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音樂與詩詞跨界融合《經典詠流傳》為音樂綜藝樹立全新標杆

央視在農曆新年之際推出一檔中國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旨在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還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寶儀、著名音樂人庾澄慶共同組成鑑賞團,共同為觀眾解讀經典背後的文化內涵。

詩言志,歌詠言。“和詩以歌”的詩樂傳統在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中國古代的著名詩篇《詩經》《離騷》就是吟唱出來的。央視此舉不過是搭載音樂這輛更易於被觀眾接受的“快車”,以跨界融合的方式來推動中華秀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發展,卻意外的為處於過渡時期的音樂綜藝樹立了新標杆。

音樂與詩詞跨界融合《經典詠流傳》為音樂綜藝樹立全新標杆

音樂類節目以收視率高,傳播力、觀賞性強,受眾覆蓋廣泛等特點成為各大衛視的“心頭好”,也漸漸衍生出音樂競技、懸疑推理、偶像養成、音樂文化等多種類型的音樂節目。這些音樂節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圍繞音樂本身進行表現形式和互動方式的改造。同時,隨著近幾年節目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音樂綜藝也失去原有的熱度。央視這檔節目《經典詠流傳》將音樂性與文化性合二為一的表現形式為當前音樂綜藝面臨的困境提供了兩點借鑑意義。

節目形式上,向外尋求跨界融合。《經典詠流傳》音樂與詩歌的結合雖不足以被看作是央視的創舉,而是一種“古為今用”的手法,因為在中國古代詩歌本來就是吟唱出來的。

但是,把音樂與詩歌完美融合,製作出一檔全新的節目來達到對經典作品吟唱與傳承的目標,央視取得了成功,這為音樂綜藝傳遞出一個信號:尋求向外發展方向。如今的音樂綜藝過於關注音樂本身,在歌曲荒、人才荒的困境下何不尋找一種跨界融合的方式,走出困境取得雙贏?音樂與舞蹈、體育是否也能擦除火花?

節目內容上,向內尋找文化魅力。《經典詠流傳》之所以能夠在開年之初引爆朋友圈,獲得豆瓣9.0評分,究其根本不過是觀眾對於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信。《經典詠流傳》中傳唱的《明日歌》《臨江仙》《墨梅》《三字經》《將進酒》等經典詩詞無一不是多數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當這些傳統詩詞以流行音樂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時候,必將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同時也會對這些經典作品產生不同的理解,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音樂與詩詞跨界融合《經典詠流傳》為音樂綜藝樹立全新標杆

反觀如今的音樂綜藝,以引進國外版權或模仿節目形式居多,原創綜藝屈指可數。中華文化有諸多魅力之處等待發掘和傳播,《經典詠流傳》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的挖掘就是一個成功的值得學習的典範。

當然,一檔節目的成功絕不僅僅只有這兩點因素。在整檔節目中,觀眾能從鑑賞嘉賓康震口中聽到專業性的解讀,瞭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和意義;還能夠欣賞到老藝術家的高水平演繹,88歲的巫漪麗與北京師範大學雪花合唱團完成了北京新加坡實時連線演繹經典作品《梁祝》,那種內心的震撼足以讓觀眾熱淚盈眶;高人氣明星作為經典傳唱人更是吸引一大波粉絲助陣,王俊凱、王力宏、鳳凰傳奇、毛不易、龔琳娜、楊洪基、騰格爾、成龍等超豪華經典傳唱人的陣容,恐怕只有央視有這樣的號召力。

音樂與詩詞跨界融合《經典詠流傳》為音樂綜藝樹立全新標杆

以流行音樂唱詩詞,《經典詠流傳》在保持節目的欣賞性的同時,也發揮著文化傳播作用,更為未來音樂綜藝提供了發展方向,套用網友的一句評價:”央視爸爸一出手,你爸爸始終是你爸爸。”標杆已有,能不能超越標杆,就看接下來的音樂綜藝怎麼“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