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滴滴新規,乘客是高興了,司機卻不敢接單了,究竟為何呢

導語:隨著滴滴的負面新聞的影響,滴滴對於順風車的相關業務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如今順風車的業務又重新開啟,新的規定也極大的保障了乘客的人身安全,這對乘客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順風車現在並不好打,司機師傅表示自己都不想再跑了,即便跑也不敢隨意接單了,這又是為什麼?

滴滴新規,乘客是高興了,司機卻不敢接單了,究竟為何呢

新規定對司機不利。新規定下,滴滴對於相關軟件也做出了調整,最主要的是對於乘客的信息做了處理。司機不再能得到乘客的相關信息,這本是為了保護乘客,避免有的司機產生不良企圖。但是信息對於司機師傅來說一樣重要,沒有了相關信息,司機師傅也無法判斷對方是怎樣一個人。如果這個用戶的風評不好,那麼這趟生意的體驗也就很差。

滴滴新規,乘客是高興了,司機卻不敢接單了,究竟為何呢

對於女司機不友好。在乘客和司機的關係中,我們總是覺得乘客是弱勢的一方,應該得到保護。但是有些情況下司機師傅也屬於弱勢的一方,比如司機師傅是女性的情況。如果在晚上的時候,女性司機也希望能夠捎帶一名女乘客,這樣來說對於她們的安全更有保障。而現在的情況下,女性司機晚上就不太敢接單了。

滴滴新規,乘客是高興了,司機卻不敢接單了,究竟為何呢

司機的實際體驗不好。很多司機師傅拉一趟順風車並不是為了賺多少錢,價錢基本都定在成本價。司機願意拉順風車的,很多時候都是為了與人方便。順風車有時也發揮了社交的功能,能夠帶一名評價高的用戶,在路上也不失為一個愉快的過程。但是現在信息的不對稱令司機們望而卻步,本來就賺錢,如果載的人再和自己產生不愉快,這不是給自己心裡添堵麼?所以很多司機就不敢接單了。

滴滴新規,乘客是高興了,司機卻不敢接單了,究竟為何呢

結語:這次的負面新聞極大地影響了順風車。比起平常的打出租,順風車本就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商業活動。司機乘客你情我願,一個與人方便,一個享受實惠。這個過程本就充滿很多非商業因素,而滴滴通過網絡平臺將其商業化。這本來是對傳統出行方式的一種改變,但是並不成熟存在隱患,而負面新聞更是將其缺點無限放大。順風車將會走向何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希望社會上不再要這樣的悲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