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限制玩电脑、游戏的孩子大部分都考上重本了,反而一般考上大专都难?

郭嘉文G


随着电影《头号玩家》的热映,不仅让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也令网络游戏更加被大众所熟知,许多70后、60后也在电影院里体验了一把“网络游戏”。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网络游戏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并认可了呢?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游戏也是如此。

从今年起,沉迷游戏所导致的“游戏紊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精神疾病,并将其收录于新版《国际疾病分类》中。WHO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部门的负责人弗拉基米尔·波兹尼亚克(Vladimir Poznyak)向媒体表示:关于游戏紊乱是否被列入精神疾病,我们做了十几年的研究和考量,如今,WHO认为它已经符合了相关标准,甚至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看来,这次官方是有备而来,真的没有在开玩笑。在持续或异常频繁的玩网络游戏或电子游戏时,出现以下三种情形就极有可能被认定为“游戏紊乱”:1.无法自控玩游戏的时长、频率等因素;2.将玩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3.即使在过度玩游戏的负面后果显现之后,仍然保持这种行为模式甚至进一步加强。

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人显然并不少见,中小学生就是其中数量庞大的群体之一。

众所周知,我们在玩游戏时产生的视觉、听觉体验是很强的感官刺激,会让大脑长时间的处于兴奋状态。在大脑传递开心与兴奋的信息时,会分泌消除紧张、缓解抑郁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进而增加玩游戏的欲望逐渐上瘾。

多巴胺的化学结构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罗杰·吉尔曼发现:人体内产生内啡肽最多的区域和内啡肽受体最集中的区域,是负责学习与记忆的区域。这意味着,当我们内心宁静且专注的学习时,效果极其接近镇静剂——吗啡的内啡肽会逐渐增多,促进我们的创造力勃发,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保持年轻快乐的心态。此外,深呼吸、持续性的运动也是产生内啡肽的条件之一。

α-新内啡肽的化学结构

即便是内啡肽所产生的满足感远大于多巴胺,可当人们轻轻松松就能变得开心兴奋,又有谁会平静刻苦的学习来得到快乐与满足呢?那些适当玩游戏却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们,只是比其他人多了一些自控能力,并且真正体验过内啡肽所带来的快乐。

不过,家长们还是可以借鉴网络游戏中用到的心理学战术,帮助孩子们爱上学习。比如,游戏中杀怪、掉血条的及时反馈增加了用户的可控感,我们不妨将单词写在小卡片上,背完一个就取下来;游戏中的升级模式是先易后难的,每一关都经过无数次操作,难度被设置得刚刚好,用户极易获得成就感,我们对孩子多一些表扬,就能增加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网络游戏几乎都是多人协作的,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在假期里一起学习,同龄间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长辈的督促。


幸运的小兔子


您能考虑到这个问题,相信您在教育孩子上也花了不少心思。一味地管教约束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引导孩子,让好习惯成为孩子内在的一部分才是最好的方法!


首先电视、游戏、手机都是我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家长不必像对待毒品一样,防着孩子接近它们,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它们也当成正常的事情,不沉迷其中。


过度的管制只会让孩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加重他的探索欲望,最后就形成了越管越管不住的奇葩局面。这样还会破坏家庭关系,使孩子产生逆反,把不满发泄到学习身上,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就像你说的大专也没考上。

我觉得正确的做法就是孩子想看、想玩,就让他心安理得的去做,不要一边玩着一边背着负罪感。

关于如何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我回答了很多简单说几点:

1、最重要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2、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多小,两三岁。比如用陪伴,亲子游戏,阅读等代替看电视玩手机。不要等养成习惯了再去克服,就不容易了。

3、给孩子自由,让他自己去做主安排。只要家长引导的好,大部分孩子都是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

养成了习惯,阅读对孩子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你会发现在阅读中长大的孩子智力水平选高于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


宝妈小八卦


我们很多父母,总想用我们有限的人生经历来限制我们的孩子,给孩子设立了很多的条条框框,甚至用各种补习班挤占孩子的时间。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如果用我们有限的经历和眼光去看未来,真的不知道将来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用今天的经验去引导孩子的明天,不知是祸是福。

纪伯伦(生于1883年)是黎巴嫩著名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写过一首关于孩子的诗,至今读起来仍然让人深受启发。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位伟大作家、诗人的灵魂:

注:之前引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爱玩的孩子与不爱玩的孩子的差异,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所引用的例子可能不妥切,现已删掉,仅保留能够表达我中心思想的文字。请网友们见谅!


多哈心理


高中好友特别喜欢打游戏,那时候还没有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只有游戏机。他特别聪明,每次上课基本不听,但考试基本都能及格,甚至有时候还能超过认真听课的同学。高考时,竟然考上我们省重点的二本院校,人简直开挂了。



身边很多朋友的教育方式都是从小学就开始严禁孩子玩游戏、玩手机和电脑,但这些孩子考上本科学校的并不多,但适当限制的孩子都考上重点本科了。那么对于孩子玩游戏,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这一点需要家长们明确。很多时候中国的家长们过于强硬,经常对孩子说:“我要你……”孩子的性格不同,对于这种命令式的要求很可能会有叛逆心理。就像是握沙子一样,你抓得越紧,往往漏得越快。对于孩子玩游戏,家长应该根据情况,比如孩子已经完成作业,可以劳逸结合,适当让孩子放松一会,缓解压力。



二、游戏的利弊

在当下,手机、电脑在我们的生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很多家长自己回到家也经常抱着手机在玩,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时间很少,这种相处模式久了,容易和孩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让孩子把时间用在电子产品上。其实,玩游戏是可以开发孩子智力的,尤其是一些竞技和益智类型的游戏,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既可开发智力,又可以增进感情。但是一定要控制度。



综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绝对的控制孩子玩游戏会抑制孩子爱玩的天性,适当可以为孩子解压,出去玩玩。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更多问题欢迎关注交流,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许悠然


首先来说,电脑游戏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东西,它有两个好处——1,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2,有助于孩子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我家儿子四岁,他玩很多游戏都超越了成年人。他玩的很多游戏都是我帮着他下载的,有些游戏是我觉得好玩,于是也推荐给他玩的,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他也会和我以及家里的哥哥姐姐一起探讨他的游戏,小小年纪就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很多家长一定会质疑我的做法——纵使游戏有些可能的好处,那一旦沉迷起来,也是精神鸦片啊。


我不否认沉迷游戏,不可自拔的孩子是严重的精神中毒,而且会学业、事业受到极大影响的,而这也正是我让这么小年纪的儿子就开始玩游戏的原因。


一来,就如很多明智的家长都认识到的——有些东西靠堵是堵不住的,越是堵,一旦沾上后果则会更不堪设想,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能有颗平常心,不必把玩游戏当初多大个人生追求。


二来,我儿子的游戏都是我帮着挑选的,都是有一定智力含量的。从小就接触这种有智力含量的游戏,随着他年龄增长,他会愿意玩越来越有挑战的游戏,玩过高阶游戏的人是不屑于玩那种让人上瘾的低阶游戏的,我相信一个从小就玩优质游戏的人会把绝大多数游戏不放在眼里,成为游戏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回到题主的问题,题主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对孩子玩游戏严格说不的家长反倒培养不出最优秀的孩子。其实来说,就算玩游戏有这样那样的优点,那些玩游戏的孩子学业有成也不是因为游戏,而是因为他们有个明智的家长。


我从小成绩一路领先,物理竞赛保送到北大。从小,我的父母就没限制过我玩游戏。我三岁多的时候,父亲就给我买了黄卡游戏机,父母经常陪我一起玩。到了初中的时候,父母在我的要求下给我买了电脑。买电脑的时候附送几款游戏——大富翁四、星际争霸、仙剑奇侠传、世纪战略和心跳回忆,都算是经典游戏,帮我奠定了不错的游戏品位。周末的时候,我还会叫上小伙伴一起去网吧——玩星际、红警、魔兽、还有CS,每次去之前我都报告父母,并从他们那里获得网吧钱和午饭钱。

我的父母当然不可能是完全的放养,我相信,假如当年我成绩如果出现下滑趋势,他们一定会引起足够重视的。对游戏能有个正确态度的家长说明都是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的,所以,他们的孩子成绩更加优秀,我自然是一点都不怀疑。


韩东燃


有那么多的孩子,因为玩游戏而荒废学业,特别是高中生,初中还是学霸,上了高中就变学渣,原因是玩游戏。

同时,那些最终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却没有沉迷游戏的,甚至从来不玩游戏。 游戏俨然成了影响学业的罪魁祸首,但是玩游戏又是趋势,无法阻止,该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这确实是一个好多家长都感觉到纠结的问题,一方面各种游戏广告铺天盖地,很多还打着益智的旗号,另一方面是孩子因沉迷游戏荒废学业,迷失网吧,甚至违法犯罪的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

作为一名关注此类问题多年的高中班主任,以下三个方面可供参考。

1.学业很重要,劳逸结合才有效。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时至今日,孩子的教育几乎都成所有家庭的头等大事。重视没有错,但是方法是否妥帖得当就值得商榷了。

因为重视,所以可能就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要求过于严格。 有些家长很信奉古人的教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本来,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注意科学用脑,让孩子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就算孩子求知欲旺盛,主动性强,长此以往,也可能对学业产生抵触心。

所以,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2.如果孩子已经热衷于游戏,疏通是比堵截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电子设备高度丰富的今天,如果让孩子完全杜绝电子游戏,那应该是不可能的,就算家里严格管理和要求,孩子在外面更广阔的环境里接触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而有些氛围比较民主的家庭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有段时间就有点沉迷游戏,家长就跟孩子约好游戏时间,并且监督执行,最终也考入了211,孩子的表哥也玩游戏,但是在之前也考入华科。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玩游戏就能考入重点大学,这只能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所以不能看到表现就盲目模仿。


3.家长对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性,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网络游戏画面精美,情节扣人心弦,不断的过关奖励让玩家充满成就感,所以很多人玩游戏的确一发而不可收,对孩子来说,会严重影响其专注力的培养,也会让他对其他的事情提不起兴趣。

而且,WHO在今年年初宣布,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并列为精神疾病。可见其危害之巨。 所以对孩子从小就应该做好引导,有时候要采取强制手段。


如我亲戚家,在孩子考入大学之前,就坚持在家里没有接入宽带。坚持几年,效果非常好。 远离游戏,理性看待游戏,让初中的学霸在高中还是学霸,而非快速便为学渣。一定要提高自制力,能力做最好的自己。


优学优考策略


感觉自己高中身边的许许多多学霸,不仅学习成绩出色,而且在电脑游戏方面还是一流,(虽然自己从高中就与游戏无缘了)高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学习上的切磋,而且也有游戏上的比拼。


据我了解知道,我的高中同学,大部分的男孩子都在假期打游戏,而且热火朝天,但是回到学校他们马上就回归到学习的氛围中,而且考试成绩还常常是年纪前几名,最开始我也非常好奇,为什么这么爱玩游戏的任学习成绩还会这么好呢?

后来听说他从小就接触了游戏,应该是在游戏中适当的训练了大脑,大脑永远在灵活的转动,据报道,老人适当的打游戏还延缓大脑的衰老,而那位学霸应该是在适当的年龄里在游戏中训练了大脑的记忆力,想象力和非常好的适应力,在2107年的高考中考出了590分左右的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而我们高中年级理科第一名考了627分,虽然他也玩游戏,但是他之间就知道适当的释放大脑可以更好的学习,而不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所以讲,在小的时候适当的玩一些开发大脑的游戏,在以后的学习中的确帮助了不少呢!


喜马小弟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然后再看父母怎么引导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


孩子喜欢玩游戏一般来说有三个原因:1、学习压力大,通过玩游戏放松心情;2、生活比较单调,缺乏其他的兴趣爱好;3、在好朋友中寻找归属感和获得认同。


父母们要理解孩子心理的需要,TA们需要适当地放松,需要除了学习之外更丰富多彩

的生活内容,更需要同伴的友谊。这就是为什么被适当地限制,孩子反而学习成绩好,强行压制孩子,与游戏完全隔离开,反而影响孩子学习意愿的原因。


但是电子产品类游戏通常都制作得很精美,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能够被色彩绚丽的画面和生动立体的音效深深吸引,加上关卡设计得扣人心弦,每过一关都能得到及时的鼓励,让孩子成就感十足。所以,孩子很容易被手机游戏夺走注意力,甚至开始沉迷。父母应该怎么引导呢?


最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孩子找到TA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发展为兴趣和爱好。当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心,对很多事情都想尝试,生活被兴趣爱好填满时,对于游戏的依赖就会大大降低。


在玩游戏的时间安排方面,父母可以利用“制定家庭规则”的方式来适当地限制。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规定所有家庭成员,每天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累计不能超过1小时,除了周六周日其他时间不能玩游戏等,视情况而定。


最后提醒父母的一点是,孩子一生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父母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是最重要的。


有关孩子玩游戏的问题,大家可以在手机的应用商店里下载《兰海说成长》APP,里面的视频课程包括0-6岁、6-12岁、12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的具体方法。


希望回答可以对你有用。


超级育儿师兰海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孩子的命运也不同。孩子的各种习惯养成通常与父母有很大关系,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对于孩子玩游戏,玩电脑的行为很多家长都很头疼。但是不是每个家长的处理方式都是正确的,而这些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考大学。所以说,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限制的度非常关键。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有种逆反心理。如果在幼年,孩子的意识形态发育不完全时,家长过度干预防止其接触游戏,很有可能会使孩子对游戏电脑的好奇心更重,进而背着家长进网吧,沉迷于游戏。


其次,很多家长大都对游戏有一种偏见。其实有些益智游戏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有好处,有助于大脑开发。同时,有些竞技类游戏也有助于孩子规则意识以及反应能力的养成。


再来,家长也要换位思考一下,通常大人在工作之余还有放松,别说孩子了。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娱乐的消遣也很正常。只要与孩子规定好每天的玩乐时间,这件事情就能有个良性的发展。


最后,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家长不能表现出过度反对。而是要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如果一味的反对,孩子只会觉得你不尊重他的爱好。另外,也要引导孩子适当发展其他有益的兴趣爱好,以免他因为无聊而拿游戏消遣时间。


决胜网


首先问问题主从哪里来的数据?


如果是道听途说,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说法,因为孩子一旦玩上游戏很容易上瘾,游戏成瘾导致的心理问题目前连心理专家都很难解决,让一般家长解决就更难了。


孩子以前是学霸,后来接触身边玩游戏的孩子,开始从喜欢游戏玩到无法自拔,家长管也没用,结果导致成绩大幅下降的例子太多了。


家长必须要引导孩子戒瘾,如果不戒,游戏上瘾如同吸毒一样会导致严重后果。


姑且不说中考高考是否能考出好成绩,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值得担忧。


游戏是一种高刺激,极肤浅的活动,很多人上瘾完全是为了逃避现实。



他们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更愿意选择利用游戏来解压,当他们逃避到虚拟空间时,在那些魔幻的世界里,能够轻而易举过关、穿越、成功,得到赞赏、崇拜、荣誉,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而当这些人回到现实中,重新面对繁重的学习和工作时,心理落差会非常大,即使再努力也不见有收获,感觉更多的是挫败感。


几个循环下来,他们越来越喜欢虚拟世界,精神寄托发生改变,大脑纹状体灰质也会发生改变,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和行为。


尤其是对上学的孩子,学习是一件高强度,低回报,即使经过长期的努力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的事情。


年级越高压力越大,如果学习平平,更不可能获得满足感,家长的施压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因此,游戏对于他们就是一种暂时逃避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的伙伴。一旦成瘾,如不加以干涉很难戒掉。成瘾的孩子容易发生自闭、暴躁、抑郁、愤世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戒游戏瘾和戒毒一样,除非孩子的内动力希望戒掉才有用,否则越强制戒瘾越有反效果,这需要家长必须先搞好亲子关系,再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帮助他们戒瘾。


戒瘾要因人而异,千万不能硬来,我们常常看到因没收孩子手机,孩子情绪失控、离家出走和当场自杀的事件发生,这些悲剧最近时常发生。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体会和经验,源于亲眼见过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和游戏上瘾导致学习成绩一泻千里的很多实例。孩子上瘾的程度绝不亚于吸毒:


半夜躲被窝里偷玩手机玩到凌晨,上课昏昏噩噩无心听讲;回家借口上网查资料,假装写作业实则打游戏,作业几乎是抄的答案,完全失去了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试问这样的孩子真能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吗?


当然,不可否认适当地玩游戏,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大脑应急反应,但这必须建立在有强烈自控力的基础上,一般孩子很难做到。



回到题主问题,您可能看到的是有超强自控力的优秀孩子考上了重本,但绝不是普遍现象。那种玩游戏不影响学习的说法是一种误解。只要游戏上瘾绝对影响孩子的学习。


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恩威并施,千万不要一味迁就,逾越对孩子要求应有的底线。同时要及时处理好亲子关系,这些孩子更需要加倍的关心和爱护。


家长要帮助他们培养现实生活中的兴趣和爱好,如运动、音乐、看书、摄影、旅游等等,帮助他们找到释放压力的有效方式。


孩子一旦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就不会沉溺于虚拟空间无法自拔。


只有彻底摆脱游戏的诱惑,孩子才能将注意力专心致志地用于学习上,才有希望考上理想中的重点大学,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