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冬病夏治“三伏貼”,你貼對了嗎?


冬病夏治“三伏貼”,你貼對了嗎?

每年快到入伏之際,我們可以在各大醫院,藥店或者網站上看到關於“三伏貼”治療的宣傳。很多人就會誤以為三伏貼能治百病而盲目跟風,其實,三伏貼並非萬能帖,貼敷三伏貼的時間和方法有很多講究。

1、什麼是“三伏貼”

冬病夏治“三伏貼”,你貼對了嗎?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的簡稱,也是中醫防治疾病的特色方法之一,又稱作“三伏灸”。是在夏季三伏日,把特殊作用的藥貼貼在與疾病相應的穴位上,以達到祛病保健的一種治療方法。

2、三伏貼貼敷時間及其蘊含的道理

冬病夏治“三伏貼”,你貼對了嗎?

貼敷三伏貼,順應天時最為關鍵,所以首先要知道當年三伏時間。

今年頭伏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7月17日入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6日為末伏開始;中伏在頭伏、末伏之間。今年的三伏為40天。

貼敷時間在三伏階段第一天的中午效果最好,因為三伏是一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階段,而一天中陽氣最旺盛時間為中午,與自然相應,人體陽氣在此時最為充沛,腠理疏鬆,毛孔擴張,經絡中氣血旺盛,並趨於體表,通過運用三伏貼,在配方中使用一些辛溫發散、溫補陽氣等功效的藥物,調動人體陽氣,達到平衡陰陽,祛除宿疾的目的,體現了中醫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防未病的理念。

如有特殊情況,提前或延後一兩天也是可以的,超過兩天效果則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連續進行,也同樣會降低療效。並且三伏貼需要堅持連續貼三年,三年為一個療程。而有的人只堅持貼了一年,那樣也會降低療效。

冬病夏治“三伏貼”,你貼對了嗎?

適合人群

在中醫稱作陽虛的人群,即表現為患有呼吸系統病症、腸胃病、婦科疾病、骨關節疼痛、體質虛弱、機體免疫力低下等症狀的人群。三伏貼對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的治療有效率可達80%以上。

不適合人群

處於肺結核、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人群;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等人群不適合貼三伏貼。

很多人會誤以為兒童不適宜貼三伏貼,其實很多兒童也適合,只不過敷貼的藥物劑量與時間對於成年人來說要另做要求,區別對待。總之,只要符合“陽虛”這一核心診斷即可實施,具體情況還是需要醫生的辯證論治和因人制宜。

4、貼敷部位

冬病夏治“三伏貼”,你貼對了嗎?

三伏貼貼敷部位主要集中在軀幹部,一般選擇身體前面的膻中、天突以及後背的大椎、肺腧等穴。

還有一種誤區,就是將三伏貼當做緩解疼痛的膏藥來貼,就是“哪裡痛貼哪裡”,這其實是不對的。三伏貼的作用是針對“陽虛”而“補其陽”,而非局部消炎鎮痛。

5、貼敷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1)一般貼敷4-6小時即可揭下。若局部有癢、熱、微痛感覺,甚至少數病人局部可出現水泡均為正常反應。貼敷後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如有嚴重紅腫、水泡時,應及時到醫院皮膚科就診。

(2)貼敷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冷飲,囑多飲水;貼敷當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膚清潔。若出現水泡,待水泡消退後再洗澡。


【藥盾公益】官方公眾號(PSMChina)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