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7

反嘴鹬

在库木库勒湖中,一只反嘴鹬正在浅水中觅食/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8

猎隼

猎隼的视力非常敏锐,能够察觉到鼠兔从洞中钻出时的小动作。(摄于阿尔金山中心保护站附近)/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19

大鵟

大鵟是青藏高原上最常见的猛禽之一,它们主要以鼠兔为食/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20

秃鹫

秃鹫站立在地上时,几乎有一米高,无愧为青藏高原上最大的猛禽/图自《绝地生灵:三大无人区的野性之美》

这些历经数百万年演化而适应了这里严酷环境的野生动物,用它们努力生存的智慧、勇气和奇迹,告诉我们:于它们而言,这里不是“生命禁区”,而是“生命天堂”。


在这片原生态的土地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成为了定律,动物之间的猎杀是一种常态,来到这里。每个人都返璞归真,成为了众多动物中的一员,大自然激发了人类最原始的的动物本能,成勇说:动物的世界里存在着求生者,也存在着猎食者,他们会激发我们关于生和死的思考,也会让我们对生命充满敬畏。

宇宙深远,自我渺小,

当我们无数次仰望星空,

思考生活的意义,

目中所及,

都是我们爱恨交织的人生。

于人类而言,

能填满生命的,

从来都不是冷漠和薄情。

而草木生灵,

强大或弱小,

却时刻在提醒:

宇宙万物的尊严和权力,

世间万物的爱和生命,

都值得被尊重。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目前中国四大无人区:阿尔金、罗布泊、羌塘和可可西里,都在中国西部地区。这里海拔平均在4500到5500之间,风景优美但人迹罕至,这里是时间似乎静止的荒芜之地,与文明世界切断所有的联系,与世隔绝。

穿越无人区,是一项极具挑战,但异常艰苦的旅程。很多人之所以对这片土地心生向往,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这个世界,以及人类进步都是需要探索精神的,如果没有这个精神,我们的祖先不可能从非洲扩散到世界各地,也不会有人登珠峰,也不会有人去南极,更别说月球火星。

但最关键的是要明确一点,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身边人负责。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是准备失败。在别的地方,失败可以再来。但在无人区,一次失败丢掉生命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穿越无人区有两种方式。自驾穿越和徒步穿越。目前来说,做好足够的准备,自驾穿越无人区并不是难事,最大的挑战在于徒步穿越。近几年无人区出的户外事故,都是徒步穿越。

首先,无论何种方式穿越无人区,都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就是非法穿越。这个手续现在比较难办。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环境的保护,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怕你死在里面。

在近些年的户外圈子里,有几个大神,因为穿越无人区让人膜拜。一个是余纯顺,最后在罗布泊留下生命。一个是杨柳松,成功横穿羌塘,后来被节选改编拍出电影《七十七天》。

这些人的壮举,刺激了很多不用大脑思考的年轻人。电影中的镜头和剧情,让他们误认为这是一个很文艺的,难度不大的穿越计划。以至于对自己产生误判,觉得自己也行。

最近出事的刘银川便是这样一个人。准备极为不足,几次徒步经历就让自己觉得自己也是大神。最后消失在茫茫戈壁,我身边几个好友联合政府组成救援队前往三大无人区搜索未果。

这样的事,在户外圈内有过很多。

有很多人动辄谈征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渺小的不堪一击。无论你走过多牛逼的路线,最后也只不过是大自然给你一次机会而已,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永远只有敬畏。征服的,也不过是自己。

而用生命做代价,我觉得是一件极为愚蠢的事情。

最后总结一下,在有专业人士陪同,办好相关手续的情况下,自驾穿越无人区并不是难事。如果是徒步穿越,几乎九死一生。希望户外圈内的朋友都能善待生命,敬畏自然,理性出行。

我在喜马拉雅音频节目中也专门谈过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主播 弥藏达娃 。

我是头条号作者 弥藏达娃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与我一道分享更多的西藏资讯。


弥藏达娃




去无人区的人太多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用挑战性的运动,包括攀登珠峰,穿越无人区,这些每年都会有的运动,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什么?

而且去西藏的路上,有人说丙察察比较难走,那么就有人去挑战,有人说川藏线难走,那么就会有人去挑战,有人无人区不能进去,那就有人去挑战。

于是,而且纵穿羌塘无人区这人就不多说,现在竟然有人徒步横穿羌塘无人区,77天过去了,那个人还没有回来,我估计你就是说的那个叫做刘英川的人吧,我们还是非常佩服他的,单人出发,不带依星电话,只带了一部导航,带了一片太阳能。

探索是人类的精神,越是有危险的地方,越是有危险的运动,总是不乏缺少挑战者,这是人性的本色,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说月球远不远,我们必须要搞飞船上去,你说太空远不远,我们必须把它搞上去,一个小小无人区,又算做什么呢?

当然,穿越无人区的时候还是要做足准备工作。

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写出来的,那些进去不能出来的人,只能说明他们工作没有做好,或者是说预期不够?

去横穿羌塘无人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是最好的,不能偷越…

第二,穿越羌塘无人区,本不应该一个人去,而是两个人甚至一个团队,这样虽然会有所损伤,但是团队在,根基就在,不会散了的,知道吗?

第三,要有保障,要跟随保障车,不能做到有保障,穿越失败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一定要清楚,穿越失败就意味着生命失去,这是需要勇气的。

第四,至少要带一部依星电话吧,去趟羌塘无人区,安全还是最重要的,在必要的时候还是能呼叫到,一些救援队,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救援,失败没有什么可怕的,生命没有了什么都写不成了。

第五,要做足攻略,遇到野牦牛,遇到狼群,遇到狂风暴雨,遇到暗河流,遇到沼泽,到你说可能意想不到的一些事情,你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些都要提前想好了才能去,否则的话不能去,中穿羌塘无人区还好说,横穿羌塘无人区,那就是拿生命在开玩笑,必须做足百分之五百的准备。

因为那是在挑战生命的极限,包括饥饿和危险。

好了,不多说,去西藏没有问,需要任何攻略,可以私信我,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你要是想穿越羌塘无人区,我劝你还是绕道吧!


超级自驾游


栋哥也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无人区的条件与气候如此恶劣不堪,为什么每到放假休息时,还是乐于与三五好友,驱车千里穿越禁区,净化内心涤荡灵魂?回想每次都要经历这样那样的危机时刻,事后都会有些后怕,可无人区穿越就像是“精神鸦片”一般“无人区虐我千百遍,我待无人区如初恋”,这个中原因,有时很难用言语解释清楚。







越野车友一般多为男性,中间有:有殷实的中年男、酷炫的富二代、旅游行业从业者、时间经济自由的富人等几类人群,结伴穿越时,大家摒弃了一切虚无的东西,比如车辆的品牌、价位、性能、改装、身份都没有意义,那几个昼夜大家只想着一件事:车队安全顺利的成功穿越。遭遇陷车时,大家已经不在乎自己的身份,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大家有的用双手挖沙,有的推车,有的垫陷沙板,有的指挥……我想穿越的过程中,这种种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那一刻所有的成功、失败、富有、贫寒都已不重要了……





电影《七十七天》中说:许多到羌塘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其实,栋哥觉得除了心之所想以外,或多或少的也许还有想逃避的因素,才使得无人区像磁铁一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了又回,回了又来,有的来了没有走,有的回了再没来。是的,当一个人身处在无人区的时候,一切都回归到最初:吃、和、睡,此三样再无他求,这也许就是许多文艺青年所说的:不忘初心,返璞归真吧……


栋哥游新疆


《自驾地理》成立至今,采访过很多牛人,听过不少牛逼事迹~每当采访到走过无人区的大神,总要问他们:明明知道无人区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为什么还要去作死?

四大无人区路线图

在很多年前,有个牛逼的科考队或民间队伍,灵光一闪,从新疆罗布泊出发,一直往南,穿过罗布泊,抵达阿尔金山,然后继续往南抵达青海的可可西里,再继续往南穿越西藏的羌塘藏北高原,最终抵达西藏的双湖特别行政区回到人间...于是这条极限越野路,成为那些“吃饱了撑着的人”的终极梦想。

“四无”介绍

2016年5月,《自驾地理》成功穿越罗布泊,无向导,无轨迹,自负补给,只迷路了2小时。

《自驾地理》,第一个专注自驾旅行文化的媒体服务平台,提供路书定制、住宿推荐、互助救援等服务,希望“在路上,多远都有朋友!”

一年又一年,这片“无人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洒热血的人类,它见过很多人失败而返,也给予过很多人胜利的勋章,其中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还要数2010年一人一自行车花77天,完成大羌塘无人区东西穿越的“逆流之河”,以及在2011年单车无后援,穿越藏北羌塘和阿尔金无人区的“关山飞渡”。

“逆流之河”在羌塘的红山大板

于是又激励了各路想穿越无人区的“无聊之徒”。2013年10月,有四台车又上赶着来找虐了,其中一台还是非硬派越野的英菲尼迪,全程无向导,自负补给,连续穿越四个无人区...

无人区四台战马(左起:

汽油途乐,鹰飞泥地,LC80,柴油途乐

罗布泊合影,从左到右:雨人、洛克、彩虹MM,白雪MM,猪头

这一路的9天7夜,1653公里,他们还曾在罗布泊遭遇缺水危机、在可可西里遭遇可怕的暴风雪、在海拔5000米,-12度的地方修车...这期间的痛苦,无法用三言两语表达!

越是与众不同、困难极限的路线,越能挑起户外自驾狂人的挑战欲,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无人区,俨然是他们的终极梦想!

另一位大神,单人单车,不用GPS穿越五个无人区!牛逼吹得有点太大...

为荒野而生的凯撒~

“只要你是一个户外爱好者,玩的时间长了,你总想尝试点别的。”

2013年,穿越三个无人区: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山

2016年底,凯撒队长带队穿越四个无人区

在无人区,再多的准备也是枉然,因为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尽管凯撒已经是个无人区老手,这次的单人单车穿越五个无人区挑战,26天2100公里依然是九死一生。

“很多人说去过无人区,可又有谁真正见过它?见过它所有的湖、所有的险,体会过它所有的脾气,所有的美?”

“据我所知,至今没有一个人单人单车穿越四大无人区,那我为什么不去做?没错这件事肯定有风险的,甚至有可能把命丢在那里,但必须要有一个开拓者、先行者,我要做这个人。”

在地形复杂的无人区如果不陷几次车根本不算到过无人区,而如何脱困也算是“乐趣”之一,但这种陷车对团队而言是小菜一碟,对于单人单车的凯撒而言,却是困难重重。

穿越过程中,老了不止十岁的凯撒

尽管历经重重困难,单人单车,不用GPS连续穿越五大无人区,凯撒如愿做到了。

对于已经玩户外自驾十多年的人来说,大概是因为深藏在血液里的征服因子在作祟吧!

故事讲到这里,《自驾地理》已经发布了穿越四大无人区的路书,但不建议你去噢,毕竟,这是件玩命的事啊!

来源/公号:自驾地理


中国自驾地理


作为一个无人区穿越回来的旅行者,这一点感触很深!好多人觉得无人区困难和危险重重,为什么有那么多去挑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繁华都市是一种旅行方式,苍茫广阔的无人区也是一种旅行方式!

无人区穿越属于户外探险的范畴,一提到户外探险这个词,好多人立马会把它跟危险、恐惧、甚至死亡联系在一起,但在这里我一定要打破大家的这种思维,我们所说的户外越野探险,是探险而不是冒险,是有着充分的准备和计划后的旅行,而不是鲁莽的挑战自然!

无人区,冰天雪地,圣洁的雪山,蔚蓝的湖水,在这样的场景下驱车驰骋,眼前的每一幅画面都能深深的打动在场的每一个人!车子行进途中,不远处的山丘上,成群的高原精灵藏羚羊就在我们旁边奔跑跳跃,强壮的野牦牛悠闲的在荒原漫步,远处时不时窜出几只藏狐狸机敏的望着我们,雄鹰在头顶不停的盘旋……大家都常常听到一句话,与狼共舞,在无人区,这样的事就会出现在你的身边,我们在荒芜人烟的无人区驾车驰骋,不知从哪个山坳后面就窜出几匹强壮的野狼,在远处跟着我们的车一起狂奔,荒原、野狼、飞驰颠簸的越野车,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那个时候的兴奋无语言表,真是被大自然这种神圣震撼!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5台越野车,14位勇士

挑战严寒,勇闯无人区

以下是我在穿越途中,随手拍下的风景,与大家一起分享!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无人区里的绝美风景

摄影:刘洁青


刘先生的旅行


看婴儿的行为就能看到人的天性:探索未知。另外,人的征服欲和控制欲则出于动物本能。正因为人类为了生存而勇于冒险和挑战,人从森林走了出来,从猿猴进化到了智人。现代社会,人的野性似乎少了,但并未消失,只是表现的方式变了,有的人就以冒险表现,比如挑战无人区,攀登珠峰以及各种极限运动。除此之外,促使这些行为的还有人类的精神信仰。玄奘为了取经而不畏艰险,这是他的精神信仰给他的勇气和毅力,穿越死亡的沙漠时,他的目标在沙漠的另一头,而不是征服沙漠本身,他挑战的是自己的毅力,而不是危险和体能。培根说:“死亡本身没有人们所营造出来的死亡气氛更可怕”,想明白的人,便不畏艰险和死亡,只为实现心中的目标,即便有死亡的威胁也在所不惜。那些从事高危职业的人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当然目标有善有恶,这就是有关三观的问题了。


指尖芸芗


用一句最时髦的话来说:因为它在那里!虽然无人区充满凶险,也曾经死过人,但并不是不可能,只要勇气加充分的准备,就有可能穿越。这种危险与可能性,未知的恐惧与不同的风景挑动着探险者的神经。这是对探险者的召唤,是对他们掌控力与勇气的挑战。而探险者的意义就在于迎接挑战,战胜恐惧,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完成自我。


国学就只一句话


喜欢冒险本身没有问题,如果是有计划有冒险,并且自已安排好了应急救援力量,可以随时去冒险。但如果只是无脑冒险,并且在遇险后需要耗费大量公共救援力量去营救的傻逼冒险行为,那还是歇了吧。那不叫冒险,只能叫作死。运气好没出事也只能算是作死未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