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项羽为什么要矫诏杀宋义呢?

风过初夏雨过天晴


项羽要杀宋义的原因:

项梁死后,高陵君推荐宋义给怀王,怀王用此抑制项羽,排挤项羽。项羽要为项梁报仇,心急,宋义挡了他的路,所以要杀他。因为项羽对乃叔不是一般的敬重爱戴。

宋义屯兵安阳四十六日,天寒地冻,士卒无粮。这是为他自己成功而不顾士兵死活。

宋义半途高升,后来居上,军心疑惑,众人不服。所以没根基,一板就倒,极不得人心

宋义有先见之明,料定项梁必败。曾进谏,而项梁不听,终于给增兵而来的章邯打败,并被杀。

楚怀王不准备反击,反而迁都盱眙。实际上,是另立中央,肃清项氏影响。

赵王在巨鹿被围于王离的长城兵团,秦二世信了章邯"楚地兵不足忧″,让章邯北上助王离平乱赵国。赵国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等一帮子,议论了几天,确立两路去伐秦。顺带出兵帮赵王陈余张耳一把。

带兵的是南路刘邦,北路宋义。而项羽,靠边了,只做了宋义大帐下的一员。这两路兵的布置,己见出楚怀王集团不想要项羽等会稽旧部了。

项羽靠边后,还是服从安排,跟着宋义引兵到了安阳。项羽作战心切,要进;宋义要渔翁得利,坐看秦——赵相攻,然后拣"便宜"。项羽强烈不满。而宋义的一套做法"置酒高卧","送子去齐″,都让苦水凄风中的楚兵困顿不满。

项羽就鼓动部下生气,第二天早上打卡报到大营时,宋义不知道项羽等已有杀心。几句话不对付,项羽便杀了宋义,夺了兵权,号令大军。然后回报楚怀王,奏报如此如此。楚朝廷一听,叹息不止,不曾想"卿子冠军″这么不中用,坏了君王大事。

这是杀宋义给朝廷看嘛。楚怀王不得已承认既成事实,让项羽快去攻打秦兵。

刘邦为什么拣轻松走南路?这让项羽念念不忘。后来,他解散迁徙义帝,恐怕就是这些问题驱使的。不然,迁徙之后又怎么再杀了他于江中,连个尸首也不留?





劉一千五


文|小河对岸

关於项羽杀宋义,从表面上来看,是两人的军事战略之争,但实际上却又没这么简单。从楚怀王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即便宋义与项羽无军事战略之争,项羽也必杀宋义。正如当初会稽郡守殷通,主动找项梁商议起兵之事,可项梁还是令项羽诛杀了殷通。

《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项)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项梁诛杀殷通,显然并非殷通阻碍起义,而是项梁不会去辅佐殷通,故要把举义之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样,项羽诛杀宋义,表面上看是两人的军事战略之争,但实际上也是项羽要夺回楚军领导权的必然选择。从楚怀王(义帝)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宋义也只不过是一颗棋子。

再据《史纪.项羽本纪》记载:..楚兵已破於定陶(项梁兵败身亡),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楚国最高官衔,相当於丞相)。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楚怀王为项梁所拥立,但显然不甘心当一位虚有其名的傀儡王。故在项梁死后,就趁机将军权收到自己手中。楚怀王在提升吕青、吕臣父子政治地位的同时(明升暗降,而将其调离军队),还提升了刘邦的军事地位(并非项氏派系)。

此后,秦将章邯围赵国於巨鹿,楚军兵分两路。一路以刘邦为将,西向攻击关中,并与众将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这看似一场公平的竞争,实则却不然。当项羽提出愿意西向攻秦时,却遭到楚怀王君臣的拒绝(以项羽残暴为名)。另一路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楚军主力北上救赵。

一则,北上救赵这一路线,对抗的是秦军主力,且又比较绕路。二则,即便北上救赵这一路楚军抢先进入了关中,那么被封为关中王(秦王)的,按理也应该是主将宋义。

楚怀王打压项羽,就在於要削弱项氏在楚军中的地位。如果再任由项羽统领楚军,那么楚怀王就会继续在项氏的阴影之下,只能是一位虚有其名的王。而宋义、刘邦在楚国(楚军)都缺乏资历与名望,对楚怀王构不成威胁。故而,楚怀王扶持宋义、刘邦以压制项羽在楚军中的地位。

楚怀王与项羽的关系,一直都很糟糕。即便项羽已经大权在握,率诸侯联军进入关中,而向楚怀王请示(意欲楚怀王封自己为王)。楚怀王仍不愿“配合”,而要坚持之前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这不单是楚怀王为了固守之前的承诺,更为主要的原因是楚怀王不甘任由项羽摆布,而要做一位实实在在的王。于是,项羽才不得不彻底架空楚怀王,尊其为“义帝”,而自行主盟封王。

项羽因无法在关中为王(坑杀秦卒,就已断绝其称王于关中的道路),而只得回楚地,又再次激化了项羽与楚怀王的矛盾。最终,项羽逼迫楚怀王迁都,而楚怀王君臣不乐意(战国后期以后,楚人的主体族群已迁至江淮之地,故楚怀王不愿意离开江淮)。于是,项羽阴令人杀掉楚怀王。

史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催)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从楚怀王与项羽的长期权力博弈来看,宋义只不过是楚怀王制衡项羽的一颗棋子。而项羽要夺回了项氏军权,就必须要诛杀宋义。即便宋义与项羽并无军事战略之争,项羽也必杀宋义,宋义也只不过是另一个殷通而已。


有知社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依据巜史记》来回答:

一、这是项羽处理事情的一惯方式,项羽从来只相信拳头和剑。

项羽从小天不怕、地不怕,他年轻时候看到始皇帝到会稽巡视,在始皇渡过浙江时,项梁项籍一同观看,项籍(羽)说:那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陈涉大泽乡起义后,二世元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也想趁乱起兵,找项梁合谋,项梁指使项羽宰了殷通。项籍见郡守部下大乱,又杀死杀伤几十近百人,其他人拜伏在地,项梁做了郡守,项籍当了裨将。杀宋义,成主将,只不过是杀会稽太守殷通的重演,剧本无新鲜感,不同的是这回上位的是项羽,不是叔叔项梁。

二、项羽这一刺杀行动,只是想取回他老项家原有的家产。

楚国的江山是项梁项羽打下的,项家叔侄德高望重、功勋卓著,项梁本可上位,后来听了谋士范缯的劝说,把已经沦为牧羊人的楚怀王孙子熊心扶成楚王,项梁号称武信君,掌握军政大权。因为开始时对秦作战一路顺风,一味轻敌,在定陶被秦将章邯干掉。章邯败楚后,渡过黄河攻打赵国,打垮赵军后,赵王赵歇、将军陈馀、国相张耳躲进巨鹿城,章邯命王离、涉间包围巨鹿。怀王从盱眙到彭城,把项羽、吕臣军队合并起来亲自指挥,后在齐使推荐下让宋义任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鲁公,范增为末将军去增援赵军。这本就让项羽怒火中烧,项梁死后,项家军的军权交到得不高、望不重的宋义手里,项羽早就心存不满。

三、项羽夺兵权很有把握。

前线司令部三人,副司令项羽、参谋长范缯穿连裆裤;下面猛将黥布、蒲将军都是项羽的死党!宋义是光杆司令。

四、宋义和项羽的打法发生了严重分歧,宋义屯兵于安阳四十六天,又为儿子宋襄去齐做国相大宴宾客,授项羽口实。

宋义很有军事才能,属稳健派。早在项梁从东阿西北出兵定陶,打败秦军,斩杀秦将李由,楚军轻敌。宋义劝谏项梁:我军胜后将领骄傲、土兵懒惰,而秦兵一天天地增强,我为您害怕。项梁后来果然失败,

宋义奉令出使齐国使者,路遇高陵君显,说:武信君(项梁)军队必败,您慢行可避免被杀,疾行就会赶上灾祸。高陵君显听其信免灾。后齐使向怀王推荐宋义。

宋义的战法是坐山观虎斗,要去拍死牛虻,不要顾及杀死牛身上的虮虱。秦败赵,师必疲,楚军击其惰归;秦不胜,楚军趁势向西灭秦。战略无大错!

项羽战法:破釜沉舟,断绝秦军粮道,一举击败秦军!

宋义为儿子去齐国任国相,大宴宾客,而天寒大雨,土卒忍饥受冻,宋义和全军矛盾激烈。尤其是他怕项羽私自出兵,下令那些凶猛如虎、狠戾如羊、贪婪如狼、强悍而不能听从差遣的人,都要把他们斩杀。矛头直指强硬派项羽。项羽恨之入骨!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项羽杀宋义是必然的选择,因为项羽尽管以武力著称于世,却也不是政治上的白痴。他知道不掌握枪杆子、没有部队就没有威慑力。且楚国的部队是其叔父项梁一手打造,决不能轻易拱手让人,因此除掉宋义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危机四伏,项氏之祸

宋义确实有能力,他预见了项梁的失败,同时又得到了楚王的赏识。楚王和他商议大事,非常欣赏就安排宋义为上将军,统领各部军队,并号称卿子将军。这一举措无疑向大家昭示,宋玉是一把手,这对项羽来讲是无法接受的。宋义是楚怀王手中的一枚棋子,是为了从项氏手中夺回兵权的一个先锋。


项羽之谋,宋义之策

宋义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而不进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我们迅速领兵渡过黄河,楚军在城外攻打,赵军在城内接应,大败秦军是必定的。”

宋义说:“不是这样的,现在秦军正在攻打赵国,如果打胜军队也是疲惫不堪,我们可以趁机消灭。如果战败,那我们统领部队去大张旗鼓向西进发,必定能够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两军相斗。披甲执戟,我宋义不如您,运筹帷幄,您不如我宋义。”

步步紧逼,势难再忍

宋义在军中颁下禁令,任何人都不得催促进兵,否则一律处斩。这时候,项羽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困境和面临的危机,于是说了一段极具煽动性的话。

因为当时天气很冷,下着大雨,士兵又冻又饿,项羽说:“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攻打秦军,在这长期停留不进军,正赶上饥荒,百姓贫困,士兵们也吃不饱,部队里也没有存粮,而宋义竟然饮酒聚会,不思进取。以秦国的强大必定会击败赵国,如果我们坐观成败,最后只能被他们所破。宋义现在不体恤士兵而谋取私利,不是国家栋梁之材。”

诛杀宋义,恢复兵权

早晨,项羽就在大帐中斩下宋义的头,并对外说:“宋义和齐国阴谋反叛,楚王密令项羽杀了他。”这个时候,让你们个个畏服,没有人敢抗拒。

大家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现在又是将军诛灭乱臣贼子!”于是就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杀宋义的儿子一直追到齐国把他杀死。楚怀王知道后也没有办法,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并让他总领楚军。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中国人历来讲究成王败寇,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失败了,所以很多中国人便想当然地以为,项羽只是武力值超群,在政治上则是个低能儿。

这大大低估了项羽的本事,司马迁在《史记》中明明白白地写到,项羽「才气过人」,注意,是「才气」,不是「力气」,一个才气过人的人,怎么可能在政治上是个低能儿呢?

限于篇幅的关系,今天不想堆砌过多的证据来证明项羽的政治能力,只说一件事,那便是,项羽为何要矫诏杀宋义?

宋义的崛起,可能是比较偶然的,从宋义子孙三代的归宿来看,宋义被杀时,应当是一个老者了。

宋义之所以能够崛起,纯粹是拜项梁所赐,准确地说,是拜项梁的失败所赐。当年,宋义看到项梁过分地骄傲,便主动提醒项梁,不可轻视对手章邯,章邯是一个打了很多场胜仗的将军,他不会因为一时的失利而龟缩起来,他必将卷土重来。

然而项梁不听,打发宋义到齐国去了,宋义在去齐国的路上见到了齐国的使者,宋义警告齐国使者,项梁即将被章邯在战场上杀死,如果你慢一点走,就赶不上这场血腥的屠杀,就不会陪项梁死在军中,齐国使者听了宋义的话,保住了性命,而后在后楚怀王熊心面前,盛赞了宋义的远见,宋义也因此进入楚怀王的视野,被任命为北上救赵的主帅,宋义的儿子宋襄也得以随父出征,宋义的孙子宋昌则跟在刘邦的身边,西进咸阳。

当宋义率军到达一个叫安阳的地方后,宋义停了下来,一听就是四十六天,也正是因为宋义的停滞不前,让项羽找到了借口,阴谋杀掉宋义,并追杀了宋义的儿子宋襄,篡夺了宋义的权力。

项羽为什么要杀宋义呢?《史记》中并没有给出准确答案。

但从《史记》中的一些细节能够推断出来,项羽之所以要杀宋义,是因为项家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项家从吴中起兵后,为了迅速壮大实力,采纳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楚国王室之后熊心为楚王,借以收揽人心,被立为怀王的熊心,知道自己只是项家的一枚棋子,为了摆脱棋子的命运,熊心也在积极谋划着,也在等待时机。

当项梁于定陶身死,熊心便等来了机会,熊心收回了楚国大部分军权,并有意识地抬高宋义、刘邦等人,对项家进行打压,这是项家与熊心的矛盾第一次被摆上台面,熊心既然努力了,就不会只有一招,而是还有后手,后手便是通过外交努力,对项家进行打压。

熊心争取了老邻居齐国。

熊心的方法应当是把逃到楚国寻求项家庇佑的田假交给齐国的真正话事人田荣,田荣为了能够争取到田假的人头,让弟弟田横让出相位,而宋义之子则到齐国出任相国。当然,这个相国肯定是名义上的尊荣而已,可即便只是名义上的,也是齐楚两国交好的明证。

齐楚两国一旦交好,齐国也必将派兵驰援巨鹿,与楚国、赵国、燕国共抗秦兵,想必宋义在安阳停下来,就是要等齐国的军队,一旦齐国发兵,宋义麾下的楚军也可以直奔巨鹿。

如果齐楚联军驰援巨鹿,成功救赵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项羽当然也看得到这点,所以项羽才会逼问宋义,为何迟迟不动,宋义不想把齐楚联军的消息告诉项羽,所以搞了个牛虻的比喻来敷衍项羽。

项羽仔细斟酌了整个事态。

如果只是楚军去救巨鹿,那么,虽然宋义是主帅,但在战场上,真正要依靠的,还得是项羽这样的猛将,如此,救下巨鹿后,项羽虽为次将,但至少拥有一半的功劳。

如果齐楚联军驰援巨鹿,项羽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项羽则由被依靠的将领沦为普通将领,随着战争的结束,怀王和宋义的威望将更进一步,而项家的威望则大打折扣,这之后,项家将面临持续的打压,最后在政治斗争中失利后,将烟消云散。

项羽看得很清楚,宋义和怀王联齐的这步棋,就是把项家往绝路上推,为了项家的未来,项羽复制了在会籍杀殷通的行动,果断砍了宋义的脑袋,追杀了宋义的儿子宋襄,并牢牢控制了楚国主力部队的军权,怀王见项羽破坏了自己的政治操作,无可奈何之际,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曾被他提拔起来的刘邦,这也是鸿门宴后,怀王依旧坚持「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原因,也是刘邦后来为怀王发丧的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田儋列传》、《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遥望燕园


本来军队就是项羽亲叔项梁建立的,去救赵却是宋义带队,打就是了反正项羽厉害着呢,但宋义却按兵不动,还吃喝玩乐,而士兵却忍饥挨饿,项羽看着即心疼又愤怒,两下子一结合,杀了宋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