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抱稳产业“法宝”不松手 鼓起群众“钱包”不松懈

编者的话: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在聚焦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州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强化精准施策、大抓项目建设、培育“造血”功能,切实发挥产业扶贫重要作用,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贫困群众。本报将持续一年时间,聚焦6大主题,刊登展示凉山脱贫攻坚成就的全景式报道《2018——脱贫攻坚凉山看变》。今日起推出“看产业”主题,宣传报道凉山产业扶贫典型、产业脱贫模式和经验,敬请关注。

去年底,47个贫困村全部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西昌市脱贫攻坚取得了首胜。如今,西昌市脱贫攻坚已进入了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的阶段。

群众脱贫后如何致富走上小康路?这是该市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地制宜用产业作支撑,让增收项目帮助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无论在过去的脱贫奋战还是现今的巩固提升阶段,这都是西昌脱贫攻坚致胜的法宝。

抱稳产业“法宝”不松手 鼓起群众“钱包”不松懈

前后日子大变样

贫困群众感党恩

7月15日,盛夏的西昌显得有些沉闷。而来到西昌市荞地乡后,这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环境让人心情为之一振。

“现在的日子做梦都想不到啊,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政府帮助我们整修房子、打了沼气,还帮助我们种烤烟、栽软壳核桃、养羊子,日子完全不一样了。”在荞地乡九道村平整的柏油道路上,赶着羊群的村民罗阿莫喜悦地说。

而和她家一样高兴的荞地乡彝族群众还有很多:九道村三组村民侯拉巴种烤烟,还改良了数千株核桃树,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荞地村的毛日哈,种植优质核桃一万多株,预计产值在十万元以上⋯⋯如今的荞地乡,部分村民种烤烟,加上养殖等副业收入,年收入已达六七万元。水塘村部分村民,烤烟收入加上其它副业,已突破10万元!

来到西昌最西边、牦牛山深处的巴汝片区巴汝乡俩谷村,山坡一片翠绿,阵阵清香从田间传来,这清香就是丰收的“菜当归”的香味。

“以前没得人指导,就只种包谷、洋芋,累死累活,除干打净,一亩地也就几百块钱,要挣个上千块,难呀!现在种‘菜当归’,投入不多,而且来钱快,一亩地一下子就能赚四五千块,在我们深山沟沟,以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谢谢好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了!”俩谷村二组的刘木牛一家,今年种植“菜当归”,亩产达6000斤,近两亩山地,增加收入不低于一万元。他站在自家长势喜人的“菜当归”地中,掰着指头高兴地说道。

走在西昌北部、较为偏远的民胜乡长梁村,虽然海拔高,但这里处处是忙碌的人们,大家满脸是高兴的神情。

“对于我们几代一辈子都干农活的人来说,几年的时间不长,那样苦着熬着时间好像也就过去了,生活还是那样。但没想到脱贫攻坚开始后,几年的时间里,我们过了几十几百年的穷苦命就到头了。感谢党和政府,这次好日子是真的来了。”曾经的长梁村贫困户吉克呷哈莫全家,通过种植烤烟、养殖羊,如今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已经逐渐走上了致富道路。

是的,你看,漫山遍野的黑山羊、绿油油的烤烟,忙碌的人们,呈现出的是新农村幸福和谐画面,就是最美的一道西昌乡村风景。

上下齐心想办法

村村都有好产业

“以前大家闲来没事,路边是东坐几个,西坐一排,秋冬季节就烤‘黄太阳’,日子当然就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有好政策,还有帮扶部门经常来给我们支招,第一书记天天陪着我们,技术人员手把手帮我们通过种植香葱致富,大家都希望过好生活,耍起都不好意思啦!”民胜乡长梁村六组村民阿比依哈木一家,通过国家补助两万多元,建好了宽敞明亮的70平方米钢结构房子,他边粉刷房子边告诉记者。

在民胜,在荞地,在巴汝,在西昌的每个村落,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逐一上演。而这些成效的取得,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州市各级单位、干部和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努力推出各项举措,用产业作发展支撑的结果。

荞地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8户944人,从2015年开始,广大群众得以逐年脱贫。而脱贫的关键,就是帮扶部门、干部找准了产业支撑。特别是市领导驻乡挂帅,第一书记驻村后,通过精准调查定位,认真落实帮扶项目和措施,围绕全乡10017亩耕地作规划,提出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从而形成核桃、荞麦、烤烟、地膜玉米、高山冷水米等规模种植现在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长期扶持中,该乡对适宜嫁接的核桃进行高枝嫁接换种达10万余株,并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在适宜核桃和青花椒生长的地段继续种植核桃苗和青花椒苗,达到人均种植经济林105株,约5亩的规模。在短期扶持方面,筹集资金10万元,给计划脱贫的每个贫困人口发放10只脱瘟鸡苗,共发放7500只鸡苗。对全乡18至40周岁青壮年贫困人员进行培训和就业座谈,搞好在外务工人员的协调。围绕“荞香高山冷水红米”品牌,发放冷水红米谷种2500斤,在九道村试种冷水红米100亩,并在全乡大面积推广。筹资30万养殖资金,在水塘村建立养牛示范基地。

在巴汝乡俩谷村,现种有“菜当归”165亩,已覆盖3个村民小组,已吸纳贫困户26户120人参与种植,并与收购公司签订了“菜当归”购销协议,解决了种出来,保障销出去的问题。

近年来,巴汝乡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其中俩谷村持续推进二半山区经济发展,坚持现有产业和特色产业两手抓两不误。一方面,稳住壮大传统基础种养殖产业,大力发展黑猪、肉羊、山鸡等养殖,种植核桃、花椒等。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在市发改经信局驻村工作组帮助下,巴汝乡党委、政府组织村组干部组成的考察组赴汉源、成都等地考察菜当归市场,与四川五盛药业有限公司就当归购销事宜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以最低保护价与公司签订了当归产品购销协议。而在种植方面,邀请四川农业大学中药材专家开展中药材产业技术指导,在发动党员干部和贫困户代表种植菜当归的基础上,试种中药材柴胡和百合20亩,试种村级集体经济枸杞2亩。

“为了确保长梁村村民能脱贫摘帽,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解放,发动市建管局党支部与长梁村党支部联合成立联合党总支,着力将党员发展成致富带富能手;并创办了农民夜校,开展种养殖、劳务输出技能等培训20余场、600余人次。在具体的帮扶中,43户贫困户每户发放扶贫无息贷款资金4000元,2户贫困户每户发放扶贫无息贷款资金9000元,1户贫困户发放扶贫无息贷款资金10000元。对年人均纯收入没有达到3300元的其中六户贫困户,每户发放黑山羊5只、发放花椒苗150株,并助其种植核桃经济林5亩,帮助49户住房困难的贫困户上报、并陆续建设钢结构住房,让他们在年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民胜乡长梁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帮源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

目前的长梁村,户均黑山羊养殖数量达到10只以上,全村近千余只,初具产业发展规模;优质核桃苗150株、青花椒200株已茁壮成长;烤烟、马铃薯等帮助群众短平快发展致富的产业,烤烟种植达1200亩,年均增收2500余万,脱毒马铃薯种植1800余亩,助农增收430余万元。

下好全市一盘棋

走稳持续富民路

产业兴,群众富。产业是贫困户稳定增收、摆脱贫困的关键,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才能让贫困群众拥有自己站起来的希望、站得稳的支撑,才能确保脱贫延续性、持久性,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西昌兼顾因地制宜和通盘考虑,在全市47个贫困村推行了不同模式的产业化布局。在保持做强畜牧养殖、种植高产马铃薯、种植烤烟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强扶持经果林种植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发展蓝莓、芒果等特色水果,推进核桃、花椒、中药材等种植,并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提升力度,一系列举措,赋予了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的西昌,正大力实施“1+X”特色产业行动计划,构建基地、品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村电商“五位一体”发展格局,培育种养殖示范基地、大户,做大优质水稻、制种玉米、特色水果、精品花卉、地方水禽、生态畜牧、绿色蔬菜、经果林八大产业。为巩固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提供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新的时期,西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表示,西昌市要勇挑重担、加压奋进,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协调推进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用产业作发展支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率先小康这场硬仗,争当凉山全面小康建设排头兵。(记者 严宏涛 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