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纪台87岁老兵安泽礼,书写3万字只为讲述这段真实的故事

我觉得人生还是要有点记忆,人这一辈子能去回忆的东西不多,很多想记住的东西已经模糊了,所以我就萌生了这个想法。”对于一名退伍老兵而言,曾经在战场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值得回忆的。纪台镇安家村 87 岁的安泽礼,是当年华东野战军的一名老兵,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战役。从 2018 年 2 月起,他花了 2 个多月的时间,用颤巍巍的手一字一句在稿纸上写下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和参军后随部队作战期间的记忆,整整3本,约3万字。

纪台87岁老兵安泽礼,书写3万字只为讲述这段真实的故事

6月4日,记者来到安泽礼家中,只见朴素整洁的房间里,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卧室内最显眼的就是床边的一张大写字台,写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书籍,其中,不少是历史资料。“人上了岁数,眼前的事情往往转瞬即忘,但是有些青年时的回忆在脑海中却逐渐清晰。”安泽礼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回忆,是希望通过这些回忆,让子孙后代铭记历史,更加奋发图强。

从小我就渴望参军,保家卫国。”安泽礼说,1948年 8 月 , 怀着对和平的渴望,安泽礼成为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的青年,因为上过高小,识字、能写文章,安泽礼被安排到部队里当通讯员。当年10月,安泽礼所在的部队就开赴到了战场上,几次死里逃生。

1949年的一天,在作战过程中,一枚炸弹在离安泽礼15米处炸响,沙土瞬间将他埋没,战友将他挖出后,他只感觉耳朵嗡嗡作响,原来,炮弹近距离震伤了耳朵,此后,他的右耳听力严重下降;还有一天夜里,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安泽礼不小心从20米高的山上跌落,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有一粒碎石片永远地留在了安泽礼左眼眉骨附近,从此落下了头疼的毛病……“打仗受伤是难免的,能从战场上活下来就是命硬,一场战役过去,一个营往往就剩下一个连,伤亡过半,我们当兵的见惯了生死,胆子也越练越大,打仗的时候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想想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每次想起他们,心里都会觉得很难过。”安泽礼说,经常有人问他,打仗时害不害怕。他说,其实一点也不怕,因为生在那个年代,打仗就是一种责任,如果给他机会重新选择,他仍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参军。

1958 年,安泽礼转业,先后去过上海、沈阳等地工作 。 1972 年 , 他 回 到 了 老家。回到家里后,他经常会向村民和孩子们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从很早我就想要 把 自 己 这 些 经 历 都 写 出来,但是一直没有时间。现在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体力也越来越差, 我才决心动笔。”2018 年2月,春节过后,安泽礼开始动笔。因为体力和脑力有限,安泽礼每天用两个小时坐在桌子前书写。“虽然每天写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效率很高,因为当年的情形早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需要再查阅资料。”安泽礼说,3 万字的回忆录,他用了 2 个月的时间完成,每一段都是一气呵成。其中安泽礼幼时的记忆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老人的大儿子告诉记者,这些战争故事老人从小就说给他们听,也正是因为这些充满硝烟味的故事,让老人的两个儿子也都有从军报国的理想,有入伍当兵的经历。

如今和平年代,安泽礼老人在家颐养天年。他说,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有机会走上战场,保家卫国,完成了自己小时候的心愿。“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千千万万人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铭记他们的奉献,并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学会感恩和知足。”安泽礼说。

寿光日报记者 孙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