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滿幣網|區塊鏈項目魚龍混雜 投資者切勿捨本逐末

自從“幣圈首富”李笑來收割韭菜的錄音曝光以後,對很多人來說是有很大的衝擊。用他的話來說,賺錢一定要快,掙錢太慢會影響幸福感。區塊鏈創始人至少是個網紅,流量才是核心競爭力,傻子多了幣也就有了共識,接下來就是收割韭菜的時候了。末了,還不忘揶揄一句韭菜:但凡有著正常邏輯的人都不會進來。

雖然李笑來言論偏激,但也道出幣圈現狀。沒有人關心發的代幣是不是空氣幣,就像沒人關心李笑來是否是真的“比特幣首富”。對於有認知的炒幣者來說,他們何嘗不清楚區塊鏈項目大部分都是騙局,但依然相信自己不會是最後的接盤俠,這個投機心理不只是在幣圈存在,放在收益異高的P2P平臺同樣適用。滿幣網作為一家知名數字交易平臺本著為用戶著想,用戶優先的原則,真誠為每一位用戶做好服務。

當下網絡虛擬經濟產生的金融泡沫近乎瘋狂,無論是幣圈、還是騙子P2P平臺,都打著相同的“高收益,低風險”旗號。問題是沒有實業作為基礎的虛擬經濟本身並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財富增值,那些看似賬面上的財富增值,不過是用流量造出來的“擊鼓傳花”的遊戲。而這些相信只要看準時機投資,錢就會比西紅柿長得還快的廣大擁躉,註定會成為“擊鼓傳花”遊戲中的接棒者。

試想一下,當大家都轉向投機的時候,經濟何來支撐力?我們需要的是區塊鏈的“本”,而非虛擬幣炒作的“末”。大家都期待區塊鏈作為一種革新技術,未來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然而區塊鏈技術被幣圈包裝之後,成為一個新的傳銷騙局。上至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下到剛畢業的大學生,幣圈製造出的財富狂歡盛宴,使他們在面對幣圈時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投機資本的進入使得區塊鏈項目變得魚龍混雜,瘋狂的概念炒作日益猖獗,攫取大量財富。

雖然我國在去年9月就已經對代幣發行進行了依法整頓和取締,然而項目方通過在國外註冊、採用地下代幣發行等模式避開監管仍然是屢見不鮮。希望監管部門加大整治力度,建立完善的行業標準,使得區塊鏈技術不被他人包裝利用。對於投資者來說,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切勿盲目聽信所謂“網紅”的忽悠,任何收益率畸高,夢想一夜暴富的投資背後,都可能隱藏著竊取本金的騙局

儘管區塊鏈近來在投資人眼中是一大熱門,我們仍然應該理性地看待區塊鏈帶來的挑戰。首先,區塊鏈需要建立一套標準,以便於區塊鏈代幣之間的流通。在區塊鏈產業不斷拓展的情況下,如何簡化各區塊鏈代幣之間的交換,提高區塊鏈的互通性顯得十分重要。其次,分佈式數據庫的性能從設計結構上就要慢於市場常用的中心式數據庫,在需要高頻次交易的場景下,區塊鏈並沒有優勢。最後,需要抑制對區塊鏈概念的投機。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最火的實踐,其價格在近幾年的飛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炒客”。

超量礦機滿負荷運作消耗大量電力、屯幣惜售、在轉手交易時收取高額手續費等行為,都廣泛存在於市場中。其它區塊鏈項目也存在大量的畫餅圈錢現象。因此,滿幣網在上線項目的過程中嚴格審查項目方,要求達到一定的標準之後才能上線。

在滿幣網的投資交易中,也不乏會有區塊鏈項目發起者會收到投資者針對項目所購買的加密代幣,在項目上線之後就立即在一些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然後通過投機炒作,買進賣出以求獲得收益。以區塊鏈為底層基礎支撐的比特幣在互聯網金融系統建構上的“去中心化”特徵,使得沒有中央組織者能夠破壞系統進而像詐騙、欺詐等犯罪人那樣攜款潛逃。

因此,投資者應該擦亮眼睛,正確投資,同時金融刑事執法機制應當針對比特幣點對點網絡發行、管理、交易的特徵,避免在“去中心化”電子支付系統不受法律監管的區域耗費執法資源,另外還需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反洗錢犯罪刑事執法聯動,探索“去中心化”電子支付工具反洗錢國際合作機制。

在資金流動端對基於比特幣的洗錢犯罪行為進行有效的刑法規制,能夠切斷相關貨幣與外匯犯罪的輸血管道, 從而有效地保護貨幣與外匯市場的穩定,促使投資者在諸如滿幣網這樣的交易平臺能夠安心且穩步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