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子的道德和儒家的道德有什麼不一樣?

籃球人生殿堂


道德,在中文有三種理解,分別是老子的道德、孔子的道德、莊子的道德。我們今天常說的道德,基本上都屬於孔子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什麼?以百度百科為準。如下圖。

這條解釋充滿了矛盾。一是說道德是有標準的,但卻沒有實際標準的內容。二是把道德解釋為中性,好的叫美德、壞的叫醜德。但是在實際上,道德好的就有道德,或者叫有道之士;而道德敗壞的,叫無道(比如無道昏君)、叫缺德。總之,道德究竟是啥意思,說不清、道不明。


一、老子的道德

準確的說,老子學說有道、有德,分別指的是兩個事物。道,為天之道;德,為人之德。用白話文說,道是規律的意思、德也是規律的意思。天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規律,人之德就是人性的規律。

老子的《德經》、《道經》是兩篇文章,分別闡述了執政者治國要遵守的兩個規律:人性的規律(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大自然的規律(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最簡單的白話翻譯來說,老子的道德就大自然和人性的規律。後世西方哲學家把老子的《道德經》譽為“離世界真相差一張紙”,也印證了這一點。

如何遵守“天之道”?“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在遠古,中國人就崇尚征服大自然(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堯舜禹治水等等)。在現代,毛主席曾詩曰:“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今天的各種橋樑、高鐵、高速公路,同樣是中國人征服大自然。今天的中國人依然崇尚征服大自然(基建狂魔的戲稱體現了現代中國人對大自然的征服)。80、90年代後,世界逐漸認識到環保的概念,中國人也提倡綠色發展、可持續性發展,體現的就是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國家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老子天之道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如何遵守“人之德”?就是尊重和順應人性的規律,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規章。比如趨利避害是人性的規律,獎勤罰懶就是順應人性規律的法律、制度、規章。

老子的道德揭示的是世界規律。你懂或者不懂、遵守或者不遵守,它都在這裡。多一分對老子道德的理解,就少走一分彎路,多一分成功的幾率。歷史上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的道家,指的是楊朱、莊子。老子思想本身是沒有爭議的。爭議的,是對老子思想的理解。“道家之學,實為諸家之綱領。諸家皆於明一節之用,道家則總攬其全,諸家皆其用,而道家則其體。”《先秦學術概論》早就結論了這一點。所以,道家(準確的說是老子思想,與楊朱、莊子、黃老等等無關,與道教更無關。僅此一家別無分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儒法墨等百家,是道家這個主幹上繁衍生長的枝葉、花朵。

有的枝葉長得好,比如法家。法治秦國150年,最終誕生了中央集權郡縣制的政治制度,並完成了這統一、哪統一的諸多成就,以至於漢朝及其之後的封建朝代的所有皇帝加起來也不如一個秦始皇(老子、《道德經》之偉大,由此可見一斑)。

有的枝葉長歪了,比如儒家。執掌中華文化領袖的寶座2000年,沒有創新一個政治制度,甚至沒有一個可行的管理制度,中華從漢朝開始,逐漸衰退,最終淪為蒙元、滿清、八國聯軍橫行中華火燒圓明園、倭寇企圖殖民中華。


二、孔子的道德

孔子及其儒家,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年內戰有準確的評判:“禮樂崩壞”。但是,對解決禮樂崩壞的辦法----培養道德,卻爛到了不可再爛。根本在於兩點。

一是道德是人的心理活動。無法偵測、無法衡量。從2000年前到今天,人們依然無法準確衡量一個人的道德。二是儒家本身就缺少智慧,卻一直奢望指點江山。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舉孝廉,到貞節牌坊、沉豬籠,儒家的每一個動作都以失敗而告終。每一個舉措,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幼稚可笑。西方哲學家評價孔子思想是“人間智慧”恰如其分。人間智慧,就是普通智慧、平庸智慧,就是人群中比比皆是。翻看儒家“經典”《論語》,再看看現代社會的心靈雞湯,兩者簡直是一模一樣。三是孔子原本就是個官迷,其種種思想完全是圍繞著他自己怎麼能“學而優則仕”。跟思想、學派有蠻大的差距。孔子這個聖人,是後世儒生硬生生吹捧出來的。"茫茫如喪家之犬"才是孔子的真實寫照。比如孟子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本身是揭示了國家的真相。但是,孟子說這句話的原意,僅僅是要說服齊王推行仁政、自己在齊國當大官。是要挾齊王的一句說辭。客觀上,是孟子中了六合彩,而且自己也不知道。後世儒家吹捧這句話,實際上非常的搞笑。儒家曾踐行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嘛?完全沒有。從孔孟、到董仲舒、朱熹等等,一生都是圍著皇帝、官府轉,從來不曾關心過“民”。

儒家的道德有價值嘛?歷史早就給過結論。“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人心似海,豈善惡二字所能包容”、”蓋棺(才能)定論“等等,都是對儒家道德理論的否定。

事實上,儒家的道德,早已成為偽君子向上攀爬的扶手。現代社會的道德婊、道德綁架、偽君子等等,都凸顯了民眾對儒家道德的厭惡和反對。


三、莊子的道德

對孔子、儒家道德的厭惡、反感、反對,可謂由來已久。莊子的《莊子·胠篋》就係統了論證了儒家道德對社會的危害,並最終喊出了”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名言。話不多書,引用莊子原文,最簡單、最直接。領略莊子的智慧和思辨風采,是一個美妙的享受。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餘里。闔四竟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曲者,曷嘗不法聖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十二世有齊國。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蹠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不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而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滄桑短笛


老子之道德屬於大道德,寡道德。

儒家之道德屬於小道德,眾生德。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為大道德,大道所得。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此為眾生德,眾生獲得。

老子的道德,著眼於大處,立足於人間之上,不在於一國一地一城一人,而在於天道之得,何種途徑大道永存,何種理念大道常在,以此作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德,便老子的道德。

儒家的道德,根基在世間,立足點在普通民眾,關注一國一地一城一村一人的為人處世,行的是人政,走的人仁政,講一個修身、尊賢、事親、治人、治天下,由此衍生出的各種基於人的道德,便是儒家的道德。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由此導致了愛恨情仇紛爭亂,為了解決這樣紛爭,老子的道德是從根本上著手,即“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把天下人當做“芻狗”,直接斷絕大眾的社會性,迴歸最自然的獸性,這樣的道德,不會出現人口膨脹,不會出現環境汙染,不會出現物種滅絕。而儒家的道德,則是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人人都是被利益勾起心中惡唸的脫韁野馬,儒家道德則是這種給這批野馬套上枷鎖,在規矩之內,驅逐利益,閃展騰挪。

至於更深了說,老子的道德和儒家的道德有什麼不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至於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則更是不同。對於我來說,兩者的道德並存,對於自己的要求,我以儒家道德護身,忠信為甲冑,禮儀為幹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而在面對這個糟糕的世界時,我則大多采取老子的道德,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應作如是觀


老子家的道德,是建立在理解自我與萬物,自我與宇宙之間完全一體的關係之上的,由內而外,所以自然而然,孔子家的道德,是建立在維繫人類社會和諧的目的之上,以周禮為基礎,由於只是知道道德的必要性,並不充分理解道德本質,所以偏向於形式主義。

老子家的道德不需要外在規矩規則制度來輔助約束,只遵循萬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做不得假,他的道德是針對實現自我需要而確立的,所以你有德沒德,並不是用社會標準的好壞善惡來判斷,而是自我與萬物關係的和諧來判斷。

相反,孔子家的道德基於人本位,注重社會關係本身,就像你不理解微積分,量子物理,但必須要承認它是完全正確的“真理”,所以需要規則規矩制度來輔助,從這裡開始,註定了孔子認知理解的道德,必然要依賴法家的法,而不是自然之道,法家律法的滯後性產生大量漏洞,所以孔子家的道德出現“大偽”是必然。人的意識層次根本就沒有到全心全意去為他人服務,甚至理解不了自我與非我的關係,卻四處宣揚自己是比聖人還偉大的存在,在我眼裡是可憐和無恥並存的,自欺欺人成了習慣,人也就沒有道德下限了。不倫不類,無法自處,只能拼演技了,所以當代社會,今天的偉光正形象,明天熒幕上落馬就低端下了,不但低端下,而且低端下一個比一個刷新你的道德觀,這些人不懂孔門道德嗎?不懂法家律法嗎?不不不,他們只是不懂“自我”,不懂“自然”,不懂“因果”在“因果”面前抱著僥倖心理罷了。

說誇張一點,老子的道德適用天地萬物,宇宙乃至世間每一個“自我”,孔子的道德,只在人類社會中有維繫人類社會穩定和諧的作用,老子的道德無法自欺,更別說欺騙別人,因為本來就是“自我”需要,你怎麼可能去欺騙自己呢?孔子的道德,已經成了主流社會的表演場所,人們習慣性把自我認知的“好”當做道德巔峰,習慣性把自我認知中“不好”當做道德低谷,人們習慣性批判非我,而忽視了有形宇宙中最最重要的角色“自我”。所以產生一大群道德學者,道德專家,社會學家,他們都能告訴別人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但卻沒辦法告訴自己何謂好壞,那些批評家們更是厲害了我的哥,指責別人頭頭是道,但自己的道德水平,讓人簡直不忍直視。

知因果,曉無常,那敢妄為,那需要妄為?道者不論德,因為有至德。沒有比他自己更瞭解他自己的了,也沒有任何心理學家,道德學者可以快樂他的快樂,痛苦他的痛苦,人生於他而言,冷暖自知,何須在於你那些建立在標準答案之上的評判。

道德與個人財富必然成反比,如果你看到正的,那我告訴你,那是表演,是為了更大利益的需要。在坐各位如果只是本分工作勞動,幾十輩子也創造了不了別人幾分鐘的財富,這種價值標準在哪裡?

綜上所述,老子的道德是人畜無害那些平凡人修行者的道德觀,而孔子的道德,是本質貪婪性格殘暴那些高級掠奪者的偽裝而已。


不可思議的他說


先說答案

老子的道德,就是道家思想中的道德。

道家的道德,指的是天倫之道,天倫之德

儒家的道德,指的是人倫之道,人倫之德,實際上說的是效法天倫而來的人倫,是禮儀仁義,而非真正的道德

天倫、人倫

現有天,後有人;現有天道,後有人道;現有天倫秩序,後有人倫秩序;

人倫效法天倫,道家思想為儒家思想之根本,儒家思想為道家思想之流末。

道家的“道”,通常有兩大類的含義,一是指華夏正統的宇宙觀,世界的第一因:道;二是指天道,也就是天倫秩序。

道家“道德”中的“道”,說的是天道,也就是天倫秩序,“德”,說的是對這樣的天倫秩序的遵循與否,遵循天倫之道,則行天倫之善,積天倫之德。

什麼是天倫之道呢?

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天地相合,造化萬物,道賦予了萬物以秩序,遵循這樣的秩序,叫做法天則地,會帶來吉祥的結果,違逆了這樣的秩序,則會帶來兇禍的結果。這樣秩序就是天倫之道。

我們說天倫之德,可以理解為對天倫之道的遵循。

比如鳥兒在天上飛,魚兒在水中游,人類繁衍生息,這都是天倫設定好的規則,遵循這樣的規則,就是有天倫之德;

假如原本在天上飛的鳥兒非要去水底生活,本來在水下游的魚兒非要一直在天空中翱翔,本來需要繁衍生息的人類忽然拒絕生育後代,那就是違背了天倫之道,失去天倫之德,必將受到天戮。

在上古時代,天人未分,人們天真淳樸,本能的自然而然的遵循天倫之道生活,而在農業文明之後,生產關係和社會事務越來越複雜,伏羲觀天,建立了河圖洛書易經這樣的天地運轉模型,以此來指導社會生產生活,然而,理解道,理解道易思維,理解天地運轉模型,對很多人來說依然很難,人類社會整體上大規模的出離了天道,再也不能法天則地,再用天道之理將人們帶回天道秩序中,已經不太現實了。於是,華夏文明,從天人相合,走向了天人相離,從天道之治,走向了人道之治。

儒家的道德就這樣誕生了。

儒家的人倫道德,是效法天倫道德而來的。

宇宙裡只有一個天,所以天下也只有一個天子,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天地之大德曰生,所以天子對天下也應有生生之德;

天像母親那樣生育並慈愛的衣養萬物,所以天子也應該像母親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樣,疼愛百姓,這就是仁。

於是,儒家禮儀的核心——仁,就這麼推導出來了。

天地對萬物從不偏私所以,天子也應對天下好不偏私,這就是天下為公;

天道,使萬物復歸自然,復歸玄同;

人道,讓天下禮儀仁義,天下大同。

人倫綱常,基於仁,合於人倫者為義,不合人倫者為不義。

儒家的“道德”,歸根到底是化性起偽,只是人為制定的規則,實際上並非真正的“道德”;

所以《道德經》中才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道家意義的“道德",才是自然之道,守此道者,才有自然之善,而積自然之德,以天運而自化,可以長盛不衰。


平凡2850


老子《道德經》裡道、德是兩個詞;道可以簡單理解成“規律”,德是對道的認知和體悟。因此老子對現代意義的“道德品質”貢獻的是思維方式,即遵循道的指引。老子認為天地人遵循的道是一樣的,這對道的探索提供了廣闊思路。

儒家的道德基本等同於現代道德的概念,只是現代道德認為平等、人權、民主是道德應有之意,已經上升為法律。儒家的道德是為以等級制度統治國家而制定的,以便人民對等級制度順利接受;同時儒家在家庭內部也制定等級制度,形成家國同構,便於人民理解等級的尊卑含義,並習慣等級的社會環境。

有人認為,德比法高級;法是底線,德是自覺遵守的更高的自我要求和社會要求。這沒有多少說服力。不如說法是社會共識,是社會運行的核心準則,是社會契約;德是部分共識,甚至是部分地區的部分共識,起碼程度不一,上升為法律還不成熟。用道德治國,可能誰權力大,誰定義道德,進而改變了道德的社會共識的匯聚方向,成為長官意志。

老子《道德經》裡的道德外延大於儒家所謂道德。


雲端美


都是修身養性,道家的道德是成為真人,做減法,去除一切淫慾幻想,以至於虛極靜篤,便是一切。即為學日進,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儒家道德成聖人,做加法,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止於至善,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中歷練道德,成就內聖外王。

兩者相通又不同。


張小玄


首先要明白立場,道家與儒家立場最本質區別就是立場,道家立場是天地逼格高所以國外推崇之極,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還有無為而治都是站在天地立場遵循天地規律,而儒家立場是人到了後期更加墮落成統治者,兩者之間差別極大,只要你理解了立場,再理解目標都是為了更好就可以粗淺的理解了


r158624


老子的道與孔子的道,肯定是一個道。老子說的道德與孔子說的道德確實有差別。所謂道是指宇宙萬物的總根源。這是中國人完全一致的認識。因此,老子,孔子,一切子都是達成共識的。道德,是說由道所產生的德。面對同一個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孔子見道是仁,老子見道是智。所以老子說的道德與孔子說的道德是不同的。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一個是無為,一個是有為。孔子是積極有為的,希望通過道德說教改變人的思想,進而改變社會。老子是消極無為的,希望人們自己去感悟道,或者說讓道自然的去規範人,人在自然中改變,社會就隨之改變。


用戶4699809132


道德本質上是一樣的,孔孟教育的重點是治國平天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老莊教育是無為而無所不為。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慈,儉,不先。都是修行敦化群生走向光明大道的自然規律。策重不同。萬法歸一,無二亦無三,方是大道大德矣!


平常心132178314


區別很大。

道家的道德是從善如流,順水推舟,順勢而為。

總之,天道最大。人不可逆天而行,否則必遭天譴。

道是天道的道,德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德。

儒家的道德就是人們目前所認知的道德。

也是常用的詞彙。

道是道理的道,德是品德的德。

他們所說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種東西,前者天經地義,後者人情冷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