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对方不给,应该怎么劝自己孩子呢?

马虎李



我想从两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是孩子是否知道这是“别人的”东西,其次是应该怎么劝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慢慢的知道了哪些东西是我的,哪些东西不是我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权”的概念。而物权概念的建立需要父母的帮助。小朋友一般都会经历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甚至世界也是围绕着自己转的。


父母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做自己,但另一方面也要设置边界,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父母可以经常用“你的”、“弟弟的”、“妈妈的”、“爸爸的”这些词来提示孩子,并且让孩子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需要先询问,经过对方同意才能拿来玩。

如果对方不给,怎么劝自己的孩子呢?


能听出来这个问题下面有一种焦虑,担心孩子会受不了被拒绝。有时候我们希望给孩子撑起一片天,让孩子不受到任何的伤害,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孩子总会有不在父母身旁的时候,比如去幼儿园,他们需要学习如何自己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学习机会很多时候是父母创造的,比如站在旁边观察,看看孩子自己会怎么解决。


这需要父母相信,这个小人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也会在你慢慢放手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孩子知道,爸妈会一直在,安慰支持你。


超级育儿师兰海


你好,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记得我家孩子有次去公园玩,看到了一个哥哥的挖掘机,他非常想要,对方不给。他就哭。我当时立刻蹲下来,抱着他说,“妈妈知道你非常想要哥哥的挖掘机,对不对?”孩子一边哭一边点头。然后,我接着说,“那你和妈妈说说你为什么想要?”孩子哭着说因为他很喜欢,特别想要。

然后,我又说,“喜欢一件东西不代表一定要拥有他,更何况这是别人的东西,哥哥不愿意给你玩,你就只能尊重哥哥的决定,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他人的决定,只有你尊重了他人,将来别人也会尊重你。”孩子依旧一直哭闹,但是没有一开始那么强烈

于是,我又带着孩子主动去和那个小哥哥说话,问小哥哥愿不愿意给。小哥哥还是不肯。这时,我就对孩子说,“你看,小哥哥是真的不想给你玩,但不代表什么,只是他很珍惜他的玩具,不如我们就尊重小哥哥的决定吧。”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然后我就对小哥哥说“我知道你不想给弟弟玩,但也谢谢你让弟弟看到了他喜欢的挖掘机,下次见面希望你愿意给弟弟玩具哦”这样,小哥哥也没那么抗拒了,我家孩子也不哭了,还主动和小哥哥说再见。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分几个步骤来处理:

肯定孩子的欲望,并鼓励他说出来

我就是第一时间肯定了孩子的欲望,让他知道,我是明白他很想要。并引导他说出他为什么想要。很多妈妈其实通常会立刻制止孩子,说这是别人的,你不能抢。这个时候很容易和孩子站在对立面,所以很多妈妈说了一大堆道理,但是孩子依旧不听,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和孩子保持一个立场,肯定他的欲望他的情绪,这个他才愿意和你进行下一步沟通,表达出他的欲望。

用共情的方式来和孩子讲道理

和孩子讲道理,一定要用共情的方式。比如,告诉孩子,这个东西你确实很喜欢 ,但是喜欢不代表就要拥有。告诉孩子尊重别人的决定也很重要。你尊重别人,这样别人也尊重你。这样表达 ,比单纯说“别人的东西你不能抢,再抢我就骂人了”要好得多。

道理分析完后,要主动帮孩子善后

道理讲完后,我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带着孩子去和小哥哥再次确认一次,能不能给他玩。小哥哥不愿意,我也对小哥哥表示了感谢。这个过程孩子看在眼里 ,可以让他知道,当被人拒绝了一次,还是可以用很尊重的方式去询问别人,如果别人还拒绝 ,那我们就尊重他的决定,并表示感谢。这样,孩子的心里也会释怀,而不会被别人拒绝后就闷闷不乐。

这就是我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我是宝藏妈妈,陪你分享我的育儿宝藏,做有温度的育儿说,喜欢请点赞点关注哦~


宝藏妈妈


我每次出门都会提醒孩子拿玩具,到了外面,如果他想要别的小孩的玩具,我会叫孩子试着拿自己的玩具去和对方换,孩子现在两岁说话不利索,但和他说多了,他现在看到别的小孩的玩具,想玩的时候,会自己走到小孩的跟前,把手里的玩具递过去说“换”,一般情况下,别的小孩子都会愿意,这个时候,我会教孩子说谢谢。


如果别的小孩不同意,我会和孩子说“宝宝,那是哥哥(姐姐)的玩具,他们还想玩,等他们不想玩了的时候他们再和你换好不好,我们现在先去玩跷跷板好吗?”给孩子解释为什么别的小孩不愿意和他换,让他不要难过,然后提议别的孩子喜欢玩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款玩具,他在家里玩着的时候,可以试着拿走,孩子肯定会着急,这时候就可以引导他说是不是很难过,孩子点头,就可以继续和他说如果你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想要别人的玩具,别的小孩也会难过的,教导孩子换位思考。


再不行真的就得直接抱走,不能惯,惯了几次,次次他都会想要。


心妤心语


孩子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对方不给,应该怎么劝自己的孩子呢?下面我以我自身的亲身经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转移注意力

我家有两个男孩,大宝四岁,小宝一岁半了。每次不管大宝玩什么东西,小宝看到了,觉得都很好玩,他都想去得到。可是4岁的大宝,他会这样认为,这个东西是我先看到的,是我先玩的,就应该是我玩。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够强行的让大宝把玩具给小宝玩,如果强行要求一定要给小宝玩,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出一个霸道的小宝,也会让大宝觉得我们偏爱小宝,这样大宝就会妒忌、讨厌小宝。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合适的方法是转移小宝的注意力。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小孩抱走,再找另外的玩具给他玩。每次我都找其他玩具给小宝玩,他每次都很乐意接受,所以我认为这方法是对的。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一岁半以下的孩子。


讲道理

最近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每次小宝在玩玩具时,如果大宝觉得他喜欢的话,他就会去抢,每次都把小宝抢哭了。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跟大宝讲道理:你经常跟我说,老师说过了,不能抢玩具。

可是我每每这样说的时候,大宝总是这样回应我:“可是我很想玩”。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经常拿他自己说的话来提醒他:“这个玩具是弟弟先看到的,是弟弟先玩的,那就应该是弟弟玩,如果你去抢,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每次我跟大宝说道理的时候,虽然他都有些不情不愿,心里也不开心,但是他也不会再去抢弟弟的玩具。如果发现大宝去抢玩具而不去制止的话,很容易造成大宝霸道的性格。所以在孩子抢玩具时,我们不能够让孩子轻易的得逞,而是要跟他们讲道理。当然了,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两岁以上的孩童。


让孩子自己去“商量”

大宝年纪大一点,相对来说也比较懂事一点。每次他想玩弟弟手上的玩具时,我就会引导他,让他自己去跟弟弟商量,但是不能抢。(当然了,这里说的商量,更确切地说是引诱)比如说弟弟正在玩一样玩具,哥哥想要去玩,哥哥可以跟弟弟商量,跟弟弟一起玩。

因为弟弟年纪比较小,他自己也想玩,在这种情况下,弟弟一般是不退让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哥哥可以拿其他的玩具跟弟弟交换,或者是零食。当然了,如果用了这几种方法,弟弟还是不肯让步,那哥哥就只能玩其他的了。

这几种方法虽然我都是用在了自家孩子身上,但是它也适用于自家孩子跟别人家孩子发生争执的问题上。

如果孩子看到别人家的玩具想要玩,但是对方又不肯给,这个时候我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他一些玩具或者零食。如果孩子执意的想要,那么我会带着孩子去跟对方孩子商量,我们可以交换玩具,或者是用零食交换。

如果对方孩子还是执意的不肯,那么我也只能跟自家孩子讲道理,别人的东西如果别人不肯跟你分享,我们不能够抢。你如果想要,妈妈有能力,会尽量的满足。


青子说


1岁半以前的孩子,可以转移注意力,因为年纪太小,讲道理没用。你可以马上把孩子抱开,或者用其它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

1岁半以后,有物权意识了,就需要好好引导。

首先,孩子想要别人的玩具,你可以引导她去询问别人。我记得我小孩2岁左右,有次我带她去公园玩,她看见小姐姐挖沙,就特别想玩,我们又没有带工具。然后我就会跟她说:“你可以去问姐姐,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那个姐姐无比警觉,我女儿要靠近她时,姐姐就对她妈妈说,“我要一个人玩!”当然,我女儿被拒绝了,她很不开心得跑过来跟我说:“姐姐不跟我玩”,我到处一看,然后说:“姐姐可能心情不好,哇,你看那边有个大哥哥,他的挖机真有趣,要不我们去问问他吧。”然后我女儿立刻充满希望,跑过去问哥哥,哥哥同意了!

然后,如果被拒绝,可以引导他找到解决方案,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1⃣️可以让孩子主动提出交换玩具,用自己的玩具或者零食去得到对方的东西。2⃣️换一个人去尝试,就像我之前的例子,或许孩子只想从其他小朋友那得到东西的感觉,也就是占有欲。

最后,如果想办法都得不到对方的东西,那么就好好安慰下孩子,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1. 要理解孩子的情绪,比如抱着宝宝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那个玩具看起来真的很好玩的样子”。
  2. 要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强制拿。比如说“可是那是哥哥的东西,宝贝你也有自己的玩具是不是?那别人也不能随便拿走的。”
  3. 用其它快乐的事情来缓解他们的情绪压力。比如父母建议玩个小游戏,比如给他一颗糖。让他明白被拒绝也是能接受的,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总之,如果重复说教是没有意义的,孩子处于直观思维阶级,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


Summer麻麻说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好 我是一个妈妈也是一个幼儿教师,我儿子快3岁了,救你说的这个问题在先前也经常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是亲身体验了不少啊。我是这么处理的呢?

当他想要别人玩具时,我首先会建议孩子换玩具,鼓励他拿自己的玩具去和小朋友换,小孩子嘛别人的玩具都是好的,都喜欢玩别人玩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说的对方不换,有的小朋友保护欲非常强,他不玩别人的也不让别人玩他的,这个时候孩子没有解决的方法孩子肯定要起纠葛,那么身为宝妈的我会转移宝贝的注意力,带动孩子创造出新的他感兴趣的玩具或者游戏,这样孩子就把要玩别人的玩具这个事情忽略了。事后在告诉孩子,别人的玩具别人是有权利不让你玩的,也有权利不跟你换,想玩要自己动脑经想办法经得别人的同意后你才可以玩,别人不同意你不可以耍赖,因为你的办法还是不够好,可以再想办法。但是我们自己呢要学会分享,好东西要一起玩《吃》,这样才能交更多的朋友,让自己更快乐。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头条号!


瑭宝日记


这个事情很简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同年龄时期的成长规律,就会很好解决了。



我女儿晴晴三岁左右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她的东西不许别人碰,包括穿衣服、吃饭等,都要自己做,我让家人完全顺着她的意思。她想干什么,就让她干什么。给她买的食品,她正在吃,别人逗她说:“给我吃一口。”她以前会给,现在她总说:“不!不要!这是我的。”我告诉别人不要再这样逗我的孩子,我也及时告诉孩子,你有权利拒绝别人,同时让她知道,别人也有权利拒绝她的要求。



记得有一次,我带晴晴去朋友家玩儿,朋友的女儿小羽有个洋娃娃特别好看。晴晴跟小羽要洋娃娃,想要玩儿一会儿,小羽不给她玩儿。朋友就说:“宝宝乖,把娃娃给姐姐玩一会儿吧。”小羽生气地说:“不嘛,就不嘛!这是我的。”朋友很生气,把洋娃娃一把拽过来,送给晴晴。小羽“哇”地一声哭起来,她跑过来,一把手夺过洋娃娃。朋友举手要打孩子,被我拦住了。

我说:“这本来就是小羽的玩具,她有权利不给别人玩儿的,晴晴想要玩儿,让她自己解决去。”晴晴看妹妹不给自己玩儿,她就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对妹妹说:“我有个玩具,我们一起玩儿好吗?”小羽还是抱着洋娃娃,不撒手。 过了一会儿,我女儿又笑着说:“妹妹,我有好吃的,我们一起吃吧。”她俩边吃边玩儿。又过了一会儿,我女儿说:“妹妹你抱娃娃累不累啊?我帮你抱一会儿好吗?”小羽看了看,就把娃娃递给了晴晴,一下午,她俩玩得都特别开心。



孩子的一生中,有三个关键期,分别是三岁左右,九岁左右和十三岁左右。 孩子在三岁左右,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期”;在心理学上我们也称之为“自信心建立期”;也是孩子的“物权期”是因为孩子有了“我”的意识,想当然的就以为所有东西都是“我的”。 这个时期孩子的内心充满好奇和占有欲。他在家里会表现出“霸道”的一面,他的东西不许别人碰,别人的东西他看见了,也想占为己有。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清“你”、“你的”和“我”、“我的”的概念。属于孩子的物品,让他拥有“主权”;属于他人的物品,明确告诉他,宝宝不能占为己。 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不是她想要别人的东西,别人就可以随便给的。 在家里,家长就要逐渐培养“物权”意识。我们不能“侵占”他们的东西,也告诉他们不要“侵占”别人的东西。

在带宝宝出门前,一定要记得带两样物品:宝宝最喜欢的玩具、食品。并嘱咐孩子,如果出去玩儿,看到别人带玩具和食品,不能跟人家要。如果宝宝真的是特别喜欢,可以回家跟妈妈说,我们一起考虑买不买。 出门后,遇到其他孩子,看到自己的宝宝对别人的玩具感兴趣,就要提醒他自己的玩具也很好。如果他看到别人吃什么,也想吃,就给他买来吃。如果不能买到,就让他自己跟小朋友去交换。

很多孩子都觉得别人的东西好,在那个时刻,总是非要不可。这时,家长可以建议他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交换。如果对方不交换,告诉孩子没关系,我们还有其他更好玩的东西,马上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吃自己的食品,或者询问他还想玩什么,带他离开这个环境。

如果说孩子比较固执,只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特别不听话,家长也不要动手打孩子。家长时刻保持淡定、温和的语气,蹲下身子,伸手抚摸孩子的小手,动作都要轻柔,尽量用商量的口气,和他保持平视进行交流。温和地说:“我知道宝宝很喜欢那个东西,这东西不是我们的,如果你要玩,妈妈帮宝宝想想办法。” 最好不要当着众人面指责孩子,或者生拉硬拽强制拉走。宝宝要是又哭又闹,家长可以默默地陪伴着,等待他情绪稳定,再跟他沟通。

在这里强调一点:千万不可动手打孩子。尤其孩子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要冷静解决。打孩子的害处有两点,一是会让孩子觉得暴力可以解决一切;二是他会觉得自己不配得感。这样的结果都会让孩子幼小心灵受到伤害。 在孩子的一生中,三岁左右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是孩子建立自信心,完成“自我”的时期。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自我意识。如果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尽量去满足,但是不要注意有个度,合理要求可以满足,不合理要求要断然拒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



家里的玩具要定期跟孩子清理,让孩子知道自己都有什么,在出去玩之前,跟孩子提前说好,如果出去看到别人有玩具,有吃的,你看到了不能跟人家要。如果你觉得很喜欢,我们的确没有,可以跟妈妈说,我们再商量买不买。记得每次出门前,都要跟孩子把话说明白,制定好规则。这样,孩子心里有数,家长也不会遇事手忙脚乱。 孩子这个时期,做什么“出格”的事情都是情有可原的。关键在于我们家长要了解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孩子的生长规律,在孩子每个生长阶段,都能积极面对,给予正确的指导。

欢迎大家留言哦。


有书君于千原


关于孩子要不到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劝的问题,有几个方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是让孩子拿自己手上的好东西与别人分享、交换,趁机给孩子讲讲分享的观点,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问题。

二是转移孩子注意力,亲子游戏、讲笑话等等都有效果,对于不是太执拗的孩子,一句“看!飞碟”,孩子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引开了。我和女儿经常玩这种游戏,她会立刻回应我“爸爸,你背后有个恐龙!”。

三是让执拗的孩子离开当时的场景。对于执拗的孩子,要把他迅速抱离当时的场景,或者用其他借口把孩子逗开。比如“妈妈做了好吃的,我们快回去”“爷爷回来了,给你带了好东西”。注意,不要把话说得太明确,不然回去之后,孩子没有见到想要的东西,你又得想其他办法了。

当然,这些是现场的处理办法,下来之后怎么劝孩子,尤其是怎么改变孩子的观点,不让他执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不要急于讲道理、给建议。孩子有特殊的生理特征,负责挂你孩子理性思考、控制冲动的前额叶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当孩子要不到别人东西的时候,心情比较糟糕,前额叶完全无法发挥作用,这时候讲道理也白讲。要慢慢引导他心情平复之后,再说建议。

第二,最好不要立即惩罚孩子。孩子可没有我们大人这般的理性,立即惩罚孩子的结果是,孩子不会觉得这件事上面自己有什么错误,反而会对父母有负面情绪,觉得父母不爱我、不公正,从而产生恐惧、愤怒、孤独的情绪。孩子被这些情绪填满之后,父母也错失了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时机。

第三,以“我...”的语气开头,劝说孩子。比如“我有心爱的玩具的时候,也不会把它随便交给别的小朋友”,这样容易得到孩子的理解,培养他换位思考的意识。

第四,明确告诉孩子以后该怎么做。孩子知道自己要不到别人的东西,反而发脾气的做法是不对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进一步引导该怎么做,孩子就容易从错误中学习和改正,而不至于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只是在抱怨、无助的情绪里打转。你可以告诉孩子,只有好朋友之间的东西才能互相分享,所以你要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做朋友;你拿走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别的小朋友就没有玩具了,所以你要与他交换玩具,等等。

以上是我遇到这类情况的处理办法,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奶爸闲谈育儿


让孩子学会智取。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小男宝,大概三岁左右。他很想要旁边小姐姐手里的玩具,小姐姐不给。他回头找妈妈要了一个自己带来的玩具,跑到小姐姐跟前,嫩嫩地说:“姐姐,我有这个,跟你换那个玩,好不好?”小姐姐看了看,觉得这个交易不错,就爽快的把玩具换给了这个小男宝玩。

这么小,情商就这么高,懂得运用物物交换,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真要为这个小男宝点个大大的赞。

用别的物品替代或转移他的兴趣点

小孩子对别人的东西往往是一时兴起,在那个点,那个时刻,非要不可,过后未必真的那么感兴趣。这时,父母可以给他拿些孩子平时比较喜欢的东西代替。也可以带孩子去做他更感兴趣的事儿,转移一下兴趣点。多给他几样东西,多想些可玩的事儿,让孩子多些选择。

做这些时,父母语气和动作都要轻柔,尽量用商量的口气,蹲下来,和他视线平齐的进行交流。不要大着嗓门吼孩子,把他生拉硬拽地弄走。孩子这时本来就处于情绪亢奋状态,再这么一弄,非得嚎啕大哭不可,事与愿违。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家里也没有,价格还在可承受范围内,偶尔满足下孩子也未尝不可。


萌妈爱学习


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个不算是熟悉的朋友领着孩子到家里来玩,看好我家宝贝的玩具,走的时候死活要拿走,以呼天抢地、歇斯底里的气势来哭闹撒泼,最终在我们的无奈、在他父母的默许下,孩子心满意足地拿走了玩具。不知他父母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样的感触?换位思考,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教育是不是出现了小偏差?

给孩子定下适当的规矩

俗话说“无规矩,不方圆”,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以告诉孩子一些规矩规则。孩子在幼儿时并没有是非对错的准则,这些都是通过父母在细节点滴中的灌输和润泽。针对上面问题,比如:如何有礼貌的到别人家做客?别人的东西可不可以随意要?要不要尊重小朋友?如何做个人见人爱的小宝宝?

尽量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需求

现在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都不算太差,特别是对待孩子,更是倾力而为。对孩子提出的合理的物质需求,能满足就尽量满足孩子,这样孩子再见到别人的东西,不稀罕,自然就会少了很多占有欲。当然,并不是无条件纵容孩子的物质攀比欲望,这里的度需要家长自己拿捏了。

多方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意识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和物权意识就会觉醒,好好利用这一敏感期,做好早期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就事论事,抑或者通过陪孩子看相关的小动画、故事,或者干脆自己给孩子编故事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你的”、“我的”、“他的”意识。

不想遇事时做尴尬爸妈,最好提前做功课,把孩子的一切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头条号“嘉妈育儿经”愿和你一起分享育儿中的所思所悟,欢迎探讨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