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李小龍和成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成龍在好萊塢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承襲了李小龍,相反,而是因為在多元文化碰撞中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李小龍的崛起,是上世紀70年代,他以充滿陽剛之氣、堅硬剛猛的“截拳道”,走出一條悲劇功夫路線

李小龍睥睨強敵的目光,獨創的高踢腿、凌空三彈腿,時刻宣揚著自尊、暴力、復仇和毀滅的價值觀,在他的電影中,“不求戰,但難免一戰”的武俠哲學揮之不去。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李小龍電影在70年代的美國之所以能產生這麼大影響,正是因為迎合了黑人及青年觀眾的反叛,以及美國民眾當時的反越戰情緒。

成龍式英雄則完全不同。

成龍其實曾2度進軍好萊塢,第一次是1980年,26歲的成龍在美國拍攝了第一步英語片《殺手壕》,850萬美元的票房可謂旗開得勝;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1981年《炮彈飛車》票房超過7200萬美元,但成龍並不是主角;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1985年的《威龍猛探》則遭遇滑鐵盧,票房不足100萬美元。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而這,也讓成龍不足5年的國際化出徵黯然終止,成龍退守香港,專心拍攝港產功夫片。

1995年,41歲的成龍再度出征世界,此時的他,已經是亞洲最具票房號召力的超級明星。

不需要再按照美國導演的路子,堅持自己風格的成龍電影《紅番區》,大獲成功:1995年香港票房冠軍,內地票房高達9500萬人民幣,1996年2月在美國公映(英文片名《布朗克斯區的蘭博》),1794家影院全面發行,票房超過3200萬美元。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憑藉諧趣、雜耍、搏命演出的動作戰術,以及多元文化戰略,成龍的電影在好萊塢甚至是全世界,創造了“成龍神話”。

成龍自己說過:“我一直努力成為李小龍的對立面,他踢高腿我就提低腿,他從來不笑我就笑個不停,他可以一拳打穿牆,我就在打穿之後發現自己受了傷。我做鬼臉。”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成龍的熒幕形象可以用外柔內剛來概括。

“柔弱”指的是,他所飾演的的角色,從來不是打不死的英雄硬漢,而是不斷逃離麻煩的普通人,而且在逃亡中還總是頻繁受傷,甚至常常是靠著那麼點運氣才能在打鬥中獲勝。

“陽剛”,則體現在成龍電影製作過程中,從來不用替身,不用特技這樣一個事實。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看看1996年《華盛頓郵報》撰稿人戴維理查德是如何煽情評價成龍的吧:“嘿!嘿!成龍是亞洲最著名的明星,他現在達到了美國!史泰龍是個假把式,布利斯·威利斯是個無能之輩,讓·克勞德·範丹姆那個比利時‘娘娘腔’就更別提了。在動作片英雄的萬神殿中,只有一個真正的神,那就是成龍。”

而《洛杉磯時報》對《紅番區》的評價則更加直白:“第一次電影廣告語是帶一點真實的:無畏、無替身、無敵。”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不過,最終讓成龍成為無可取代的國際功夫巨星的關鍵原因,是成龍通過一部又一部精彩電影,將“功夫即快樂”的哲學推廣到了全世界

成龍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都被歸為動作搭檔喜劇,2000《上海正午》、2002年的《燕尾服》、2003年的《上海正午2》、《大獎章》、2004年的《環遊世界80天》,都取得了非常優秀的票房。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其中,與黑人喜劇明顯克里斯.塔克拍檔的《尖峰時刻》系列三部電影,最奠定了成龍作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華人超級巨星的地位:成龍在電影中的幽默不遜於黑人搭檔,更勝一籌的是,他還是真正的功夫大師。

別說如果李小龍還活著成龍就沒機會,兩人截然不同好麼

如果說李小龍是獨闢蹊徑的開山者,成龍則是登峰造極者,但兩者絕對不是有你沒我的競爭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