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直播代人掃墓,每單收費幾百到上萬,這事兒您怎麼看?

時下,一種新型職業應運而生,那就是職業掃墓人。當客戶不能實現掃墓的願望時,他們可以代客戶到父母墓前祭拜、掃墓,可以通過錄視頻、發直播的方式讓客戶在網上遠程觀看祭掃的過程。

記者採訪瞭解到,目前這一新興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最常見的需求方是出國定居者和移居外地者,由於路途遙遠,他們在特定的節日很難親自到父母的墓前祭掃。為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緬懷,他們就從網上或其他渠道付費找人代為掃墓。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未來,很多老人還要去祭拜自己的父母,一旦身有殘疾或其他原因,他們也確有很多不便,找人代為祭掃,成為一種無奈而又現實的選擇。

僱人祭掃,在某些人看來是可以理解的,它通過商業手段滿足人的特殊需要;而有些人則對此難以接受,認為它顛覆了中國人的傳統習俗。

直播代人掃墓,每單收費幾百到上萬,這事兒您怎麼看?

代人祭掃業務越來越多

在河西區某大型醫院附近經營一家殯葬用品店的趙洪(化名),4月份接到了不少代人掃墓的訂單,委託人身在外地或境外,通過網絡或電話預約的方式,託他帶上祭品到墓地去祭拜,全程服務打包付費。他對這項業務已習以為常了,為此還特別僱用了一位年輕的老鄉小偉幫他接單。

3月底的一單業務,讓趙洪和小偉記憶深刻。委託人是一位女性,今年40多歲,10年前移民到荷蘭生活。她委託趙洪在清明節前去自己母親的墓前祭掃,帶一些鮮花和祭品,同時拍下母親的墓地照片。“在電話委託時,對方說著說著就哭了。”小偉回憶。

委託人母親的墓地在本市靜海區。趙洪指派小偉前去。小偉膽子大,會辦事,遇到緊急情況能沉著應對,這些優點是趙洪選擇他的原因。殯葬服務業常被一些人認為“天天與死人打交道、晦氣”,年輕人大多不願從事這行,所以現在從事這行的多是50歲以上的人。

臨行前,委託人又打來電話,聲淚俱下地回憶了母親養育自己並把自己培養成博士出國留學的經歷。小偉想,這一次一定要圓滿完成委託。備好祭品和鮮花,小偉還不忘給手機充滿了電,確保移動流量夠用才出門,“有很多客戶要求當場拍照,甚至有客戶需要在線視頻通話,確保祭掃的真實和隆重”。

根據委託人發過來的信息和位置,小偉到墓園後找到了墓碑。仔細一看,這一墓地已很長時間無人照看了,上有厚厚的一層灰塵,在縫隙里長出了小草。小偉趕緊找墓園的服務人員,將墓碑擦拭乾淨,擺放好祭品,小偉深深鞠躬,然後拿出了手機,和遠在國外的委託人開始視頻對話。

對方在手機裡看到了母親的墓碑,立即哽咽起來,隨後開始抽泣,哭聲越來越大,小偉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墓碑林立的墓園,冷風呼嘯,他感覺一陣哆嗦,有些站不住,也想靠在墓碑上放聲痛哭。定了定神,他將手機穩住,任客戶宣洩著內心壓抑許久的情感。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幫助委託人完成了一個心願。

小偉事後和委託人交流,勸委託人以後要是回國的話,還是找機會親自到母親墓前來祭拜,這樣才算是真正達成心願。委託人也告知他更多的故事:母親在30多歲時與父親離婚,獨自將她撫養成人;她在讀博士期間,母親得了腫瘤,40多歲時就撒手人寰了。委託人當時沒有經濟能力,母親的親人散落在西北多地的農村,當時也沒有迅速找到那些親人。後來,委託人留學海外,嫁給了外國人,並定居在荷蘭。在母親安葬後的18年間,由於學業、婚姻、家庭和事業等多方面原因,委託人只到墓前祭掃過兩次,而近十年內則一次也沒來過。從27歲到45歲,委託人也經歷了人生的起伏和事業上的各種挫折,每當遇到事業不順,她都會想起母親,想到她含辛茹苦的經歷。今年,這份思念格外強烈,但又無法回國,便通過網絡搜索找到了趙洪,請他們代自己祭拜母親。

祭拜過後,小偉收到了委託人的感謝金500元,加上各類花費,共計收費2000元。這一單在所有單子中並不算貴。有些單子,需要到河北省滄州、唐山甚至山東省的部分縣市去祭掃,路途遙遠,且面臨各種風險,每單收費多在3000元以上。

直播代人掃墓,每單收費幾百到上萬,這事兒您怎麼看?

去年,趙洪接到一單,委託人通過中間人找到他,要求他去山東某縣代為祭掃。墓地在農村的田野,祭品要在當地買最貴的,放最貴的鞭炮和煙花。趙洪考慮到各項風險,有意拒絕,故意報價1萬元,意在讓對方放棄。結果對方一口答應了這一價格,只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當場錄製視頻,拍照留存,整理墳地等。這一來,令趙洪不好再拒絕了,於是派小偉去山東執行業務。這是一個村子,小偉按照當地習俗祭掃和拍照後,一群當地的幹部和公安幹警卻把小偉圍住了,要求他到派出所配合調查。

原來,這單業務的委託人,在南方某市從事了違法業務,在網上被追逃。小偉的出現,被當地幹部和公安幹警認為是一條有用的線索,可以通過小偉找到違法嫌疑人。其實,小偉對委託人在哪裡也一無所知。

現在,趙洪和小偉逐步約定了接單的標準,簡單說就是“三接三不接”。移民國外者、腿腳不便的老年人以及身在外地的天津人,這些人需要幫助他們達成心願,三種接單是幫忙做好事。不接的業務也有三種:財大氣粗的商人、40歲以下的年輕人、家庭有糾紛或生前與兄弟姐妹鬧過矛盾者。這些單子表面看費用高,但其中含有一些隱患,趙洪不想掙這份錢。

不能親自掃墓確有難處

過去四十年,中國社會發生了鉅變,人口遷徙已呈遠程化和常態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外甚至海外生活,而他們的父輩、祖輩則安息在家鄉。當今一輩要到墓前追思前輩,可能要星夜兼程,可能要跨越千山萬水。

除了移民海外的僑民,還有一部分委託者是在國內異地發展的人,他們也有委託他人代自己祭掃父母的需求。職業掃墓人趙洪介紹,在他接的單子中,委託人在南方大城市或西部邊遠地區生活的都有,這些人利用有限的假期趕回天津掃墓確實有很多困難。為寄託哀思,他們需要委託親戚或朋友代為掃墓,如果找不到,就只能委託他們來完成心願了。

在深圳定居的羅先生,今年也通過網絡找到職業掃墓人,請求替自己到父母墓前祭掃。羅先生為獨子,父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南方調到天津工作,後均在津逝世。三年前,羅妻調往深圳一所大學教書,為家庭團圓,羅先生也隨妻子去了深圳。羅家三代單傳,自己無兄弟姐妹,上一輩也沒有叔伯。羅先生的女兒現讀高中。今年是羅先生父親逝世10週年,他本應回津祭拜,但家中實在忙碌:孩子要在有限的假期內補習,自己承擔的課題面臨驗收,妻子正申報高級職稱……無奈之下,他只好在網上預約掃墓人去父母墓前祭拜,花費了1000多元。羅先生無奈地表示,我的父母在我女兒五歲前就離世了,女兒對爺爺奶奶根本沒有留下什麼記憶,未來她也不太可能掛念著給爺爺奶奶掃墓;一旦我的年紀大了或身體不好,父母的墓地可能就無人看管了。說到這裡,羅先生語音哽咽。

還有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雖然居住在本市,但已至古稀之年,兒孫去了外地或者國外,他們到墓地祭拜父母也不方便。遇到這種情況,趙洪會盡力幫助,收費不超過300元。“說實話,誰都有年邁的一天,等自己老了走不動了,不能去父母的墓前祭拜,兒孫也不能在身邊幫忙,那就只有依靠外人了。”趙洪說。

直播代人掃墓,每單收費幾百到上萬,這事兒您怎麼看?

這門生意收費尚無標準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為幫助一些不能到父母墓前祭掃的市民,一些墓園也提供了代為祭掃的服務,收費在數百元不等。但是,很少有人撥打墓園的電話尋求幫助,他們更願意尋求殯葬店,或者網絡上的職業掃墓人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墓園的公共代掃服務呈萎縮的態勢,而職業掃墓人的生意卻越來越紅火。

在淘寶網、58同城網等網站上,一些代人掃墓的信息顯示,這些職業掃墓者多是傳統的殯葬店或鮮花店兼營的一項業務,也有一些掃墓專車的司機,他們經常跑各大墓園的線路,在網上發佈消息,經營代人掃墓的業務。而在收費方面,代人掃墓目前尚無標準,依據祭品價格和路途遠近等因素,收費從300元到上萬元都有。

有人提出,表達、寄託對逝者的哀思有多種手段,後人不必強求必須到墓前祭掃,在家裡擺上照片舉行一個簡潔的儀式也是一種方式。也有人提出,既然中國是禮儀之邦,就絕不能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務必要到父母的墓前祭掃;如果自己不能完成心願,也要尋求親戚朋友幫忙或從網上購買服務,擺上優質的祭品,讓父母感知到自己的緬懷與思念。

人們祭掃前輩的墓地,目前也面臨著少子化和老齡化的難題。後代越來越少,親戚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逐漸步入老年。大量古稀及耄耋老人如何祭拜自己的父母,這是一個值得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