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戰國時代的魏國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在戰國時代,魏國是第一個進行改革、成功崛起的國家,魏文侯對內舉賢任能、對外聯合韓魏,使魏國的實力在諸侯中首屈一指,但是當魏文侯死後,他的子孫摒棄了他的政策,使人才不斷外流,魏國的實力逐日下降,直到滅亡。下面讓我們看看那些從魏國流失的人才吧!

吳起

戰國時代的魏國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吳起的畫像

吳起是衛國人,善用兵,起初在魯國為將。有一次齊國攻打魯國,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人想用其為大將然疑其懷有二心,吳起於是果斷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取得了魯國的信任,隨後指揮魯軍成功擊退齊軍。吳起後來遭到魯國人的猜忌,被迫出走魏國,受到了魏文侯的信任,魏文侯任命吳起鎮守河西。在吳起的治理下,魏軍對秦軍屢戰屢勝,最終攻佔了河西之地。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即位,任命公叔痤為丞相,公叔痤嫉妒吳起的聲望,便設計排擠吳起,吳起懼怕得罪,於是南投楚國,為楚悼王效力。吳起在楚國進行變法,提升了楚國的實力,卻也得罪了楚國的貴族,楚悼王死後,吳起也遭到了殺害,他的改革隨之中途而廢。

孫臏

戰國時代的魏國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孫臏的影視劇形象

孫臏是齊國人,與龐涓是同學,都善於用兵。龐涓出山較早,他到魏國為將,為魏惠王效力,但他嫉妒孫臏的才華比自己要高,便邀請孫臏到魏國。孫臏一到魏國,龐涓便陷害孫臏,砍斷了孫臏的兩足,欲使其終生殘廢。

後來齊國的使者訪問魏國,孫臏暗中拜見齊國的使者,齊國的使者認為孫臏是個人才,便想法帶走了孫臏。孫臏到了齊國後,受到齊威王的重用,接連在桂陵、馬陵兩次戰役中擊敗龐涓,削弱了魏國的實力,使齊國成了新的強國。

商鞅

戰國時代的魏國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商鞅的影視劇形象

商鞅本命衛鞅或公孫鞅,是衛國人,善於刑名之學。衛鞅起初在魏國丞相公叔痤門下效力,公叔痤明知其有才華,卻不向魏惠王推薦,公叔痤臨死時才向魏惠王推薦衛鞅之才,並說如果不用衛鞅,便一定要殺了衛鞅。魏惠王聽完後,只是以為公叔痤年老糊塗,沒有把公叔痤的遺言當成事兒。

公叔痤死後,衛鞅聽說秦孝公正在求賢,便投奔秦國為秦孝公效力。衛鞅在秦國進行了著名的變法,使秦國的實力迅速提升,秦孝公後來派遣衛鞅進攻魏國,攻佔了河西之地,把商邑封給了衛鞅,後人從此稱之為商鞅。

范雎

戰國時代的魏國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范雎的影視劇形象

范雎是土生土長的魏國人,他起初在中大夫須賈手下效力。范雎有一次出使齊國,他的才華受到了齊襄王的器重,便留下范雎數月不遣,並賜予了重禮,然范雎沒有接受。須賈聽說了這件事後,勃然不怒,以為范雎是向齊王暗中說了魏國的秘密,因此受到了厚待。范雎回國後,須賈向丞相魏齊誣陷范雎私通齊國,魏齊輕信之,下令將范雎打了個半死,並把范雎放在廁所中,讓賓客尿在范雎的身上,以辱之。

范雎後來說服看守的人放走自己,在鄭安平的幫助下逃到了秦國,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范雎為秦昭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以削弱山東六國,使秦國的國力更加強盛。

范雎是那種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的人,他成為了秦國的丞相後,提拔鄭安平為將軍,逼迫魏齊狼狽流亡,輾轉多年,自刎而死,報了大仇。

張儀、樂毅

戰國時代的魏國到底流失了多少可用之才?

張儀的影視劇形象

以上兩位都是土生土長的魏國人,張儀後來在秦國為丞相,為秦惠王效力,採用連橫之術對付山東六國,聞名天下。

樂毅的祖先是樂羊,是為魏文侯滅亡了中山國的大將,樂毅後來在燕國為大將,為燕昭王效力,率領諸侯聯軍進攻齊國,攻佔了齊國七十座城池,使齊國差點滅亡。

自魏武侯以來,魏國就在不斷流失人才,這些人才後來無不功績顯著,名留青史:吳起使楚國強大,孫臏使齊國強大,商鞅、張儀、范雎使秦國強大,樂毅使燕國強大,如果魏國國君能夠重用他們,真不知戰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