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骑青牛出关,关令尹喜求老子留下《五千言》。尹喜是怎样的人呢?后来怎么样了呢?

扬光666



老子骑着青牛出关,被关令尹喜拦下来,非让他留下他的学问才放他走,这个故事是从汉代才开始流传的。在汉代以前的书里没有。


古代的书,没有标点,所以以前读古书要有句读的功夫,简单的说就是如何断句,后世有不少麻烦和断句有关。比如关令尹喜还可以断成关令尹,喜。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关令尹喜,如果把关令理解成守(函谷)关的官,尹喜当成名字,那就是守关的是“尹喜”而且他还有个字,叫“公度”。

如果是关令尹,喜。那这个人名字叫尹,而不叫喜,喜是说他高兴。关令尹,喜曰:“子将隐也,强为我著书”这里的喜曰是说见到老子来很高兴的说。


按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里的考证,先秦诸子里都是叫关尹,后来因为口音的变化,这个关尹又成了后来书里的“环渊”(史记--孟荀列传有提到)但是没有管他叫“喜”的,不过钱穆说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感觉着说的有道理。


关尹这个人,在道家的典籍里,被称为关令尹喜,关令尹或者干脆就叫尹喜,《古今图书集成》里说关令尹喜是周的大夫,见紫气知老子来,对老子执弟子礼,要老子留下书。总之对这个人各种说法,名字也变来变去。


《庄子-天下篇》提到这个关尹,是把他和老子并列作为道家的代表来说的,而且顺序上把关尹放在老子前面,说关尹和老聃,是自古以来最为博大的真人!在这里,老子不是关尹的老师,关尹也没有让老子著书。


《天下篇》有人认为不是庄子自己写的,而是庄子的学生写的,当然还有说是淮南王刘安写的,更有的说是儒家的人写的,还有的说是荀子的学生写的,争论也很多,一般现在认同比较多的是庄子的学生写的可能性更大些。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 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这俩个人的学说也有差异,关尹贵“清”,老子贵“柔”。就不展开说了。


总结一下:由于史料的问题,不管是老子还是关尹(关令尹喜)身份都很模糊,司马迁的时候就已经不可考了,光是老子在《史记》里司马迁就列了3中说法,也正因为他们的身世模糊,有发挥的空间,所以后来这些人被道教拿去,都“升仙”去了。


我学问有限,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吴公子燎


尹喜,字文公,甘肃天水人,号称文始真人。先秦时期的天下十大豪杰之一,周朝大夫、大将军、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自幼博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晓前古而预见未来。相传他是老子的真传弟子,至于后来怎样,去向如何,说法不一。

据史书记载:尹喜任关令的一天凌晨,他如同往常一样早起打坐修道。当尹喜走出门外,他感觉到当天早上的与以往大不相同,一股紫气东来,这是千年难得的好兆头。尹喜预感到将有圣人从函谷关走出关外,他要抓住这一机会向圣人请教,能得到圣人的真传而从此得道。

这位圣人即是老子,他本是周王朝的史籍图书管理员,读遍各种史籍典藏,有着高深的博学和超人的智慧。只因周王朝的势力日益衰败,老子难以继续为朝廷效力,只好出关修道,隐居山林世外。

老子骑着青牛带上弟子向函谷关走来,他那仙风道骨的刚劲有力让尹喜为之一震。尹喜毕恭毕敬迎请老子,老子与尹喜侃侃而谈尽讲道的博大精深。尹喜与老子难分难舍,并要求老子为他留下一部著作。老子恭敬不如从命,即兴挥毫写下千古名篇《道德经》。

尹喜得到《道德经》如获至宝,当即反复阅读。尽管受益匪浅,但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大道理令他难以明白。尹喜执意跟随老子出关修道,老子认为尹喜是可造之才,应该为周王朝尽其大夫的职责,婉言谢绝。至于尹喜是否跟随老子而去,谁也无法确定,这是历史留下的迷团。

还有一种说法:老子从函谷关这一走,一走不回头。尹喜眼看周王朝大势已去,再也不愿意效力朝廷,只身前往终南山。他是终南山的第一位文始真人,也是尹喜第一个在终南山开劈道场,潜心修道。至于尹喜是否真的在终南山开创第一个道场,并无准确的史料记载,只是来自民间的口头传说。说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

另一种说法完全没有可能性:相传尹喜离开函谷关一路南巡,寻找自己的修行之地。他早就得知武当山的雄伟奇观,是修道之人的向往之地。他对武当山的慕名而去也许有这个可能,也许完全没有这个可能。从函谷关到武当山的万里之遥是遥不可及,而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名气更适合于周边修道之人,尹喜舍近求远,几乎没有这种可能。

尹喜之后究竟去了哪里,答案的正确是否,不必要去过多的探讨。重在如何读懂《道德经》,并将老子的智慧用在当今时代的各个领域。观今宜鉴古,古为今用,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有必要。


朱八戒CC


尹喜,秦国守函谷关的长官。此人很有些本事,隔山能看到天空上有紫气东來,便知有圣人将到,于是早早出关相迎。此处所谓紫气者,乃老聃头上发出的紫光,直冲云端。普通人是看不见的。尹令得老子言,整理成文。史书载,他辞官掛印,去了终南山,观星修道了。至今,终南山有楼观台,乃尹喜畄下的道场,气场仍然很强烈。此处,该是中国第一个道观。若史无老尹此会,就不会有老子五千言了。

另外,中国文化史上,此前还有一次重要会晤,即老孔会,孔子觉得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便决定创立儒家学派,意在通过修仁义礼智,以求"闻道”“得道“。可惜,孔子歧路亡羊了。但若史无孔老会晤,恐怕难有儒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