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脱贫故事|张瑞君:七苏木不脱贫,坚决不撤“兵”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乌兰哈页苏木七苏木行政村,属于深度贫困村,长久以来的积弱积贫,让这里成为精准扶贫重点区域。

去年7月,察右中旗公安局特警大队教导员张瑞君,受命为七苏木行政村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长。于张瑞君而言,这里并不陌生,而且非常熟悉,带着“回家”的心情来到七苏木村的张瑞君,等待他的却是一盆“冷水”和无尽的难题。

要救济款还是要扶贫思路?

“什么第一书记,我看也是个摆设,你来带了多少救济款?每户能分多少?可以办个低保不?能给我们要来救济款我们能分到钱,你就是县委书记,闹不来钱第五书记我们也不稀罕……”,驻村第一天,张瑞君在村支书的陪同下在村里走访,被村民一盆“凉水”浇透了心,却浇醒大脑里的扶贫思路。

“村民们话糙理不糙,他们问我带来多少救济款,我没有带来一分救济款,但我想,如果我能带来一些创造财富的思路,让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抵得上万千的救济款。”6月28日,在七苏木村委会,张瑞君向记者回忆起去年刚驻村发生的一幕幕,腼腆地笑着。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张瑞君的脱贫思路,正在七苏木村落地开花。

说起七苏木村,张瑞君正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2006年,他在乌兰哈页苏木派出所任户籍内勤,一干就是九年的时间,派出所所在地正在七苏木村。在当地,哪家哪户什么情况,他都清清楚楚,这为他在村里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驻村第一年,摆在张瑞君面前最直接的就是5个自然村86户143人的深度脱贫问题。

让闲置的土地和“闲置”的村民动起来

“数千亩的耕地因为过去传统的靠天吃饭吃不上,一年年的撂荒着,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不出钱,村民的铁饭碗自然就丢了。”去年春季,张瑞君开始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给谁能让它动起来生钱?成立专业的种养合作社!

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张瑞君因地制宜,与村支两委沟通,及时制定村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先后建立起来3家合作社。经过一番工作,村里流转闲置撂荒土地1300亩,全部改良为滴灌水地。根据土地质量,按照每亩每年20元到40元的价格,村民们不仅收起了租金,还能在合作社打工,年底还有分红。整个村子的村民们动了起来,张瑞君用流转土地和成立合作社的方式把死气沉沉的村子“盘活”,让土地动起来,让村民动起来。

脱贫故事|张瑞君:七苏木不脱贫,坚决不撤“兵”

张瑞君和村民在流转后的耕地上除草谈心

“土地流转后,我光在合作社干活,一天就能拿到100元钱,整个农忙季节,我们的收入确实挺可观的,撂荒的土地又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地,张书记‘有两下’。”正在合作社的小麦地里清理杂草的村民张满有打着自己的收入小算盘,对张瑞君开始信服起来。

“合作社成立运营起来,50户农户受益,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增收。后期我们计划要建设一个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加工厂和药材初加工车间,投资100万元。建成以后长期雇用村民,促使更多贫困户稳定脱贫。”张瑞君告诉记者。

同时,在张瑞君的带领下,村里引进返乡创业人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下,发展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观光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农村发展新模式。现流转土地90亩,试种经济型林果56亩,樟子松34亩,先期投入了43万元,临时雇工费用及土地流转费用3万元左右,再次带动一部分农户增收。

“后期我们要开发庙沟村和周边自然村闲置耕地和荒山荒坡、滩涂等2000亩以上,种植经济林果树木、观光采摘大棚为主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在张瑞君大脑里,正在描绘着一幅山水新农村的新画卷。

扶贫扶进人心:一碗咸菜和一顿炸糕

白天忙扶贫,晚上学扶贫。在张瑞君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每天晚上等其他空余的时间,张瑞君就开始抓紧时间“补课”。深研精准扶贫一揽子的政策;追着向老干部、老党员及有经验的群众学习基层工作经验;向其他地区的驻村第一书记取经……

“在农村工作,即使你学历再高,书本知识再多,也要加强学习,特别要向群众学习。入乡随俗,懂得人情世故,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支持。”张瑞君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一步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从里到面改变着群众等、靠、要的懒散思想,同时扎扎实实的扶贫工作,赢得了村民的真心。

张瑞君向记者回忆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暖心事儿,眼角泛起了感动的泪光。“那天大清早我们就开始信息采集汇总测算,不知不觉已经下午1点多钟了,大家就开始做饭,说是做饭,其实一群大男人也不会做,我打算给大家煮碗挂面,当我们正要吃的时候,一位贫困户来村委会复印户口,我说坐下一起吃,这位村民看着我们一人一碗挂面,说要回去给我们做一顿好吃的,被我以违反组织纪律为由拦下了。但是没过几分钟,村民端着一碗咸菜进来了。”

“看我还有推辞的态度,他朝我嚷起来‘这碗咸菜如果违反了纪律我去找领导说去,要不是你们这么辛苦,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

“我拿出十元钱给他,结果村民当场就发火了,说‘你们给我找活干,我挣了多少钱了,要不是你们,我连咸菜都没有,要是看不起我,我就拿出去倒了……’大家没有再说话,都低着头就着咸菜吃起了面。”张瑞君向记者说,这是他吃过最香的一碗咸菜。

在记者采访的当日,张瑞君正在忙着做危房改造的工作。在一户正在盖新房的村民家,66岁的老人白林枝拉着张瑞君的手说:“大妈以前不理解你们,不让他们动我的老房子,今天大妈想通了,给你们添麻烦了。”

原来,白林枝老人和老伴的住房达到了危房改造的要求,张瑞君一年时间多次来做两位老人的工作,但老人以“岁数大了不想折腾”为由拒绝危改。“一来,老人不相信政府拆了老房子能免费给他盖新房,二来老人确实对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心有不舍,开始来做工作直接被轰出去了,后来我开始给老人讲政策、讲扶贫故事,有时间就来唠家常。”

看着距离老房子几十米距离的新房子根基已经落成,老人拉着张瑞君告诉他新房子建成以后,哪个位置做炕、哪个位置要做厨房……

老人还拿出半袋子糕面给张瑞君看,“等新房子盖起来,你们都来,大妈给你们‘油哄哄’地炸一顿糕吃!”看着老人开心的样子,张瑞君被晒得黝黑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刚刚过去的6月,张瑞君被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驻村干部”,比起政府的嘉奖与肯定,他可能更喜欢村民给的一碗咸菜和一顿炸糕。

在记者采访结束时,张瑞君说:“目前村里还有50户没有脱贫,还有危房改造项目没有做完,还有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等待资金的投入……”

“七苏木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兵’,一定要让这里彻底脱贫、彻底小康!”张瑞君向七苏木的父老乡亲立下了战斗到底的“军令状”。

脱贫故事|张瑞君:七苏木不脱贫,坚决不撤“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