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三变”改革看陇南(119)」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撰文谈“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看陇南(119)」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撰文谈“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看陇南(119)」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撰文谈“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看陇南(119)」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撰文谈“三变”改革

全省提升精准脱贫能力暨农村“三变”改革

专题研讨活动学习体会

中共宕昌县委书记 李平生

今年3月,有幸赴贵州参加了甘肃省贫困县党政负责人及分管领导提升精准脱贫能力暨农村“三变”改革专题研讨班(第一期)。本次研讨班准备充分、内容丰富、管理严格、成效明显,自己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一、通过学习观摩,感受了当地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通过专题教学、专题辅导、经验交流和现场教学,深切感受了贵州超前的工作理念、清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明显的工作成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1.思想观念解放,发展思路开阔。贵州农村“三变”改革在全国创造了经验、树立了样板,得益于他们开阔的眼界、开阔的思维和开阔的思路。“有变就变、做活存量,能变则变、做足增量,灵活多变、做大总量,变就变好、做优质量”的工作思路,推动了无物不股、无奇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的“股份制合作”,形成了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三变”改革“十二种”模式和“十二种”股权形式。

2.投融资力度大,工作推进有力。无论是富民产业培育,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贵州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搭建规范合规的投融资平台,引入融资企业和经营主体,用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用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想方设法把各方资金归集起来、把区域资源调集起来,进行统筹集约利用,为脱贫攻坚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资金支撑。

3.政企联动推进,干群合力攻坚。贵州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搭建了促进农村发展改革的载体和平台。同时,各级干部敢为人先、只争朝夕、担当作为,广大群众比学赶超、争先恐后、自力更生,聚合了强劲的脱贫攻坚合力。

4.产业体系健全,群众收入稳定。产业是“三变”改革的支撑。贵州各地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旅游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推动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同时,健全完善带贫机制,探索实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入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5.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此次考察所到之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很完善,农民住房崭新整齐,村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给人非常舒适的感受。贵州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发展富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的先决条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大胆贷款融资,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短板,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通过相互比对,认清了宕昌工作的不足和差距

与贵州相关地区的工作成效相比较,和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相衡量,我们还有许多突出短板和明显弱项,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

1.在思想观念上还有差距。首先是干部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对新时代新任务理解不深刻、把握不准确,不能有效地把中央和上级的脱贫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其次是群众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特别是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

2.在增收措施上还有差距。作为传统农业县,中药材和劳务收入是宕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但是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等影响,中药材收入一直不稳定;因无一技之长,外出务工群众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资收入有限,并且如遇大病无法外出或找不到工作,这样的农户劳务就没有收入,对整体收入影响极大。

3.在产业培育上还有差距。全县的中药材虽然有种植优势,且每年面积在40万亩左右,但产业化程度低,只是一个种植基地,县内缺乏中药材加工和仓储企业,产业效益无法进一步提升,价格也难以稳定;旅游、电子商务、草畜养殖等其他产业虽然有特点但规模较小,覆盖面不大,对群众收入的贡献率低。

4.在基础设施上还有差距。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县域经济薄弱、财政投入不足,宕昌基础设施欠账较大,虽然实施完成了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全县目前还有1278公里村组道路、90公里村内巷道、157万平方米入户道路、105万平方米贫困户庭院还需硬化,有3.5万户14.8万人的饮水安全还需巩固,有5001户C级危房需要改造维修。

5.在干部作风上还有差距。与贵州贫困地区的干部相比,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当,但我们还缺乏攻坚必胜、聚力克难的信心决心,缺乏为民谋利、勇于担当的创业气魄,缺乏说干就干、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缺乏深钻细研、统筹谋划的干事精神,有的干部还存在工作不严不实不细的问题,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总体成效。

三、通过探讨交流,明晰了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贵州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的成效。

1.抓思想、转观念,进一步坚定攻坚必胜信心。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坚持“请进来”培训和“走出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及时组织县级联乡领导、各乡镇党政正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赴贵州等地学习考察,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邀请外地的专家学者来宕昌进行专题辅导,切实提高本领、增长才干。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准确把握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攻坚必胜信念,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着力破解难中之难,攻克坚中之坚。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和思想发动工作,广泛宣传各项扶贫政策,加大产业技术培训力度,激发群众发展产业、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2.抓产业、建机制,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把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结合县内优势资源,积极推动旅游、中药材、劳务三大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高产业扶贫效益。深入推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十条路”拓展行动,在保证每户种植2亩以上规范化中药材、输出1名持证务工人员的基础上,再从养鸡、养蜂、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经济林果、蔬菜(食用菌)、草畜养殖、加工贩运商贸等8个产业中选择确定1至3项符合户情的增收项目。当前要重点抓好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北京德青源公司的沟通衔接,力争“金鸡扶贫”项目今年8月份建成投产。扎实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积极组建县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5个乡级分公司以及336个村级特色农业发展合作社,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入股分红。继续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带贫模式,采取党支部控股与群众入股分红相配套、合作社集中管理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服务相衔接的方式,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双赢目的。

3.抓硬件、补短板,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巩固提升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扎实推进181个深度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广场、村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做好非贫困村的硬件建设。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在有序开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录新职工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在村委会所在地集中安置、在城区或中心镇货币化安置、在有条件的村庄插花安置等办法,对生存条件恶劣村社的群众在县内进行搬迁安置。以人畜分离改造和完善住房功能为重点,全面启动实施C级危房改造和维修,确保一次性将群众的住房问题解决到位。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采取以奖代补和“按户补助资金、按村统筹实施”的办法,深入推进村庄整体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不断优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4.抓融资、强支撑,进一步破解资金不足难题。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的转移支付,省上下达的脱贫攻坚资金最大限度地向深度贫困乡村倾斜。逐步提高县级财政支出标准,确保县级财政将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列入脱贫攻坚专项预算、将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加快推进国有投融资平台建设,组建国有特色产业发展公司和担保公司,发展壮大旅游公司和城投公司,积极争取省上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贷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草食畜牧业、设施农业、中药材产业等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充分发挥农村互助资金协会的作用,着力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和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难题。

5.抓精准、严管理,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把精细精确精微的要求贯穿到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等全过程,持续抓实建档立卡工作。抓紧完善脱贫户“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和已脱贫户巩固提升计划,组织乡村干部、帮扶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开展“拉网式”入户核查,找准脱贫短板和弱项,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合理确定脱贫时序,围绕“十条路”拓展行动和“三变”改革制定稳定增收的具体措施,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确定补齐硬件短板的具体办法,切实做到致贫原因分析准确、帮扶措施落实到位、脱贫退出精准无误。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抓实“七个一批”脱贫举措,合理确定退出时序,做到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金,解决有限的问题、完成有限的目标。

6.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保障。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狠抓后进村班子整顿转化,严格落实村干部“绩效月考评、报酬月发放”制度,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狠抓基层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持续推进“三促三纠”和“两查两保”行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检查和村级巡察,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进一步强化压力传导,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使用、扶贫项目规范运行。

7.抓协作、聚合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主动加强与青岛市市南区的对接沟通,在用好每年1000万元帮扶资金、抓好帮扶项目建设的同时,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青岛市企业来我县投资办厂,有针对性地动员贫困群众到市南区用工企业务工就业。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配备、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工作,选优配强工作队长,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滴灌的“管道”作用。认真做好社会帮扶和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的衔接沟通,力争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寻求更大的帮助和支持,广泛动员县内外更多的机关单位、各类企业和群众团体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