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博研教育走出課堂,參訪中醫養生保健企業,打造產業聯動渠道

博研教育走出課堂,參訪中醫養生保健企業,打造產業聯動渠道

圖片說明(圖片由記者郭靜拍攝):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博研教育的老師、學員們一行多人,於6月15日下午,走出課堂,來到位於廣州楊箕村的廣州和匠中醫門診部進行參訪、交流、學習,通過參訪中醫養生保健企業,打造產業聯動渠道。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易萍

6月15日下午,博研教育的老師、學員一行多人,走出課堂,來到位於廣州楊箕村的廣州和匠中醫門診部進行參訪、交流、學習,通過參訪中醫養生保健企業,打造產業聯動渠道。據瞭解,此次帶隊的老師是博研教育的辦公室主任易萍。她表示,此次參訪的企業是博研教育27班的學員葉婕婷的廣州和匠中醫門診部,目的是為了促成校友之間資源互換和商務對接,同時,也為學員打造高凝聚力的企業家有機生態圈創造機會。

博研教育走出課堂,參訪中醫養生保健企業,打造產業聯動渠道

巴菲特曾經說過,“不談那些我們不懂的生意,只專注於那些我們懂的”。易萍介紹,廣州和匠中醫是一家集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科研、教學、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醫療產業集團。它以中醫藥核心專利技術系統化治療痛風、高尿酸血癥為的特色的傳統中醫醫療機構。同時,為患者營造優雅、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實行就診全程一體化、一對一診療。配有完善的專屬個人VIP候診室、安靜舒適的診療室、溫馨私密的針灸推拿室、典雅的休閒茶水區、精品中藥房,優雅的氛圍和全程導醫服務,為客戶提供最優質高效的人性化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中藥材的使用,則是通過建立嚴格的藥品質量管理體系,對中藥飲片進行遴選,對藥材質量進行把控。其次,為了保證醫館所使用的中藥材的質量及臨床效果,嚴格選用按傳統工藝炮製加工的精製中藥飲片。

博研教育走出課堂,參訪中醫養生保健企業,打造產業聯動渠道

廣州和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葉婕婷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和匠中醫的核心理念是“天地人和、匠心獨運”,其使命是為了傳承中醫經典,弘揚中醫文化。它創立之初,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提出的“治未病”的養生保健原則來進行打造的,這種“治未病”的方式包括“未病先防” 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其實,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也是《黃帝內經》養生保健的最高原則,而且還貫穿於疾病的治療之中”。 葉婕婷說,目前一般認為“治未病”應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與“瘥後防復”等三個方面,其中“未病先防”更接近養生保健的真諦。

博研教育走出課堂,參訪中醫養生保健企業,打造產業聯動渠道

另外,葉婕婷特別強調,體質辨識與不良體質調理,是“治未病”、“未病先防”的主要內容。目前,中醫大多按照“體質九分法”來分類,約有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等九種類型,其中後八種為不良體質,臨床上常以兩種或兩種以上體質互相兼容的出現。以下介紹氣虛質與血瘀質兩種不良體質的辨識與調理:

第一種:氣虛體質的辨識與調理

氣虛體質:即疲乏派,屬元氣虛衰、機能不足,以疲乏、氣短、汗多,易患感冒,以及病後康復緩慢等為主要特徵。可以通過情志、起居、飲食、鍛鍊、經絡等多種方式進行養生保健。

情志養生。氣虛者,多有精神不振。所以要省思少慮,以免損氣傷身,影響健康。

起居養生。 氣虛者,容易疲勞。因此應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防止過勞傷氣。

飲食養生。應以少量多餐並易於消化為主。可常食穀米、薯類、雞鴨、魚肉與人參、黃精、淮山藥、益智仁等具有補氣作用的藥食兩用物品或食物,藥膳如人參粳米粥、黃芪母雞湯等,以補脾益氣。少食檳榔、空心菜、生蘿蔔等耗氣的食物。

健身鍛鍊。 氣虛者,身體較弱,一般不宜運動過量,防止過汗傷氣。應選擇活動量小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六字訣的“吹字功”,或做強壯功、站樁功、保健功等氣功。

經絡養生。選取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及其穴位推拿、艾灸、貼敷。

博研教育走出課堂,參訪中醫養生保健企業,打造產業聯動渠道

第二種:血瘀體質的辨識與調理

血瘀體質。這種體質屬於面斑派,大多數屬於血行不暢或血行瘀阻,以膚色晦黯、面癍較多、口唇黯淡,易患痛證等為主要特徵。這種體質也可以通過情志、起居、飲食、鍛鍊、經絡等多種方式進行養生保健。

情志養生。要培養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營衛流通,有助血瘀體質的改善。反之,苦悶、憂鬱則可加重血瘀傾向。

起居調攝。血瘀質有血行不暢的特質,而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故在起居調攝上,起居作息要規律,保證良好睡眠,儘量不熬夜。要注意動靜結合,不可過分安逸。要注意衣著和居室環境溫暖舒適,避免寒冷刺激。

健身鍛鍊。 多做有益於心臟和血脈的活動,年輕人可做跑步、登山、游泳、球類運動,中老年人可做太極拳、八段錦等,總之,以全身各部位都能活動起來,幫助氣血運行,解除氣滯血瘀為原則。

飲食養生。可常食當歸、山楂、白芷、桃仁與油菜、洋蔥、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藥食兩用物品或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山楂粥、三七蒸雞、山楂牛肉乾、桃花白芷酒、益母草煮雞蛋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膳亦頗相宜。凡具有寒涼、油膩、澀滯作用、影響血液運行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花生、蛋黃、奶酪、烏梅、柿子等,都應忌食或少食。

經絡養生。選取足厥陰肝經及背腧穴推拿、艾灸、貼敷。也可用砭術、刮痧、拔罐、全身推拿、芳香調理、音樂調理。

延伸閱讀:“治未病”的三個涵義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們未患病之前採用預防的方法從而避免亞健康狀態與疾病的發生,適用於未病的健康人群與亞健康人群。

既病防變:是指當人們已經處於疾病狀態時,要早期診斷,及早治療,防止疾病轉變殃及其他未病臟腑或危及生命。

瘥後防復:是指作為疾病的“愈後”階段,此時人體正氣尚虛,邪氣留戀機體,機體處於不穩定狀態,功能還沒有全恢復。但此狀態與正常健康狀態尚有差別,與原先疾病狀態更有不同,因此要加強生活調攝,鞏固治療,防止疾病復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