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御河沧州的变迁,消失集市历史的遗迹,运河景观带整治换发新生机

御河沧州的变迁

御河沧州的变迁,消失集市历史的遗迹,运河景观带整治换发新生机

过了天津,很快就骑到了河北,进入大运河的沧州段。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南起吴桥第六屯,北至青县李又屯村,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州市区、沧县、青县,全长215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所有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这条河曾经对沧州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2月,沧州运河景观带一期河道整治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运河景观带工程的序幕,清淤防护步道建设等都提上日程,运河将换发新的生机。

御河沧州的变迁,消失集市历史的遗迹,运河景观带整治换发新生机

兴济:消失的集市

当我骑自行车进入青县县城,眼前的一切仿佛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明清两代,这里经济是很不发达的。

1981年到这里采访时,县城也是很小,跟很多农村差不多。到达后,正逢县城集日,我与搭档就兵分两路,去集市上拍照片去了。

就这次拍照,引起了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我正拍的来劲,就感觉有人在后边用棒子,梆!梆!梆!敲打我的自行车货架,回头一看,一个身着便衣手拿只有警察才配置的新型警棍的人站在我身后。“你是干什么的?”“你是干什么的?”我反问这位便衣警察。“我是警察!”“我是记者”“你拍这个干什么?“我是中国人,我想拍就拍。”“你通过哪了?”“不通过哪儿我也可以拍!”我两呛起来的时候,围观的农民越来越多,我想我该走了。

本想事情就过去了,可后来才知道,这位警察先给县委打了电话,又给招待所打了电话核实情况,看来他觉得我这样一个人高马大,背着三台照相机拍摄农民的人是很值得怀疑的。也难怪,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人们脑子里还是很封闭的思维方式,我在这便衣的眼里是很可疑的。

今天,不单青县县城已经没有赶集的场景,就连它管辖的兴济镇,这个当年华北地区最大的骡马交易市场,也都早已消失殆尽了。路过兴济镇时,恰逢集日,我特意骑进镇子,集市已没有过去农村集市的繁华热闹,在镇政府就职的一位先生告诉我:这个集市,很快也要取消了。现代飞速发展的物流,已经把传统的交易方式淘汰了。

御河沧州的变迁,消失集市历史的遗迹,运河景观带整治换发新生机

沧州:历史的遗迹

提起沧州,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的铁狮子镇海吼是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件铸铁艺术品,据传重达40吨!

1981年第一次见到铁狮子,它伫立在一片盐碱地中,地基低于地平面,那时我很担心它被盐碱地腐蚀。这次再见到它,它被放在一个约2米高的水泥台基上,然而遗憾的是,铁狮的下颌被24根铁管支撑着,自然的腐蚀已经让它不堪重负。

铁狮子管理处的小陈告诉我,附近农田里还发现了大量的铁币,被当地人称为铁驴。我跟随着他来到距铁狮子不足500米的一片农田,我走近仔细看,这好像是一块巨大的锈蚀的铁坨,表面隐隐能看出它是由无数个圆形币状物构成,据说有数以百吨在旁边的铁币博物馆里,我见到了品相更好一些的铁币坨,在个别铁币上甚至还能辨认出政和通宝的字样,那可是宋代第八位皇帝宋徽宗(1082-1135)的年号。

据说,沧州旧州镇的铁钱最早出土于1997年,已经出土的铁钱币约50吨,铁币铸造的年代从唐末跨越到宋代。这么大量的铁币到底是怎么来的?专家的见解也有好多种,有人说这里曾是铸币厂,有人说是钱库,还有人说是宋军撤离时销毁钱币所致,但都没有定论。

御河沧州的变迁,消失集市历史的遗迹,运河景观带整治换发新生机

吴桥:杂技之乡

提起吴桥,人们都知道这里是杂技之乡,这里的人们很多都是祖祖辈辈以行走江湖耍把式为生,耍杂技的人的年龄用“上至九十九,下到才会走”来形容是一点儿都不为过。35年前我就曾经到过一个叫宁庄的村落,走进一户陈姓的农家,他全家三代14口人有12人从事或学习杂技表演,说给我们表演一个,40来岁的大儿媳随手拿把大蒲扇就稳稳的顶在鼻子上,随即,换上一只小花瓶又顶上了,叫人惊叹不已。

当年,吴桥的人都是组成大小不同的杂技表演团队组到各地去表演,三五人的被称为组,一般走乡串镇,在街头撂地摊儿成员多的才能组团队到外地正规演出。当时,在县城的街头,我就拍到了好几拨街头撂地摊儿的。

这次到吴桥,我特意拜访了1985年成立的中国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在学员们上课的排练厅里,小学员们认真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着每一个动作,从脸上露出的表情可以看出训练并不轻松。老师告诉我,这些孩子有吴桥本地的,也有从外地慕名而来的。甚至有来自海外如非洲的学员。

从走出去混饭吃,到招进来学本事,吴桥在悄悄地改变。

本文摘自《文化沧州·御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