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又穷又迷茫,又丧又懒散?

苏健朋


又是一年高考季,经过6月7日,8日的考试,很多高中生经过此次考试又将迈进大学,开始了新的征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又穷又迷茫,又丧又懒散,原因是:



一下子失去了重心或者目标


高考前,高考考出一个好成绩是很多人一辈子达到的最高的成绩,很多人参加完高考人生一路下滑。太多的人将高考当作了人生奋斗的高峰,而非起点。当走进大学的校门,各种放松应运而至,尤其是学习氛围不浓的大学,即使有心想认真学的人很快也会随大流,成为懒散不思进取的一员。


只有那些把高考当作人生的起点的学生,以此开始跋涉,持续的努力,才能终将成为精英。

关注点发生转移

高考前,所有的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学习,目标都是考一个好大学。真到了大学里,学生背后家庭实力就显现出来,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攀比心里,看到别人的各种晒,而自己一无所有,隐形的自卑就显现出来,再加上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家长根本不可能像初、高中时那样监管,久而久之,自暴自弃,各种丧就表现出来了。


对专业的不喜欢

高考时,为了充分利用好分数,报了一个自己不喜欢或不喜欢的专业。进大学以后当新鲜热度一过,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转专业无望后,又无重新复读的勇气。这样一来,没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就只有过一天、算一天,混个毕业算了。

对未来前途担忧的恐惧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比比皆是。让部分大学生很焦虑,尤其是非重点大学的学生,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社会上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如卖煎饼的,工资远远不如当了几年学徒的理发师、厨师等等。

好的信息流传少,但负面信息得到的多,觉得学与不学一个样。

对前途的迷茫,让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因为穷而迷茫,因为迷茫而丧,因丧而懒,因懒必定穷……恶性循环!

总的来说,市场上大学生供过于求,工资待遇不高,房价的高不可攀,生活压力的增大,让家境不好的大学生觉得逆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看不到前途和未来的他们因为穷,而无力改变(毕竟有恒心,有毅力、有斗志的是极少数。)

因为穷,而迷茫!因为迷茫,而各种沮丧开始,一当消极情绪出现,就会盲目,懒散,没有了学习激情,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只有寻求另外的满足,或在虚拟的世界越走越远,或在吃喝玩乐上越滑越远。

这样,毕业了,除了一张毕业证,一无所有。这样又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难,又陷入了新的一轮又穷又迷茫,又丧又懒散的恶性循环。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理由,大学生,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可以早作规划,量力而行,从小目标开始,也可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的。人生的幸福,不一定只与财富相关,而是与内心相连,内心的充盈,积极乐观的过好每一天,每天进步一点点,不与别人比,蜗牛虽然慢,但也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

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不会迷茫了!不怕穷,就怕懒,越努力越幸运,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愿每个大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奋斗再奋斗,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属于自己的曝光。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作为一个在大学懒散了3年的人来说,我想我是比较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今天看到这张图,简直就是瞬间勾起了我对高中生活的回忆。回想起来,当时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每天都在卷子堆里挣扎呢?虽然烦躁着,期望着老师能少发一点试卷,但同时也期望着利用好每一块零碎的时间,把某个知识点再巩固点。

“那时我竟然能整天整天的刷题,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看看我现在的样子,谁能把我和当年埋头苦算的那个人联系在一起?上了大学之后,我们真的变得懒散了。别说是睡连续三节课,如果没别的课,一觉睡到十点十一点也是有过的。别说整天整天的刷题了,现在连在自习室坐上两个小时都开始觉得烦躁。

然后开始焦躁,等不了多久要考试了,我还有那么多书没有看,等不久要毕业啦,我还什么都不懂。为什么看着人都是心有余力,为什么别人总能胜券在握。回过神来,原来我已经懒散了这么久,久到别人已经利用好这段时间将我远远地甩在后面。

那么问题来了,大学过于懒散,怎样规划大学生活,更有意义,而且对将来走出校园有益处呢?

1.进入大学,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 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 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2、“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 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大一、大二就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 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 3、“我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个主题定位和态度问题。大学的主题是什么?是 单纯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修身求学,一心追求真善美?是做单一型人才还是当复 合型人才?是被动求学还是主动奋斗?选择不同,最后文凭的含金量决然不同。 4、“我到哪里去”?这是个定向问题。进入大学,前途选择并没有结束。将来是赶快毕业 直接工作,还是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将来是进入蓝领、白领还是金领职业层次?不管怎样 选择,改变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 5、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始终记住:儿行千里母担忧。 6、很多事情别人通知你了,要说谢谢,没有通知你,不要责怪,因为那些事你其实应该自 己弄清楚。 7、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在大学里还把容貌当作重要的东西而过分重视的话,可能不会 吃亏,但是早晚会吃亏。可能,很可能,也可以说是一定有可能。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千万!记住我这里用的是千万!! 9、每个星期一定要抽时间出来锻炼身体。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有效地选择吧!10、你可以有喝醉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明白和真正的朋友一醉才能让伤心事 方休,否则,你只会是别人的谈资和笑柄。 11、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 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 12、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所以,经 常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


时代兴华的生活


我认为这个我有发言权,本人17届毕业生,在武汉生活,中途换过两份工作。有迷茫,而且到现在还有些飘忽不定,不过我算幸运的,我们大学四年跟大部分人的大学是一样的,就是自由放纵玩,班上搞学习的没几个,当然我这里只说一个普遍现象,并没有领歪路的意思。到大三的时候,比我大一届的师哥偶尔聊起他在深圳的打拼,他做金融每天要处跑,后面给我发了一张脚踝走路磨破的照片,我才有点慌,开始想毕业工作的事,那天我半夜没睡着。大三下半年我开始自学软件,几乎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持续了五个月,后来也证明我的努力是有回报的,17年7月份毕业同学很多做销售,也有做后勤技术的,我半个月找到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薪资4500,我很高兴,家里人也很满意,不过后来也辞了,毕竟跟硬件关联太强,不对口。第二家公司是做金融开发的,瞬间感觉捡到宝了,可是待长了才发现公司培养机制几乎为零,全都自己来,有时候想找人请教个业务问题可发现旁边的新人跟我差不多。然后就这样工作着,每周抽时间学习,运动。我想说大学生迷茫是因为手上没货,没货就没安全感,然后外部压力侵袭就会迷茫。要知道你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就会被匹配到社会的基层,但你又不甘心做基层懒得花时间去进步,可能吗?

自己努力不努力别人看不到,但社会能看到,因为它给你的定位就是根据你的能力来匹配的


灰牛仔


我来告诉你答案吧。

因为他们穷所以他们迷茫,因为他们迷茫,所以才又丧又懒散,又因为他们丧且懒散,所以越来越迷茫。

我以前当过独立院校的大学老师,后来出来做企业管理咨询,再后来专门做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遇到太多这样的学生了。

穷人家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

  • 第一个是少年老成、奋发向上,脚踏实地,学习方面非常刻苦,而且不少成绩还优秀;

  • 第二种可能则是,题目所说的,又迷茫,又丧,又懒散。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先说那些努力的穷孩子吧。

因为农村的孩子打小生活就有压力,尤其是和身边城市里的同龄人相比,差距太大了,根本没法自欺欺人。

知道不足,有目标,有比较,所以就有了动力。

所以会特别刻苦、用功的读书啊。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很多优秀的孩子其实也恰恰是穷人家的孩子。

比如我招人的时候我就发现,那些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学生不少是家里条件不好的,我现在的几个小伙伴都是农村家庭出来的,但是各方面能力素质真的很不错,非常具有潜力。

不用怕,莫欺少年穷,不管别人怎样说阶层固化,其实一个智商和情商都高的人,总有逆袭的机会。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家境不好,还又穷又迷茫,又丧又懒散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周围大环境影响

你看那些又穷又迷茫,又丧又懒散的人,他们周围的人估计也都是这样。

逃课、翘课、无心学习,考试抄袭。

很多都是学校不好的,或者一小撮“放荡不羁”、“游戏人生”的小团体。

试想一下,你在这样的环境,早上爬起来去看书,发现寝室的人全在睡懒觉,你出去反而被人嘲笑,大家看你像是傻×,久而久之,你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傻×。

不需要多久,你就会被同化的。

我之前有个学生,大一大二的时候可勤奋了,可是大三画风立变,染起了金毛,开始逃课、翘课、抽烟……

用这里的好来说,“又穷又迷茫,又丧又懒散”

2.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很多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比如父母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大学教授,他们大小就接受父母的指导,见识过很大的世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将来该往哪里走。

可是,很多穷孩子呢,见识和阅历太有限,只知道考试,对外面的世界所知匮乏,对于人际也是不太了解和擅长。

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走啊?也不知自己的努力究竟能否让他实现目标?

所以,就容易迷茫、困惑,心生懈怠啊。

当然,也有部分人,由于天资所限,或者脑袋还没开窍,怎么努力都徒劳。

没有积极的反馈和刺激,没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下来的。

怎么办呢?


对症下药啊!


没有比较和目标、动力

那就要跳出自己狭小的圈子,接触那些优秀的人。

只有见识多了,经历的多了,感受丰富了,才能够真正获得动力。


方法不奏效的呢

只有慢下来,分析这个过程,找到正确的方法,获得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啊。

比如,目标本身要合适,符合SMART原则,可实现、可达到、有时限、符合实际等;

其次,需要研究你所在领域的知识和规律,比如会计、人力资源、新媒体运营,他们都是有规律的,我们需要去学习和掌握,而不是空凭蛮力、蛮干。


最后,一张图总结,分析了动力的来源、不努力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我是冯老师,悟空签约答主,新华文轩签约作者,聚焦于青年人才成长与职业发展,欢迎你来撩~


冯起升


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没有梦想啊,小时候我们有很多梦想,初中还有一点梦想,高中没有梦想,为了考大学我们已经把曾经的梦想磨灭了.

因为没有梦想为我们指引方向,所以觉得人生很迷茫,因为没有梦想所以没有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所以懒惰,因为懒惰,所以贫穷.

我曾经也很迷茫,对专业不感兴趣,看着那些没读书的同学一个个用着iphone x,各种炫耀装逼,我也一度觉得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去打工做事,直到后来发现身边的一些姐姐哥哥都有着高学历,拿着百万年薪,过着真正意义上高质量生活的人,我才感到那些没什么文化虽然拿着有一万块钱一个月的工资的人真的是low爆了.

读书提升的是品味,这也是有钱人为什么也有高贵的贵族和老土的土豪的缘由,所以不要再去羡慕那些什么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说什么读书不如卖煎饼,那你可以去卖煎饼试一下,现实总是会打你的脸.

正是因为贫穷因为迷茫因为懒惰,所以我们才得读书啊,不读书只会更惨.

好啦,最后又是广告时间:我想成为一位厉害的人,如果你也想,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成为那个牛逼哄哄的人.迷茫路上为您点亮前进的路


叫我王老板


大概是生活中过多的接触游戏,从而没有了理想,动力了吧,而且这种人往往都是闷在宿舍不出来的人,平时也没什么生活爱好,当然,游戏除外。

就我而言,我觉得我对未来挺乐观的啊,为什么?就是因为和大多数同学相比,我找到了自信啊,我不玩游戏,还爱好很多,出去运动什么的,相比那些天天待在宿舍打游戏的,我真的觉得自己强了不少,如果某天,我和他们一块去面试,面试官选的他们,那好吧,我只能感叹,有此良马,而无伯乐啊。

再说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吃不了苦,以及没吃过苦,要什么家里就给什么,所以他们体会不到挣钱的心酸,自然也没有了珍惜的感觉,但如果这些学生是吃过苦的,什么东西,设备都是靠自己挣得,那他一定不会迷茫,因为他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就拿我们班来说,寒暑假很少有人出去打工的,都是待在家里面,所以,闲逸的日子过得久了,游戏打的多了,难免会迷茫的。
多出去走走看看,大学还是很精彩的


小幸福的萌萌雷


这个看个人吧,我现在大四,过的蛮充实的,大学期间主要是没人管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打听自己争取,有上进心的样样都会突出,也有的就平平淡淡度过四年。

大学四年游戏没少玩,7届王者了,从来没挂过科,偶尔玩玩树莓派和小伙伴参加比赛,还找了个漂亮的女票,初恋哦,快3年了。

现在在准备考研,每天刻苦学习,虽然我也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但管这么多呢,优秀就得了。







酸柠檬批发商


大学的迷茫是很正常的,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都是从迷茫期走过来的,只不过有的人迷茫期短,有的人迷茫期长,有的人参加工作了还处在迷茫期当中。

我觉得主要有很多的原因造成这种状况:

一是大学生活比较单调,每天上课下课,食堂宿舍,有的食堂都不去,直接叫外卖,限制了自己生活的圈子。

二是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比较多。业余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而不自己又无法合理安排时间,这样就显得比较无聊。有点无事生非,百无聊赖的感觉。

第三个原因是大学里没有人管束,或者管束比较少,自我管理不好,也容易得了迷茫的癌症,自我消极起来。继续慌不可终日。感觉大学白上了,还不如去直接参加工作。另外加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喧嚣。或者说对未来工作的迷茫不确定,这些都导致了大学来的迷茫,懒惰,自理能力差。

作为大学过来的人如何克服这种情况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件事

第一,可以做第一个制定一个小小的计划。可以说每天读多少英语,学好一门语言。或者说培养一种兴趣爱好书法,当的把某一门功课学的很认真。总之,制定一个超越自己以前的小目标,并付诸实施行动。

第二,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像以上的安排还不能填满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试着去追一下自己心仪的女生。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把自己的情商魅力都展示出来。也算是有一个目标,不要做的每天都是浑浑噩噩的,像没头苍蝇一样,嗡嗡乱飞。

第三,可以选择去考研。把自己目标设定的高一点,考研的目标放在一线城市,或者说排名前几位的高校或者专业,给自己一点压力。多上考研自习室去转转,或者考研图书馆去转转,看看大家都是什么样的状态,自己每天是怎么过的,别人每天是怎么过的。能不能给自己一点压力,把自己熬出来。定一个小目标?并且是志不渝为之奋斗。这样的话就没有心思想其他的东西了,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愿你找到自己目标,不再迷茫,不要浪费自己一生最美好的的时光。


沂蒙人闯北京


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网友开始各种吐糟大学,宣扬读书无用。一个读了四年大学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工资甚至都比不上一个高中毕业生,读这四年大学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样的思维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上大学的意义在于开拓视野,锻炼思维方式,大学带给我们的或许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但是那种精气神会伴随我们一身,是没读过大学的人永远无法超越的!

上大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说法:

网友一

我没上过大学,以前一直认为上大学无用,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我厂是个国营小企业,厂里职工基本上不是內部职工子弟就是分配进来的,很少是应聘来的,厂里也有几个大学生。在工厂正常运转情况下也没有显现出那几个大学生的特殊性,可是最近因经营不善,市场原因等问题工厂倒闭了,厂没了需要重新找工作,这时候却显现出学历的重要性。

那几个大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没学历的职工要么待业在家,要么找个工资低待遇差的工作。上大学无用论,也与社会环境有关,苦读几年大学却不如有个好爹娘,社会不良之风也确实伤了好多学子的心,但有好爹娘毕竟是少数,多数学子还是需要在社会上公平竟争的,学历还是有用的。

网友二

先说说我本人的经历吧,我现在在读的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虽然说现在读了两年发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不太感兴趣了,可能也荒废了一些时间没能好好学习。但是客观来说,我觉得在大学学知识技能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为人处世和思想高度的提升。而这恰恰是没上过大学的人所欠缺的。

周围的环境绝对会影响一个人。在大学,你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会培养独立的人格,会向更优秀的同学学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做项目,培养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使自己更加优秀。

而没上过大学的人,因为没有学历优势,不仅自己会感到自卑,而且所做的工作起点也比较低,如果想更好的发展,就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不够,甚至空白。那时就会发现大学真的能让人学到好多。而我相信如果他们选择走进大学校园,一定不会说大学没用。

网友三

先说一下本人,本人系211大学学士,悉尼大学硕士,现正在申请澳洲pr。按照我的学历,我想我是绝对有资格评论这个问题的。对于读书是否有用,我的观点是读书有用,这并非是因为我自己的学历背景而说出的好面子之语,而是出自我切身体会。

辍学而成才者,我见过,少,真的少,小学、初中、高中、社会接触到的辍学者足有数百人,这些人里月收入过万者,不足20之数,他们大部分奋斗在一线或餐饮等低端服务类产业,收入不能说少,但也不多,剩下的自主创业,开办小微型企业者(路边摊,小卖店等),也很难在这经济不景气的时代有个高收入,那些月入过万者基本全部来自销售业,还有个别的是小姐,总结下来,基本全部都是社会底层,是国家需要的人。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低学历没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只能从事低端不需要高级知识的行业。

而大学本科的同学,同专业共有三百多人,除去攻读博士学位的几人外都已经找到工作,月收入不足一万者(以rmb为标准),17人,这17人中,14人回到家乡,四线及以下城市,3人是因为事故或其他原因(数据来自校统计数据),总结下来,本科同学基本都是社会的中层,是国家需要的中坚力量。至于悉尼大学这边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吃喝不愁的二代们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像我一样,中产阶级出身,为了自己的未来打拼的人,每个人的理想不同,路也不同,不稳定因素较多,所以很难作为参考对象,但有一点是一定的,我们当中没有人是高中甚至初中辍学后来这的,想来这,不是有点钱就能来的。

从上述材料来分析,上大学是否有用,还请各位看官自行分析。那些鼓吹读书无用论者,大多为没上过大学,酸葡萄心理作祟,还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是纸迷金醉下的Loser,自以为看透了社会。这些人的观点有失偏颇,主观情感因素影响较重,无法作为合适的理论观点,想要分析一个现象的合理性,还是数据说话来得真实些。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对读书的评价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觉得读书无用呢?小编觉得读书对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珍惜自己的读书时光吧,不要等到来不及了才开始觉悟!

你对读大学有什么看法呢?


新乡中公教育


这个问题要从高考说起:

高考说白了就是赶鸭子上架,想想咱们高考的时候,学校总是拿一本率,本科率作为炫耀的资本,学校也会不遗余力的把你踹也得踹进大学。如果你不想上大学,首先家长不干,你都寒窗苦读十年了,不上大学怎么对得起我们对你18年的养育之恩;然后学校不干,你拉低了我们学校的本科率了。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先看成绩,成绩好踏踏实实报学校,成绩不行直接打回去复读。报专业也是糊里糊涂,家长各种查,自己也不知道想学什么,最后稀里糊涂的报了一个自以为是不错的专业。


上了大学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高中老实说上了大学就解放了,然而还是要每天早起上课,还是要学习,而且是自己完全学不懂的,还是要写很多作业。

当现实和预期差距很大的时候,人就容易堕落了。

大部分人索性就开始逃课,上网,沉迷游戏,抽烟喝酒蹦迪,滥交,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让他们有很强的即时满足感,久而久之就上瘾了。

就这样不学无术的混了4年,到毕业了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发现自己什么工作都干不了,能不穷吗?能不迷茫吗?看了别人挣了钱,再看看自己,能不丧吗?玩了4年,不读书,不锻炼没有好习惯,能不懒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