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10部國產片票房總和難破億,“端午檔”為何年年難產?

截止至發稿前,今年端午檔前兩天票房累計達到55115.8萬。其中,好萊塢大片《侏羅紀世界2》兩天票房累計45096.16萬,以一己之力扛起八成以上票房;而剩餘的10部國產片、3部重映片票房總和勉強過億,佔總票房的不到兩成。更有甚者,以喜劇片《瘋狂這一年》為例,上映3天累計票房才達到0.4萬。

10部國產片票房總和難破億,“端午檔”為何年年難產?

如今,在我國“檔期”已經滲透到了全年12個月裡,只要說得上來由頭、叫得出名字的日子,幾乎都能被電影發行方炒成“熱門檔期”。據時光網統計,我國內地已有256天被劃在“檔期”之內,包括清明檔、六一檔、元宵檔、端午檔等等。但大多數都是空有“檔期”之名,並不存在較為突出的“檔期紅利”。

觀察今年端午檔單日票房,均在27000萬左右,與日常週末票房並沒有什麼明顯差距。這樣的現狀不禁讓人思考,諸如此類的“小檔期”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端午檔:好萊塢大片之“蜜糖”,國產片之“毒藥”?

要知道,今年並不是國產片第一次在端午檔集體“熄火”了。其實,在我國類似於“端午檔”這樣的小檔期,一直以來的票房表現都可以“冷冷清清”來形容。在2012年和2013年時期,內地端午檔票房還一直徘徊在一到兩億之間;到了2014年,好萊塢大片開始接管端午檔,整個市場才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0部國產片票房總和難破億,“端午檔”為何年年難產?

(圖自貓眼研究院)

一方面,假期三天的票房產值逐年攀升;另一方面,“一超多弱”的局面也逐漸成為慣例。

其中,2014年的“端午檔”較為特殊,時間上恰恰與“六一檔”重合,儘管為了迎合兒童市場,上映了大量動畫電影,包括《魔幻仙蹤》、《辛巴達歷險記2》、《太空熊貓總動員》等,但該檔期的票房冠軍卻是好萊塢大片《X戰警:逆轉未來》,也是由於該片的提振,整個端午檔票房高達4.24億,較2013年上漲了75%。

到了2015年“端午檔”,是國產大片反超的一年。這一年好萊塢大片《分歧者2:絕地反擊》開畫,該片北美上映後攬收1.29億美金,但在內地卻因認知度較低並未取得突出的成績。而與之同期上映的國產片的《殺破狼2》,則因為吳京主演此前在《戰狼》中精彩表現的帶動,無論認知度還是票房都位列同期影片第一。

10部國產片票房總和難破億,“端午檔”為何年年難產?

2016年,按照好萊塢大片規格打造的中美合拍片《魔獸》,將“端午檔”的票房潛力推向巔峰。數據顯示,2016年“端午檔”在電影《魔獸》的帶動下總票房飆升至8.44億,佔年度票房比例的1.86%。雖然2017年“端午檔”票房有所回落,但整體票房走勢穩健,票房佔比基本在1.4%左右,票房第一的影片依然是好萊塢大片《加勒比海盜5》。

也是在這一年,一部好萊塢大片遙遙領先,多部國產片持續落後的局面才真正引起行業重視,近11部國產影片的集體熄火,與今年“端午檔”的情況如出一格。難道“端午檔”真的成了好萊塢大片的“蜜糖”,國產片的“毒藥”?

10部國產片票房難破億,誰讓“端午檔”集體熄火?

究其原因,還需從“端午檔”這類僅有三天的“小檔期”本身來看。首先,這類檔期並不受“國產大片”的待見,一些成本較高、製作規格較高的國產片,寧願選擇在“大檔期”扎堆“對打”,也不願意屈身於“小檔期”。例如,今年暑期檔就堪稱史上“最擁擠”暑期檔,無論是新導演的處女作、大導演的大製作,還是大IP電影都選擇在這一檔期集中上映。

10部國產片票房總和難破億,“端午檔”為何年年難產?

(圖自時光網)

一方面,是“小檔期”時間短、容量小,不利於走“長線”發行的影片厚積薄發、積累票房;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影片是想趁大片“扎堆”將影市大盤燒熱之際,從中分羹。最著名的例子就要數韓寒導演的《乘風破浪》,趁2017年春節檔喜劇、古裝、大製作電影密集上映時,臨時入局,化身一道解膩的“清粥小菜”拿下10億票房。

當然,除此之外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近幾年的“端午檔”,首先在時機上國產電影就不佔據優勢。總是一些好萊塢大製作與國內小成本電影“較量肌肉”,敗下陣來也是情理之中,此前上海影聯合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就曾分析,“今年端午檔前一天是美國大片《侏羅紀世界2》上映,可以說兩週以內,國產電影票房都是向下走的。”

而今年的“端午檔”還同時碰上高考、出遊和世界盃的分流。尤其後者,因為視頻網站的造勢,現在幾乎是全民討論世界盃,對一些以男性觀眾為主要受眾群的影片而言,實際上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既然類似“端午檔”這樣的“小檔期”並不能帶來明顯的票房紅利,那麼它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小檔期”其實是中小體量類型片發力的好時機

要知道,端午檔過後剛好迎來“大片扎堆”的暑期檔,後者作為國內三大檔期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今年競爭尤其激烈,7月中旬到8月下旬之間,集結了張藝謀、姜文、徐克三位華語電影頂級導演同期爭霸,極容易形成大片強勢壟斷的局面。但在這之前的6月,卻恰恰是中小體量電影發力的好時機。

10部國產片票房總和難破億,“端午檔”為何年年難產?

上文中提到,今年端午檔上映了10部國產片,包括小瀋陽自導自演的喜劇片《猛蟲過江》,吳鎮宇、張智霖主演的懸疑片《洩密者》,“影后”黃璐主演的懸疑片《血十三》,由金起範主演的喜劇片《泡菜愛上小龍蝦》,喜劇片《瘋狂這一年》、《家》、《瘋狂的麻將》,動畫片《吃貨世界》、《第七個小矮人》和懸疑片《時間監獄》。

不難發現,這些影片集中在喜劇、懸疑等類型,對於這類中小體量的影片而言,倘若選擇暑期檔與大片正面“硬剛”並不是明智之舉,強弩上畫,極有可能遭遇排片困境,淪為炮灰。因此,“端午檔”就更像是中小體量影片的“避風港”,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競爭消耗。

且今年的端午檔正處於暑期檔預熱階段,前後銜接的雙檔期,本質上是有利於票房持續走高的,趁不少片方還未重點佈局,上映一些質量過硬的小成本影片,是具備大有可為的潛力的。其實不只“端午檔”,像“五一檔”、“元宵檔”、“情人節檔”等等,都是中小成本類型片的“福地。

此前,《烈日灼心》、《催眠大師》、《嫌疑人X的獻身》等,都是在小檔期中贏得大票房的經典案例。因此,票房好不好不排除檔期因素,但更多的還是取決於影片本身。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