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足癬復發難“斷根”,用藥不當是關鍵

夏天是一年當中氣候最熱的時候,對於一些手足癬的患者來講,這個季節也是最為難熬的,因為夏季是手足癬的高發的季節,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而且年年復發,年年又要讓人,真的是感覺非常苦惱,足癬復發難“斷根”,用藥不當是關鍵。

足癣复发难“断根”,用药不当是关键

足癬是一種高發病,是皮膚科門診的常見疾病之一,它是由於真菌感染足部皮膚所致。對患者的生活、社交、工作都帶來一定的影響,而且極易復發。

足癬雖是小毛病 也可引起大危害

足癬雖是小毛病,也可以引起大的危害。足癬可以引起足部皮膚異常,常表現為炎症性的紅斑、水皰,甚至乾燥、皸裂、脫屑等。炎症較重者,可伴有明顯的瘙癢,導致患者搔抓,或用熱水、各種刺激性強的藥物浸泡、外擦等,易發生繼發性的感染、刺激性皮炎等。

部分患者腳趾縫由於皮膚被真菌感染引起局部潮溼、破潰,稱之為浸漬糜爛型足癬,往往在足趾縫形成破潰,容易感染細菌,形成丹毒或蜂窩組織炎,引起下肢皮膚出現紅斑、腫脹、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可有惡寒、發熱等全身症狀,這種情況常常需要住院輸液治療。若治療不徹底,還可反覆發作。

此外,足癬患者除了足部皮膚外觀異常,部分伴有較重的異味,還可累及趾甲,引起甲真菌病,也就是俗稱的“灰指甲”,導致趾甲變黃變厚、渾濁,影響美觀。足癬又是手癬的重要傳染源。由此可見,足癬應及早治療,避免繼發細菌感染、手癬、甲真菌病等更嚴重的情況出現。

足癬復發難“斷根” 用藥不當是關鍵

“經過規範的治療,足癬是能夠治癒的。”根據臨床經驗,足癬治療失敗由以下幾重因素導致:

1、患者使用外用藥療程不足

外用藥物堅持用藥非常重要,療程一般需要1至2個月。很多患者往往是由於足癬炎症引起的瘙癢或局部水皰、脫屑、皸裂等外觀異常前來就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上述症狀緩解後,大部分患者往往就停藥了,沒有堅持用藥,而感染的真菌仍存在,所以過一段時間又可導致症狀反覆,所以用藥療程不足是足癬患者容易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常碰到很多患者患了足癬後,自己去藥店買點‘治癬、止癢’的藥用。這些藥很多具體成分都沒有標示清楚,患者用後效果不明顯;另外一些患者可能是搽藥當時有好轉,但停藥後又很快復發或加重。

3、一些患者皮損炎症搽藥越搽越嚴重

皮損範圍越擦越大,不但沒有抑制、殺滅真菌,反而加重病情,導致足癬反覆不愈,或是引起激素依賴性皮炎等。

患者首先選擇到正規醫院,做真菌檢查,再有針對性地用藥,並堅持足療程地用藥。

足癬具有傳染性 避免與他人共用足浴用品

夏季天氣炎熱,足癬又具有傳染性。那麼,如何預防家人被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為此,陶春蓉為廣大網友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保持足部的乾燥

在夏季悶熱潮溼的環境中,首先要保持足部的乾燥,在洗澡或是足浴後及時擦乾足部(包括趾縫);不要與他人共用洗腳盆、浴盆、鞋襪、毛巾等,個人使用的拖鞋、毛巾等使用後需要清潔、晾乾,襪子最好單獨洗。有研究顯示洗澡堂中公用的木盆、拖鞋上有大量的絲狀真菌寄生,是足癬的重要傳播途徑。

2、穿透氣性好的鞋

對於足部潮溼多汗的的患者,比如運動員,建議穿透氣性好的鞋,洗澡或浴足後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足部多汗者還可外用5%的明礬溶液浸泡,明礬有收斂、止汗的作用。

足癬也易發於伴有肥胖、糖尿病及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肥胖者在夏季或運動後更容易出汗,且皮膚褶皺部位出汗後不易乾燥,清潔不徹底,所以更易感染真菌;糖尿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由於系統性疾病或藥物的原因,導致皮膚免疫力低下,所以皮膚感染真菌後,更易形成持續性的慢性感染,而且很多伴有嚴重的甲真菌病,所以更需要重視。

足癬最大的特點就是複發性比較的高,手足癬的發病原因非常的多,以上給大家介紹的這些預防的方法,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患上足癬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正確的用藥的辦法,才能讓我們的疾病儘快的好轉和痊癒,足癬的朋友都清楚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