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各地都有什么传说?

深圳市公仆文化传媒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每年五月五日,老百姓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等习俗。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大致有: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续齐谐记》),楚国人为纪念诗人,老百姓防止诗人被鱼食,就给鱼喂粽子。后来形成风俗。这也是主流说法。每逢此日人们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还有记载认为,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五月初五曹娥曾在江上翩翩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悼念伍子胥就在五月初五。

一说认为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当时东汉的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号哭,呼唤父亲,十七天后,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抱出父尸。所以,五月五就是纪念孝女曹娥的节日了。

总之,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是普遍人们认为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且,是一个祥和、美丽、生动的节日。

在美丽的初夏,人们吃着清香的粽子,起劲地划着龙舟,家家插上艾草,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中国味道。


老照片


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春节中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历史源然和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大夫,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历史名人。传说楚国大夫,大诗人屈原面临楚国灭亡的亡国之痛。于农历五月初五悲愤地抱着大石跳入泪罗江。于是当地百姓闻听屈原大夫投江自杀,于是马上划着小船捞救屈原,一直到洞庭湖都不见屈原尸体,于是江岸边百姓纷纷用竹筒装米倒入江中,有的还把鸭蛋放入江中,让鱼虾吃这些东西,防止鱼虾伤害屈原尸体。后来屈原尸体被打捞起来,给他建了墓。

后来,楚国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的屈原大夫,吃棕子,吃盐蛋,赛龙舟等各种纪念活动于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慢慢演变成全中国汉人的节日,一起纪念屈原这位爱国大臣。后来像朝鲜,韩国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

由于农历五月初五是初夏很炎热,人们便喝雄黄酒,挂艾叶,用来驱蚊,蛇。防止细感染等。

后来,我国汉族人民把农历五月初五叫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走亲串友,吃棕子,吃盐蛋,在水上赛龙舟比赛活动。端午节成了纪念爱国大夫,伟大诗人活动。偭怀华夏民族高尚情怀的节日。屈原之名由端午节流芳百世,向中国人传播爱国主义情怀。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华夏大地传播。


蔡哥谈


端午节马上到了,粽子准备好了吗?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570635324016773851,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2371746706409901382, "vid": "v020049a0000bchs1f581shglr10t7i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