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

众所周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您是否知道,高血压与肾脏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长期高血压可导致慢性肾脏病,而慢性肾脏病也可引起高血压。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1. 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指由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等多种肾实质疾病引起的高血压,这也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血压升高通常是由于上述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大量丢失,钠和水的排泄减少造成的。另外,肾脏疾病时某些内分泌激素的代谢紊乱也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又进一步加重肾脏病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此时需治疗肾脏原发病,同时积极控制血压。

2.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肾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比如大动脉炎、肾动脉粥样硬化等均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肾脏的血液供应不足,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早期解除肾动脉狭窄,则血压可以恢复正常。而到了晚期即使解除血管狭窄,血压也很难再降至正常,因此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相比,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也有其特殊性。首先,必须选择那些既能有效降压又能保护肾脏的药物。其次,在某些情况下,如肾动脉狭窄或肾功能下降时,一些降压药不能使用或需要减小剂量使用。最后,肾性高血压往往更难以控制,可能需要加大剂量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并且对于降压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