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白银市以党建新抓手促作风新常态

白银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的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层层压实责任,制定一个办法、强化四个督查、开展六项活动,推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制定一个办法抓作风。强化考核评价“党建导向”,坚持“注重过程、重在平时”的原则,制定出台《白银市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考核实施方案》,对县区、市直部门单位实行以平时记实考核为主、年终考核为辅的千分制考核评价,平时考核主要采取“负面清单扣分、表彰奖励加分”的办法,制定具体扣分和加分标准,明确记实信息报送主体责任,力争考核客观准确。年终考核主要采取领导评价、“两代表一委员”评议、机关单位互评、发展业绩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分值按照权重计入综合考核得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综合考核为“好”的单位,在年度考核中优先评为“优秀”等次,综合考核为“差”的单位,在年度考核中原则上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县区、市直部门单位排名倒数的,约谈主要负责同志,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按有关程序进行组织调整。切实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转变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强化四个督查抓作风。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强化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破三弱强造血”行动、党群创业互助活动四项工作督查,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工作台账,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工作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对5个县区302个贫困村开展全覆盖式督查,共督查出问题1117条,以村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重点对全市1716户建档立卡党员贫困户“一户一策”进行督促完善,确保党员户率先按期脱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面,对85家市直部门、12家学校、8家医院、10家国企、27家非公组织、39家社会组织进行督查,共督查出问题603条,分行业建立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破三弱、强造血”行动方面,对全市702个行政村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确定“三弱”村415个。建立“三弱”情况分析台账,实行“挂账销号”,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目前,已完成整顿提升54个,对尚未整改销号的361个“三弱”村,逐个完善整改台账,力争年底把30%的“三弱”村打造成为基层党建示范点、50%的得到全面提升、20%的得到整顿治理。开展党群创业互助活动方面,通过党费撬动、财政支持、乡村自筹等办法整合资金7500多万元,组建党群创业互助会701个。有635个村将互助资金投向406个经营主体,预计带动农户21333户、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0.06万元。

开展六项活动抓作风。“党建+作风转变”主题活动。坚持把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与党中央“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全省“放管服”营商环境建设突破年活动和“三纠三促”专项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狠抓问责问效,对补交党费慰问补贴资金未发放到位的18名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党建+脱贫攻坚”主题活动。深化“五个走遍”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台账和配套制度,推动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大力实施党群创业振兴乡村计划,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方案,确保年底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开展村级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实施岷漳两个移民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落实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一肩挑”要求,联合市委农工办做好市级选派75名第一书记调整工作,62名符合条件的原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新选派第一书记55名。“党建+生态改善”主题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全面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及“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活动,积极认领责任岗位。探索建立“红管家”服务驿站,组建旅游讲解、交通疏导等党员义工队,助推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发展。拓展“在职党员社区先锋行”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在“三城同创”中走在前做表率。“党建+基层治理”主题活动。探索村党组织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体系,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建“参事会”,打造“智囊团”,发挥基层贤能人才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加强商务楼宇、居民楼院、民间团体党组织建设,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建设白银党群服务中心,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党建+产业发展”主题活动。紧盯“三弱”村,全力落实“破三弱、强造血,加快贫困乡村产业发展”措施;挖掘培育农村党员骨干、专业大户、致富能手4586名,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效应;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754个,提升乡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党建+基地建设”主题活动。着力打造“一带三区”党建示范基地,以沿路整片规模村为依托,突出美丽乡村、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打造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的加速引领带;以沿黄灌区村为主体,重点发展传统绿色种养殖业,打造规模化现代农业党建纽带示范区;以各类工农业园区为主体,重点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和三产服务优势,打造区域带动明显的党建创新示范区;以贫困山区村为主体,重点发展小杂粮、玉米、畜牧、中药材和文冠果等特色种植养殖,打造山区党建承接示范区。(周 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