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现在养生保健品那么多,医院还是人满为患?

硒地石台靖哥



答案抢先看:因为人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方式,而不是保健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增长,近几年已经呈现井喷状态。想要证明我的话并不难,你只要去医院看一看就知道了。这些年医院越建越大、越建越高,可依然是人满为患。不得不为医生朋友们捏一把汗!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医患关系紧张、人员紧缺……悠着点吧,小心…………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健康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WHO分析了指出了影响我们寿命的5大因素:遗传15%,社会环境10%,医疗条件8%,自然条件7%。加起来40%,这些条件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基本上已成定局,后天很难改变。那么还有60%是什么呢?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而这是我们自己完全可以掌握的,所以,健康的金钥匙主要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其实就是良好的心态,均衡的营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


至于保健品,我认为应该在临床营养医师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

这是因为我国85%以上大众缺乏营养素养。对保健食品的适用范围比较模糊。常常是跟风盲目补充。浪费金钱不说,如果长期大量服用某些人体所不需要的、或者存在过量风险的保健品,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也是“营养师”这个职业存在的必要性。

相信我们大家都听说过关于保健品的负面新闻吧?比如前几年有新闻说某直销品牌“吃死人”。其实我想说,产品本身并没有错,也不存在能“吃死人”的保健品,否则就是毒药,也不会被批准生产出来(你当我们国家的食药监局是傻子吗?)

还不是人的问题?明明是普通的维生素,却被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神药”。更可惜的是我们老百姓却相信了。难怪现在医生的口头禅是:不要吃保健品。

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是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目的的。个人觉得可以每天补充一点(优先选择复合型补充剂)。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代谢、预防膳食不均衡引起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和慢性疾病。


大家学到了吗?为了健康,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天摄入均衡的营养、适量运动并且保证充足的睡眠哦!


“食话师说”团队成员/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黄文丹


食话师说


前天去医院做检查,看到一个县级三甲医院像集市一样,这是中国医院的一个缩影。而美国医院会这样吗?NO!

中国大医院人山人海,同重治疗轻预防有关,也同分级治疗没有实施有关,得了病无论大小严重与否,都喜欢向大医院、好医院跑。

说到保健食品同医院的人满为患之间的关系,虽然不能说重视保健食品,就能解决医院人满为患,但保健食品重视与否同看病人数,特别是慢性疾病人数增加有不可否定的关系。

如果否定这个关系,不论你是什么专家,是医学专家,还是营养专家或是什么养生专家,那你就不明白人得病,其实是细胞生病的道理,细胞生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受各种因素影响,长期缺少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糖尿病,其本质是肝和胰腺细胞出了问题,你不用营养物质而用药是有的放矢吗?用药最多是控制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的衰退老化,药也不可能完全控制,这是产生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源,因为肝脏细胞和胰岛细胞长期缺少营养物质状况没有任何改变,而你改变的只是血糖指标,即治标不治本。

而高品质的保健食品,里面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修复受损病变的细胞,对于疾病的康复或控制会起到药起不到的作用。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但药物也不能代替保健食品,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其功能也不相同,不能相提并论。药能治病也能致病,而保健食品使用得当,但能滋养细胞、修复细胞、更新细胞,细胞健康了,人自然就健康了,还需要老往医院跑吗?这也是许多医生反对保健食品的理由,无论你是缺乏营养知识还是出于私心杂念,许多通过食用保健食品的病人的好转就是最好的证明。

综上所述,不能夸大保健食品的作用,但绝对不可以贬低保健食品对于中老年人或慢性疾病的作用,重视保健食品不能马上解决医院人满为患问题,但一个国家的各级医疗单位,如果不重视保健食品预防疾病的作用,那医院只会越造越多,病床也会越来越多。

假如你是一位医生,至今不明白细胞与营养之间的关系?那就赶快报名参加卫健委举办的“营养与疾病预防”的培训班。


红豆140904351


这个问题挺暴露智商的。

目前国内养生保健品泛滥,虚假宣传很猖獗,甚至对身体有害的“保健品”也在大卖,在某种程度上,医院人满为患反而有“养生保健品”的功劳呢。

曾接到120调度出救护车,老人在家昏迷呼吸困难,现场测血糖测不出,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控制不良引发的严重急症。看到其客厅桌子上摆着某蜂胶产品,其家人说,老人最近笃信蜂胶治疗糖尿病,把医院开的降糖药物都停掉了,指望蜂胶能治病呢。结果命悬一线。

医院人满为患,更多的是大医院人满,而小医院实际是门可罗雀。

大医院人多,从另一个角度看不一定是坏事。

首先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医保覆盖,能出来看病了。

以前很多患者根本走不出来,也去不了大型医院看病。

其次随着医疗卫生进步,人们的寿命增加了,很多慢性病人群数量巨大,需要定期就诊,也显得人满为患。

当然,患者自身参与健康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健康管理,延缓疾病进展疾病,减少去医院的频次。

最后提醒,不要指望养生保健品治病,那会害命的。


急诊夜鹰



保健品这种东西,倒也是中国特色之一了。

因为保健品三个字不仅忽悠了大家的血汗钱,而且坑害了很多人的性命健康。

保健品不仅不是药品,也不仅起不到任何预防疾病的作用,有一些成分不明或不祥的保健品反而有伤害身体健康的可能。

因为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中大多数含有各种中药成分,含有各种重金属成分。

有人说中医是文化遗产是瑰宝。

但是,这些人却不知道:你遇见的人是不是正牌有良心的中医呢?您所使用的保健品配方正确正规吗?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那些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之中,有很多人都是因为用了这些来路不明的秘方或一些保健品。

可惜的是,这种保健品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入那些老年人的内心。

因为老年人太多没有分辨能力,大多经不起忽悠。

可惜的是,这种保健品在电视上广播上平面媒体中大行其道。

因为这些媒体在面对金钱利益之时,毫无礼义廉耻、毫无抵抗能力。

我曾经有一个病人,常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

他宁愿没次出资成千上万购买各种保健品,也舍不得花几十块钱买盒药。

甚至,某一次在急诊室里大骂自己的儿子不孝,就是因为儿子反对购买保健品。

最终,这位老人因为脑出血去世了。

所以,保健品治不了任何病,反而会加重病情或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果,你还沉迷其中,我劝你早日回头是岸。


最后一支多巴胺


先说说保健品。

保健品的宣传经常打“擦边球“,说缓解某某病算是守规矩,说着说着,都变成了“治疗““根除““远离““告别“某某疾病。

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保健品和药品并不相同,一个是“健字号“,一个是“国药准字“。明明吃的保健品,却希望它能治病,那不是明摆着自己掩耳盗铃吗?

但比较讽刺的是,这样的老人比比皆是,而且没有数量减少的趋势。迎合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对死亡的恐惧,对医院和药品的抗拒,各种基于生物、免疫、食物提取概念的保健品,雨后春笋般涌出,新品不断。

一般意义上来讲,保健品服用不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明显的害处,也不会带来什么危险性。所以商家和厂家可以大肆宣传,售卖,“吃不好也吃不坏“。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体质、或者有过敏体质的人、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该不该吃保健品?应该听听医生的建议,并不是保健品该一棒子打死,因为正规的品牌、厂家确实存在,但是它适不适合你,并不是销售人员说了算,而是医生的建议最靠谱。

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大医院,很多人对小医院视若无物,爱往大医院扎堆儿治疗小病,这是没有必要的。

但这种现象,也反映出现在国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很多人能通过体检筛查疾病,再去大医院就诊,这种现象也多了起来。在这种层面上来看,一定历史时期内,它也是一种好的现象。

可以期待的乐观未来是——人们健康意识提高,科学就医意识也提高,各种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是厚此薄彼,让基层医院失去价值。


辽沈名医


这个问题想表达的意思是,养生保健品这些东西是可以让人不生病或少生病的,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生病?


这个提问其实是在潜意识中把养生保健品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而事实上,保健品这种东西只是对某些特殊人群有些作用,大多数情况下,保健品根本没什么作用,寄希望于通过使用保健品来起到防病的作用,那只是空中楼阁。更可笑的是,有的人一边做着损害身体健康的事,一边吃着花钱买的保健品。


医院人满为患,生病的人多,最根本的原因是环境污染、细胞和病毒感染、食品安全问题、吸烟、酗酒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久坐、少运动、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总之,各种外因和内因的综合作用。想要少生病,就要去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要去摧损免疫力的事,不要过劳。


饮食均衡多样化、合理搭配,没有不良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劳逸结合,不过劳,保持良好心态……这些才是最好的“养生保健品”,否则就是舍本求末。各种各样的保健品都被无节制的广告夸大,甚至成了某些人包治百病的神药,这真是笑话,保健品不是药!滥吃保健品,有害无益!有的人不死心,那些维生素类保健品吃了没好处?我前面说过,对某些特殊人群,可能会有些好处,但要在靠谱的医生或营养医师(不是那些滥竽充数的“营养师”)的指导下视情况选用,不要听信卖保健品的人忽悠,多数人根本不需要,全面均衡的饮食就能获取所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


肿瘤专科医生


这个问题,我也是醉了。

看来,提问者的潜台词就是,养生保健品可以让人少生病不生病,可以不上医院,可以减少医院的患者,多吃保健品,医院就不会人满为患了。

养生保健品真的有这么大的功效吗?

大家应该没有忘记,前两个月发生的某药酒事件吗?这款药酒的宣传就是所谓的保健品,可以包医百病,喝了比吃神仙药都管用,药酒事件遭到全国医务人员的普遍质疑。

我们不说大的方面,说一件小事,头条大V李青大夫前两天发了一条微头条:一82岁老人,慢性肾衰竭双下肢水肿住院。老人2年前被人拉去参加健康指导班,没过几天便花6.5万元一次性购买2年的保健品,女儿对他无可奈何,现在水肿严重害怕了才让女儿送来医院。

看来,那些所谓的养生保健品并不像本问答提问者说的那样,可以让人少生病不生病。

再说一件小事。

央视《消费主张》栏目经常会接到一些观众的投诉,说他们的父母对保健品情有独钟,家中各式各样的保健品堆积如山。更可怕的是,一些身体有病患的老年人,轻信保健品营销人员的说法,把药都停了。真相其实是,这些保健品销售公司先是与老人打感情牌,让一些营销人员装扮成所谓的“中央保健医生”给老人们洗脑,讲解一些蹩脚的健康知识,免费给老人体检,然后体检结果造假,进而对老人诱导甚至恐吓,然后就顺理成章的把这些保健品推销给了老人。至于吃了保健品的效果嘛,呵呵,只有天知道。

我们当然不能说,所有的养生保健品都没有效果、都是假冒伪劣、都是骗子生财的工具,但,如今的社会,骗子太多了,想发横财的人太多了,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人太多了,而骗子们正是利用了老年人出于对健康的需求,以及老年人保健知识匮乏的特点,大肆鼓吹他们编造的“伪医学”,为所销售的保健品提供所谓的医学理论,向老年人推销一些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并且故意夸大这些保健品包治百病的功效,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夸大事实的宣传,将“保健功能”说成是“治疗功能”,将根本没有的功能说成天花乱坠的神奇功能,将普通的食品说成是包治百病的“神药”,故意夸大这些保健品包治百病的功效等等,诱使老年人消费。

我们再来看一则重磅消息,《人民日报》最近发表文章:“目前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这,无疑给目前总多的所谓养生保健品判了死刑,起码是死缓。

对《人民日报》的观点本文不评论,但现在的保健品是“带血”的营销这一点确实不假,就像假冒伪劣的中药败坏了中医的名声一样,即使有真正有效果的过得硬的保健品,也被这些假冒伪劣的所谓养生保健品给害了。

既然我看不清你,那我就远离你。作为本人,对这些“神药”当然是敬而远之,我也绝对不会让我的父母接触这些所谓的养生保健品。

还有一点,就算你找到了真正的所谓“神奇”的保健品,也千万不要当药吃,特别是那些不吃药把保健品当药吃的病人,如果有经销人员告诉你,他的保健品可以包医百病,那,无异于谋财害命;如果你相信了,那,你就是傻子。


你有过被“养生保健品”骗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您认同本文的观点,记得点个赞哦。

推广医学科普,剖析医患关系,讲述医患故事,请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麻醉超人钢铁侠。


麻醉超人钢铁侠


为什么现在养生保健品那么多,医院还是人满为患?

医院人满为患,一是生病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二是优质的医疗资源不够用!

和什么保健品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反而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整体吃保健品,而不是崇尚自然作息和运动,反而更容易出血健康问题,比如:国内国外有很多假保健品,有吃了中毒的,有吃了导致肝肾损害的。。。


一个人想要有一个比较好的身体,首先要保证的是有合理的营养摄入,简单来说,就是要吃得好!而不是多吃保健品!


想长寿,并且还想过着有质量的生活,建议:

  • 1.积极的体育锻炼:有证据表明,长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锻炼可改善人的身体情况,健康运动建议长期坚持。

  • 2.定期疫苗接种:应常规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破伤风、白喉、百日咳、带状疱疹、流感和肺炎球菌感染。


健康几何


首先健康问题我们大概讲三类,衰老退化的功能减退问题导致的,急性的外伤或者感染等造成的急性的问题,因为生理心理长期得不到好的保养导致的慢性病类的问题。急性问题肯定是要去医院治疗的,其他两类问题都有个发展过程,在过程中要一直动态调整对应的维护方案,才能持续保持健康状态,这里医疗需要但不能保持健康,保健品有很大的匹配的问题,还要配合其他保健措施,需要健康管理从中协调匹配。所以保健品和医疗都不能防止人生病而失去健康。


本能健康


养生保健并不等于不生病,虽说一些养生保健可能会对疾病的发生起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这是一辈子的事,它的作用不会累加,而疾病的发生也许就是在某一次放纵之后,而且现在好多人的养生保健方法就是吃吃保健品之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