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何中国学霸会频频被美国大学被劝退?

无忧移民


国内与美国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不同,很多中国的学霸在美国很有可能不吃香。这是因为两国的培养方式、考核标准等等都有不同。下面笔者就从留学生自身和美国与中国的差异两大方面来分析下。


从留学生自身来说,尽管是从国内出去的学霸,但是首先第一个大难关就是语言。留学生很多是依靠刷题通过了考试,但是并没有那么多的实战经验,真正到了美国本土学校,教授讲课以及与同学交流这都是很大的难关。另外,国外老师和国内不一样,不会有教授手把手带你,一般都是给学生一个方向,然后自己去研究。对于留学生的自制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国外大学宽进严出。在美国,每个学期对学生都会有论文要求,且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图书馆是美国学生查阅资料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本科学期论文的完成要包括20个以上的资料源。而美国学生从高中开始就会接触论文写作。所以,对于半路出家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另外,小组作业通常会在学习半学期后展开,这也是西方教育的传统,在学生的整个考评中占25%的成绩。它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合作对象,组成一个五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半学期的学科研究,最后完成30分钟的学术演讲。所以,初来乍到,积极寻找合作对象也是个问题。


说起留学被退,很多中国家长第一反应都认为那应该是考试作弊、学业作假、不遵纪守法的“坏”学生。真实情况是美国大学里中国被劝退学生一般是学术不达标,成绩不合格的那部分人。


决胜网


这个问题不仅是你在关注着,相信还有很多教育界的专家们也会反思,为什么送出去的人才,在美国表现好的特别少?

分享一个身边的例子,一个朋友在美国读PHD,工程方向的,他是在国内的读的硕士,然后申请到美国读博士。这个朋友也算是学霸吧,真正准备去美国的时间并不长,平时在国内读硕士的时候基础打得不错,发表了不少文章,还是那种核心刊物的,所以这些都为申请去美国加分了,最后也顺利拿到了奖学金。全家人都为他高兴吧,都是抱着很美好的祝福送他去美国读书。

去到美国之后,很不适应,最大的阻碍就是语言这关。之前在国内的时候,不管是四六级,还是雅思,自己买的二手书,网上下下真题,还有各种答题模版等等,背熟了就去考试的,还考了很高的分数。没想到,应付考试的办法在美国没什么用,上课教授们讲的东西听不懂,一脸蒙,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他没有办法,只能录音,录好后回去一点一点回放,算是能懂五六成吧。还有很多时候要跟同学们一起讨论的作业,最后要一个一个去做陈述,但是没办法,因为习惯了自己做自己的额,真正要讨论的时候,都是其他国外的同学说了,到他这里没话说,也说不出来,可以最后写报告也是写的很好的,只不过和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就没有了。

在美国过的那几年对他来说真的如地狱般生活,没有一个晚上睡的好的,白天实验室做实验,晚上图书馆查资料,还有时不时的其它活动或者学术会议要参加。同时还有发表论文的压力,在美国,对于发表论文很严格的,去的头两年时间,基本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但每天都很忙,导师也不会像国内的导师一样手把手教,一般给个方向你,就自己去研究。

不过最终他也顺利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是各种不顺利,最终自己选择回国了。


加拿大家园


这才是美国驻爱荷华州记者Shernman。

小编曾作为学生,另一半在国外教育行业待了快6个年头,在美国历经三所大学,对这个问答本身并不是那么认同。“频频”这词何来?小编有许多朋友在美国留学,无论是读本科还是博士。首先,退学的中国学生是少数。其次,即使退学的话,学渣的概率要比学霸高太多。

小编先生在一所知名美国大学任教的时候,曾听他说起不少上海中学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成绩非常优秀,丝毫不比美国学生要差,因此国内学霸在这边确实也对得起学霸这一称呼。

此外,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在美许多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的理工类专业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有的课题组从老板到学生都是中国人。如果真如题目所说,有那么多中国学霸退学,美国高校还敢一如既往的招中国学生么?

小编先生所毕业的博士点,10年后的毕业率在50%左右 (美国博士的毕业率并不高)。在先生接触的圈子中,有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的博士学生,但没有一个来自中国 (只有一个中国学生转去了一所更好的学校)。虽然有的中国学生可能读的并不开心,但是坚持到毕业没有问题。

如果硬要说是什么原因导致学霸退学,最大的可能性是哪些?

首先,小编认为有可能因为自律。比如这样的学生在国内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国内导师的节奏也是相当紧张,到了美国,导师会相对放松一些,也许因为自律成绩一泻千里。这样的例子在国内高校也不是没有,不少学生在高考后就彻底放松了。但是,相对来说学霸级别的学生中自律的素质还是比较强,但国外确实比国内要感觉“自由”一些。

第二,小编认为是出勤,国内的大学往往通过几次考试或者作业确定成绩。但是在美国,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只要是课程),出勤和课堂讨论一定是占最后成绩评比的比重。所以有人也许会问,学霸成绩很好,但是会不会因为出勤的缘故而遭到教授的差评?小编在本科期间,也听过类似案例,因为学生能力强,经常逃课,但考试成绩不错,但碰上严厉的教授就被警告,多次警告后是可以退学的。

第三,也许有人会提语言。不可否认,英语很重要。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学霸来说,英语即使学不到精通,也不至于会沦落到要退学的地步。其次,对于很多理工类学生来说,英文并不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国内的高校来说,学霸退学也不算新闻。例如,小编先生在国内读硕士时,同批考研分数最高的学生因不善于科研,最后导致退学是有的。


这才是美国


这个问题明显就不对,以个案代表整体。

的确有个别所谓的“学霸”会被退学,但是绝大部分退学的是当年高中成绩就差,勉强去了一个百名开外大学的学生。

首先,我们以美国大学的整体数据来说话。根据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研究报告,所有四年制美国大学,学生能在6年内毕业的比例只有60%,公立大学是57%,私立的非盈利大学好一些66%,私立盈利大学只有32%。全美平均毕业率53.1%。

而中国学生的退学率大概是四分之一,即25%。

可见,中国学生无法正常毕业的概率远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所以,中国的学生被劝退,并不是什么特殊现象,相反,中国学生整体的学业表现还更好。

其次,如果我们看被劝退的是那些大学的学生,就很明白了。

中国现在每年有36万人留学美国,而美国top50大学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不到2万人,top100综合性大学加上好的文理学院,总人数不会超过8万人。也就是说有28万人都在top100以后的大学,top100以后的大学,录取要求是什么?基本上托福70+就差不多了,不需要sat。这些人能被叫做学霸吗?他们就算全部被劝退都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情吧,但是他们绝大部分人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毕业证,甚至很多人还通过转学进入到top100的学校。

注意了,美国综合性大学加文理学院有三千多所,这些大学的学历都是受到中国教育部认可的。而中国学生,即使很差,去的也是前三百的大学。绝大多数集中在100-200之间的大学。当然,也有很多是先去社区大学,后转入不错的名校的。

什么样的才是学霸?

进入top30的!

top30的学校在中国招生人数大概6000人左右。

这6000人才是留学生群体的学霸。

他们会不会有被劝退的?

有!

但是很少。

通常是那种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在国内一切都被家里人打点好了,学习也有人不断盯着,出国后无所适从,逃课,买名牌,逛夜店。

我之前在一所公立名校,同时教国际部。从2013年有毕业生算起,到现在只有一名学生退学,她当初读书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了她母亲,她去了美国会被退学,为什么呢,因为抄袭记零分。她母亲来交涉,我说如果她养成习惯,以后到了美国也会被劝退。她母亲不当一回事,说那没关系,只要出去了就不用你们操心。结果去了一个学期就回来了。她成绩本来不错,但是录取结果也比较差,大概百名左右的学校。

所以说,中国学生退学比例并不算高,学霸就更少了。


SAT托福君


被劝退在美国一般有几种原因,最常见的适用于中国留学生的情况是GPA不够也就是学术表现不佳或者是有纪律问题,而这一切的背后各种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咱们中国留学生不够适应美国的教育体制。

举例来说,为什么咱们中国的学霸到了美国之后会有成绩不佳的情况呢?大家当然知道不是任何智商和努力问题,对的,大家遇到的问题更多是教育理念的不适应。比如美国学校非常看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尤其是学生能够积极地在课堂上努力发言以及能够有效地和团队成员合作。

很多学霸可能由于文化和性格方面的原因在来美国的一开始很难适应这种需求,由于自己曾经学霸的背景,往往会让他们更加难以去寻求帮助因为自尊心和非常希望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可能会面临成绩上比较多意外的情况,而由于美国学校的成绩很多时候都是喜欢不断有频繁的作业和小测,在学期的一开始,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学生收到一个出乎自己意料的比较低的成绩,是不是很可能会陷入低落和焦虑,然后加上不喜欢去寻求帮助的态度,可能会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成绩不到最低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远离家乡和亲人,很多的不适应很多时候不能够被调解,很多心理的困境可能会演变成巨大的压力和抑郁症状,这可能是更加严重和难以解决的后果。研究表明,有45%以上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有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不得不让人心惊。学霸固然是有学术背景的特长,但留学美国往往总是提醒我们,教育孩子,培养他们的韧性对成长成功往往更为重要。


图书馆员丁丁


孩子们远赴美国读书,是进入一个全新的、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国度。在很多学生的眼里,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一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方。

但这个观念正确吗?

先不讲道理,让我们看看在这样的意识主导下,我们中国的学生在美国都出过一些什么事。

误区1:美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想说什么是我的自由。

学生A,16岁去美国读高中,他所在的学校正好二男二女四个中国学生。这个男学生标榜自己高中期间不会谈恋爱,偏偏其中的一个女孩子喜欢他,经常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碰撞这个男孩子。男孩子不耐烦了,和女孩子说:「你再动我,我就打死你!」

谁知道女孩子去主任那里告状,男孩子被书面警告。第二次再次出现,男孩子说了同样的语言,女孩子依然告诉了主任,男孩子再次收到书面警告。

在中国,学生说「我打死你!」,家长和老师只当孩子说说而已,不会有什么,而在美国,此类攻击性的语言在校规中是被严令禁止的,被攻击者会报警保护自己。

误区2:美国是个重视人权的国度,想去哪儿由我决定。

学生B,在加州读高中,春假期间,对寄宿家庭撒谎,随外校的中国学生去夏威夷旅游,旷课七天。回到学校,立马收到了学校的一纸退学通知书。

按照美国校规的规定,病假缺课超过规定的天数,这门功课将被挂掉,没有分数。旷课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请,会直接被学校开除。

幸亏学生第一时间和我联系,通过转学的方式,向转入的学校诚实地告知原因,并承诺不再犯,这个巨大的波澜才得以渡过。否则,他一旦离境美国,极难再获得签证返回美国继续学业。

误区3:从小到大我一直是朋友圈中的老大,有矛盾要以「江湖」默认方法解决。

现在大多数来美国上学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长辈们依着宠着,有些在同龄人中间是孩子王,在国内学校里有自己的小帮派。帮派小兄弟姐妹要是受别人欺负了肯定要特讲意气地挺身而出打抱不平,有时动嘴,甚至拳脚全上。

老师发现了叫去办公室罚罚站,家长来教育一通,孩子认错互相道歉了事,第二天又是一条好汉,被兄弟们视为英雄,周而复始。这些孩子王来到美国,一语不和依然拳脚相向。

误区4:给同学抄抄作业,没什么大不了吧!

学生C,立志是要拿全A,申请哈佛大学。化学课,平时作业很少出错的,偏偏有一次作业错了一题,他的同学借他的作业看看,抄了他的作业,被老师发现,他想包庇同学,被老师严重警告:帮助他人作弊比自己作弊更为恶劣,这个课程你不要想在我这里拿A!该同学因此被坐禁闭。一次蹲禁闭也就罢了,拉低了GPA,影响大学申请,那就大件事了。

面对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在学生去美国学校报到之前,学生一定了解什么是学术作弊,学术作弊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和有哪些相关的惩罚措施,如果有触犯,一般第一次是被警告,千万不可有第二次了,否则,随时都有被开除的危险。学术严谨,在美国学校看来,低则是诚信问题,高则是法律问题,千万不要不以为然。

我们中国人倾向于讲「人情」,美国人则喜欢讲「规则」。

美国人对规则的遵守是很教条式的,规定就是规定,规定制定了就要执行,违反规定的,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美国更是一个法律建国,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之下,人人平等,总统也概莫能外。


我在美国等你来


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并没有中国学霸频频被美国大学劝退这样的事情,相对海量中国留学生,“学霸”被退是个案,否则也不能成为新闻了。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国人天生有反智倾向,相信“高分低能”多于相信“低分低能”,在没有理性研究证明“高分低能”具有普遍性情况下,竟然有很大比例的人,从来不对这个观点持批判怀疑态度,竟然相信了,并作为论据。

虽然分数确实不能说明问题,且在填鸭式培训和系统化作弊(猜题,针对试题库海量培训)情况下,对考试的智力筛选机制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分数还是能很大程度说明智力状况,特别是到“学霸”这个水准,即5%、10%顶尖学生这个水准的学霸,智力是能承受高强度学习和考试筛选的,即使面对语言和环境障碍,应变适应能力也足够。

至于有不能适应的个案,多半也不是真学霸,而是国内有人钻了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空子,虚构活动展现独特、创造力和领导力(这些为美国大学所重视,如果不诚信,相对来讲,是最容易作弊的部分),弥补分数缺憾,是被包装出来的假学霸,多半情况下,智力不堪高强度学习考试。

但这还是属于个案,达不到频频发生的水准。


鱼眼猫眼鹰眼


大概十二三年前,我做过差不多三年的留学中介,后来又拜读了旅美学者changshou先生的大文《中美教育体系的比较》,(可搜索旅美学者changshou,这篇文章逻辑清晰,非常适合有小孩希望留学的家长。)尽我所能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给您一些帮助。

我们首先应该摒弃一种理念,即我国的基础教育是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而现代科学需要的是悟性。

很多人,包括很多大学老师和学生都有这种想法。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我国绝大多数学生在升级为大学生后过度放纵自己,荒废学业。

即使国内顶级的如清华北大,在学术氛围,学生刻苦程度上,与美国顶尖(排名前十,并非常青藤就都好,排名先后差别巨大。)大学也相差甚远。

曾接触过一位姓刘的客户,清华本科毕业,赴普林斯顿大学读硕士,曾向我坦言“跟不上跟不上,课程压力太大,一个礼拜要学的东西做的实验能顶清华两个月。”

changshou先生的大文里也曾经提到,美国顶尖名校的教学方式颇似国内高三,书山题海,叫人喘不过气来。

有人可能会怀疑,美国初中级教育那么轻松,他们的学生怎么可能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学习?

这又是另一个误区。

和国内基础教育有几乎统一的教学大纲不同,美国的基础教育千差万别,分为若干几乎完全不同的体系。

如果以教学强度、难度来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极少数顶尖的公立学校和大多数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极其严格,有的甚至和我国著名的衡水高中一样,采用类似军事化管理。更离谱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真正严格的其实只有高三一年,而这些学校,可以说从小学后期起其要求之严格就不下于我们高三了。

所以,对美国顶级名校的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反而会比国内大多数高中生更加适应。

另一种就是我们在影视剧、文艺作品中所熟悉的美国学校。这种公立学校,对教学质量没有任何要求,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完全忽视,对学生道德与纪律不予管理,比放羊还宽松。

这些学校中,当然也不能排除某些极其出类拔萃的天才可以考上顶尖大学,但总体而言,它们培养的绝大多数都是金字塔的底层人群。

这种通过学校教育阶段偷偷的给社会阶级固定的手段,是西方普遍应用的一种既缓解社会矛盾,又能有效预防革命的手段。

但我国情况与西方有非常大的不同,国人重视教育,重视传承,没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处于一所教学质量极差的学校,国人的反抗精神也远非宗教信徒可比,希望某些鼓吹素质教育、取消高考的砖家记住自己的DNA和血液,屁股不要太歪。

以上


老贝


中国的学霸是在我们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培养出来,加上国内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多年影响,难免限制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国内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国外到了特别注重学生的想法,他们会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让学生的这些想法变成创造力。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大学有小组作业,需要几个人合作,把研究的问题经历研究调查,把知识转化为科学实践,最后小组还有专题报告,把研究课题的结果分享出来。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创新和创造,而且特别注重研究精神,把知识转化为提高生活质量,推动人类发展的科学技术。而我们因为小学到高中的题海战术,不知道让多少孩子吃尽苦头才考上大学,但是最终能在科学研究取得成就上取得成就少之又少。

所以国内与国外的教育理念,学术氛围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加上语言上又不一样,让很多现实生活存在困难。美国到了大学管理非常严格,宽进严出,能够顺利毕业的学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思维数学小课堂


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全球闻名,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能将历年考试都能总结得十分精辟的教育研究学者,在他们的点拨下,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考试分数。其实这对某些同学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讲给大家分享一篇同学的经历,让我们来看看应试技巧的教育对留学生在国外读大学是否有所影响?

小A(化名)以2230分的SAT成绩,再加上托福107分的高分,成功申请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Offer。加州大学是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学校,而洛杉矶分校又是加州大学下属所有分院当中最好的。

然而,去年5月,他被该大学劝退,转入当地社区学校就读。

论文、小组作业、学期演讲、期末笔试……这些因素,无一不是A的拦路虎。

为了能获得申请常青藤盟校的资格,李延每天都会花至少10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各种SAT模拟试题,加上兼顾复习托福的时间,高二和高三两年,李延每晚都只有6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其实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同时正在发生在占40%左右的其他学生身上,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媒体对此的报道凤毛麟角。这是因为,人们更喜欢听那些亮丽的故事,某某某考上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而没有人说某某某被哈、耶、普遣送回家。

今年耶鲁毕业的大陆学生应该毕业12个人左右,但只有7、8个学生按时毕业,拿到了毕业证书,还有4、5个要等到明年毕业。

这些没有按时毕业的学生,应该是在上学期间抑郁过,艰难过,被要求回家休整一年。当然也会有休整不过来的学生,他们也许就与耶鲁毕业证书无缘了。

现实很残酷。中国学生欠缺的,仍然是英语,哪怕你的SAT成绩高达2400,你仍然需要英语。哪怕你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你到美国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英语,主要是阅读和写作。你能活下来,你就是英雄,但很多学生在通向目标的路上,被绊倒了,艰难地挣扎。

考上名牌大学的确很重要,但是接到名校通知书的那一刻,才是道路的开始。学生需要做的,不是欢天喜地庆宴,而是立即沉下心来,全力学习英语,从口语,到阅读,到写作,全面地推进英语能力。

此时的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秋后入学后能够顺利地学下来,这是学生和家长必须要清醒意识的。

1、做不出论文(论文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

在美国,每学期第一堂课教授都会告诉学生论文的要求,让学生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准备,而论文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30%。

图书馆是美国学生查阅资料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本科学期论文的完成要包括20个以上的资料源。李延告诉记者,美国学生从高中开始就会接触论文写作。

很多同学在中学时从未写过论文,对国内的毕业论文倒是略有耳闻,但有些同学连论文方向如何定都不知道,感觉简直是无从下手。

2、无法融入小组(小组作业在整个考评中占25%)

小组作业通常会在学习半学期后展开,这也是西方教育的传统,在学生的整个考评中占25%的成绩。它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合作对象,组成一个五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半学期的学科研究,最后完成30分钟的学术演讲。

通常第一节课教授就告知会有一个小组作业,但如何操作却没有说明,这就导致很多同学认为会像国内学习时那般,以学号或者由老师指定组合,然而可能到半学期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单,而这本是同学自己该解决的事情。

中国同学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会主动与组员交流,开小组会议很容易忽略自己,也提不上意见。

3、学期演讲困难(一学期要修3~5门课程,都要期末演讲)

大多数国内同学在国内读书时,很少会经历到学期演讲,导致很多同学对此没有了解,也害怕面对一百多人陈述自己的学习报告,更别谈是用英语来阐述,

可能花了很久去写,去研究,去背,然而站在讲台,看着ppt,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

那么,中国留学生究竟要如何才能保住美国高校对其考试分数的信任度呢?留学教育专家认为,应该从国内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减少针对拔高考试分数的技能教育。

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通过考试,才是留学教育的长远之道。对家长而言,需要尽力做到—创造条件让孩子性格开放,告诉孩子出国后强迫自己与当地人交流。

1981年托福首次登陆中国时,有20人参考,由于没有口语环节,他们全部获得了满分,但去了美国不足一年,他们全部被退学回国。能看,能听,就是连上厕所都不知道怎么表达。

对家长来说,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改进呢?

摆正心态,不能只看考试成绩,也要考虑孩子出国能不能适应学习。根据孩子的性格和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学校。

家长应该客观评估孩子的学习类型,如果确定自己的孩子是考试型,那就需要家长放下面子和偏见,考虑学一段时间的语言,让他衔接本科的学习。应该告诉孩子,出国后的前三个月十分重要,需要强迫自己与当地人交流,倘若能在前三个月融入当地的语言环境,那么过这一关就不是大问题。

家庭教育一向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国传统的矜持文化掩盖了孩子的天性,故而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开放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