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寧德時代千億級獨角獸誕生的背後 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暗流湧動”

寧德時代千億級獨角獸誕生的背後 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暗流湧動”

6月11日,資本市場以一種接近瘋狂的姿態迎來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中誕生的第一隻獨角獸——寧德時代。

當天,寧德時代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大漲44%,股價攀升到 36.20元,總市值達786.42億元,那一柱沖天的紅線與萎靡不振的A股形成了強烈反差,有券商機構甚至對寧德時代估值2000億元。

寧德時代千億級獨角獸誕生的背後 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暗流湧動”

今日早間,寧德時代開盤再次漲停,漲停價報48.18元,自上市以來,寧德時代已經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總市值達到1047億元。

千億級獨角獸的誕生

寧德時代名聲大噪最早源於2012年與寶馬汽車的合作。

2012年,華晨寶馬與寧德時代決定就新能源汽車品牌及產品“之諾1E”的高壓電池項目攜手展開合作。儘管只租不賣的“之諾1E”實際銷量寥寥,但寧德時代卻因此獲得了寶馬的認可,併成為了寶馬集團在大中華地區唯一一家電池供應商,這也是國內首家成功進入國際車企供應商體系的動力電池企業。

寧德時代千億級獨角獸誕生的背後 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暗流湧動”

在此之後,寧德時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道路越走越順。尤其是隨著三元鋰電池逐漸被證明就是當下乘用車的最佳動力電池解決方案後,寧德時代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目前,寧德時代不僅與國內的宇通、上汽、北汽、吉利、福汽、中車、東風和長安等行業內整車龍頭企業保持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同時也進入了寶馬、大眾等國際一流整車企業的供應體系,除此之外,寧德時代與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有合作關係。

寧德時代千億級獨角獸誕生的背後 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暗流湧動”

在今年3月份科技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寧德時代在164家中國獨角獸企業中位列第六,估值為200億美金,成為國內10家“超級獨角獸”之一。

在最新出爐的2018年5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榜單中,寧德時代位居榜首,市場佔有率達43.63%,比亞迪、億緯鋰能、孚能科技、國軒高科排名二至五位。

說起寧德時代就不得不提起動力電池屆的傳統豪強比亞迪, 與比亞迪多年的苦心經營相比,寧德時代的橫空出世更像是一個“生而逢時”的故事。

2016年比亞迪動力電池出貨量為7.35GWh,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但伴隨著寧德時代的異軍突起,其在2017年遭遇了滑鐵盧。到2017年裝機量下落到5.4GWh,在行業整體快速發展的時候,業績不增反降。

2016年新能源車騙補事件曝光後,客車市場成為重災區。受此影響,客車用動力電池需求也因此下降,比亞迪不幸躺槍,業務縮水。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在2016年看起來似乎未受影響,因為其有三元鋰電池這張王牌。寧德時代2017年銷售份額中,三元鋰電池佔比近半。

2017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產量達到47.8萬輛,較上年增長超20萬臺。在新能源客車市場下滑的態勢下,繼續高歌猛進的新能源乘用車成為動力電池業績增長的核心。然而,比亞迪受限於技術路線選擇,對三元鋰電池跟進太晚,又因為比亞迪的電池在乘用車市場是自產自銷。如此一來,寧德時代崛起,比亞迪跌下王座。

動力電池行業“暗流湧動”最大的焦慮來自外資企業。

當今,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快速崛起,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密不可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受益於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

2016年,政府為保護國產電池行業發展,發佈了動力電池企業“白名單”,將日韓等一眾外資電池企業擋在了補貼的門外。同時在補貼政策的驅動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走高,這無疑促進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產電池企業的發展。

作為行業頭部企業,其實都明白無法一直靠政策保護。所以都在有政策可借時積蓄力量,為政策退出後的慘烈競爭做準備。

在近日財政部宣佈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之後,三星SDI、LG化學、SK三家韓國動力電池的在華合資公司均成功入選白名單,而最遲在2020年,政府將會放開對國內電池市場的保護。

可以預見,那些沒有技術、沒有資金的動力電池企業恐怕都將面臨死亡或被邊緣化的局面。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另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未來3-5年內,我國90%以上的鋰電企業將被兼併、重組或者破產倒閉,真正能進入整車供應體系的數量不會超過20家,而且產能會高度集中到前幾名。

屆時,要想在世界舞臺上博弈,即使強如寧德時代這樣的“獨角獸”也必須去研發新的電池技術,畢竟誰能搶先研發出下一代動力電池,誰才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