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2018年自主招生名額限制更嚴格,考生家長報考更該關注這5點!

2018年自主招生名額限制更嚴格,考生家長報考更該關注這5點!

由於高考加分政策在2014年、2015年連續瘦身的基礎上,2017年再次大規模瘦身,2018年能夠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考生將是極為少見。這使得自主招生成為高考錄取前更加珍稀的獲得加分的途徑。再加上近年來教育部對高校自主招生名額的限制更加嚴格,預計2018年自主招生的競爭會更加慘烈。2018年自主招生大幕將宣告拉開,精華哥在研究了部分高校2017年自主招生簡章基礎上,列出以下2018年自主招生五個關鍵點,力求為考生家長排憂解難,助力高考。

一、有條件的考生不應輕易放棄自主招生這個機會

很多考生及家長認為自主招生門檻很高,只適合目標清北的考生,這是一個誤區。近年來參與自主招生試點的高校有90所,其中包括36所985高校、51所211高校,3所普通一本院校。涉及各個層次等級的院校,符合高校招生條件的考生均可報考。

以下幾類考生均可報考:

1.高中階段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競賽賽區三等獎及以上獎項的考生。

2.高中階段獲得丘成桐科學獎的考生。

3.高中階段獲得文科競賽省級以上獎項的考生。

4.高中階段參加科創活動並獲獎的考生。

5.高中階段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文學作品或有出版物的考生。

6.高中階段獲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的考生。

7.單科成績/綜合成績校排名在全年級前1%/2%5%以內(文理科類分列)的考生,或累計多次成績達到滿分85%的考生。

8.高中階段入選“英才計劃”的考生。

9.有其他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並能提供材料證明者。包括不限於參加市級比賽獲獎、雅思/託福成績、國際比賽、演講比賽、某一領域知識競賽、模擬聯合國比賽等。

2018年自主招生名額限制更嚴格,考生家長報考更該關注這5點!

二、 自薦信這麼入手,為考生爭取更多時間。

在每年自主招生報名過程中,詳細閱讀招生簡章可以發現,很大一部分學校自主招生報名都要求提交自薦信也叫個人陳述,甚至一部分學校要求必須是考生手寫的自薦信。

一份高水平的自薦信能為考生加分不少,提高自主招生考試報名的初審通過率,那麼家長可以為考生們做些什麼呢?

自薦信從以下六點入手:

1.考生自我介紹以及在校學習狀況介紹。

這裡家長與考生需要注意,自薦信必須本著客觀真實的原則去寫。自我介紹中在學習成績的表述上要客觀真實,真實表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心路歷程,分享學習生活中的點滴。

2.考生學科競賽、創新潛質及其他才能的展現。

家長要注意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針對那些參加競賽並獲得了省級及以上獎項的學生。若你參加了學科競賽並且獲得了省級及以上的獎項,那麼在自薦信中,這部分千萬要重點寫一下,尤其要在裡面體現出自己努力拼搏的精神、踏實刻苦的品格,及對該學科的熱愛等。

若家長髮現考生並沒有拿得出手的競賽及獎項,也不必太著急。其實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要求裡,學生髮表論文也可獲得自主招生資格。

3.考生興趣愛好展示。

家長一定提醒考生注意,在表述興趣愛好時,一定要儘量貼合報考院校的特色及報考專業特點。千萬別把日常興趣和性格描述弄得與所報專業嚴重違背,否則還不如不寫。

4.考生報考目標院校及專業的理由。

報考的理由,在自薦信裡一定要提及。而要寫好這部分內容,就非常需要家長與考生提前多瞭解報考院校的歷史背景、院校特色、培養理念、專業特色等有個詳細深入的瞭解才行。

5.對於未來的規劃。

這方面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目標誌向、興趣愛好、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是高校在人才選拔中比較重視的參數。家長要配合做好指導建議,確立考生爭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8年自主招生名額限制更嚴格,考生家長報考更該關注這5點!

三、 關注自主招生培訓課程,借力發揮最大優勢

從各高校發佈的自主招生簡章看,筆試內容基本上還是以高中基礎學科為主。中國教育中研究考試規律是十分擅長的,雖說自主招生的題目都比較靈活,但還是有規律可以總結的。面試事先模擬也是有幫助的。

有選擇的參加培訓課程會更加有把握,包括演練面試技巧,例如回答問題的語速、情緒,以及著裝,還有情景測試和壓力測試。考生家長可以諮詢校方老師,尋找機構的原則一定是知名、有培訓經驗的正規機構。其實培訓的課程是環境熟悉和心理預期準備。

四、有選擇性的多選學校,提高初審命中率

舉例:某考生在自主招生中拿到了外經貿20分的加分,經過幾個月的學習,成績具備了衝擊人民大學的實力,報考外經貿也會萬無一失,但是放棄人大又心有不甘,這個考生該如何報考學校?

精華哥建議考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過於保守。具體操作時,可以選擇兩所目標院校,一所是與考生平時實力相當的院校,另一所是略高於考生平日實力的,並且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夠著的院校。

初審階段多填報一所大學,只是多複製一套申請材料,主要工作量是家長在做,不會增加考生負擔。可以在初審之後再進行取捨。但是要特別注意2015年以來有些高校自主招生對考生報考高校的數量提出了限制,甚至有高校只限報一所。如果所報考的幾所學校都對數量有限制,總的報考數量應當以最少數量的學校為準。

不過學校的選擇上也不宜過多,最好不要超過三所。因為選擇學校多,考試也會相應的增多,會佔用正常的學習時間,花費太多的精力,最後反而會影響正常備考。

2018年自主招生名額限制更嚴格,考生家長報考更該關注這5點!

五、自主招生風向標“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

在準備自主招生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會對“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這兩個詞一頭霧水,覺得這個概念太寬泛。通俗講“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可歸納為3有:有獎項、證書;有特長;有突出成績。

自主招生簡章中提到的“學科特長”是考生在某一學科有優勢,比如成績排名在全年級的2%-5%,在某一學科方面特別突出“創新潛質”則需要證明材料有競賽獎項、論文和專利證書。參加五大學科競賽和其他高校認可的競賽,發表與學科專業相關的文章論文,申請與專業相關的專利,這些都是創新潛質的證明材料。

歡迎關注精華學校,精華哥祝願所有考生在2018年的自主招生和高考中都能超常發揮,順利進入理想大學。精華學校高考團隊也將一直陪伴各位考生走過自主招生、走過高考,走向理想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