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今年48岁的大卫,上海人,从小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算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了。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但是。

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

而他老妈丁阿婆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车去透析。

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

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他出赡养费,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师后发现,就算胜诉,儿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没办法。

丁阿婆无奈撤诉。

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真是让人心酸。

养儿一场不易,把儿子培养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结果竟是这么个结果。

儿子自身当然有很大问题。但作为家长,我们更该深思这种巨婴的成因。

丁阿婆那句“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无独有偶,同样让我震惊的还有这样一位啃老的外国人。

美国纽约一对六旬夫妇把自家啃老8年的30岁儿子告上法院,要求他搬出。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尴尬的父母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尴尬而不失礼貌围笑的儿子

儿子从8年前大学毕业开始就游手好闲每天出门和朋友晃荡,在家就打游戏,一打一整天。

他也不是一直没工作过,但都是散工。去年被解雇后就啥都不敢了,在家也一点不参与家务,吃父母喝父母的更是心安理得。

终于父母忍无可忍,敢又赶不走,只好上法院,于是出现了人类啃老史上最搞笑的一幕。庭上儿子对法官大吵大闹,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看他家照片,环境不错二层洋房两个车位,好歹也是个中等中产了。很有钱不算,但肯定不穷。

儿子不愿搬出的理由是:父母是中产夫妇,有房有车,我没有生活能力,你养我有什么不对?!

1

未来,“巨婴啃老”将极大困扰中国父母。

只是大部分家长还没意识到“教孩子独立”有多重要,还在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还傻傻地说“别的不用管,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还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独立了”……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的确,不独立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

偏偏家长最喜欢包办一切。因为爱,也因为省事。

我们喜欢暗暗宽慰自己:没关系,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会了。

其实,这是个特别错误的认知。

一个从来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绝不可能在大学毕业的第一天,就忽然可以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照顾好自己了。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业业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领导同事相处良好。

就像一个从没读过书的孩子,不可能在18岁那年走进高考考场,就轻轻松松考上了理想大学。

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

2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有个年轻人答:

“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你再生。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

多可怕。啃老啃出正义感了。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而这种心态,一定事出有因。

我外甥女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红领巾脏了怪妈妈没洗,没穿校服怪妈妈没提醒,没带水杯怪妈妈忘了给他装。

你问他:“你自己会装水杯吗?”

他就特自然地说:“会,但一直都是我妈给我装的啊。

他们学校要求孩子每天听20分钟英语,听完找家长签字,证明听过了。

刚开始常有孩子不签,老师一问,都是“我听了,我妈没给我签”。

言外之意,怪我妈。

老师就明明白白说:

让家长签字,这是你的任务,你必须把本子拿给他们,看着他们签好,他们要是忙,就等会再找,两次不签就找三次。总之,这是你必须做的,做不好我就批评你,而不是你父母。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但有一天,又一个女生没签,理由又是“我妈忘了”。

老师批评了她。

不想没一会儿,女生的妈妈火急火燎给老师留言,说“糟了忘了给孩子签字,是我的错,别批评孩子。”

老师说,她找您签字了吗?

妈妈说没找,一直都是她主动给孩子签的。

老师有点气,说:

您想过吗,

如果孩子将来工作了,很多事要找领导签字,领导会说“你不用管,我每天想着签”吗?如果她有重要的合同今天必须签字,但领导在开会,她就放那不管了,最后丢了大单子,她跟领导说“没办法那天你在开会”,领导会原谅她吗?

您现在什么都包办容易,但如果孩子学不会处理问题、承担责任,她将来怎么适应社会?

的确如此。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经历,其实都是在模拟未来的场景,他独自面对、处理的事情越多,将来的适应能力自然越强。

3

有一次带外甥女去参加绘画班的公开课。旁边坐了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老师让大家填色,但是对那个小朋友来说,填色并不容易,老是画到线条外面去。

尽管孩子画得挺开心,但是一旁的妈妈却急坏了,

宝贝,听妈妈的话用红色好看。”

你看你,又画到外面去了!这个地方妈妈帮你画。”

看样子她恨不得亲自上阵,帮孩子给画了。

但这位妈妈没有想到,她不让孩子犯错的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滑铁卢大学归国硕士,回国啃老7年,父母的错?

如果孩子探索的过程一再被打断,父母无时不刻在孩子旁边指指点点,那么孩子永远无法自己掌握学习的能力。

在孩子自己决策,自己承担结果的时候,孩子的责任感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才能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让孩子独立成长正确的做法如下:

1. 孩子的事,自己能做的,不代替;

2. 孩子能做而不会做的事,耐心教他自己做;

3.孩子能做但有困难的事,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自己做;

4.孩子能力不足的事,协助孩子自己做;

5.孩子不知该不该做的事,共同协商后,孩子自己决定做或不做;(九岁以后)

7. 孩子在做中学会做,在做中形成能力;在错中认识错,在错中增长智慧。

孩子的成长永远是自己完成的,父母不能替代。

我们不求孩子多么快意人生,起码不能让他四十岁了还躲在我们的羽翼下瑟瑟发抖。

否则,到八十岁忽然意识到“我错了,不该从小样样给他包办”,可是已经不能从头来过。

那该有多难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