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北京圓明園皇家園林之中,為何會出現一個西洋色彩的建築群?


大水法遺址,位於北京圓明園的長春園北部,是以西洋式石龕式建築為背景的一組噴泉為主體的景觀,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大水法位於方外觀遺址以東,在遠瀛觀殘跡平臺以南。大水法的西洋式石龕以北緊靠遠瀛觀平臺,石龕前水池為半圓海棠形,水池中央有一鹿,東西各有獵犬五隻,由口中噴出水射向鹿。水池外東西各有一座十三層方形噴水塔,位於水池中,由漢白玉砌成,層層噴水,水塔周圍的池中也有噴水。

皇家園林之中,何以會出現這樣一個有著明顯西洋色彩的建築群?這就和明清以後來到中國的歐洲傳教士有著密切關係了。大水法是歐洲傳教士蔣友仁設計和監造的。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希望在皇家園林圓明園中建築一座西洋化的宮殿,殿內外部都要裝置自動噴水機,由乾隆帝信賴的意大利人傳教士郎世寧介紹朋友傳教士蔣友仁參加設計工作。蔣友仁精通數理,他參考了歐洲許多有關噴水池的建築書籍,設計了圓明園的噴水工程。

大水法工程最終完成於清代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 前後,蔣友仁為其取名為“大水法”。“水法”一詞原是噴泉,清人借用此詞稱呼“人工噴泉”,故命名之。據說英國使臣馬格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參觀過水法奇觀。據馬格爾尼回憶稱,此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暴發,聲聞裡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


然而如此華美絕倫的建築精品,最終難逃悲劇命運。咸豐十年,包括大水法在內的幾乎整個圓明園都被英法侵略者焚燬搶掠,無數珍奇重寶或被付之一炬,或被竊至國外。殘垣斷壁訴說著往昔令人痛惜的歷史,曾經氣勢恢宏、令人驚歎不已的噴泉群景觀被英法聯軍付之一炬後,現在已經不復存在,只剩下這些雕刻著精美西洋花式的石柱和亂石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