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考3+3是什么规定?

倾听是你


何谓3+3

这是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内容,说的是2018年新高一入学之后,不实行文理分科,而是采取3+3的模式进行高考选拔.语数英是必考内容,另外三门从原来文理综合6门(政史地和物化生)中选取3门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分数.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后面的三门课.

选择多,上课难

自由选择另外三门的结果是,选择太多了;6门中选取3门,理论可有20种选择方案;也就是说虽然你们是同桌,可能你们考的科目完全不同,或者有一门或者两门科目是相同的.这样的话,学校将面临挑战,这么多种选择方案.如何上课成了学校头痛的一件事情.一般学校选择走班制上课,也就像大学里选修课,老师开课.同学们在网上选择好上课老师和时间,虽然你们是一个班的,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同学们之间还不熟悉.因为每天都在不同的教室上课,旁边都是不同的同学.同学们固定教室上课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课都不一样.

今年是高考改革的元年,具体情况如何,得看今年9月份同学们传回的消息了.我是学霸数学,欢迎关注!


学霸数学


3+3是指的新高考改革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和浙江省率先从2014年新高一学生进行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并于2017年实施了新高考。随后各省区也相继发布了本省的确定的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2017年开始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各省区的新高考改革细节会有些不同,但是共同点是取消文理分科,实施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方案。实施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方案。所谓“两依据、一参考”,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的招生录取机制。在这里,3+3就是指的新高考改革后三个科目统一高考和三个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简称。

新高考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简称3+3模式。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而考生没有选择的科目并不是就不学了,也不是不考了。而是作为高中合格性考试来对待,考试结果以“合格”或“不合格”作为高频中毕业的依据。不再作为高考科目。

表面看起来新高考3+3新模式与传统高考考试3+X模式的考试科目变化不大,其实是统一高考的3科目变化确实不大。但是由于不分文理科,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与传统高考列入X的3个科目变化就很大了。

在传统高考的X是考生根据自己在高一结束后选择的文史类或者理工类定死了考文综(政治、历史、地理)或者理综(物理、化学、生物)。考生的考试科目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再选择。

而在新高考中的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需要考生自己从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考试科目。优点是给了考生更大的考试选择权利。例如一个打算未来学习机械工程的考生,在以前他只能考物理、化学和生物,而在新高考情况下如果他喜欢历史和地理,他完全可以选考物理、历史和地理。同样道理,一个打算学习历史学的学生,只要他喜欢,就可以选考历史、物理和化学。6选3可以允许考生有20种不同组合的选择。

但是,无论考生愿意还是不愿意,面对这么多种选择,一个新的问题就提前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怎样正确地选择考试科目?倒逼考生提前思考未来大学的学业规划,提前思考对自己最有利的选考科目。

正如提问者所预料的,高考改革后,由于给了学生6选3的选择权,而且实行多次考试,也确实给高中教学带来一些变化。原来的教学班级可能会被打乱,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和学校师资条件以及教室条件安排走班制。走班制的规定各个高中可能不同,但是高一还不会要求把选课完全确定。高一考生需要注意本校的规定。选课后的高中生可能不再固定教室上课,上课的时间和教室根据学校的课表安排决定。高中生必须逐渐适应。


晨雾


3+3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理解的3+3是:3门主科+学生个人兴趣选择3门副科,可以是物史地也可以是其他三科

学生又能够有多少选择?

理论上6选3共有20种选择,而且参差不齐

什么叫做走班课?

为了方便,把“物化生政史地,这6门课称为走班课

走班制是怎么规定的?

学科和教室是固定的,但是不同的学科老师是不固定的,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会在教室外面挂上相应的学科标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