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乳腺疾病病友應該如何補充維生素D?

我應該補充維生素D嗎?

近年來,維生素D在病友界是一個很紅的話題,要了解是否應該補充前,我們要先討論的是,為什麼我「想要」補充?

網絡上有人說維生素D能抗癌,是真的嗎?

這十幾年來,各種疾病與衛生素D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當然不乏與乳癌相關的研究。綜合數篇研究(將在後面文章中討論)結果顯示:體內維生素D濃度高的人,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體內維生素D濃度相對較高的乳癌病人,預後較好。可惜的是,沒有任何一個研究結果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以「治療」乳癌。看到這樣的結果,很多人肯定都在心中嘆了一口氣吧?

維生素D在體內的重要性

維生素D過量與缺乏

在營養學的定義中,維生素屬於「必需營養素」之一,維生素D屬於當中的脂溶性維生素,若攝取不足或過量都有可能導致疾病的產生。

缺乏:骨質疏鬆症丶骨軟化症丶佝僂症、自體免疫疾病。

過量:高鈣血癥、腸胃道不適(嘔吐、腹瀉)

維生素D的功能

談到維生素D,通常會聯想到骨質保健這個區塊,足量的維生素D在體內能幫助鈣、磷(骨頭的原料)吸收,促進骨質代謝及新生,濃度足夠時也能避免骨質的過度破壞。

除了骨質保健及上述缺乏或過量的相關症狀外,近期也有許多文獻討論提及維生素D與免疫丶糖尿病丶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間的關係。(以下研究為進行中,皆須更進一歩完整證實及分析。)

免疫功能:部分免疫細胞結合上維生素D後功能會増強、提升殺菌效果,也有研究發現,活化態的維生素D能改善自體免疫疾病的過免疫反應。

糖尿病:曾有研究分析發現,比起未罹病的人,糖尿病病人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足的比例較高。另有研究表示,維生素D的補充,可以減少體內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為糖尿病前期的表現)。

心血管疾病:在心肌細胞、血管平滑肌及內皮細胞表面存在有維生素D接受器,此時的維生素D可以被視為一種荷爾蒙的角色,可以幫助心血管細胞維持正常作用。有研究就發現,當體內維生素D含量低時會刺激血壓加壓系統,提升血壓。同時也有研究發現體內維生素D含量較低的人,罹患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了42-64%。

癌症:除了上述的研究外,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在體內可能透過減緩發炎反應、抑制血管新生、抑制癌細胞侵襲轉移及抑制細胞凋亡等功能來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效果。也有大型研究統計發現,體內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乳癌病人在治療時有較好的預後結果。另有一說提到,維生素D可以幫助維持我們細胞染色體,避免基因突變及老化。

維生素D的來源

植物性來源(維生素D2):菇類、黑木耳。

動物性來源(維生素D3):鮭魚、秋刀魚、牛奶、雞蛋、豬肝。

曬太陽後UVB刺激皮膚自行合成維生素D3 (這也是為什麼維生素D又稱作「陽光維他命」):因此,不少人認為應該多曬太陽以幫助骨骼健康,在此也要提醒大家,近幾年臭氧層的破壞,過量的紫外線曝曬可能會增加眼睛及皮膚的傷害,建議在10-15點間還是需要適度防曬並避免久曬(每天人體合成的維生素D量也是有上限的),因此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曬30分鐘的太陽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維生素D的吸收及代謝

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植物中的維生素D2及自行合成或來自動物的維生素D3都會在小腸中與油脂和膽鹽結合後形成微脂粒,小腸細胞吸收後送進乳糜淋巴管,最後進到全身循環利用。無論何種來源或形式的維生素D都需要經過肝臟及腎臟的活化,才真正俱有生理作用。這也有可能是為什麼年長者或是慢性肝病、腎病病人容易有維生素D缺乏相關問題的原因了。

最後,我到底該不該補充?!

目前醫學上並沒有特別建議乳癌患者必須補充維生素D,大家若真的有這樣的擔心,或許可以先到醫療院所做檢測(此為自費項目),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低於25-30 nmol/L (一般建議維持在40-75 nmol/L ),可以進行適度的補充(補充劑形式的選擇目前沒有特定說法),建議補充劑量在800-1600IU(IU,國際單位)間。

要提醒大家的是,維生素D長期過量攝取 (20000IU)時,會因為不會自動排出體外而造成中毒!建議大家使用前可以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比較安全。

有了最新的知識及正確的建議後,大家一起快樂迎向陽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