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沈永琴:北行记

2016年的北疆之行,断断续续的写了很久。之前只写了头和尾,而将风景最美的那段行程搁置了下来。未踏上北疆的土地之前,对北疆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摄影师的作品中,诗人的诗歌中,更觉得天山路迢迢不可及。真正走进她时,才觉得她比画中、诗歌中更美。只是时间太匆匆,北疆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未来得及细看细品就又匆匆告别。

沈永琴:北行记

7月19日

北疆是一个广阔的概念,可观可看可行之处甚多。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看到玩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出发前做了大量的功课,看了很多攻略,与同伴反复商量,确定了最终并购买了地图册、疆内旅游路线图等必备手册,一切准备就绪后按计划如期出发了。用了两天的时间完成了北疆行的前奏。第三天清晨,经过一夜细雨的浸润,山里的空气格外湿润清新,满满的负离子扑面而来。闭上双眼,深吸一口,精神瞬间饱满。此时朝阳初升,雾气从谷底升腾,把丛山峻岭紧紧拥在怀里,雪松披上了一层白纱,多了几分迷离。远处的山坡呈现出一副暖暖的、温馨的画面,起了个大早的牛儿羊儿,已经开始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佳肴。牧人的毡房炊烟袅袅升起,飘出奶茶的香味。路边盛开的野花,在雨露滋润下,尽情地绽放。吃完简单又能量满满的早餐后我们正式开始了北疆行。

在蜿蜒、清秀的山路一路北上,向着巩乃斯驶去。一路上景色由柔美变成雄伟、坚韧,奔腾的河伊犁河滋养着两岸的生灵,参天的松树,鳞次节比依山而生,生命的顽强不由的心生敬意。跟着导航,一路寻找着巩乃斯的身影。三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了大大的“巩乃斯欢迎您”的牌子,哦,到了。再细看,此时的风景成了层叠的美,层次自然多变,又不失美感,目光所及之处都有至少一种野花野草相伴。欣赏的我们停车驻足观赏拍照,到了巩乃斯借着寻找药店的机会,顺便浏览了小镇,狭长的街道两边是高低错落的房屋、饭店、特产店,尤其是特产店,各种新鲜的野蘑菇让人垂涎,晾晒后穿成长串的蘑菇干甚是好看,吸引了很多游客购买。小镇不大,人流量车流量把街道挤的满满当当,显得十分热闹。买上药后我们购买了登观景台的门票,准备爬到最高峰,一睹巩乃斯的全貌,但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已累得气喘吁吁,于是转身开始捡蘑菇。因为分不清楚哪种蘑菇可以食用,干脆将看到的蘑菇都装入袋中,待我们下山出门时门卫很热情的教我们分辨蘑菇是否有毒,我们捡的蘑菇大半有毒不能食用,只好扔了。

中午时分告别巩乃斯,带着美好的期望,我们踏上了去往库尔德宁的路,这是朋友推荐的地方,说是非常值得一去。沿途的路过那拉提草原,本想进去看一下,但看到爆满的场景就放弃了。伊利不愧塞上江南的美称,一路风景如画,景在山中生,山在景中转,弯弯绕绕,终于在黄昏时分到了库尔德宁景区,找好了宾馆安排妥当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河边,听河水咆哮着向下流奔涌而去,两岸的松林静静的相依相伴。颜色就暗了下来,星宿洒满天空,民宿、宾馆里灯光星星点点,让库尔德宁的夜多了一些浪漫。

沈永琴:北行记

7月20日

为了看到库尔德宁的全貌,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沿着屋后的木栈道拾级而上。栈道随着海拔的提高愈加艰险,风光也在不断的变化。茂密的森林里粗壮高大的冷杉、松树与低矮的灌木交互重叠,夹杂着藤蔓植物,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一派盎然的生机。忽然看到几只小松鼠在林间嬉戏,在树上树下灵活的跳窜,那样的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云开雾散红日初升时,我们成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回望库尔德宁,河流、森林、房屋变成了点缀,远处的雪山近在咫尺,顿时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美。再看山顶是绵延起伏、一望无际的绿色。山脊上是牧羊人走出的小路,沿着牧道我们又往纵深里走了不少,领略了更多的风光。滑翔机在空中嗡嗡飞过,远处山尖上几只鹰正在展翅翱翔,仿佛在与滑翔机一决高下。下山我们选择了骑马,在年轻的哈萨克族小伙的驾驭下,第一次感受了林间策马奔腾的畅快。

在与库尔德宁的浅浅拥抱后,轻轻说了声再见,就又启程了。途经了吐尔根乡野杏沟,已经看不到野杏花盛开时的唯美画面。在野核桃沟短暂停留后,直奔下一个目的地一一八卦城特克斯。

没想到,去往特克斯的路正在修高速路,路况极差,又是山路,不由的放缓了行驶速度。尽管小心翼翼还是出了小状况。在一个小坡处,车被憋熄火了几次,在信心快丧失时,几个少数民族小伙子跑过来热情的要帮我推车,我让他帮我开过去,一个小伙子爽快的答应了,试了两次终于爬上去了,还未来得及认真说句谢谢,他们已驾车离去了。到了特克斯,找了几家宾馆才找到一家有空床的宾馆,晚饭后赶紧休息,一天的奔波早已是疲惫不堪,身体一挨着床就进入了梦乡。

沈永琴:北行记

7月21日

今天去的地方是天马的故乡、向往已久的昭苏。早早起来把车送到修理厂检查无异常后,就踏上了去往昭苏的路。七月的昭苏是金黄色的,漫开遍野盛开着油菜花。昭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油菜花繁衍生息的天堂,不用播种、浇灌,自然生长,只等秋天收获即可。在这里你能更深的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沿途随处可见面积不大的油菜花田,或在路旁,或在山边,或在河边,只要有土壤的地就有油菜花。不少游人在休息区观赏、拍照。一个多小时后,一片金灿灿的花海由远及近映入眼帘,期盼已久的昭苏到了。在一处搭有观景台的地方停下来,就迫不及待的扑入花海中,穿行在花海的小道上,与辛勤的蜜蜂同行。看着它们小小的身躯,在花海里忙个不停,仿佛要将这一季所有的甜蜜收入囊中。我们也忙不迭的拍花拍蜜,想要把所有的美景留下。

7月22日

去博乐必须途经霍尔果斯,这里是新疆的两个特区之一。几年前来这里时,还是一个不起的小镇。几年后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处散发着现代都市的味道,高楼耸立,车辆川流,人群熙攘,焕发出特区的朝气与活力,而这里免税区的诱惑力更大。顶着炎炎烈日,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办上通行证。一到免税区,顿时被琳琅满目的商品花了眼。考虑到时间限制,只沿着一条街逛,各种进口的烟酒茶、食品、衣服、化妆品等等让人应接不暇。根据好友们的喜好分别挑选了礼物。就这样简单粗略的转了一圈就花费了几个小时,出来时大包小包的东西把后备箱装的满满当当。

果子沟大桥、赛里木湖这些闻名遐迩的风景,虽然只是在车上欣赏,没有身临其境,但依然被果子沟大桥的磅礴气势震撼,犹如一条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水泥的深灰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交相辉映,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一点也不觉得它高冷、孤独。穿行其中,漫山遍野的绿,清新微甜的空气,不觉精神一振,摇下车窗让它流进车里,随着我们去远方。

赛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似一颗硕大的蓝宝石依偎在青山碧草野花的怀里。那样的妩媚娇柔多情。

塞外江南的味道还未散去,我们又踏上了博尔塔拉的土地。

7月23日

七月下旬博乐的清晨十分凉爽,同学带着我们去吃锡伯族特色早餐后,将我们送往了去阿拉山口的路,去那儿拜访爱人的同学,再去布尔津。第一次到阿拉山口时狂风暴雨依然印象深刻,这次的天气还不错,碧空万里。这里与几年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有了繁荣的气息。爱人同学带我们参观了保税区、阿拉山口成果展,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巨变。吃完分别的饺子,带着同学的深情厚意,继续北上。沿途的风景与之前略有不同,更多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尤其是从山路出来后,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映入眼帘,绵延的山脉像披上了一张巨毯。牛羊行走其间,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站在天高云淡的天地间远望,无限的心旷神怡。一路走走停停,从晨曦微露到长河落日,从云卷到云舒,用心用眼感受着大美新疆的山山水水。

7月24日

从布尔津到喀纳斯,几百公里的路程,三分之二是崎岖的山路,其险峻、难度不亚于独库。所以一路上都是慢行慎驾,绕过数不清的弯道,爬过最后一个坡,终于到达了顶峰。车停稳后,跑到山尖尖上,再望来时的路,犹如一条巨蟒,蜿蜒匍匐在五彩的山体上,心里不由的想到了那些筑路人,充满敬佩之意,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中午到达贾登裕后,把车停好带上必备的日用品、衣物等,坐上区间车前往喀纳斯景区。到时,景区门口早已是人山人海,连照个相都是和无数陌生人的合影。买好票才正式走进景区,在山上找了一家哈萨克族的民宿放下行李,开始了喀纳斯漫游。行走在林间的木栈道上,倾听着树与叶的密语,聆听着鸟儿的欢唱,嗅着丝丝甜味的空气,连脚步也变得轻快。来到码头,坐上游艇游览几道湾的景色。游艇在碧绿的水面划出一道道水花,两侧的风景就像电影画面,一幅幅都呈现出不同的场景,来不及细看,就已切换到下一个画面了。站在船头张开双臂,试图将自然的美景拥进怀里,慢慢享受。

下了游艇,密密匝匝的雨毫无征兆的下了起来,躲在棚子下等雨停,过了好久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那就来一次雨中漫步吧。雨中的松树更多了一些温婉的气息,任由雨滴从树杆滑落到每一片枝叶,尽情享受着雨的轻抚。雨中的野花野草更多了一分灵动,雨滴敲打着叶片奏出和谐的音符。雨中山石上的绒绒绿衣,更多了些许的勃勃生机。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野草莓的踪影,一点点不鲜亮的红躲在大大的叶片下,是那样的娇小可爱,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嗯,香味甜味十足。于是采了一大捧,边走边吃,感受雨中的喀纳斯。回到毡房,主人做了汤饭,热气腾腾的吃了一大碗,寒气顿时被驱散了。钻进厚厚的棉被里,静静听着雨敲击毡房的声音,夜在雨里静潘了下来,只有偶尔的几声犬吠。

7月25日

在清晨牛羊的欢叫声中醒来,拉开窗帘,雨已经停了,空气更加湿润,更加清新,远山上云雾缭绕,像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棉絮,伸伸懒腰,就着香喷喷的奶茶,吃上两块酥脆的包尔萨克,浑身顿时充满力量。坐上去观鱼台的车,看喀纳斯日出,寻期待与大红鱼邂逅。上山的路虽不长,却有相当的难度,弯急坡陡,左摇右摆,时时都在考验司机的技术。行进的路上,海拔在不断提升,景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山、云、雾、树、草、花勾勒出一幅无比美妙的山水画。到达山顶时,发现从停车场到观鱼台的路上早已是人头撺动。在细细的雨中,我们也加入了登山的队伍中,时而驻足看日出的变化,看远山的妖娆。时而看向喀纳斯湖,却发现她娇羞地躲藏在大雾之中。大雾正从山谷向上弥漫,整座山仿佛披上了纱衣,在风中若隐若现。初升的朝阳像一颗火球,喷射出万道霞光,穿透云层与雾相遇,雾穿上一件红衣,显得楚楚动人。人群里不时发出惊呼声。

雨渐渐小了,太阳渐渐升起,雾慢慢散去,青山碧水终于露出本来的面貌。我们也爬了一半的路程,碧绿的喀纳斯湖水像巨大的祖母绿宝石镶嵌在阿尔泰山间,那样的高贵典雅。索性和女儿一起坐在山崖边,把心沉下来静静的欣赏美景,享受难得的安宁,看云开雾散,花红叶绿,不问世间纷扰。

中午时分,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下山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天空又下起了细雨,似要挽留我们,但时间不允许我们过多的停留,就这样带着不舍,带着下一次的希冀启程了。傍晚时分,到达了福海,晚上好友请我们品尝了当地有名的冷水鱼宴。在美食的安慰下,旅途的劳累消散了一半。

7月26日

临来前朋友就说到了阿勒泰,必去可可托海。好吧,在结束最后的行程前,我们决定去看看壮美的可可托海和著名的三号坑。这一天又起了个早,吃罢早饭,同学送我们到去往可可托海的路。伴着初升的朝霞,奔驰在空旷的戈壁之上,偶尔几只骆驼映入眼帘,给戈壁添了一丝生命的气息。到了富蕴县才知道到可可托海正在修路,全程几乎都是便道,尘土飞扬,泥泞破烂,一路颠簸好不容易看到了可可托海景区的门牌,兴奋的以为就要到目的地了,谁知更大的考验才开始。由此出发是更难走的山路,弯急路窄,加之来往车辆密集,精神顿时高度紧张起来,不敢有半点分心。就这样还是发坐了一次险情,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手脚直冒冷汗。刚进山不久,在一急弯处,因提前从观测镜里看到对向坡上下来了一辆半挂货车,就减速靠山边慢行,而半挂车司机未按要求行驶,从坡上下走了直线,与我的车仅有30公分左右的距离,一个紧急刹车停下来,大车司机这时也发现了我,也紧急制动停了下来。小心翼翼地错车,才化解了险情。此后,我更是放慢了行驶速度,精力更加高度集中,生怕再有闪失。就这样我们用了比别人多一半的时间才到达可可托海。远远的就看到山脚下盛开的格桑花,在微风中舞蹈。购票后坐上区间车,在山间左扭右摆的风驰电掣,车上的乘客不时发出惊叫,司机笑嘻嘻的和我们打趣说笑。沿途是额尔齐斯河向下游奔腾而去,水浅处三五成群的大人孩子在水中嬉戏游泳,不禁想起小时候在故乡水渠游泳的场景。两旁的白桦树笔直高大,低矮的黑加仑硕果满枝,白色的蒙古包星星点点的散落在河边林间,多了几分烟火气息。半个小时后,高耸石钟山出现在眼前,形似一个巨大的钟倒扣在在这里。沿着山路盘旋向上,石钟的全貌愈加清晰,更显威严、肃穆。不由的叹服在没有寸土的石山上一棵棵松树顽强的生长着,粗壮、遒劲有力的根与石头紧紧拥抱在一起,在孤寂的深山相依相偎,共同经历风霜雨雪、雷电艳阳。一条条暗红色的树根是生命的象征,抚摸着它们就能感受到从心底升腾起来的无穷力量。它们像一根根血管嵌入了山的躯体里。

观完石钟山已是下午时分,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骆驼峰、温泉等地方了,尤其是三号矿坑都只能放到下一次旅行计划了。

7月27日,告别福海我们此次的北疆行划上了句号。一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相伴成为美好的记忆。从喀什到伊犁,从阿勒泰到喀什,十天时间,跨越天山南北,行程5700公里,翻越了英雄之路、挑战了216线,爬过了4600米的达坂,领略了险峻的山川,走进了广袤的草原,看到了长河落日下的戈壁,欣赏了无数的花草,最深切的感受到新疆怎是“地大物博”所能概括的,也许需要十个月、十年,或许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懂得新疆之美,才能真正体会到新疆之大。

作者:沈永琴,现供职于乌苏戒毒所,是一名司法警察,喜欢诗歌、散文、朗诵,从初中开始写诗,作品见于报刊杂志网络。

2018.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